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海报是宣传影片、提高票房的有力手段之一,主要通过文字、图像、色彩、亮度等视觉元素巧妙组合,运用多种模态建构意义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为理论基础,运用Kress 和Van 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法,对2015年热映电影《何以笙箫默》的内地宣传海报进行解读。分析图像的互动意义,旨在进一步探讨电影海报是如何通过多模态构建一个完整的语篇,并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同时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关键词】:何以笙箫默;电影海报;多模态话语分析;互动意义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交际不再局限于文本模式,而是以图画、动画、声音、视频等多模态共同体现。除文字之外,图像,动画,声音,颜色,等各种符号都参与建构人们交际活动中,这被称为语篇的多模态观( multimodal perspective) 。其中,以Kress 和 Leeuwen所构建的分析视觉图像的理论框架最具代表性。它以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多模态语篇指的是包含文本、图像、图表、声音等等任何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复合话语。 Kress 和 Leeuwen 认为,图像中的视觉符号不但可以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发生的各类事件,而且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分析图像语篇时,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大元功能将分别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相对应。通过综合考虑不同交际模态所体现的三种意义,来分析各种模态是如何协同运作,创作出一个完整的语篇或交际事件。
电影海报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资源,能够传达电影情节、文化内涵、潜在意义等信息,虽是一副静态的视觉画面,却包含了文字、图像、颜色等多种模态, 以视觉语言的方式向观众诉说着有关电影的信息。2015年内地影视界掀起一股青春怀旧题材的潮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电影《何以笙箫默》。于 4月30日正式登陆影院,全国排片占31.1%,是同天上映的电影中排片最高的。这样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的热映电影,值得引起研究重视。本文将以 Kress 和 Van Leeuwen 的多模态分析法为理论框架,从互动意义方面分析其电影海报是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语篇,达到宣传电影和吸引观众的目的, ,同时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二、宣传海报的互动意义
图像的互动意义与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相对应。图像可以造成观看者和图像中的世界之间特定的关系。它们以此和观看者互动,并提示观看者对所再现的景物应持的态度。实现互动意义的四个要素分别是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
(一)接触
接触是图像中参与者通过目光指向与观看者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想象中的接触关系,分为索取和提供两类。图像中的人直接看着观看者,即他们与观看者“接触”,从而使观看者与他们建立起( 想象中的)关系。Kress和Van Leeuwen 把它叫做“索取”类图像。相反,图像的参与者与观看着没有目光的接触,也就没有“接触”,这种称为“提供”。《何以笙箫默》的海报中,就同时运用了这俩种“接触”关系。何以琛、赵默笙和应辉目光没有看向观众,没有和观众建立起关系。三个人都是若有所思的神態,表现出了何以琛的痴情等待,赵默笙的隐忍,以及应辉的自我。提供类图像有利于激发观众想要了解电影里人物想法的欲望。而何以玫目光直视观众,它是“索取”类图像,这里存在参与者与观众之间想象的人际关系,她目光朝向观众,目光坚定不移地朝向前方,鼓励观众积极的了解电影中的故事。何以玫是唯一与观众有接触的原因也与她的职业有关。主持人本身就有面向观众的职业特性。
(二)社会距离
Kress和Van Leeuwen 认为图像中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取决于图像的社会距离,它通常与镜头取景的框架大小有关系。观看者看图像,只看得见头或脸属于亲近距离;能看见头和肩部,是个人近距离;能看见腰部以上,是个人远距离;看见整个人,属于社会近距离,能看见整个人及其周围环境,是社会远距离;能看到至少四、五个人的躯干,是公共距离。我们这张海报中,主人公们和观众的关系是个人远距离的关系。这种距离一方面试图拉近影片和观看者之间的较亲近关系,帮助观众迅速构建对影片的记忆点,另一方面又适度保持观看者与参与者之间的距离,这一设置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和此影片是属于过去的:故事开始于主人公们青春时期,这部影片又是改编2003年的小说,这一距离设置符合事实。
