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本文正是从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出发,将教师在课堂中母语的使用作为主要策略,并对教师在使用母语时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从而达到小学英语课堂教育的优化,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1.年龄特点。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中关键期的划分,2~4岁幼儿的布罗卡区开始快速发育,12岁之后,绝大部分人的布罗卡区就会关闭,那么语言的学习就会受到影响,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6~12岁,所以其布罗卡区还在发展过程中,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好条件就还存在。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期进行英语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自然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注意力特点。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特别容易分散,课堂上不管发生一件多么小的事情都会使他们的注意力分散,而且很难再次集中到课堂中来,更何况一个无聊的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没有吸引力。如果是这样,那么教学就会很难进行下去,相应的教学任务也就会很难完成。那么我们的英语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对英语本身产生兴趣,而这个前提正是他们能够听懂老师说的是什么,听懂了才能参与进来,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才有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抓住学生注意力最好的办法。
3.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的混合。
在日常接触学生的过程中,观察到很多的小学生在背诵26个英文字母的时候都喜欢和拼音结合在一起进行背诵。因为在学前班基本就开始了汉语拼音的学习,26个字母对于他们来说在字形上面是不陌生的,但是讀音却是学习英语字母过程中的一个小难点,读音是最主要的区别。所以很多学生都在与汉语拼音的比较中进行记忆。
二、小学英语教师母语的使用策略
1.教师的课堂指令口令。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也会经常加入很多游戏的环节,丰富课堂生活,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这个环节中就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下指令的问题和讲解游戏规则的问题,另一个是小学生注意力的问题。很多日常教学指令,比如“hands up、sit down”,都可以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指令和游戏规则的介绍,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母语来传达,学生才能明白,教学过程也才能继续。
2.教师的语音语调的示范。
英语的语音和语调是学习英语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最终目的是用来与人交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最重要的。如果小学阶段能够将语音语调学习的基础打扎实,对于今后英语的学习将是受益无穷的。那么我们的教师应该怎样去教小学生的语音语调呢?必须借助我们的母语来进行讲解,学生才能够听得懂。举个例子,在学习音标[i]的时候,该音是一个前元音,也是一个短元音,所以发这个音的时候要短促而且轻快。它的要领是舌尖抵下牙齿,舌前部抬高,舌两侧抵上牙齿两侧,口形偏平。那么对于这个发音的要领,如果不用母语帮助学生解释清楚,并且进行示范,那么学生肯定是做不到的,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发音。
3.教师对英语词汇的解释。
首先,英语词汇的解释,主要是对于英语单词意思和用法的解释。而单词意思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很多都可以借助动作或者是简单的提示,让学生可以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对于用法的解释,对一个小学生甚至是高中生,如果使用英语,不仅难度大大提高了,更主要的是会让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出现厌恶和烦躁,所以在解释的时候应该适当地使用汉语,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快速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和汉语进行比较记忆。针对很多小学生都会在英语下面标注汉语来进行记忆的状况,我们想要避免应该怎么做呢?我举个例子,在教学生颜色“blue”时,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笑话,说大家知道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吗?一下子大家的兴趣就来了,答案千奇百怪,然后我告诉大家,因为里面有很多的小鱼在吐泡泡“卟噜卟噜”,大家都笑了,而这个单词也记住了。第二点是英语词汇的记忆,对比教学法所倡导的就是将英语和汉语进行对比之后进行学习,不论是增加其相同之处还是对比其不同之处,都会有助于记忆。学习的定式是指学习所形成的一种习惯和方式。学生在学习母语汉语时的一些习惯和方法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使用,对于记忆也是有帮助的。即对于其相同的部分,比如语调,不管是疑问句还是感叹句都要在说和读的时候注意其语调的变换,那么这一点掌握起来就很简单;而对于学习内容中不同的部分,便可以记住他们的不同之处来进行记忆,比如26个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的对比,如果采用自己的方式记忆下来,那么也是不容易忘记的。
三、母语使用的原则
1.母语使用的适量性。
