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着自身固有的特点,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及时代发展脉搏,只有研究了学生的基础才能做到真正的以生为本,只有符合学生认知实际与认知需要的教学才能称之为好的教学。
【关键词】 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实践性思考
在职业中学进行计算机专业的设置,是为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信息素质和重要技能的实际需要。一般认为,这是一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的发展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将来的劳动就业为导向,培养职中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专业课程。
从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来看,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在于:由于其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其具有文化课程的学习特点;由于其最终指向技能的提升,因此其又具有技能课程的学习特点。而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角度来看,职业中学学生学习计算机具有特殊的优势,即学生是天然地喜欢这门学科,尤其是其中的操作部分;但又存在无法回避的劣势,即进入职中学习的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不能对学习产生积极态度的习惯,在真正的计算机学习中,会对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产生消极心理,从而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就成了计算机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实践,有这样几点思考:一是利用学生对计算课的直接兴趣来反哺其对基础知识学习学习兴趣;二是基于学生的直接感知,将他们的引向理性思考,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本质所在,从而为将来从事计算机专业打下一定的认知基础。详述如下:
一、认清计算机课程的实质
计算机教学的依据和初衷是什么?这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回答的。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音和文字方式,信息交换背景下的计算机知识和手段已经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架构。
对于职教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而言,主要任务应该是确定以信息处理为中心内容的教学重点,以学生有效地掌握信息科学,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为知识任务,形成一定的信息获取、处理、发布(多媒体的制作和网页的制作)等能力,并由此形成良好的计算机素养。
在实际课堂上,计算机老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利用学生对计算机课感兴趣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容易受到直接刺激的感知素材(如动画等)背后的知识因素(如简单的计算机语言等)、能力因素(如利用AutoCad和3Dmaxr设计的能力)等,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对计算机和计算应用的科学认识,以有效地摆脱浅层次的网络依赖,进而服务于自身计算机素养的提升。
二、以生为本,制定良好的计算机教学计划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要形成良好的计算机教学氛围,首先要做的就是以生为本、研究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去制定良好的计算机教学计划。
例如,在教学实际中我们注意到,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较少接触计算机,缺乏良好的基础知识学习与培训,他们大多是在周末时间与计算机接触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应用知识(如上网、游戏等)。如果注意到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就知道在职教的起始教学中应该采取狠抓基础、加强应用的教学策略。
再如,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尤其是职业学校往往是农村和城市学生并存,而他们的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别,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注意到这样的差别,那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应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计算机知识丰富的学生带动、帮扶知识基础差的学生。这样既丰富了学习方式,又能有效地化解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
以生为本还体现在对男女生学习计算机的状态差异上。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男学生和女学生对这门科目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兴趣点的不同。在对两届的进校高一学生的调查中笔者发现,男生多喜欢挑战类的游戏,而女生则喜欢浏览页面优美的网站,她们对满屏幕动来动去的小人提不起丝毫兴趣。
如果说这只是我们观察到的表面现象的话,那笔者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知道了这其实与男女生不同的年龄特征,以及相应年龄阶段的审美观点、兴趣爱好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知道了这种不同,笔者在教学中就注意事先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结合他们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如笔者曾经结合同一个主题,给男同学布置用flash制作小动画的任务,而给女同学布置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的任务,并分别制定了评比细则……当男同学各显神通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精美的小动画后,当女同学运用男同学制作的小动画放到自己的网页中后,他们都能体会到非凡的成就感。在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基础上,计算机老师再对学生进行对正确认识上网、防止产生网瘾等教育时,效果要远远好于没有情境的干巴巴的口头教育。
三、精准定位,实施良好的计算机教学过程
一般情况下,职高阶段要传授给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是有限的,我们还注意到,由于教材编写的时间滞后性——即由于教材编写者所选择的内容一定在学生学习之前的,经过了学生的学习之后有可能就落后了,甚至到学生手上时就已经落后了。考虑到信息发展的日新月异,考虑到职业高中的学生喜欢追求新奇的认识特点,笔者以为,要想实施良好的计算机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根本,了解需要传授哪些方面的哪些内容,然后将目光瞄准现实生活中计算机的发展现实,有选择性地将最新的知识渗透到课堂之上,通过这样的精准定位,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教学方式上看,精准定位还体现在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选择上。职校学生的实际一般不同,但教学内容却是由国家统一规定,一般认为计算机这门课程既有丰富的知识内容,又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在教学中选择“任务驱动”的策略比较适合。
这是一个已经被许多事实证明了有效的教学方式,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试行稿)也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由于实施前的准备工作量较大,因而需要教师付出更多教学成本,故在日常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广泛的应用。笔者考虑到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给自身研究计算机教学带来一定的驱动力,亦即笔者选择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时,也是以任务来驱动自己的教学,因此这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以计算机语言学习的基础知识“二进制”为例,怎样设计一份适合学生的任务以驱动他们学习呢?这个问题成了驱动笔者研究教材的动力。笔者研究发现,在学习二进制时,可以与学生熟悉的十进制进行类比,后者是满十进一,而前者满二则进一,但两者同时又存在着一些不同,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学习中设计任务,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再如,在数学关系中是不存在n=n 1的关系的,而计算机语言的“赋值”中则是可以的,通过给学生设计比较“=”在数学和计算机语言中的不同,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赋值”的含义。
综上所述,职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着自身固有的特点,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及时代发展脉搏,只有研究了学生的基础才能做到真正的以生为本,只有符合学生认知实际与认知需要的教学才能称之为好的教学。做到这些,我们就有可能收获一节节好的计算机课,从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业务技能打下基础。
