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有万科,北有万达”,两家都带着“万”字的企业,却有着不同的战略选择。在王健林看来,他选择的商业地产才是一条“百年老店”之路,他就喜欢做已经看准了的事情
退出了足坛,退出了住宅地产,王健林渐渐地从媒体的视野中消失。为了把万达打造成一家百年老店,王健林选择了商业地产。当初质疑过万达的同行和媒体,在国家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特别是对住宅市场调控力度越来越大的今天,才发现王健林当初选择的路虽然难走,却不能不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商业地产的痛与乐
人们老爱问王健林为什么要做商业地产,就连王石当时也不看好商业地产项目,但是王健林就喜欢做已经看准了的事情。
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要做百年老店,才选择商业地产”王健林如是说。
王健林的逻辑中,住宅地产以开发单个项目为主,虽然资金周转快,短期利润高,但开发周期短,随着项目结束,利润也随之消失,因此这并不足以支撑万达长期的发展。但是如果利用地产回笼的资金,模仿李嘉诚的模式,进行非相关多元化的扩张行不行?电梯厂、变电站厂、药厂,王健林都有过尝试,但是最终发现万达的最大优势还是地产。
“非相关多元化做了一些,但大家觉得这些都不像我们做的事,为什么呢?第一,与我们合作虽然是两个著名企业,一个是奥迪斯,一个是LG,但我们是小股东;第二,我们没有核心技术,很多技术都要重新去买,这等于我们跟着别人吆喝。”
非相关多元化的不顺利,导致王健林对万达的战略进行重新的调整,渐渐地他把目光重新回到了地产项目。
然而,虽然想的很容易,但是做却并不简单。万达在沈阳的初次尝试便给了王健林当头一棒。
“当时的思路还是做住宅的思路:把商业中心建完之后卖一部分给业主,他们出租给商家经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平衡我们的现金流。同时,我们自己留下一部分,自己出租管理。当时以为这就是商业地产了。但是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卖出去的商铺店主自己经营,随心所欲,参差不齐,没有办法管理,卖场经营每况愈下。然后就是业主退铺闹事,我们要花很大的代价处理。”
王健林所言非虚。沈阳某商业街便是万达早期的几个商业地产项目之一,就出现过王健林所说的事情。而王健林今天则要花费数亿资金收回店主退租的店铺。但是他觉得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诚信,与其说留下这块疮疤,倒不如将之剜去。
虽然进展不顺利,但是这并没有动摇万达进军商业地产的战略目标。然而,一个偶然的事件让王健林摸到了商业地产的门道。
在一次商城的招租中,家乐福、沃尔玛两家超市巨鳄都想购买万达的店铺,这让王健林思考一个新的模式——订单商业地产。
“当时两家公司都看好我们选中的地段位置,都想进入我们商业中心,但是谈判进行得很难,光合同文件就有一尺多厚。因为商业巨头签合同考虑很细,许多地方中国人考虑不到的他们都考虑到。最后沃尔玛更快一些,我们便选择了同沃尔玛合作。可是我们想:租出去一个店铺就这么费劲,那以后的成本就很高了。于是我们同沃尔玛商量,能否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选址,共同规划,在项目建设前就签下‘订单’,我们一拍即合。”
同沃尔玛合作让万达找到了一种可以复制的商业地产模式,同时同跨国公司的合作,让王健林有了更为可靠的现金回收,这让王健林的商业地产在中国成为可能。
随后几年内,万达迅速进入长沙、青岛、天津、南昌、大连、南京等19个城市,万达商业地产每到一个城市都引发商业地震。斥资百亿开发出21个购物中心,成为中国最大购物中心开发商,也由此奠定王健林商业地产领域的领先地位。
到2010年,万达的商业地产将开工70个购物中心,建筑面积1000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100亿元。王健林认为,中国的购物中心有着巨大发展空间。“美国2亿人有1.3万个MALL,中国有13亿人,至少还有2万个MALL的空间,打个对折也需要建1万个。”
公司管理简单化
