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拉条,也叫格拉面,是安徽省阜阳地区特色传统小吃,堪称阜阳人的意大利面。它的名字来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é lā) ,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作料均匀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而因其颜色金黄、面形粗壮,也叫“金条面”。这本就是一种大众口味的小吃,较粗的面条、大口的吃,也正符合北方人的豪气。
在阜阳的大街小巷中找卖格拉条的铺子是用不着看它的招牌的,不像牛肉汤、羊肉汤、兰州拉面什么的,你要不看它的招牌就搞不清它是卖什么的。格拉条铺子的锅具实在太有标志性了——只要看到哪个铺子当门的大铁锅上套个铁架子,上面还安了只方向盘或者千斤顶的,你就可以走进去坐下,冲着师傅喊一声“来份格拉条”了。
只见面案旁的师傅抡圆了胳膊,把一团白面又揣又揉个不亦乐乎,冷不防“啪”地将那面翻个身,继续再揉再揣。雪白的面在师傅或古铜或黧黑的手臂中上下翻飞,看起来似乎十分柔软,其实那是死面,是很硬的(面硬也是做格拉条的讲究,面越硬格拉条越香)。你别看师傅耍得轻松,要换成没干惯体力活的我们,不夸张地说,就是跳起来冲着面剂子狠揣一拳,充其量也只能在那上面留一个浅窝而已。
师傅待把面揉捏得满意了,就将它丢进嵌在铁锅上方的一只铁桶里盖好。这桶可不是一般的桶,桶底满是筷子粗的筛眼儿,桶盖连着只方向盘,看看锅底炉火烧得正旺,锅内面汤汹涌翻滚,师傅一较劲儿将那方向盘旋了起来,方向盘越绞越紧,桶里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就顺着桶底的筛眼儿被压了出来,直接掉进了锅里。这是老法子做格拉条的,后来随着科技的普及,有些格拉条铺子已经将方向盘换成了千斤顶,更省力了。
格拉条在锅里滚了几滚,不待烂就捞出来用冷汤过凉,反复过个几次,那格拉条便筋道无比,一口咬上去,老实不客气地给你的牙齿一个弹力。师傅按照顾客所要求的分量把格拉条装盆(因为格拉条又粗又长,若是用碗的话根本盛不了几根,只好用盆),从菜锅里捞几勺煮熟的芹菜、豆角、豆芽等时令蔬菜丢进去,再放芝麻酱、辣酱,撒香菜或荆芥,卤汤也是要给你加一点的,最后一只大勺伸到下面的锅里,舀一勺混沌沌、稠乎乎的热面汤往盆里一浇,这一盆五色俱全啥味都有的格拉条便齐了。
格拉条要是吃得很秀气,可就不大合时宜了,经典的吃相是这样的——先把盆子里的种种物什三下两下拌匀,夹起一筷子格拉条,把格拉条的头儿放进嘴巴里,连嚼带吸溜“呼哧”有声地下肚,不歇气地消灭干净,然后抹抹嘴,擦擦脑门上辣出的汗,那个过瘾呀!这时再能配上一碗鸡蛋茶,那真是最好不过,这也是格拉条的经典吃法——一个巴掌打过来都舍不得放嘴的。所谓的鸡蛋茶,就是生鸡蛋磕在碗里搅散,加葱花、盐和味精,再以滚开的面汤一冲即成,先前急吼吼地吃进去的格拉条,在肚子里似乎有点倔头倔脑的,彼此之间不是很融洽,但这一碗鸡蛋茶喝下去一调和,你就会感到胃部异常舒服,进而五体通透了。
格拉条会成为阜阳人的传统饭食与它的好吃有关系,但更主要的是它不仅便宜,而且特别管饿。把面条做得如此独一无二的结实,是有其原因的。大致可以如此推断:这与当地的深度饥饿记忆有关系。一般意义上,曾经受过什么样的苦,就会有过度的补偿行为。
广东曾是蛮荒之地,毒蛇横行,一旦人取得了对毒蛇的全面胜利,毒蛇也就成了廣东人的盘中餐了。同样,格拉条也是阜阳人对饥饿的根本胜利。
当阜阳人民最终战胜了饥饿后,就将从前的食物压缩起来,实实在在地表达了胜利的喜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阜阳人在吃格拉条后,有着由衷的快感。
与格拉条对立的,就是意大利面了!通心粉,顾名思义,居然是空心的。
意大利人是世界上最为浪漫的、也是最为懒散的民族。一般懒散之人,都会在吃的方面下苦功夫。正应了俗话:好吃必然懒做,懒做必然好吃!只不过是风水轮流转。在一个物质充裕的时代,人们将懒散称之为雅致。雅致就是休闲,也就是杀死时间。吃意大利面,就是一种很好的杀死时间的方式:用叉子将一条条的意大利面细细地卷起来,然后再优雅地送入口中。在这个过程中,还不能发出任何声响,否则,会被“上等人”侧目而视。
这种吃法,及吃的环境,又是与格拉条势不两立的。没有人会在意格拉条哪里是头,哪里是尾,只要落入肚子里,就是好的。没有人会轻言细语,有的是豪爽的大叫;格拉条也不会注重吃的环境,一个临街的铺子,就可以开张了。阜阳人说:如果没有辣味,格拉条的味道就少了七分。这就更让有着细腻肠胃的南方人,望而却步!