【关键词】 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实践性思考
在职业中学进行计算机专业的设置,是为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信息素质和重要技能的实际需要。一般认为,这是一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的发展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将来的劳动就业为导向,培养职中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专业课程。
从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来看,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在于:由于其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其具有文化课程的学习特点;由于其最终指向技能的提升,因此其又具有技能课程的学习特点。而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角度来看,职业中学学生学习计算机具有特殊的优势,即学生是天然地喜欢这门学科,尤其是其中的操作部分;但又存在无法回避的劣势,即进入职中学习的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不能对学习产生积极态度的习惯,在真正的计算机学习中,会对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产生消极心理,从而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就成了计算机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实践,有这样几点思考:一是利用学生对计算课的直接兴趣来反哺其对基础知识学习学习兴趣;二是基于学生的直接感知,将他们的引向理性思考,让他们能够认识到学习的本质所在,从而为将来从事计算机专业打下一定的认知基础。详述如下:
一、认清计算机课程的实质
计算机教学的依据和初衷是什么?这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回答的。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音和文字方式,信息交换背景下的计算机知识和手段已经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架构。
对于职教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而言,主要任务应该是确定以信息处理为中心内容的教学重点,以学生有效地掌握信息科学,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为知识任务,形成一定的信息获取、处理、发布(多媒体的制作和网页的制作)等能力,并由此形成良好的计算机素养。
在实际课堂上,计算机老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利用学生对计算机课感兴趣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容易受到直接刺激的感知素材(如动画等)背后的知识因素(如简单的计算机语言等)、能力因素(如利用AutoCad和3Dmaxr设计的能力)等,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对计算机和计算应用的科学认识,以有效地摆脱浅层次的网络依赖,进而服务于自身计算机素养的提升。
二、以生为本,制定良好的计算机教学计划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要形成良好的计算机教学氛围,首先要做的就是以生为本、研究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去制定良好的计算机教学计划。
例如,在教学实际中我们注意到,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较少接触计算机,缺乏良好的基础知识学习与培训,他们大多是在周末时间与计算机接触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应用知识(如上网、游戏等)。如果注意到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就知道在职教的起始教学中应该采取狠抓基础、加强应用的教学策略。
再如,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尤其是职业学校往往是农村和城市学生并存,而他们的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别,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注意到这样的差别,那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应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计算机知识丰富的学生带动、帮扶知识基础差的学生。这样既丰富了学习方式,又能有效地化解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
以生为本还体现在对男女生学习计算机的状态差异上。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男学生和女学生对这门科目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兴趣点的不同。在对两届的进校高一学生的调查中笔者发现,男生多喜欢挑战类的游戏,而女生则喜欢浏览页面优美的网站,她们对满屏幕动来动去的小人提不起丝毫兴趣。
如果说这只是我们观察到的表面现象的话,那笔者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知道了这其实与男女生不同的年龄特征,以及相应年龄阶段的审美观点、兴趣爱好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知道了这种不同,笔者在教学中就注意事先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结合他们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如笔者曾经结合同一个主题,给男同学布置用flash制作小动画的任务,而给女同学布置用Dreamweaver制作网页的任务,并分别制定了评比细则……当男同学各显神通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精美的小动画后,当女同学运用男同学制作的小动画放到自己的网页中后,他们都能体会到非凡的成就感。在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基础上,计算机老师再对学生进行对正确认识上网、防止产生网瘾等教育时,效果要远远好于没有情境的干巴巴的口头教育。
三、精准定位,实施良好的计算机教学过程
一般情况下,职高阶段要传授给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是有限的,我们还注意到,由于教材编写的时间滞后性——即由于教材编写者所选择的内容一定在学生学习之前的,经过了学生的学习之后有可能就落后了,甚至到学生手上时就已经落后了。考虑到信息发展的日新月异,考虑到职业高中的学生喜欢追求新奇的认识特点,笔者以为,要想实施良好的计算机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根本,了解需要传授哪些方面的哪些内容,然后将目光瞄准现实生活中计算机的发展现实,有选择性地将最新的知识渗透到课堂之上,通过这样的精准定位,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教学方式上看,精准定位还体现在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选择上。职校学生的实际一般不同,但教学内容却是由国家统一规定,一般认为计算机这门课程既有丰富的知识内容,又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在教学中选择“任务驱动”的策略比较适合。
这是一个已经被许多事实证明了有效的教学方式,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试行稿)也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由于实施前的准备工作量较大,因而需要教师付出更多教学成本,故在日常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广泛的应用。笔者考虑到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给自身研究计算机教学带来一定的驱动力,亦即笔者选择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时,也是以任务来驱动自己的教学,因此这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以计算机语言学习的基础知识“二进制”为例,怎样设计一份适合学生的任务以驱动他们学习呢?这个问题成了驱动笔者研究教材的动力。笔者研究发现,在学习二进制时,可以与学生熟悉的十进制进行类比,后者是满十进一,而前者满二则进一,但两者同时又存在着一些不同,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学习中设计任务,从而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再如,在数学关系中是不存在n=n 1的关系的,而计算机语言的“赋值”中则是可以的,通过给学生设计比较“=”在数学和计算机语言中的不同,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赋值”的含义。
综上所述,职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着自身固有的特点,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及时代发展脉搏,只有研究了学生的基础才能做到真正的以生为本,只有符合学生认知实际与认知需要的教学才能称之为好的教学。做到这些,我们就有可能收获一节节好的计算机课,从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业务技能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