(三)态度
Leeuwen认为态度通过“视角”来体现,表达对参与者所持的主客观态度。视点是指图像拍摄时所采取的视角,是仰视、平视还是俯视,是正面还是侧面,不同的视角体现不同的含义和态度。《何以笙箫默》电影海报属于正面平视。正面视角带来观看者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观众自己已经置身于回忆当年青春时的浪漫纯洁爱情。同时,平视的观看这四个主人公,这说明我们观看者和参与者是相对平等的关系。我们看电影的人也是曾经青春,在青春时期享受自由,拥有纯洁的爱情,成年后人就怀念青春。让观众感同身受。
(四)情态
作为互动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像的情态指制作者制作图像的真实度和可信度。情态可以归纳为高中低三类,色彩越饱和,情态越高,低感官情态图像指黑白图像。该海报的色彩以黑白灰为主,除了“爱”字使用突出的红色。是一幅情态值较低的海报。这样的情态一方面体现出四位主角均是成熟稳重,社会经验丰富并且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士,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四位主角从青春时期到成熟后纠缠的爱情命运,他们都经受了生活爱情的折磨。低情态的图像与电影中的人物经历和心理状态如出一辙。
三、结语
在电影海报中,正是由于图像、文字、色彩等多种符号的共同作用,观众才理解了海报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所有信息。就此张海报来说,这一多模态语篇采用图像在中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光有图像,观众无法知道影片的片名和具体的细节信息。光有文字,电影海报就难以吸引观众的目光,难以迅速传递信息。忽视任何一种符号都不可能正确充分地理解语篇的全部意义。电影海报的设计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模态形式,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巧妙的组合,展示影片主题,激发观众的兴趣,体现海报真正的宣传价值,促使影片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Kress, G. & Van Leeuwen, T. (1996).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London: Routledge.
程春松(2008)。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解读。《电影文学》,15,34-35。
乔玉巧(2010)。多模态话语分析第 81 届奥斯卡最大赢家《贫民富翁》的电影海报。《文学界》,8,144-146。
张德禄(2009)。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中国外语》,27,24-30。
朱永生(2007)。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外语学刊》,138,82-86。
【关键词】:何以笙箫默;电影海报;多模态话语分析;互动意义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交际不再局限于文本模式,而是以图画、动画、声音、视频等多模态共同体现。除文字之外,图像,动画,声音,颜色,等各种符号都参与建构人们交际活动中,这被称为语篇的多模态观( multimodal perspective) 。其中,以Kress 和 Leeuwen所构建的分析视觉图像的理论框架最具代表性。它以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多模态语篇指的是包含文本、图像、图表、声音等等任何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复合话语。 Kress 和 Leeuwen 认为,图像中的视觉符号不但可以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发生的各类事件,而且可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分析图像语篇时,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大元功能将分别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相对应。通过综合考虑不同交际模态所体现的三种意义,来分析各种模态是如何协同运作,创作出一个完整的语篇或交际事件。
电影海报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资源,能够传达电影情节、文化内涵、潜在意义等信息,虽是一副静态的视觉画面,却包含了文字、图像、颜色等多种模态, 以视觉语言的方式向观众诉说着有关电影的信息。2015年内地影视界掀起一股青春怀旧题材的潮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当属电影《何以笙箫默》。于 4月30日正式登陆影院,全国排片占31.1%,是同天上映的电影中排片最高的。这样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的热映电影,值得引起研究重视。本文将以 Kress 和 Van Leeuwen 的多模态分析法为理论框架,从互动意义方面分析其电影海报是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语篇,达到宣传电影和吸引观众的目的, ,同时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二、宣传海报的互动意义
