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闪红星伴我行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boy54932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旗飘扬,歌声激荡。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风华,一路征程一路歌。
  回首自己72年的音乐生涯,有一颗“闪闪的红星”始终照耀着我,为人民作曲是我的本分。这颗红星,铭刻于千万人心中,那个叫潘冬子的少年英雄,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3首歌曲《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传唱度很高。“红星闪闪放光芒”,理想之光从未褪色;“小小竹排江中游”,美的涟漪仍荡漾不绝;“岭上开遍映山红”,红色基因还在代代传承……它们的流行流传,得益于昂扬向上的精神内涵和富有民族性的音乐语言。
  1973年春天,我接到为影片《闪闪的红星》作曲的任务。音乐“气质”是无形的弦,如何安放、是否顺畅、张力是否适度,与艺术表达直接相关,需要吃透电影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电影描写的是上世纪30年代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故事,通过旁白进行倒叙,具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深刻的心理描写。它区别于一般的儿童电影,是抒情性的正剧儿童片。因此,不仅要解决“唱什么”,更要思考情感如何抒发、怎样把握特定环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分寸。
  一首好歌,融合文学性与音乐性,更是革命的激情与抒情的统一。作曲的构思,要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红星,作为革命的象征贯穿全片。红星照红心,红心忠于党。斗争的风雨中,潘冬子常常捧出红星,体会党对自己的培养和期望。艰险的时刻里,他和椿伢子一起,将红星戴在头上,仰望北斗,向往延安。1973年10月,我带着剧本找词作家面谈,他们问我:“对主题歌有什么想法?”我提议,主题歌不如取名《红星歌》,短小点题,兼备三重气质,一是把握昂扬向上的进行曲风格,二是抓住儿歌好唱好记的特点,三是有时代感。
  没过几天,词作家便拿来了歌词。当晚,我和影片摄影师之一的曹进云启程去往摄制组的驻地——江西景德镇鹅湖。40多公里的颠簸,我脑海中只盘旋着一段旋律,“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到了驻地,主题曲也构思完成了。
  一开始,电影并没有《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而是创作了一首名为《高山竹子青又青》的儿歌,原定在潘冬子准备将地主恶霸胡汉三引进游击队包围圈的场景中唱。我认为,在这样的情境里唱儿歌,分量轻了,不足以表现已成长起来的潘冬子的思想深度,必须要创作一首有力量的男高音独唱。
  认真地读了几遍剧本,“竹排流水”这个场景让我产生了灵感。宋大爹划着小竹排,送小冬子去姚湾镇做我党的地下工作。剧本中用18个字这样写:“两岸青山,夹着一湾绿水,一叶竹排,顺流而下。”诗情画意,美妙至极!当晚的会上,我便提出在这一段加男声独唱的建议,展示主人公潘冬子搏击风雨的斗争精神和革命理想,得到了主创人员同意。“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旋律流淌而出。
  那时,摄制组住宿条件很差,我借住在当地卫生院办公室的里屋,说是里外屋,但门上没玻璃,外屋说话,里屋都听得见。一张旧桌子,勉强放下谱纸,一张旧报纸,罩上灯泡,一张旧单人床,可供休息……就在这间鹅湖农村的小屋里,我通宵达旦地工作,写出了《红星歌》等7段歌曲的全部乐队总谱。11月,我带着总谱,回北京准备录歌。
  就在即将交出总谱时,我无意中发现了《闪闪的红星》电影剧本第三稿。顺手翻开,《映山红》的歌词令我眼前一亮:“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得亲人回,岭上开遍映山红。”我边看边念出了声,这歌词真好!随即,我又陷入了纠结。原剧本中并没有这首歌,再写《映山红》,便要放弃前面已创作的3首。怎么办?思虑了两天,终下决心:重来!把之前创作的3首歌否了,把小屋里颇费心思写的总谱也否了!
