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陈老二现象”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rdpine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老二现象”就是陈老二在其部分小品组合中过多地使用配件,把原本一般的石头演绎得很精彩,并在石家庄石展上获得金奖。人们担心的是:一般的石头靠许多精美的配件和高超的艺术展演获得金奖,今后评奖是评石头,还是评配件和创作人的艺术水平?小品组合赏玩要走向何方?这种担心很有必要!
  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两个角度去看。
  一是从陈老二创作的角度去看,其本人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和奇石赏玩技巧,精心的构思、巧妙的布局,把绘画艺术的技巧运用到小品石组合中来,使奇石组合成为精美的艺术品,很能打动人。他不但能把精美的小品演绎成故事,还能把一般的小品演绎成精美的故事,没有艺术水平是不行的。这种组合赏玩方式如果是个人组合赏玩,那么配件的多与少随个人的意愿,只要你认为发挥到极致并身心愉悦就是最好的。如果从市场交易看,只要买家看着好,那就值这个价。
  二是从评奖的角度去看,我觉得还是应该认真地探讨一下,这毕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奇石在展会上得奖,特别是在石家庄这样全国瞩目的大展上得金奖,它就有了示范和风向标的作用,一局精品组合石得金奖,大家都觉得值得好好学习;一局非精品石组合得金奖,大家也去学习,岂不是误导了!所以才让许多关心石界发展的石友产生担心。
  那么,陈老二配件较多的作品得了金奖,让一些石友对其认真思考并提出了“陈老二现象”,我认为这是赏石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百家争鸣才更有利于发展。一是可以让海纳百川的海派赏石对自己的赏石理念、赏玩方法进行反思和完善,是好事:二是能使全国石友更加清楚精品小品石组合的要求是什么,也是好事。我觉得,精品组合演局的主石应该是当去掉所有的配件以后,人们仍能对该石所表现人物身份所认可(如“纪大烟袋、”“松下问童子”中的人物石);反之,只有靠增加配件来帮助表明人物身份的,离开了配件人物的身份就似是而非了,你组合的再好,只能说明创作者的艺术水平高,而不是石头的水平高。作为好的小品组合,其每个单品石都应该是很比秀的,主石必须是精品;添加配件只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不得已而为之,因此说配件越少越好。为什么要加配件,说明主石的表现能力差,不够优秀,需要精到的配件来衬托、来点明。
  在今后的石展评奖中,如何避免再出现“陈老二现象”,我觉得大家还是要认真学习一下《观赏石鉴评标准》,多讨论多交流,把握好赏石文化的主旨。特别是参加评奖的评委,要把握好“我们评的是天然艺术品还是人为艺术品”这个分水岭,不要被人为艺术迷了眼而失去自我。同时办展方在制定评奖打分办法时应考虑得细一点,因小品组合参加评奖是新事物,以前的鉴评办法中就没有把小品组合的特点考虑进去,是否可以考虑在小品组合石的鉴评打分里增加“艺术创作”一项,石头的优劣得石头的分,创作的优劣得创作的分,鉴评的结果大家都能接受,这样可以解决当前大家对陈老二现象的不同看法,也能防止大家在玩组合石时走偏。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13日是星期天,我们五位石友结伴到南京六合横梁去觅石,一路谈笑风生。大家不时欣赏着窗外秋色,效外的田野到处呈现出一派秋色怡人的景色,雨后的天空更显明朗,山旁的野菊格外漂亮。一阵秋风吹来,树叶轻轻地飘落下来,就像一只只金色的彩蝶在空中飞舞,飞落在乡间的道路上,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我们无暇去欣赏这金秋美景,却兴致颇高地谈论着近日石友们寻觅到的美石。上午八点半已来到南京雨花石文
期刊
闻章,本名靳文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身边禅》、《把握人生未知的命运》、《活卦》、《韩羽》、《小兵张嘎之父》《一步一步莲花》等。  喜欢石头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呢?是因为石头越来越值钱了么?有的人可能看重的是石头的含金量,但真正喜欢石头的人,并不在钱上用心。  我所在的石家庄,有一大批喜欢石头的人,其中有一批人是诗人。我就是在诗人刘小放先生的引导下,喜欢上石头的。诗人为什么喜欢石头呢?因为