图像的互动意义与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相对应。图像可以造成观看者和图像中的世界之间特定的关系。它们以此和观看者互动,并提示观看者对所再现的景物应持的态度。实现互动意义的四个要素分别是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
(一)接触
接触是图像中参与者通过目光指向与观看者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想象中的接触关系,分为索取和提供两类。图像中的人直接看着观看者,即他们与观看者“接触”,从而使观看者与他们建立起( 想象中的)关系。Kress和Van Leeuwen 把它叫做“索取”类图像。相反,图像的参与者与观看着没有目光的接触,也就没有“接触”,这种称为“提供”。《何以笙箫默》的海报中,就同时运用了这俩种“接触”关系。何以琛、赵默笙和应辉目光没有看向观众,没有和观众建立起关系。三个人都是若有所思的神態,表现出了何以琛的痴情等待,赵默笙的隐忍,以及应辉的自我。提供类图像有利于激发观众想要了解电影里人物想法的欲望。而何以玫目光直视观众,它是“索取”类图像,这里存在参与者与观众之间想象的人际关系,她目光朝向观众,目光坚定不移地朝向前方,鼓励观众积极的了解电影中的故事。何以玫是唯一与观众有接触的原因也与她的职业有关。主持人本身就有面向观众的职业特性。
(二)社会距离
Kress和Van Leeuwen 认为图像中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取决于图像的社会距离,它通常与镜头取景的框架大小有关系。观看者看图像,只看得见头或脸属于亲近距离;能看见头和肩部,是个人近距离;能看见腰部以上,是个人远距离;看见整个人,属于社会近距离,能看见整个人及其周围环境,是社会远距离;能看到至少四、五个人的躯干,是公共距离。我们这张海报中,主人公们和观众的关系是个人远距离的关系。这种距离一方面试图拉近影片和观看者之间的较亲近关系,帮助观众迅速构建对影片的记忆点,另一方面又适度保持观看者与参与者之间的距离,这一设置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和此影片是属于过去的:故事开始于主人公们青春时期,这部影片又是改编2003年的小说,这一距离设置符合事实。
(三)态度
Leeuwen认为态度通过“视角”来体现,表达对参与者所持的主客观态度。视点是指图像拍摄时所采取的视角,是仰视、平视还是俯视,是正面还是侧面,不同的视角体现不同的含义和态度。《何以笙箫默》电影海报属于正面平视。正面视角带来观看者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观众自己已经置身于回忆当年青春时的浪漫纯洁爱情。同时,平视的观看这四个主人公,这说明我们观看者和参与者是相对平等的关系。我们看电影的人也是曾经青春,在青春时期享受自由,拥有纯洁的爱情,成年后人就怀念青春。让观众感同身受。
(四)情态
作为互动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像的情态指制作者制作图像的真实度和可信度。情态可以归纳为高中低三类,色彩越饱和,情态越高,低感官情态图像指黑白图像。该海报的色彩以黑白灰为主,除了“爱”字使用突出的红色。是一幅情态值较低的海报。这样的情态一方面体现出四位主角均是成熟稳重,社会经验丰富并且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士,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四位主角从青春时期到成熟后纠缠的爱情命运,他们都经受了生活爱情的折磨。低情态的图像与电影中的人物经历和心理状态如出一辙。
三、结语
在电影海报中,正是由于图像、文字、色彩等多种符号的共同作用,观众才理解了海报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所有信息。就此张海报来说,这一多模态语篇采用图像在中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光有图像,观众无法知道影片的片名和具体的细节信息。光有文字,电影海报就难以吸引观众的目光,难以迅速传递信息。忽视任何一种符号都不可能正确充分地理解语篇的全部意义。电影海报的设计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模态形式,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巧妙的组合,展示影片主题,激发观众的兴趣,体现海报真正的宣传价值,促使影片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Kress, G. & Van Leeuwen, T. (1996).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 London: Routledge.
程春松(2008)。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解读。《电影文学》,15,34-35。
乔玉巧(2010)。多模态话语分析第 81 届奥斯卡最大赢家《贫民富翁》的电影海报。《文学界》,8,144-146。
张德禄(2009)。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中国外语》,27,24-30。
朱永生(2007)。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外语学刊》,138,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