阜阳格拉条与意大利面之比,就有如莽汉与淑女之比。但遗憾的是:意大利面走遍了全球,而阜阳格拉条尚没有来得及走出自己的家乡。
在阜阳的大街小巷中找卖格拉条的铺子是用不着看它的招牌的,不像牛肉汤、羊肉汤、兰州拉面什么的,你要不看它的招牌就搞不清它是卖什么的。格拉条铺子的锅具实在太有标志性了——只要看到哪个铺子当门的大铁锅上套个铁架子,上面还安了只方向盘或者千斤顶的,你就可以走进去坐下,冲着师傅喊一声“来份格拉条”了。
只见面案旁的师傅抡圆了胳膊,把一团白面又揣又揉个不亦乐乎,冷不防“啪”地将那面翻个身,继续再揉再揣。雪白的面在师傅或古铜或黧黑的手臂中上下翻飞,看起来似乎十分柔软,其实那是死面,是很硬的(面硬也是做格拉条的讲究,面越硬格拉条越香)。你别看师傅耍得轻松,要换成没干惯体力活的我们,不夸张地说,就是跳起来冲着面剂子狠揣一拳,充其量也只能在那上面留一个浅窝而已。
师傅待把面揉捏得满意了,就将它丢进嵌在铁锅上方的一只铁桶里盖好。这桶可不是一般的桶,桶底满是筷子粗的筛眼儿,桶盖连着只方向盘,看看锅底炉火烧得正旺,锅内面汤汹涌翻滚,师傅一较劲儿将那方向盘旋了起来,方向盘越绞越紧,桶里的压力越来越大,面就顺着桶底的筛眼儿被压了出来,直接掉进了锅里。这是老法子做格拉条的,后来随着科技的普及,有些格拉条铺子已经将方向盘换成了千斤顶,更省力了。
格拉条在锅里滚了几滚,不待烂就捞出来用冷汤过凉,反复过个几次,那格拉条便筋道无比,一口咬上去,老实不客气地给你的牙齿一个弹力。师傅按照顾客所要求的分量把格拉条装盆(因为格拉条又粗又长,若是用碗的话根本盛不了几根,只好用盆),从菜锅里捞几勺煮熟的芹菜、豆角、豆芽等时令蔬菜丢进去,再放芝麻酱、辣酱,撒香菜或荆芥,卤汤也是要给你加一点的,最后一只大勺伸到下面的锅里,舀一勺混沌沌、稠乎乎的热面汤往盆里一浇,这一盆五色俱全啥味都有的格拉条便齐了。
格拉条要是吃得很秀气,可就不大合时宜了,经典的吃相是这样的——先把盆子里的种种物什三下两下拌匀,夹起一筷子格拉条,把格拉条的头儿放进嘴巴里,连嚼带吸溜“呼哧”有声地下肚,不歇气地消灭干净,然后抹抹嘴,擦擦脑门上辣出的汗,那个过瘾呀!这时再能配上一碗鸡蛋茶,那真是最好不过,这也是格拉条的经典吃法——一个巴掌打过来都舍不得放嘴的。所谓的鸡蛋茶,就是生鸡蛋磕在碗里搅散,加葱花、盐和味精,再以滚开的面汤一冲即成,先前急吼吼地吃进去的格拉条,在肚子里似乎有点倔头倔脑的,彼此之间不是很融洽,但这一碗鸡蛋茶喝下去一调和,你就会感到胃部异常舒服,进而五体通透了。
格拉条会成为阜阳人的传统饭食与它的好吃有关系,但更主要的是它不仅便宜,而且特别管饿。把面条做得如此独一无二的结实,是有其原因的。大致可以如此推断:这与当地的深度饥饿记忆有关系。一般意义上,曾经受过什么样的苦,就会有过度的补偿行为。
广东曾是蛮荒之地,毒蛇横行,一旦人取得了对毒蛇的全面胜利,毒蛇也就成了廣东人的盘中餐了。同样,格拉条也是阜阳人对饥饿的根本胜利。
当阜阳人民最终战胜了饥饿后,就将从前的食物压缩起来,实实在在地表达了胜利的喜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阜阳人在吃格拉条后,有着由衷的快感。
与格拉条对立的,就是意大利面了!通心粉,顾名思义,居然是空心的。
意大利人是世界上最为浪漫的、也是最为懒散的民族。一般懒散之人,都会在吃的方面下苦功夫。正应了俗话:好吃必然懒做,懒做必然好吃!只不过是风水轮流转。在一个物质充裕的时代,人们将懒散称之为雅致。雅致就是休闲,也就是杀死时间。吃意大利面,就是一种很好的杀死时间的方式:用叉子将一条条的意大利面细细地卷起来,然后再优雅地送入口中。在这个过程中,还不能发出任何声响,否则,会被“上等人”侧目而视。
这种吃法,及吃的环境,又是与格拉条势不两立的。没有人会在意格拉条哪里是头,哪里是尾,只要落入肚子里,就是好的。没有人会轻言细语,有的是豪爽的大叫;格拉条也不会注重吃的环境,一个临街的铺子,就可以开张了。阜阳人说:如果没有辣味,格拉条的味道就少了七分。这就更让有着细腻肠胃的南方人,望而却步!
阜阳格拉条与意大利面之比,就有如莽汉与淑女之比。但遗憾的是:意大利面走遍了全球,而阜阳格拉条尚没有来得及走出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