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youmy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脑外伤恢复期患者接受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康复训练前后平衡功能和姿势控制能力的变化,并与传统平衡训练进行比较。

方法

选取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脑外伤恢复期患者4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临床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VR技术的平衡训练,包括拼图、踩鼹鼠和花园采摘三个项目,共30 min,每周6次;对照组给予同等时间的传统平衡训练。于训练前(治疗前)和训练8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和平衡测试仪对2组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姿势控制能力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

①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BBS评分分别为(46.57±1.82)和(42.79±2.23)分,均较组内治疗前[(38.34±2.54)和(39.22±2.86)分]有显著改善(P<0.01),且实验组治疗后的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姿势控制能力方面,实验组治疗后的压力中心(COP)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摆动幅度标准差分别为(2.59±0.86)和(2.35±0.88),COP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平均速度分别为(5.02±1.03)和(3.44±0.62)mm/s,COP运动长度为(176.73±55.38)mm,COP运动面积为(109.31±65.77)mm2,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较组内治疗前改善并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VR技术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外伤恢复期患者的平衡功能及姿势控制能力,且效果优于传统平衡训练。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比较多次心肺复苏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供肾移植与无心肺复苏史DCD供肾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完成的250例DCD供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器官获取前是否发生多次心肺复苏(2次或2次以上)将其分为多次心肺复苏后DCD供肾移植组(观察组,17例)和无心肺复苏史供肾移植组(对照组,2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时头穴留针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留针进高压氧组30例、高压氧组28例、针刺组25例、针刺后进高压氧组26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留针进高压氧组行头穴留针进高压氧舱,舱内为避免出血不再行针,于出舱后起针;高压氧组仅采用高压氧治疗;针刺组仅采用针刺治疗;针刺后进高压氧组行头穴留针治疗,起针后即刻进入高压氧舱接受治疗。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基于脑机接口(BCI)电刺激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中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例脑卒中患者并采用基于BCI电刺激技术对其上肢功能进行康复训练(共训练1次),观察入选患者康复训练前、后在执行运动想象(MI)任务时的在线准确率(CA)以及事件相关去同步电位(ERD)。结果5例入选患者康复训练前执行运动想象任务时的平均在线准确率为50.70%,康复训练后其在线准确率提升至58.94%;康复
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IS)患者的下肢生物力学指标,探讨下肢生物力学异常与AIS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AIS患者116例(侧凸组)和健康青少年受试者116例(正常组),对2组受试者的胫骨扭转角、前后足平面夹角、髋关节旋转范围、双下肢长度差、踝关节旋转范围等下肢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AIS患者脊柱侧凸的危险因素。结果侧凸组双下肢长度差和前后足平面的夹角分别为(
目的探讨影响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儿意识恢复的重要因素。方法本研究共选取43例PVS患儿并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干预(如Rood技术、关节活动度训练等)、药物治疗以及头部水针穴位注射等。于治疗3个月后对其意识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并将其意识恢复与否作为结局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各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从而探讨影响PVS患儿意识恢
目的探讨等速训练结合康复手法松解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直(PTES)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及周围肌肉力量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例PTE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手法松解,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等速训练(包括等速持续被动运动训练和等速肌力训练两部分)。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分别采用肘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评定、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及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痉挛偏瘫型脑性瘫痪(CP)患儿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运动训练及作业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对其健侧脑皮质运动区辅以低频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及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量表(FMFM)对2组患儿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目的观察肉毒毒素A(BTX-A)注射尿道外括约肌对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收缩失协调(DSD)患者逼尿肌厚度及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DSD成年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在会阴超声引导下向尿道外括约肌注射BTX-A(100U)。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时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和下尿道超声评估,测定患者逼尿肌厚度、逼尿肌漏尿点压、残余尿量及最大膀胱容量。结果治疗后4周时入选患者残余尿量显著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