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部城市的起源及其类型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pan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地说,都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是“现代工业之家”。
其他文献
五代十国中的南汉政权,是由刘谦肇基,其子刘隐、刘岩建立的。关于南汉主刘氏的族属,旧史籍多言其为汉族。解放后出版的中国通史、隋唐五代断代史与其它有关论著,往往沿袭这一说法。日本学者藤田丰八在《南汉刘氏之祖先》一文中,最先怀疑刘氏不是汉族,而是来闽粤经商的大食(阿剌伯)商人后裔。这一论点已引起中国史学界的注意,且为新近出版的《五代史略》一书所采用。我认为,刘谦父子是岭南俚僚的武装酋领出身,在建立南汉政权的过程中,冒称汉族,迅速汉化。
15世纪是世界历史上远洋航行探险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在这个世纪的头1/3世纪中(1405-1433年),首先是由中国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七次出航,突破了东亚与西亚东非之间的重洋阻隔,开辟了从中国经印度洋直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的远航记录。该世纪中叶,葡萄牙亨利王子组织了深入大洋和南下非洲海岸的连续探险,在马德拉、亚速尔、佛得角等群岛建立了深入大西洋探险的前哨阵地。该世纪末,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哥伦布4次横渡大西洋的探险,到达了加勒比海群岛与中美洲沿岸地区(1492-1504年);与此同时,葡萄牙派出了瓦斯科·达
巴西是新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积约占南美洲的一半,相当于整个美洲的近1/5。巴西又是殖民时期美洲重要的黄金产地,也是西半球两个最大的蓄奴区之一。因此,研究新旧大陆相遇以及此后世界范围的历史大变革,巴西是个不可或缺的地区。从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尔登上巴西陆地开始,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就成了巴西经济和政治演变的明显特征。反过来,由于巴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加之宗主国葡萄牙与英国、荷兰的特殊关系,巴西的发现和开发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英国的工业革命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殖民地巴西对
在500年前的8月3日,热那亚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3艘轻帆船,由帕洛斯港起锚西航,开始了旨在环球航行的横渡大西洋探险,揭开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开辟的海上新航路的帷幕。尽管由于种种局限,哥伦布最终并未到达梦寐以求的亚洲东方,但从航海技术史角度考察,他先后进行的4次美洲之行,却集中展示了欧洲航海家在这一领域中的时代水准。换言之,哥伦布的航海技术,乃是衡量15、16世纪之交人类航海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
关于拓跋魏的社会经济,史学界普遍只注意到其在建国前的畜牧经济和在建国后逐步发展壮大的农业经济,而忽略了它还有另一种经济成分——狩猎经济。事实上,狩猎经济曾经是鲜卑拓跋部的重要生产部门之一,即使在其建立北魏国家之后,这种传统经济仍然存留过很长时间。本文拟就此问题略加论述,以期更全面地认识拓跋魏的社会经济状况。
一、从"斧声烛影"一案说起宋太祖、太宗兄弟间帝位的传授和继承,即所谓"斧声烛影"事件,从太宗在位之日迄于而今,无数人做了各种各样的推测。有的已用文字写出,有的则只是口耳相传,但不论采用什么形式,大都不直接写出或说出,而是把主要用意留在潜台词当中,作为言外之意和画外之音。例如,《宋史》卷三三《孝宗本纪》(当然是从宋的《国史》沿袭而来的)的开端处就出现过这样一个哑谜:
上海地区位于长江下游江海交汇处的长江三角洲角尖部分,气候适宜,土沃物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社会经济十分发达,人杰地灵,人材辈出,在古代即著姓大族颇多。早在东汉,在今上海地区就出现了以陆氏、顾氏两大姓为首的"云间贵族"。建武年间(公元25-55年)陆閎曾任尚书令。东汉末年,陆閎的玄孙陆康任庐江(今安徽合肥)太守,命其侄孙陆逊(亦即陆閎的昆孙)带领幼子陆绩返回吴郡,移家于华亭谷(即今之三泖一带,地处今上海市青浦、松江县境)。陆逊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以破荆州擒关羽之功官拜抚边将军,封为华亭侯;黄武元年
王国维与陈寅恪是我国近现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史学家,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精深,著述宏富,起有开拓学术领域和转移一时风气的作用。他们之间具有很多共同的方面,同时又各有特点。笔者不揣冒昧,拟对二位史学大师的研究成果和治学方法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考察辛亥革命,应该注意当时的人口状况。因为人口是社会生产力的要素,也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的实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时,十分重视人口状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强调指出:"当我们从政治经济学方面观察某一国家的时候,我们从该国的人口、人口的阶级划分、人口在城乡海洋的分布、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布,输出和输入,全年的生产和消费,商品价格等等开始。"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拟对辛亥革命前的人口状况作一考察,在此基础上,就人口问题对辛亥革命的影响作初步的探讨
拜上帝教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宗教,其教义中有不少基督教的成分。基督教经典《圣经》是洪秀全接触基督教的主要媒介之一,并在定都之初即被太平天国奉为"当今真道书"。太平天国对待《圣经》的态度在前后期是否有所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洪秀全最终是如何处置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拜上帝教与西方基督教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