要正确发挥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遵守母语使用的适量性。这种适量性指的是课堂中母语的使用量一方面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不同而不同。如果课程内容难度比较低,理解起来难度也不大,就可以适当减少母语的使用量,避免画蛇添足,相反,如果课程内容难度较大,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那么就应该适当增加母语的使用量。通过母语的翻译和解释,使学生心理上完全理解,那么就会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2.母语使用的适度性。
与母语使用的适量性相关的原则,适度性,也就是注意母语使用时的难度。这主要针对的是在进行翻译和解释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个原则。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会出现很多专业的术语,可能平时学生都不太接触的词语,尤其是作为小学生,又完全没有必要掌握的词语。那么教师翻译的时候就没有必要锱铢必较,只需告诉大家大概的意思即可,避免出现以术语解释术语的状况。
3.母语使用的适时性。
我们说要正确发挥母语在小学英语中的正迁移作用,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整堂课程中都要使用汉语,这其中涉及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适时性。这里的适时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容易理解的不使用汉语。小学生还处在具体思维阶段,所以如果一些动作或者是表情能够让他们理解是什么意思,那么这个时候是不需要进行汉语解释或者指导的。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学习“Hobbies”一课的时候,主要的词汇有跳舞、唱歌、游泳等,那么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需要做相应的动作学生就会明白,根本用不着汉语;另一方面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能什么时候都用汉语提示学生要做什么,尤其是对于一些教学指令的运用,当教师运用过几次的时候,下一次就不能再用汉语提示,而是应该让学生仔细想一想他们应该做什么。不论第一次他们做的怎么样,这样长时间下必然会起到一定的效果,而且他们也不会那么容易忘记。
母语和英语都是语言,其中有很多相似和相通的部分,而这些相似和相通的地方正是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借鉴和利用的,所以提示我们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合理地使用母语,尽可能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遵循适量性、适度性和适时性原则,从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出发,将英语与母语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产生最优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作者系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 关志强)
一、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1.年龄特点。
根据二语习得理论中关键期的划分,2~4岁幼儿的布罗卡区开始快速发育,12岁之后,绝大部分人的布罗卡区就会关闭,那么语言的学习就会受到影响,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6~12岁,所以其布罗卡区还在发展过程中,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好条件就还存在。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期进行英语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自然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注意力特点。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特别容易分散,课堂上不管发生一件多么小的事情都会使他们的注意力分散,而且很难再次集中到课堂中来,更何况一个无聊的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没有吸引力。如果是这样,那么教学就会很难进行下去,相应的教学任务也就会很难完成。那么我们的英语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对英语本身产生兴趣,而这个前提正是他们能够听懂老师说的是什么,听懂了才能参与进来,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才有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抓住学生注意力最好的办法。
3.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的混合。
在日常接触学生的过程中,观察到很多的小学生在背诵26个英文字母的时候都喜欢和拼音结合在一起进行背诵。因为在学前班基本就开始了汉语拼音的学习,26个字母对于他们来说在字形上面是不陌生的,但是讀音却是学习英语字母过程中的一个小难点,读音是最主要的区别。所以很多学生都在与汉语拼音的比较中进行记忆。
二、小学英语教师母语的使用策略
1.教师的课堂指令口令。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也会经常加入很多游戏的环节,丰富课堂生活,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这个环节中就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下指令的问题和讲解游戏规则的问题,另一个是小学生注意力的问题。很多日常教学指令,比如“hands up、sit down”,都可以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指令和游戏规则的介绍,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母语来传达,学生才能明白,教学过程也才能继续。
