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类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在幼儿园却成了“受气包”,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窝里横”。“窝里横”的成因有很多,其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也很大。面对“窝里横”,家长和老师应及时介入,通力合作,以防其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驻足于幼儿园大门口,稍作观察,不难发现,接送孩子的家长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爷爷、奶奶等祖辈家长。而每当我和部分祖辈家长沟通,谈及孩子有些胆小,不善于与人交流时,他们一般就会说:“怎么会?他在家里凶着呢,你有什么做得让他不满意的地方,就会生气、大叫,直到你满足他为止。在幼儿园,肯定因为怕老师,所以不敢吱声。”细细分析,这种“在家是老虎,出门变成羊”的现象正是典型的“窝里横”。这种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呢?又如何帮助孩子矫正呢?我们从班级中选出“窝里横”行为较为突出的小凯作为研究对象。
小凯的父母在外地打工,长期不回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小凯主要由爷爷奶奶负责照料。每天早上来园时,他总是拖拖拉拉好一会儿才让奶奶走,奶奶走后一切正常。集体活动中,小凯从来不会主动举手发言,也从不给老师添麻烦。平时较安静,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画画,对周围的人和事也不太关心。有小朋友邀请其参与活动时,他也会参加,从不会与他人起争执。有小朋友抢他的东西也不敢吭声,只会哭。而在家中,小凯则比较活泼,要求爷爷奶奶对其有求必应,不答应便发脾气,大吵大闹,甚至乱摔东西。奶奶觉得孩子吵闹被外人听见很丢脸,最终往往都会加以满足。
我们打算对小凯的“窝里横”行为进行研究和矫正,从而让孩子学会尊重家人和遵守规则。
原因分析
通过观察、家访、交流,我们发现小凯“窝里横”行为的成因主要来自于家庭,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长辈关心不当。因为小凯是个男孩儿,老人家对他是打心眼儿里喜爱,什么事都依着他,对其少规矩,缺管教,致使小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时任意妄为、肆无忌惮。而父母因很少回家,感觉对孩子愧疚,所以在和孩子相处时也是有求必应。
亲子交流缺乏。爷爷奶奶在家没有足够时间听孩子说什么,孩子和父母的交流也较少,孩子回家后也只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此,小凯在家中用语言表达的机会少,多是提要求,遇到一些事情时,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
对外交往较少。爷爷奶奶很少走亲访友,更别说带孩子逛公园、去游乐场了。而且,老人家怕小凯被他人欺侮,常常让小凯一个人在家玩。因此,小凯对外总表现得胆小、不合群,处于陌生环境时显得很拘束,不知道如何处理,处处表现出被动、乖巧的一面,期望成人能够保护自己。
主要措施
孩子形成了“窝里横”的性格,有些家长还不以为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行为会自然消失。殊不知,如果老师和父母不及时调整的话,这类孩子将会在心理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影响。
一、注重情境教育,鼓励小凯学会交往的方法
幼儿年龄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我创设多种情境,巧妙地利用日常生活、游戏及教学活动,让孩子充分体验交往的规则和快乐。
首先,我抓住小凯爱听故事的特点,运用童话故事、生活故事的感染作用,对他进行了友爱、尊老的教育。其次,在班级开展“娃娃小吃店”“宝宝医院”“乐乐烤吧”等游戏,鼓励小凯参与其中,让他在角色游戏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学会遵守秩序。最后,我常常设置一些问题,如:“你看到别人在玩,你想去吗?可以怎么说?”“你有一个玩具,想和朋友一起玩吗?为什么?”等等。每次我都会有意识地请小凯发表观点,或者进行情境表演等,教会小凯要尊重他人、关心老人。
二、重视伙伴力量,帮助小凯体验交往的快乐
伙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资源。我有意识地为小凯创造、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并且鼓励班上的小朋友们主动关心小凯,和小凯交朋友,从而帮助小凯树立自信,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每当小凯有一丝努力或有一点成功,我都会及时地夸奖他,让他产生很大的成就感,从而自信地面对他人。这个时候,我从来不会给小凯设置过高的目标,因为孩子在行为上失败,心理上就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会让他更不知所措。
三、指导家庭活动,助推小凯告别“窝里横”行为