  想通了!灵感和激情便喷涌而出,仅用两个小时,便把女声独唱《映山红》的旋律写了出来!接着,很快写完混声合唱的《映山红》和乐队总谱,交付录音。至今,我都对李俊导演心存感激,他很信任我,没提出任何让我为难的意见。
  音乐的本质是美。用美的旋律,营造美的意境,传递信仰、信念和信心,给人以心灵的陶冶、奋进的力量。从这个角度看,创作《映山红》是偶然中的必然。歌词说的是“盼”,盼的是映山红花开、红军归来,盼的是江山变成红颜色。方向端正了,分寸把握住了,就要尽情抒发革命的壮丽之情。再深入想,“夜半三更盼天明”的情景下,角色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红军走了,潘冬子和母亲躲到山间茅草棚子里。潘冬子看着爸爸留给他的红五星,问母亲:“妈妈,我爸爸和红军什么时候回来呀?”母亲怎么回答?她知道红军什么时候回来吗?她说不清。但是,她相信红军一定能回来,革命一定会胜利。所以她说道:“等到满山的映山红都开了,去参加长征的爸爸和红军就回来了。”接着,她深情地唱出了“若要盼得红军来,岭上开遍映山红”。这既是回答儿子的问题,也是表达自己对革命胜利、红军归来的向往。
  邓玉华唱这首歌之前,专门去植物园和美术馆,只为亲眼见见映山红。她说:“当时美术馆有幅画,画的是杜鹃花,就叫映山红。看的过程就慢慢体会到,映山红开满山时,人的情绪就是一种胜利的喜悦。再唱《映山红》,更有代人感。”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闪闪红星伴我行。我深信音乐色彩的存在,它与生命体验相关,更与理想信念相连。“红色”,作为一种信仰的力量,形成了我音乐创作的底色。
  我亲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边境反击作战,目睹和倾听的无数英雄故事,是我人生观、价值观沉甸甸的“压舱石”。我一直记得与人民军队、与音乐结缘那天发生的故事。1948年3月,我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报考东北音乐工作团时,唱了一首《解放军天天打胜仗》,当时的我并不知作者是谁。面试老师用手指了指自己,我才明白过来。这位老师,便是写出《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作曲家刘炽。我暗下决心,立志成为他那样的创作者。
  后来,从延安来东北的革命艺术家为我们上课,教我们学政治、学文化、学音乐。第一堂政治课上,词作家晓星讲道:“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我们要永葆一颗红心,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音乐工作者。”
  于是,我将自己的一生交给了这项伟大的事业、这个崇高的理想,那就是为人民服务。几十年来,我践行着当年对自己的承诺,用创作抒发对党的一片深情,从《雷锋,我们的战友》《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地道战》,到近年来的《航天之歌》《中国梦》《歌唱新时代》……不少歌曲被广为传唱。欣慰之余,更感到作曲家责任重大。
  我们常说,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一首好歌,何尝不是如此?