2.教师的语音语调的示范。
英语的语音和语调是学习英语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最终目的是用来与人交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最重要的。如果小学阶段能够将语音语调学习的基础打扎实,对于今后英语的学习将是受益无穷的。那么我们的教师应该怎样去教小学生的语音语调呢?必须借助我们的母语来进行讲解,学生才能够听得懂。举个例子,在学习音标[i]的时候,该音是一个前元音,也是一个短元音,所以发这个音的时候要短促而且轻快。它的要领是舌尖抵下牙齿,舌前部抬高,舌两侧抵上牙齿两侧,口形偏平。那么对于这个发音的要领,如果不用母语帮助学生解释清楚,并且进行示范,那么学生肯定是做不到的,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发音。
3.教师对英语词汇的解释。
首先,英语词汇的解释,主要是对于英语单词意思和用法的解释。而单词意思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很多都可以借助动作或者是简单的提示,让学生可以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对于用法的解释,对一个小学生甚至是高中生,如果使用英语,不仅难度大大提高了,更主要的是会让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出现厌恶和烦躁,所以在解释的时候应该适当地使用汉语,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快速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和汉语进行比较记忆。针对很多小学生都会在英语下面标注汉语来进行记忆的状况,我们想要避免应该怎么做呢?我举个例子,在教学生颜色“blue”时,我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笑话,说大家知道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吗?一下子大家的兴趣就来了,答案千奇百怪,然后我告诉大家,因为里面有很多的小鱼在吐泡泡“卟噜卟噜”,大家都笑了,而这个单词也记住了。第二点是英语词汇的记忆,对比教学法所倡导的就是将英语和汉语进行对比之后进行学习,不论是增加其相同之处还是对比其不同之处,都会有助于记忆。学习的定式是指学习所形成的一种习惯和方式。学生在学习母语汉语时的一些习惯和方法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使用,对于记忆也是有帮助的。即对于其相同的部分,比如语调,不管是疑问句还是感叹句都要在说和读的时候注意其语调的变换,那么这一点掌握起来就很简单;而对于学习内容中不同的部分,便可以记住他们的不同之处来进行记忆,比如26个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的对比,如果采用自己的方式记忆下来,那么也是不容易忘记的。
三、母语使用的原则
1.母语使用的适量性。
要正确发挥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遵守母语使用的适量性。这种适量性指的是课堂中母语的使用量一方面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不同而不同。如果课程内容难度比较低,理解起来难度也不大,就可以适当减少母语的使用量,避免画蛇添足,相反,如果课程内容难度较大,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那么就应该适当增加母语的使用量。通过母语的翻译和解释,使学生心理上完全理解,那么就会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2.母语使用的适度性。
与母语使用的适量性相关的原则,适度性,也就是注意母语使用时的难度。这主要针对的是在进行翻译和解释的时候要注意的一个原则。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会出现很多专业的术语,可能平时学生都不太接触的词语,尤其是作为小学生,又完全没有必要掌握的词语。那么教师翻译的时候就没有必要锱铢必较,只需告诉大家大概的意思即可,避免出现以术语解释术语的状况。
3.母语使用的适时性。
我们说要正确发挥母语在小学英语中的正迁移作用,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整堂课程中都要使用汉语,这其中涉及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适时性。这里的适时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容易理解的不使用汉语。小学生还处在具体思维阶段,所以如果一些动作或者是表情能够让他们理解是什么意思,那么这个时候是不需要进行汉语解释或者指导的。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学习“Hobbies”一课的时候,主要的词汇有跳舞、唱歌、游泳等,那么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需要做相应的动作学生就会明白,根本用不着汉语;另一方面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能什么时候都用汉语提示学生要做什么,尤其是对于一些教学指令的运用,当教师运用过几次的时候,下一次就不能再用汉语提示,而是应该让学生仔细想一想他们应该做什么。不论第一次他们做的怎么样,这样长时间下必然会起到一定的效果,而且他们也不会那么容易忘记。
母语和英语都是语言,其中有很多相似和相通的部分,而这些相似和相通的地方正是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借鉴和利用的,所以提示我们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合理地使用母语,尽可能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遵循适量性、适度性和适时性原则,从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出发,将英语与母语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产生最优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作者系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 关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