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在及时记录小凯在园的点滴进步的同时,也及时向家长反馈,并指导家长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第一,停止过度保护,认识家庭成员的平等地位。我主动与爷爷奶奶沟通,告诉爷爷奶奶,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应当要求他自己尝试去做,有难度的也要鼓励他去做。爷爷奶奶要懂得适时放开保护的大手,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胆量,不应过于迁就和宠爱孩子。
第二,加强亲子沟通,促进家庭和谐共鸣。我会经常通过短信等方式及时敦促小凯的父母给小凯打电话,交流一些孩子最近的情况等。让父母多给小凯传递一些积极向上的信息,促进亲子情感的交流,营造和谐亲子氛围。同时,我也及时提醒爷爷奶奶要经常和孩子交流一些幼儿园有趣的人和事,营造活泼的家庭交流氛围,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第三,创造交往机会,鼓励幼儿勇于面对。我给爷爷奶奶分析了孩子出现的情况,要求他们让孩子走出家庭,不断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比如:邀请邻家的孩子一起玩,鼓励小凯拿出自己的食物、玩具等与小伙伴分享。鼓励小凯一个人到朋友家去做客,这样小凯成了主角,与朋友的一切接触就必须由他自己来处理。爷爷奶奶也可以带孩子去超市购买一些小玩具等,鼓励他自己去询问和结账,以锻炼其胆量和沟通能力。
辅导效果
就这样,一年来,小凯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在园时,能看到他与同伴嬉戏时活泼的身影,能听见他开朗的笑声。在玩游戏“娃娃医院”时,我让孩子们请小凯当医生,小凯既兴奋又有些胆怯,在大家的鼓励下,他终于接受了。他认真地给“病人”看病,询问“病情”,不时地用听诊器“听诊”,然后“开处方”。游戏结束时,孩子们一致推荐小凯为“优秀医生”,小凯激动得满脸通红。在他的笑容中,我看到了自信、快乐。在家时,爷爷奶奶告诉老师,小凯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入园,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再向家人提一些无理的要求,虽然偶尔在家会发一些小脾气,但不会乱摔东西了。小凯外出时也不会过分胆小忸怩,还能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窝里横”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不能任由其发展,更不应该手足无措。我们应家园携手,追其本源,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对症下药。多为孩子提供一些交往的机会及空间,注重生活体验,给予孩子正确的教养方式,别让“窝里横”成为孩子发展的绊脚石,还孩子一个阳光灿烂的明天。
驻足于幼儿园大门口,稍作观察,不难发现,接送孩子的家长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爷爷、奶奶等祖辈家长。而每当我和部分祖辈家长沟通,谈及孩子有些胆小,不善于与人交流时,他们一般就会说:“怎么会?他在家里凶着呢,你有什么做得让他不满意的地方,就会生气、大叫,直到你满足他为止。在幼儿园,肯定因为怕老师,所以不敢吱声。”细细分析,这种“在家是老虎,出门变成羊”的现象正是典型的“窝里横”。这种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呢?又如何帮助孩子矫正呢?我们从班级中选出“窝里横”行为较为突出的小凯作为研究对象。
小凯的父母在外地打工,长期不回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小凯主要由爷爷奶奶负责照料。每天早上来园时,他总是拖拖拉拉好一会儿才让奶奶走,奶奶走后一切正常。集体活动中,小凯从来不会主动举手发言,也从不给老师添麻烦。平时较安静,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画画,对周围的人和事也不太关心。有小朋友邀请其参与活动时,他也会参加,从不会与他人起争执。有小朋友抢他的东西也不敢吭声,只会哭。而在家中,小凯则比较活泼,要求爷爷奶奶对其有求必应,不答应便发脾气,大吵大闹,甚至乱摔东西。奶奶觉得孩子吵闹被外人听见很丢脸,最终往往都会加以满足。
我们打算对小凯的“窝里横”行为进行研究和矫正,从而让孩子学会尊重家人和遵守规则。
原因分析
通过观察、家访、交流,我们发现小凯“窝里横”行为的成因主要来自于家庭,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长辈关心不当。因为小凯是个男孩儿,老人家对他是打心眼儿里喜爱,什么事都依着他,对其少规矩,缺管教,致使小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时任意妄为、肆无忌惮。而父母因很少回家,感觉对孩子愧疚,所以在和孩子相处时也是有求必应。
亲子交流缺乏。爷爷奶奶在家没有足够时间听孩子说什么,孩子和父母的交流也较少,孩子回家后也只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因此,小凯在家中用语言表达的机会少,多是提要求,遇到一些事情时,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
