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缘 起
一次学校的研讨课:教师出示了一个礼盒,首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回答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因为提问难度不高,孩子们纷纷举手。当然也有学生没有举手,眼睛不敢与老师对视,怕老师会提问到自己,老师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却偏偏叫了没有举手的小荃来回答,下面是一段对话:
老师:这是一个……
小荃:这是一个礼品盒。
老师:再仔细看看,到底是什么?
小荃:是一个方方的盒子。
老师:它的名字叫什么?
小荃:正方形。
老师:不对,你再想想?
小荃:长方形。
老师:也不对。
小荃低着头,再也没有说话。
坐在旁边的小敏突然举起了手,回答说:“是一个长方体。”老师马上说:“对,你真棒”!
……
二、问题剖析
甲师说:“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小敏的成功、聪明,是建立在小荃失败的基础之上。”
乙师说:“假若我是这位老师,我就不会让小荃在课堂上,在同学面前变得这么尴尬,因为小敏获得成功必然导致小荃承受失败的痛苦”。
……
事后,我们通过任课老师了解了小荃的学习和家庭情况,发现她是一名学困生,怎么批评她,成绩也不见长进,老师选择小荃回答问题,失败已不可避免。我们也担心课堂里的提问,会影响孩子对学习数学信心的打击。但问过之后,使我们更加担心孩子的学习前景,因为经常失败让她已经没有感觉了。
教育心理专家认为,多次学习过程的失败,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心理,片面地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有进步,因而就会放弃学习。
这位同学很有代表意义,为此,我们打算对她深入了解,经过接触,她告诉我们一直以来自己都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不想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遇到不会解的题目也不去问,害怕被他人耻笑。我冥思苦想:①如何将她放在特定的环境当中去研究?仅在课堂上时间似乎根本不够;②这样的孩子我到底要如何教才能教好?可以想象,她已经面对太多的批评和责罚,已麻木了,所以才会表现出一种无奈、无所谓,亦会产生一种不满和愤恨。
三、问题解决的设想
对于小荃的事情,我有几个解决问题的设想:①学习真的很有必要吗?可能是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地引导。②题目真的太难吗?可能通过心理暗示会对她有所帮助:这些知识我都学过,一时没想起来,别人能解决,自己也应该没有问题。③自己真的很笨吗?可能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学习过程,去发现引起失败因素的多样性能改变她的想法。④是因为个体差异吗?这类孩子往往认为自己学习上的失败是自己所不能控制的,是个体差异决定了自己的失败。
四、问题解决的过程
1.寓言故事点醒孩子
当失败不可避免时,一般我们会选择马上放弃,如脚踩西瓜皮似的滑到哪里算哪里,失败了,就不必再枉费心机了。可事后常常会后悔。“假如我们当时不放弃,再好好地努力一下,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输得这么重。”所以,即使是失败,我们也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失败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点。我为她讲了一则寓言故事:一天,有个人在海边散步,忽然听到一个声音:捡一些贝壳和石头放在你的口袋里吧。他下意识地捡了些。回到家里一看,那些石头和贝壳全都变成了光闪闪的金子。于是,他感到又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他毕竟捡了些,后悔的是他没有捡更多。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我们能利用在校时间多学些东西,不是很好吗?事后,她告诉我:“成功原来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么难,有时不是因为事情难自己才不敢做,而是因为自己不敢去做事情才变难的”。
2.报喜点忧走近孩子
报喜就是改变“有事上门”式家访,将汇报学生在校的进步表现及潜力作为家访的主内容,并利用家访与家长深入交换看法与态度,多与家长探讨孩子的学习态度与发展潜力,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子女的成长进步。点忧,就是把需改进的地方与下次努力的目标相比较。这种“报喜点忧”的方式,既能让家长易于接受,又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善意与关心,重要的是,学生在家长面前能重拾“面子”,对增进理解、走近孩子非常有帮助,这也是为了让学习困难的她,在家长面前重拾自尊心走出的第一步。一段时间以后,她开始相信我,并作出保证:愿意与我一起,将学习进行到底!孩子的进步,让原本忧心忡忡的家长看到了希望,反过来家校合作又促进了良好预期的落实。
3.多种角度夸赞孩子
