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所有要表达的东西无非是单纯和善良,电影说这个,无异于说五讲四美,是很难的。可真正好的电影,比如《阿甘正传》,全都是讲的这个”
生于1970年,导演、编剧、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副教授,编剧作品有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和你在一起》 等,导演作品有《海洋天堂》 《北京遇上西雅图》《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薛晓路的人生差点和俄语密切相关。27年前,高考前夕,她已经被保送吉林大学俄语系。然而当时父母不愿让独女离开北京去外地。于是,她报考了北京的学校,一个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俄语系,一个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那是中苏边贸最火热的年代。俄语是考生们热烈追捧的专业。薛晓路更想学经贸俄语,而不是文学。然而她没考上,她记得“那年外经贸的俄语比北大清华的分都高”。
没两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小小校园里研究如何编剧的薛晓路,突然听到了苏联解体的消息。初中高中和她一起学习俄语的同学们,纷纷放弃俄语,开始从头学英语。
“这大概就是命运。”薛晓路感慨,“后来我就干了这行。”
“命运”是她常常提起的词。作为一个“特别没目标”的人,她常常把自己放手交给命运。她很少制定庞大宏伟的长远计划,“我的目标都是今天明天的事,后天的都不愿意想。”
很难想象这样的性格属于一位电影导演。毕竟,她要操持的可不是今天明天就能做好的事情,那是漫长的创作,也是至少涉及几百人的项目。事实也确实不止一面,当认定要做哪件事时,那个平常这也行那也行的薛晓路,会变得格外坚定。用汤唯的话来说:“导演总忽闪着无辜的大眼睛,说话声neng neng neng,看不出来她怎么会对自己有那么多苛刻的要求。”
薛晓路把自己罩在宽松的家居服里接受采访。薛妈妈不时敲敲门,试探地盼着女儿吃点东西再聊。正是《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做后期的日子,薛晓路熬得眼睛有点肿,但也掩不住她笑起来眼睛特别弯的甜美样子。可在书架上的一排照片里,她笑得收敛和客气多了。“拍照那么笑太大了,皱纹啊!”她按一按眼角。
编剧薛晓路曾经一点儿也不想做导演。她的编剧路走得平顺。编的第一部电影是陈凯歌2002年上映的《和你在一起》。此前一年,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热映,十多年后的现在还不时被人提起。她觉得自己运气不错,写的绝大部分剧本都拍出来了,而且基本“都有动静,有点影响力”。
影视业里,摄影、编剧、演员纷纷有人转做导演。薛晓路曾有机会,也试了试,很快碰到问题。她决定再不干了,“太麻烦。”直到她写出了《海洋天堂》的剧本,讲一个自闭症少年和他的父亲。她本来想和以前一样,把剧本交出去。她和许多导演谈,和许多制片人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谁也拍不像这个故事,除了她自己。
薛晓路和自闭症孩子打交道十多年了。1994年,她还在读研究生,偶然在杂志上看到了星星雨的介绍,那是个为自闭症儿童服务的公益机构。她觉得太有趣了。她想起了电影《雨人》,达斯汀·霍夫曼扮演的自闭症患者,有超强的数学天赋,进赌场可以赢好多钱。薛晓路觉得,这样的人居然就在北京,我得去看看。
她向杂志社要到星星雨的电话,去见了真正的自闭症孩子。“当时应该用震惊来形容吧,跟《雨人》里展现的非常不同。”二十多个孩子持续闹着,怎么都不听。他们中其实很少有《雨人》里的那种天才。
她成了星星雨的义工,有空就去转转,帮忙喂饭、刷碗、带孩子玩……后来星星雨名气大了,不再缺义工,她就用专业特长,帮忙借或租开会的音响,拍会议录相……大家渐渐成为好朋友。
薛晓路没想把这些写成剧本。她想维持的是一种更纯粹的关系,而不是把对方当作采风的对象。直到2005年, 她看到了别人写的自闭症故事,那其实是个爱情故事,自闭症只是其中的噱头。“我看完后很伤心。即使作为噱头,它也没写出,有这样一个孩子,对一个正常的家庭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如果要有这么一个故事,我来写吧。我不会曲解他们……我肯定特别客观、平实地去表现,既不拔高也不贬低。”