对外交往较少。爷爷奶奶很少走亲访友,更别说带孩子逛公园、去游乐场了。而且,老人家怕小凯被他人欺侮,常常让小凯一个人在家玩。因此,小凯对外总表现得胆小、不合群,处于陌生环境时显得很拘束,不知道如何处理,处处表现出被动、乖巧的一面,期望成人能够保护自己。
主要措施
孩子形成了“窝里横”的性格,有些家长还不以为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行为会自然消失。殊不知,如果老师和父母不及时调整的话,这类孩子将会在心理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受到影响。
一、注重情境教育,鼓励小凯学会交往的方法
幼儿年龄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我创设多种情境,巧妙地利用日常生活、游戏及教学活动,让孩子充分体验交往的规则和快乐。
首先,我抓住小凯爱听故事的特点,运用童话故事、生活故事的感染作用,对他进行了友爱、尊老的教育。其次,在班级开展“娃娃小吃店”“宝宝医院”“乐乐烤吧”等游戏,鼓励小凯参与其中,让他在角色游戏中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学会遵守秩序。最后,我常常设置一些问题,如:“你看到别人在玩,你想去吗?可以怎么说?”“你有一个玩具,想和朋友一起玩吗?为什么?”等等。每次我都会有意识地请小凯发表观点,或者进行情境表演等,教会小凯要尊重他人、关心老人。
二、重视伙伴力量,帮助小凯体验交往的快乐
伙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资源。我有意识地为小凯创造、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并且鼓励班上的小朋友们主动关心小凯,和小凯交朋友,从而帮助小凯树立自信,找到和同龄人交往的快乐。每当小凯有一丝努力或有一点成功,我都会及时地夸奖他,让他产生很大的成就感,从而自信地面对他人。这个时候,我从来不会给小凯设置过高的目标,因为孩子在行为上失败,心理上就会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会让他更不知所措。
三、指导家庭活动,助推小凯告别“窝里横”行为
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在及时记录小凯在园的点滴进步的同时,也及时向家长反馈,并指导家长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第一,停止过度保护,认识家庭成员的平等地位。我主动与爷爷奶奶沟通,告诉爷爷奶奶,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应当要求他自己尝试去做,有难度的也要鼓励他去做。爷爷奶奶要懂得适时放开保护的大手,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胆量,不应过于迁就和宠爱孩子。
第二,加强亲子沟通,促进家庭和谐共鸣。我会经常通过短信等方式及时敦促小凯的父母给小凯打电话,交流一些孩子最近的情况等。让父母多给小凯传递一些积极向上的信息,促进亲子情感的交流,营造和谐亲子氛围。同时,我也及时提醒爷爷奶奶要经常和孩子交流一些幼儿园有趣的人和事,营造活泼的家庭交流氛围,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第三,创造交往机会,鼓励幼儿勇于面对。我给爷爷奶奶分析了孩子出现的情况,要求他们让孩子走出家庭,不断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比如:邀请邻家的孩子一起玩,鼓励小凯拿出自己的食物、玩具等与小伙伴分享。鼓励小凯一个人到朋友家去做客,这样小凯成了主角,与朋友的一切接触就必须由他自己来处理。爷爷奶奶也可以带孩子去超市购买一些小玩具等,鼓励他自己去询问和结账,以锻炼其胆量和沟通能力。
辅导效果
就这样,一年来,小凯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在园时,能看到他与同伴嬉戏时活泼的身影,能听见他开朗的笑声。在玩游戏“娃娃医院”时,我让孩子们请小凯当医生,小凯既兴奋又有些胆怯,在大家的鼓励下,他终于接受了。他认真地给“病人”看病,询问“病情”,不时地用听诊器“听诊”,然后“开处方”。游戏结束时,孩子们一致推荐小凯为“优秀医生”,小凯激动得满脸通红。在他的笑容中,我看到了自信、快乐。在家时,爷爷奶奶告诉老师,小凯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入园,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再向家人提一些无理的要求,虽然偶尔在家会发一些小脾气,但不会乱摔东西了。小凯外出时也不会过分胆小忸怩,还能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窝里横”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不能任由其发展,更不应该手足无措。我们应家园携手,追其本源,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对症下药。多为孩子提供一些交往的机会及空间,注重生活体验,给予孩子正确的教养方式,别让“窝里横”成为孩子发展的绊脚石,还孩子一个阳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