“聪明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的确,大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孩子?如果孩子的闪光点不多,我们就换个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发现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特长,再真心实意地给予夸奖。
一次,在上《组合图形设计》一课时,她特别认真,我便在一旁观察,发现这个孩子操作图形卡片的速度非常快,设计的图案也不错,于是让她多设计了一张,下课以后,我将她叫到面前问:“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多设计一张吗?”她说:“不知道。”我说:“因为你设计的图案非常美,还很合理,老师想让你在下次课上给大家展示一下,让其他小朋友向你学习,你说好不好?”她同意了。在后来的日子里,她变了,变得开朗了,有了自信,更令人欣慰的是她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此,我在周五的课上专门表扬了她,并给她颁发了星级奖章。顺势,我又将她安排到了一位学习自觉性很强,成绩比较稳定的同学边上坐,我想,通过同学之间的帮助,相信她一定会有所进步的。
4.保留点评理解孩子
一天上午我在数学课上安排了计算比赛,要求每组完成三题并作讲解,时间相同,通过最后的讲评看哪一组做的最好。规定的时间到了,轮到荃讲了,她站起来读出了题目,接着没声了,我和同学们都很惊讶地望着她。她低着头,我鼓励她说:“你怎么了,接着说啊!”边上的同学小声的催促着,她的头更低了,我感觉出她似乎很尴尬。她抬头看看,脸红红的,“老师,我做错了。”我明白了,由于关系到小组成绩,如果马上让她坐下,整个小组的同学都会埋怨她,她也会因此而内疚,让我前期所做的工作前功尽弃。怎么办,我不能让她就这么坐下,“荃不用老师点评就知道自己错了,真不简单,那么就把你的经验和大家交流交流吧!”说到这里,她开始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过去一看,原来第一步计算错了,怪不得不好意思呢!我悄声鼓励她大声说出来。其他的同学也知道了我的用意,都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她,她开始说……“同学们,荃同学能够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非常棒,如果她能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不是更好呢?”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是。”这时,只见她快速地擦掉原来的答案,迅速的计算出新结果,我一看得数为10,计算的结果完全正确。她把答案再一次告诉大家的时候,声音特别响亮,透着一股自信。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老师如果能从客观上找出犯错误的原因,让犯错误的学生保留他的面子,让他体面地坐下,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感想与思考
1.对于学困生的她,最重要的是重建信心。“狭路相逢,勇者胜。”这里的勇,不是匹夫之勇,是自信的勇。学习,就是人和知识的对阵,你怕了、败了,知识就不会向你称臣。所以,我从改变她的态度,明确她的学习动机,到确定她的学习目标入手,让她变被动为主动,让她始终保持一种愉悦、积极、稳定的情绪。平时在课堂内外学习讨论时,为她争取更多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告诉她一个信念:课堂上最美的弧线不是别的同学划出的,而是你!
2.我们认为,每个人,每位学生,包括每个像小荃这样的孩子都有可贵的闪光点,先摘掉有色眼镜,观察她发挥潜能的最佳点和发展的优势,并配合一定的学习条件,用你的教学智慧去点燃孩子求知的火花。教师要做的仅仅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引导她坦然地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个体差异的确客观存在,不容回避也无需回避,关键是我们会以怎样的态度和行动对待这种差异。当她的学业处于长期不良状态时,就可能导致其非智力品质的弱化,形成学习的无助。这类学生常常将失败归究于能力而不是努力,认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失败。这些认知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我们面对这些孩子时,往往会从开始的热心帮助,到努力后感觉收效不大,最终选择放弃的心态。
一次学校的研讨课:教师出示了一个礼盒,首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回答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因为提问难度不高,孩子们纷纷举手。当然也有学生没有举手,眼睛不敢与老师对视,怕老师会提问到自己,老师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却偏偏叫了没有举手的小荃来回答,下面是一段对话:
老师:这是一个……
小荃:这是一个礼品盒。
老师:再仔细看看,到底是什么?