期刊
采访:吴蕊贤  刘静,一位二线城市的普通奇石经营者。从当年贸然下海,到多次艰难转型,再到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经营之道,她的经营轨迹和心路历程,或许对你有所启发。她在舍弃、转变和坚守之间的抉择,也是许多石界人士的缩影。  不舍些东西,就没有生路  本刊:你是在什么情况下进入石界的?  刘静:在2003年开石店之前,我像很多人一样“正正常常”的。听别人讲地底下出石头,还能卖钱,我觉得不可思议:地底下出的东
期刊
不可否认,在小品组合石的创作方面,陈先生是一个佼佼者,他在小品组合石方面做了很好地探索和追求,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在这个领域走在了前头。仔细研究陈先生的作品,由于石在作品中的比例偏小,使作品更像是有一种工艺美术作品特点。  组合石的出现,是对天然观赏石的补充。使原本表现力较为单一的天然观赏石变得更为丰富、更有内容。大家都在呼吁,希望观赏石能够成为艺术品的一员,但艺术品的要求是要反映或者是表
期刊
在这个百家争鸣、相互影响的发展过程中,谁会对未来赏石标准影响更多,市场和时间会给出答案。小品组合有很多类型,按主题来分常见的有:  一、景观类主题。如屋舍、避雨、峰峦(有时点缀人物)。  二、器物类主题。如宴席、果实(以盘子盛具为点缀)。  三、人物类主题。如佛、贤、僧、俗等(以器物、地貌为点缀)。  四、其它类型和复合型等。  组合中常用到点缀物(或称配角),如果有器型动感适当的自然原石,无疑是
期刊
一、山西奇石赏玩历史源远流长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天”、“精卫衔木石填海”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蚩尤、炎帝(人文三祖)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并用石制做各种劳动工具。中
期刊
人生在世,谁能长留,人生旅途又有谁能购得返程票?然,能如树开先生在事业有成的同时又在收藏界享有盛誉的屈指可数。  树开先生为人忠厚谦和,表里如一,在石界是位备受尊敬的长者,他的仙逝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兄长、好石友,愿天下以树开先生为师、为兄、为友的共好,思之、敬之、勉之。  石道无涯,石招善友,石在犹人。唯思尚飨,愿树开兄在天堂亦能有石可爱。  友人追忆  沈宽  陈树开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温文尔
期刊
谒金门  波涌吉,山海玉蟾如意。钟秀永恒藏秘密,宝成神妙器。笃信灵通梦笔,伟业昭彰真谛。大德善友来贺禧,泰和天石启。   面对此奇石,思意颇多,恍然进入了灵空天……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吟诵《春江花月夜》的声音仿佛在耳旁晌起。这画面又像不像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的母亲河——黄河的“s”形乾坤湾在某个时期的样子?当年太昊伏羲氏是不是就在这里创《易》?无锡惠山泉旁的华彦钧对泉月倾诉
期刊
读懂一块奇石,远比读懂一篇深奥的古典文学更具有吸引力。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前不久,偶然在一位奇石收藏爱好者杨先生家中见到一块形制特别的灵璧石,爱不释手。据杨先生告知,该石收藏时间甚久,可是它的名字,迟迟未定下来,有的说叫“天桥”,有的说叫“漓江情”,也有的说叫“枫桥夜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时他征求我的意见,我一时也是语塞。经过一番思考后,忽然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二十四桥明月
期刊
2012年,“孺石斋”在成都天府花城奇石展期间开办的个人墨画石展,在川内引起了轰动,随即迅速掀起了一股墨画石热。很快,各地石友闻讯赶来,墨画石热潮开始向全国蔓延。  办给石农看的展览  殊不知,“孺石斋”这次展览针对的目标群体,既不是石界新贵也不是资深藏家,而是天天在长江边捡石的石农。圈里的资深藏友来参观,尽可驻足赏玩、品味,展览方则鲜少主动上前介绍藏品。可是一有从川内各地赶展的石农来看石头,一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