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煤炭的大规模开采过程中必将严重破坏矿区附近的生态环境,同时,采煤活动也会引发塌陷、滑坡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频繁产生的环境破坏与地质灾害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已经成为降低环境污染的创新发展理念,并获得了初步的研究成绩,但依然无法彻底防治地质灾害以及恢复生态环境。本文基于采煤塌陷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综合治理和恢复环境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
煤炭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开采一定程度导致了地表沉陷,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塌陷区域的治理恢复对矿区经济和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应整体创新建设塌陷区,不断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度。因此,这项治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深刻研究的关键课题。
一、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一)严重损坏了土地生态系统
长时间开采地下煤层引发了地面塌陷问题,直接扩大了水域范围,一定程度引起附近建筑物的变形甚至导致其损坏;同时在山区,塌陷还可能产生大量的地质灾害,比如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
(二)人地之间的冲突更加严峻
塌陷地区由于改变了自身的性质,造成地貌形态、土壤肥力、水文等出现了巨大变化,加上随之扩大的塌陷区面积,迅速缩小了耕地面积。在开采操作范围内,农村劳动力形成较大基数,相对文化水平偏低,大多数农民生活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田,最终结果是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加重了人多地少的冲突。
(三)严重污染环境
煤矸石与粉煤灰中包括了大量严重超标的毒害物质,在地表中长时间累积并且严重污染了空气、土壤以及水体等,进一步威胁了生活在附近的居民身体健康大范围的积水也容易产生塌陷水域,附近环境直接影响水质进一步使其遭遇污染。
二、治理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第一,遵守为农业生产的原则。大规模的开采操作损坏了土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地之间的冲突。因此,在治理过程中必須充分平衡农业资源生产与耕地面积之间的关系。
第二,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不同的地质特点,选择适合的发展对象,与农业种植适合就可以发展农业,融合全面发展农林渔业和旅游业,从而改进资源环境。
第三,遵守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高度统一的原则。科学分析矿区不同特点以及土地复垦的适宜性,采取最佳的发展方式。
三、综合治理模式
(一)保护与恢复农业耕地种植
大多数塌陷区一般选择在郊区耕地与农田,直接损坏耕地,甚至不能有效耕种,综合治理应对农业种植进行保护。一般具体采取疏排法、就地取土法、固体废物填充法等。其中具体是通过矸石、粉煤灰或其他固体废弃物实施回填操作,对土地实施平整以后全面推进种植操作。
(二)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由于塌陷区一般都存在着严重的积水,拥有充分的水源,是水质相对优良的封闭性水域,适合发展混合养殖业或水产加工,科学安排,整体研发。不仅优化了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也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工作岗位,帮助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
(三)成功开发建设用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已经把建设新型城镇作为重要战略目标,但最佳项目用地十分紧缺,同时煤矿区需要不断转型经济,还要实行选址,相应开发推动城镇化建设、促进升级转型的关键渠道。比如在采空区建设高楼建筑和工业发展园区。
(四)科学发展生态建设
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也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治理过程中大规模应用再造生态景观技术,一般经常使用的包括农业观光的发展、开发生态工业旅游等。这一建设模式改革创新了再生复垦技术的应用模式。比如凤台全方位治理塌陷区,初步构建了乔、灌、草、农、林等立体化的生态体系,高度融合了生态修复治理塌陷区域,推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恢复途径
第一,结合科学发展理念,严格治本。在修复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修复手段,进一步达到科学修复的目标。比如在浅层区域通过种植造地对环境有效改进;深浅错综区域则选择混养鱼鸭等方法;针对大规模区域则可以选择建设湿地公园。
第二,积极开展基地试验和示范。要想及时恢复治理应当整体了解本地的地质特点、生态环境等,因地制宜的选择基本改进原则,突破规定的示范区域,进一步发展综合恢复治理,组中达到恢复生态环境的目标。
第三,建立具有生态特点的产业系统。在具体恢复之前应当强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整区域范围内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贯彻落实清洁生产,总结出一条含有较高科技量、消耗最低资源的产业发展新方式。
比如某一湿地修复,具体是修复枯竭煤矿生态环境的重要子项目,初步建设于已经报废的老旧矿区。经过修复处理以后,逐步联系了南北区域。本地区在经济规划发展过程中,密切围绕生态建设目标,借助于密切合作的其他矿业公司,科学整合水系与植被,建立自然环境,有效扩展公路网络等,进一步把塌陷区域初步建设成为一个集游玩、生态、居住各项功能的生活区。这已成为修复塌陷生态环境最具代表性的实例,同时根据本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城市真实状况,初步构建了生态区,并作为具有独特风格的煤文化景区,初步发展成为旅游文化场所。针对塌陷区域带来的其他影响,本地政府已经采取了有关手段,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补助,并按照具体情况,选择与之对应的恢复方式。湿地具体是在矸石山上建设,具体包括两部分区域,即矸石山与淋溶缓冲带。在修复塌陷方位可以设计为灌木地。具体通过非填充修复方式,将一层黑土铺设在矸石山上,由于洼地中的淋浴径流体现出酸性特点,故采取的植物也呈现出抗酸性。与之对应的方式可以种植落叶林地,将混合土敷设在矸石山上,必须混合至少一半的黏土。
五、结束语
综合分析,治理与恢复塌陷区这项工作表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其牵涉到大量的内容、投入的成本以及较长的投资时间等,加之我国在治理恢复塌陷区的过程中缺乏合理性,因此,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凤明.我国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矿开采,2016(3):8-10.
[2]王俊阳.浅析采煤塌陷区的生态地质恢复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J].山东出版社,2016(13):55.
[3]史同广.平原地区采煤塌陷对土地的影响及复垦治理[J].农业环境保护,2017(4):181-183..
