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每一节常态课都需要我们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组织起有效的数学活动.
【关键词】 数学教学;常态课;数学活动;有效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在每一节数学常态课的教学中组织起有效的数学活动——常态课:呼唤有效的数学活动.
一、教师转变观念,拓展数学教学活动时空
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的活动中来,创设活动情境,拓展学生的活动时空.
经过精心设计,我是这样上《十几减9》的:以 12-9为例,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借助学具,先摆一摆、再想一想. 这样,计算 12-9的基本思维方法得到积极展现,而此时的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 “同学们说的方法都不错,大家看老师说得对不对?”“你愿意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想的吗?”“有的同学好像没有听明白,谁愿意再说一遍?”“你真聪明,这个方法连老师都没有想到,谢谢你!”寥寥数语却饱含真诚,激励的引导语言引领着孩子去探索、去发现. 此时,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通过独立的活动、小组的合作探究,学生不仅学会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而且学习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充分运用教材,创设数学教学活动情境
1. 加工教材,求“活”
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设计教学时我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充分利用他们在生活环境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很清晰地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既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 挖掘教材,求“透”
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迁延,不“照搬教材”,而“用透教材”,是我在进行有效教学探索的又一心得. 如第一册 “8加几”的教学,利用情境图很轻松就完成教学任务了. 我没有就此打住,紧接着追问:“求一共有多少人,除了可以按水里和岸上来算,还可以把这些人分成怎样的两部分来算?”问题一出,孩子们的思维被激发了,各抒己见……这样,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突破教材,求“实”
省编教材中有不少的内容并不适合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抛弃教材中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景,根据教学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情景,这是我在教学中的又一尝试. 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时,我大胆打破教材束缚,创设了到商店购买商品的情境:把商店的商品价格设定为整十数,学生先根据需要购买商品. 让学生提出相应的计算总价的问题,并列出加法算式,进而研究计算方法. 很自然把学生带入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学习之中,使我们的学生在常态课中实实在在地学习了数学知识.
三、优化数学常态课堂教学,内化数学活动技能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节有效的数学常态课的成功,在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了一个开放的情境中,多给学生自由与宽容的氛围,多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他们便拥有更多的自信与勇气. 他们的手指变得灵活了,思维变得活跃了,知识才能内化为能力.
四、改善学习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实施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是否让老师满意,是否是老师的预设,我们给学生的评价都需尽可能的积极:一句肯定,一个微笑,鼓励的眼神,赞扬的手势,哪怕是真诚的否定,带给学生的都应是良性的影响. 同样,评价也是多角度的:回答问题棒,小组合作好,动手能力强,肯动脑,再想全面些……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促进,也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 教学活动中,公平地评价每名学生,真诚地关爱每名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评价,是润滑剂,是催化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点滴汇成江海,每一节数学常态课,我们都应组织起有效的数学活动,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数学教学;常态课;数学活动;有效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在每一节数学常态课的教学中组织起有效的数学活动——常态课:呼唤有效的数学活动.
一、教师转变观念,拓展数学教学活动时空
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的活动中来,创设活动情境,拓展学生的活动时空.
经过精心设计,我是这样上《十几减9》的:以 12-9为例,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借助学具,先摆一摆、再想一想. 这样,计算 12-9的基本思维方法得到积极展现,而此时的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 “同学们说的方法都不错,大家看老师说得对不对?”“你愿意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想的吗?”“有的同学好像没有听明白,谁愿意再说一遍?”“你真聪明,这个方法连老师都没有想到,谢谢你!”寥寥数语却饱含真诚,激励的引导语言引领着孩子去探索、去发现. 此时,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通过独立的活动、小组的合作探究,学生不仅学会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而且学习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充分运用教材,创设数学教学活动情境
1. 加工教材,求“活”
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设计教学时我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充分利用他们在生活环境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很清晰地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既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 挖掘教材,求“透”
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迁延,不“照搬教材”,而“用透教材”,是我在进行有效教学探索的又一心得. 如第一册 “8加几”的教学,利用情境图很轻松就完成教学任务了. 我没有就此打住,紧接着追问:“求一共有多少人,除了可以按水里和岸上来算,还可以把这些人分成怎样的两部分来算?”问题一出,孩子们的思维被激发了,各抒己见……这样,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突破教材,求“实”
省编教材中有不少的内容并不适合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抛弃教材中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景,根据教学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情景,这是我在教学中的又一尝试. 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教学时,我大胆打破教材束缚,创设了到商店购买商品的情境:把商店的商品价格设定为整十数,学生先根据需要购买商品. 让学生提出相应的计算总价的问题,并列出加法算式,进而研究计算方法. 很自然把学生带入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学习之中,使我们的学生在常态课中实实在在地学习了数学知识.
三、优化数学常态课堂教学,内化数学活动技能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节有效的数学常态课的成功,在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了一个开放的情境中,多给学生自由与宽容的氛围,多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他们便拥有更多的自信与勇气. 他们的手指变得灵活了,思维变得活跃了,知识才能内化为能力.
四、改善学习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实施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是否让老师满意,是否是老师的预设,我们给学生的评价都需尽可能的积极:一句肯定,一个微笑,鼓励的眼神,赞扬的手势,哪怕是真诚的否定,带给学生的都应是良性的影响. 同样,评价也是多角度的:回答问题棒,小组合作好,动手能力强,肯动脑,再想全面些……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促进,也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 教学活动中,公平地评价每名学生,真诚地关爱每名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评价,是润滑剂,是催化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点滴汇成江海,每一节数学常态课,我们都应组织起有效的数学活动,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