小荃:是一个方方的盒子。
老师:它的名字叫什么?
小荃:正方形。
老师:不对,你再想想?
小荃:长方形。
老师:也不对。
小荃低着头,再也没有说话。
坐在旁边的小敏突然举起了手,回答说:“是一个长方体。”老师马上说:“对,你真棒”!
……
二、问题剖析
甲师说:“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小敏的成功、聪明,是建立在小荃失败的基础之上。”
乙师说:“假若我是这位老师,我就不会让小荃在课堂上,在同学面前变得这么尴尬,因为小敏获得成功必然导致小荃承受失败的痛苦”。
……
事后,我们通过任课老师了解了小荃的学习和家庭情况,发现她是一名学困生,怎么批评她,成绩也不见长进,老师选择小荃回答问题,失败已不可避免。我们也担心课堂里的提问,会影响孩子对学习数学信心的打击。但问过之后,使我们更加担心孩子的学习前景,因为经常失败让她已经没有感觉了。
教育心理专家认为,多次学习过程的失败,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助”心理,片面地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有进步,因而就会放弃学习。
这位同学很有代表意义,为此,我们打算对她深入了解,经过接触,她告诉我们一直以来自己都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不想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遇到不会解的题目也不去问,害怕被他人耻笑。我冥思苦想:①如何将她放在特定的环境当中去研究?仅在课堂上时间似乎根本不够;②这样的孩子我到底要如何教才能教好?可以想象,她已经面对太多的批评和责罚,已麻木了,所以才会表现出一种无奈、无所谓,亦会产生一种不满和愤恨。
三、问题解决的设想
对于小荃的事情,我有几个解决问题的设想:①学习真的很有必要吗?可能是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地引导。②题目真的太难吗?可能通过心理暗示会对她有所帮助:这些知识我都学过,一时没想起来,别人能解决,自己也应该没有问题。③自己真的很笨吗?可能教会孩子正确认识学习过程,去发现引起失败因素的多样性能改变她的想法。④是因为个体差异吗?这类孩子往往认为自己学习上的失败是自己所不能控制的,是个体差异决定了自己的失败。
四、问题解决的过程
1.寓言故事点醒孩子
当失败不可避免时,一般我们会选择马上放弃,如脚踩西瓜皮似的滑到哪里算哪里,失败了,就不必再枉费心机了。可事后常常会后悔。“假如我们当时不放弃,再好好地努力一下,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输得这么重。”所以,即使是失败,我们也要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失败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点。我为她讲了一则寓言故事:一天,有个人在海边散步,忽然听到一个声音:捡一些贝壳和石头放在你的口袋里吧。他下意识地捡了些。回到家里一看,那些石头和贝壳全都变成了光闪闪的金子。于是,他感到又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他毕竟捡了些,后悔的是他没有捡更多。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我们能利用在校时间多学些东西,不是很好吗?事后,她告诉我:“成功原来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么难,有时不是因为事情难自己才不敢做,而是因为自己不敢去做事情才变难的”。
2.报喜点忧走近孩子
报喜就是改变“有事上门”式家访,将汇报学生在校的进步表现及潜力作为家访的主内容,并利用家访与家长深入交换看法与态度,多与家长探讨孩子的学习态度与发展潜力,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子女的成长进步。点忧,就是把需改进的地方与下次努力的目标相比较。这种“报喜点忧”的方式,既能让家长易于接受,又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善意与关心,重要的是,学生在家长面前能重拾“面子”,对增进理解、走近孩子非常有帮助,这也是为了让学习困难的她,在家长面前重拾自尊心走出的第一步。一段时间以后,她开始相信我,并作出保证:愿意与我一起,将学习进行到底!孩子的进步,让原本忧心忡忡的家长看到了希望,反过来家校合作又促进了良好预期的落实。
3.多种角度夸赞孩子