  注:1970年,作家李心田创作的中篇小说《闪闪的红星》出版。1974年,电影《闪闪的红星》公映,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潘冬子,争做党的好孩子”的活动。1999年,上海歌舞团演出舞剧《闪闪的红星》,黄豆豆饰演潘冬子。200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动画电影版《闪闪的红星》,原版电影中潘冬子的扮演者祝新运、胡汉三的扮演者刘江为其配音。电视剧版《闪闪的红星》播出。2018年,上海芭蕾舞团演出舞剧《闪闪的红星》。
  (作者为作曲家,王瑨采访整理)
  原载《人民日报》2021年2月19日
  责任编辑:孙晓雪
  美术插图:段明
其他文献
“天下大事”论坛  版主:大家好!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本论坛讨论的内容是:回眸悠悠历史,评点衰落之君,从他们亡国的背后,我们发现了哪些应该鉴戒的弊端。热诚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网友A:亡国的背后弥漫着“女色”的迷雾。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政客多少史坛论者把天姿国色的皇宫粉黛称为“红颜祸水”。诚然,将亡国惨祸归咎于她们未免有失偏颇,但是沉湎其中而付出沉重代价的荒淫之君毕竟不胜枚举。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A92岁老人被儿子儿媳关进猪圈数年  近来,网上流传着一个视频,视频里一名老人穿着很脏的衣服,被关在一个狭小的屋子里,室内光线昏暗,卫生条件很差,没有床,只有一床旧被子铺在一块木板上。屋子有一道铁门,门上上了一把锁,外面有一大捆木柴顶着,木柴上还压着一块水泥砖,看上去很像一个猪圈。视频中,老人说:“这里面有沙子,我眼睛也看不到……”发布视频的网友称,老人今年92岁,是广
原文选段  《朗读者》作为今年十分热门的节目,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这“人生三本书”的价值。你看主持人董卿,她饱读诗书,出口成章,这是“有字之书”的力量;你看女诗人余秀华,她拖着病体站在舞台上朗诵充满乡土气息的诗词,唤起人们的乡愁,这是生活这本“无字之书”的力量。她的人生不需要世人的诟病或赞赏,她自己懂得便好,她有她自己独立的人格。你看“小江老师”江一燕近十年如一日地为偏远山村的孩子们上课,从未间断,
杨继娣从娘肚子一出来就是这个样子——天生残疾,她从来没有站立过,两条如婴儿般的细小的腿软软地搭在两旁腰间。  杨继娣十八岁那年,与广东省惠东县白盆珠镇共和村四十八岁的“王老五”赖老汉结了婚,并且生下了两女一男三个孩子。五年前,赖老汉因病去世,撇下她和三个孩子,还有半间草屋和一堆债务。  苦命男女凑成家  我们来到白盆珠镇共和村杨继娣的家。从屋里走出一个十八岁左右的女孩儿,很腼腆,也长得挺秀气。我们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每次读到这句,总有万般思绪涌上心头,百转千回之间,却又无话可说。这才知道,有些话竟是说也说不出口的。未曾见过“桥边红药”,只觉得这花应是安静的、孤傲的,是人群巾的孤独,也是独处时的狂欢。暮霭沉沉,薄雾淡淡,渔舟唱晚,桥边孤灯。晴时有风,开得安然自在;阴时有雨,却是茕茕孑立。  一片月光洒下来,像是从遥远江岸传来的一阵笛声,带着点儿寒气。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颤抖的花瓣融
可以说,自有文学史以来,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有它的来路和起点,都有它之所以成为小说的道理。我的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也同样如此。  记得那是一个冬天,我还在《小说林》和《诗林》做总编的工作,所以经常去全国各地(特别是黑龙江境内)组稿。那冬日是去的尚志县。新中国成立前,尚志县称珠河县,那也是我的家乡。接待我的那位当地的文联主席是一位性情中人,看到我的到来非常高兴,多喝了几杯酒,送我回到旅店差不多已经是半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我家菜园在学校的后面,与周围农田和池塘相邻,学校除了留有几块地备用外,其他均属我们家所有。  父亲既是菜园的经营者,又是菜园的管理者,菜园在他的精心呵护和辛勤耕耘下,有了它的鲜活和多姿,也有了我们的饮食無忧,一年四季,冬临夏至,春去秋来,我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咀嚼着那浓浓的父爱,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夏季父亲在池塘取水浇灌的场景。每当学校放学、太阳落山之时,父亲便赤裸着上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题目解析  2018年高考天津卷作
高考真题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②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
仔细观察蚕吃桑叶的样子,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蚕的生命活动充满了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意识。否则的话,它们怎么会以那样一副鞠躬尽瘁的姿态伏在桑叶上,没日没夜地啃嗜呢?在我们看来,那样的吃法,简直是要累吐血的。  它们吃得太专注了,以致于生命的全部意义都变成了吃本身,这有点讨厌,猪就是这样。有时候,为了吃到盖在身上的桑叶,它们可以不惜把身体弯成360度,弯成一个圈,就连改变一下位置,使自己吃得稍稍舒服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