在万达,王健林总是最早到公司的一批人,而且每天都要打卡。一次,一位到访的老总说,像你们王总这样上班打卡的老板的确不多。问及此,王健林告诉记者,我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
在万达,王健林推崇一条管理原则:“人事关系简单化”,就是不拉帮结派,晋升、提拔都要靠业绩说话。
一位万达的员工告诉记者,在竞聘得到部门副经理的职务之后,见面时他对王的提拔表示了感谢,而王健林却说:“不要感谢我,你在万达得到的报酬,都是你自己挣来的。”
推行人事关系简单化,王健林首先把自己的家人从万达劝退,所有创业时期在万达呆过的亲属,在离开万达后,王健林都自己出钱给他们或补偿,或创立自己的公司。
“凡事发现某些愿意搞小帮派的,我毫不留情把他调整出去,甚至包括我的某位副总裁都被我调整出去了,他老喜欢搞小圈圈,我就给他一点钱说:你走吧,你不适合在我的企业里。什么原因?我希望公司的员工不要搞小圈子,要搞大圈子,你不要就跟10个人好,有本事跟我集团的1万人好,那叫大本事对不对?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通过和某人关系好,或者走哪个路线来获取进步,来获取升职提薪。这么多年的努力下来,绝大多数有一个清醒认识,在万达靠工作。”
除了理念的灌输之外,在万达还有轮岗制度,同时考评体系也并不仅仅依靠业绩,而是充分考虑道德层面,领导评价,员工互评,都有很大的比重。其实,王健林这样做的考虑不无道理,对于地产行业,每个地区经理都要经手数亿甚至数十亿计的资金,如果不选择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管理者,万达的模式就很难从自身得以保障。而这也是很多地产公司做大之后,最为头痛的问题。
王健林经常讲:“不孝父母,何以孝天下?”“一要有孝心,二要有爱心。我说,这个人只要有孝心,再有善心,能积德行善,愿意帮别人,基本错不了。”
公益事业财散人聚
如今做房地产被人认为是暴利行业,于是很多地产老板都热心公益事业。同样,万达集团也从很早便开始公益活动,但是在万达提倡的却是全体员工一起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万达提倡人才品德优先,此言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一位万达的女员工默默地为一个儿童村授课了很多年,事情被媒体报道后,万达重奖了这名员工,不仅职务有所提高,工资更是一次晋升两个等级。
因为做了公益事业在万达得到晋升的员工还有很多。万达给自己的员工很好的报酬,部门经理级别的年薪都能达到数十万。集团鼓励员工把一些精力投入公益事业中。员工自发组织给贫困地区送去粮油,去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虽然万达作了很多公益事业,但是可能更多人认为,这不过是为了在某些土地交易环节中谋取利润。对此,一位万达副总裁告诉记者:“万达在开发某些地方的土地时,可能会得到一些税费的减免,但这都是因为万达的开发确实促进了项目所在区域的商业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和当地百姓从中获益更多。”
然而与万达在公益事业中捐资数亿形成对比的是,王健林办公室装修水平也就是1990年代的水平,恐怕没有人会相信王健林的办公室会是这样。
王健林自己有一个理想。在退休之前把万达的资产规模扩充到1000亿。那时候,他可以从中拿出200~300亿设立一个慈善基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公益事业中。
或许王健林能说到做到,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条路并不平坦。有专家就指出:商业地产是一个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期长的项目,即便通过一些配套住宅项目收回一部分资金,但如万达这般扩张速度,资金压力会很大。
提及此,王健林承认正在进行进一步的融资,包括引入战略投资或在国内上市。但是,目前没有太大的资金压力。如果融资进展不顺利,那么会给未来发展带来影响。做正确的事,同时也要正确的做事。万达商业模式得到成功,王健林在思考该如何把正确的事做正确。
责任编辑:萧驰邮箱:yangoal@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