[4]裴宗阳,陈泽银,邵学栋.煤矸石山生态恢复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进展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2017(8):11-13.
(作者单位:安徽省交通航务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
煤炭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开采一定程度导致了地表沉陷,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塌陷区域的治理恢复对矿区经济和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应整体创新建设塌陷区,不断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度。因此,这项治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深刻研究的关键课题。
一、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一)严重损坏了土地生态系统
长时间开采地下煤层引发了地面塌陷问题,直接扩大了水域范围,一定程度引起附近建筑物的变形甚至导致其损坏;同时在山区,塌陷还可能产生大量的地质灾害,比如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
(二)人地之间的冲突更加严峻
塌陷地区由于改变了自身的性质,造成地貌形态、土壤肥力、水文等出现了巨大变化,加上随之扩大的塌陷区面积,迅速缩小了耕地面积。在开采操作范围内,农村劳动力形成较大基数,相对文化水平偏低,大多数农民生活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田,最终结果是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加重了人多地少的冲突。
(三)严重污染环境
煤矸石与粉煤灰中包括了大量严重超标的毒害物质,在地表中长时间累积并且严重污染了空气、土壤以及水体等,进一步威胁了生活在附近的居民身体健康大范围的积水也容易产生塌陷水域,附近环境直接影响水质进一步使其遭遇污染。
二、治理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第一,遵守为农业生产的原则。大规模的开采操作损坏了土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地之间的冲突。因此,在治理过程中必須充分平衡农业资源生产与耕地面积之间的关系。
第二,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不同的地质特点,选择适合的发展对象,与农业种植适合就可以发展农业,融合全面发展农林渔业和旅游业,从而改进资源环境。
第三,遵守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高度统一的原则。科学分析矿区不同特点以及土地复垦的适宜性,采取最佳的发展方式。
三、综合治理模式
(一)保护与恢复农业耕地种植
大多数塌陷区一般选择在郊区耕地与农田,直接损坏耕地,甚至不能有效耕种,综合治理应对农业种植进行保护。一般具体采取疏排法、就地取土法、固体废物填充法等。其中具体是通过矸石、粉煤灰或其他固体废弃物实施回填操作,对土地实施平整以后全面推进种植操作。
(二)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由于塌陷区一般都存在着严重的积水,拥有充分的水源,是水质相对优良的封闭性水域,适合发展混合养殖业或水产加工,科学安排,整体研发。不仅优化了本地区的生态环境,也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工作岗位,帮助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
(三)成功开发建设用地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已经把建设新型城镇作为重要战略目标,但最佳项目用地十分紧缺,同时煤矿区需要不断转型经济,还要实行选址,相应开发推动城镇化建设、促进升级转型的关键渠道。比如在采空区建设高楼建筑和工业发展园区。
(四)科学发展生态建设
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也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治理过程中大规模应用再造生态景观技术,一般经常使用的包括农业观光的发展、开发生态工业旅游等。这一建设模式改革创新了再生复垦技术的应用模式。比如凤台全方位治理塌陷区,初步构建了乔、灌、草、农、林等立体化的生态体系,高度融合了生态修复治理塌陷区域,推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恢复途径
第一,结合科学发展理念,严格治本。在修复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修复手段,进一步达到科学修复的目标。比如在浅层区域通过种植造地对环境有效改进;深浅错综区域则选择混养鱼鸭等方法;针对大规模区域则可以选择建设湿地公园。
第二,积极开展基地试验和示范。要想及时恢复治理应当整体了解本地的地质特点、生态环境等,因地制宜的选择基本改进原则,突破规定的示范区域,进一步发展综合恢复治理,组中达到恢复生态环境的目标。
第三,建立具有生态特点的产业系统。在具体恢复之前应当强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整区域范围内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贯彻落实清洁生产,总结出一条含有较高科技量、消耗最低资源的产业发展新方式。
比如某一湿地修复,具体是修复枯竭煤矿生态环境的重要子项目,初步建设于已经报废的老旧矿区。经过修复处理以后,逐步联系了南北区域。本地区在经济规划发展过程中,密切围绕生态建设目标,借助于密切合作的其他矿业公司,科学整合水系与植被,建立自然环境,有效扩展公路网络等,进一步把塌陷区域初步建设成为一个集游玩、生态、居住各项功能的生活区。这已成为修复塌陷生态环境最具代表性的实例,同时根据本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城市真实状况,初步构建了生态区,并作为具有独特风格的煤文化景区,初步发展成为旅游文化场所。针对塌陷区域带来的其他影响,本地政府已经采取了有关手段,并给予了一定的政策补助,并按照具体情况,选择与之对应的恢复方式。湿地具体是在矸石山上建设,具体包括两部分区域,即矸石山与淋溶缓冲带。在修复塌陷方位可以设计为灌木地。具体通过非填充修复方式,将一层黑土铺设在矸石山上,由于洼地中的淋浴径流体现出酸性特点,故采取的植物也呈现出抗酸性。与之对应的方式可以种植落叶林地,将混合土敷设在矸石山上,必须混合至少一半的黏土。
五、结束语
综合分析,治理与恢复塌陷区这项工作表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其牵涉到大量的内容、投入的成本以及较长的投资时间等,加之我国在治理恢复塌陷区的过程中缺乏合理性,因此,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凤明.我国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矿开采,2016(3):8-10.
[2]王俊阳.浅析采煤塌陷区的生态地质恢复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J].山东出版社,2016(13):55.
[3]史同广.平原地区采煤塌陷对土地的影响及复垦治理[J].农业环境保护,2017(4):181-183..
[4]裴宗阳,陈泽银,邵学栋.煤矸石山生态恢复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进展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2017(8):11-13.
(作者单位:安徽省交通航务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