“聪明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的确,大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孩子?如果孩子的闪光点不多,我们就换个角度来看学生,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发现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特长,再真心实意地给予夸奖。
一次,在上《组合图形设计》一课时,她特别认真,我便在一旁观察,发现这个孩子操作图形卡片的速度非常快,设计的图案也不错,于是让她多设计了一张,下课以后,我将她叫到面前问:“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多设计一张吗?”她说:“不知道。”我说:“因为你设计的图案非常美,还很合理,老师想让你在下次课上给大家展示一下,让其他小朋友向你学习,你说好不好?”她同意了。在后来的日子里,她变了,变得开朗了,有了自信,更令人欣慰的是她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为此,我在周五的课上专门表扬了她,并给她颁发了星级奖章。顺势,我又将她安排到了一位学习自觉性很强,成绩比较稳定的同学边上坐,我想,通过同学之间的帮助,相信她一定会有所进步的。
4.保留点评理解孩子
一天上午我在数学课上安排了计算比赛,要求每组完成三题并作讲解,时间相同,通过最后的讲评看哪一组做的最好。规定的时间到了,轮到荃讲了,她站起来读出了题目,接着没声了,我和同学们都很惊讶地望着她。她低着头,我鼓励她说:“你怎么了,接着说啊!”边上的同学小声的催促着,她的头更低了,我感觉出她似乎很尴尬。她抬头看看,脸红红的,“老师,我做错了。”我明白了,由于关系到小组成绩,如果马上让她坐下,整个小组的同学都会埋怨她,她也会因此而内疚,让我前期所做的工作前功尽弃。怎么办,我不能让她就这么坐下,“荃不用老师点评就知道自己错了,真不简单,那么就把你的经验和大家交流交流吧!”说到这里,她开始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过去一看,原来第一步计算错了,怪不得不好意思呢!我悄声鼓励她大声说出来。其他的同学也知道了我的用意,都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她,她开始说……“同学们,荃同学能够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非常棒,如果她能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不是更好呢?”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是。”这时,只见她快速地擦掉原来的答案,迅速的计算出新结果,我一看得数为10,计算的结果完全正确。她把答案再一次告诉大家的时候,声音特别响亮,透着一股自信。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老师如果能从客观上找出犯错误的原因,让犯错误的学生保留他的面子,让他体面地坐下,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感想与思考
1.对于学困生的她,最重要的是重建信心。“狭路相逢,勇者胜。”这里的勇,不是匹夫之勇,是自信的勇。学习,就是人和知识的对阵,你怕了、败了,知识就不会向你称臣。所以,我从改变她的态度,明确她的学习动机,到确定她的学习目标入手,让她变被动为主动,让她始终保持一种愉悦、积极、稳定的情绪。平时在课堂内外学习讨论时,为她争取更多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告诉她一个信念:课堂上最美的弧线不是别的同学划出的,而是你!
2.我们认为,每个人,每位学生,包括每个像小荃这样的孩子都有可贵的闪光点,先摘掉有色眼镜,观察她发挥潜能的最佳点和发展的优势,并配合一定的学习条件,用你的教学智慧去点燃孩子求知的火花。教师要做的仅仅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引导她坦然地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个体差异的确客观存在,不容回避也无需回避,关键是我们会以怎样的态度和行动对待这种差异。当她的学业处于长期不良状态时,就可能导致其非智力品质的弱化,形成学习的无助。这类学生常常将失败归究于能力而不是努力,认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失败。这些认知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我们面对这些孩子时,往往会从开始的热心帮助,到努力后感觉收效不大,最终选择放弃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