“特别没目标”的她,此刻变得“特别有目标”:“我就是想拍。”她拿着剧本找了4年的投资,终于遇到了安乐影片著名的制片人江志强。江老板给这部小成本电影找来了豪华阵容:演员李连杰、文章、桂纶镁,摄影杜可风,配乐久石让,主题曲周杰伦……而薛晓路的表现,配得上这个阵容。
以爱情电影闻名的薛晓路,最不感兴趣的电影种类就是爱情电影。那些简单的、甜腻的、爱情至上的故事,让她觉得“真没劲”。她最喜欢的是推理和侦探故事。她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个警察或侦探。后来,她看到哪个侦探小说作者好,就想方设法收集全。工作室的3个书柜,有两个塞满侦探小说。
《海洋天堂》之后,江志强提议翻拍好莱坞经典爱情片《西雅图夜未眠》。这片子的版权属于索尼,而老板正代理发行索尼的片子。薛晓路很快回复“没可能”。那种一个电话就放下一切的爱情故事,放在当下的中国太不真实了。
不过这启发了薛晓路,她想起之前关注过的赴美生子题材,如果拍成社会问题剧,好像不够分量,有点尴尬。要是给它一个爱情片的包装形态,倒是挺好玩的。
直到此时,薛晓路才开始大量看爱情电影,研究浪漫爱情喜剧的套路。她还潜入美国的几家华人月子中心,体验几周里面的生活。她总结出这里有典型的三类女性:一是无法结婚的孕妇;二是生二胎的孕妇;三是女同性恋。这三类人都成了剧本里的重要人物。
“为什么写这3个女人?是不是赶时髦?不,这是非常理性、非常逻辑化的思维过程和选择。”在一场讲座上,薛晓路说,“大家听下来特没劲吧?觉得电影怎么这么编呢?都是逻辑分析,枯燥无味,太不好玩了。这就是编剧不可回避的一个过程。除了感性的那一瞬间之外,所有的事情都是要理性分析的。因为所有的电影是建立在 大家对社会认知的共性上。” 就像《海洋天堂》里,薛晓路不仅展现了父子的感情,还特别注重一步步展现保障体系的缺位,父亲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寻求帮助,却每条路都不通。
进北京电影学院当老师前,薛晓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作编导,拍科学纪录片,经常采访形形色色的人。这种工作方式延续到了现在。“我觉得采访很重要,尤其写近代题材。”薛晓路说,“除非是我特别熟的领域,可能不采访。不熟的领域,肯定要采访。”
在拍摄现场,她那笑弯眼睛的甜美样子是退隐的,剩下的基本是特别严肃认真的样子。她偶尔有机会去别的剧组探班,正好赶上人家不拍大戏,看人家导演轻松愉快的样子,自己嘀咕:“我怎么没有这种时候呢?”
她会不管拍多少条,一直拍到她想要的出现。有时候监制着急劝她:晓路你拍这么多条,到剪的时候你自己都不知道要哪条了。她回答:不会的,我知道,这几条都没有。她不是为了做后期时多比较才拍一堆的。如果拍第一条时,她要的东西出现了,那就只要再拍一条备用,不用再多拍了。
《北京遇上西雅图》,浪漫爱情剧和社会问题剧的复合体,投资三千多万,在2013年立下了好口碑,也创下了国产爱情片5.2亿的票房纪录。这个纪录,估计要被正在上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超过。上映4天,《不二情书》的票房已经过4亿。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这个拗口的名字,是各方力量拉扯的结果。这部电影里既没北京,也没西雅图,在剧情上和上一部毫无关系,只是有同样的导演、主演、主创团队,以及异国恋爱的故事。出品方和宣传方觉得,用“北京遇上西雅图”几个字会提高宣传效果。薛晓路同意。但她同时坚持“不二情书”几个字。“不二” 的第一意思是:这不是第二部。其他意思是爱情的忠贞不二,佛家的无分别。最后出现在海报上的效果是,“北京遇上西雅图2”几个大字中间,夹杂着“不”、“情书”几个小字。
薛晓路的女儿是电影的第一个观众。15岁的小姑娘在美国读高中,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轮番陪伴。薛晓路把做好的电影装在U盘里带到美国,趁着自己父母出门,对女儿说:“给你看妈妈拍的这个。”女儿说喜欢,薛晓路感觉甜滋滋的。女儿说哪儿没看懂,薛晓路就记着。
之所以要趁父母出门看,因为薛晓路觉得:“我妈我爸是对我要求最高的人,我很努力很努力,都不一定让他们满意。”薛晓路的父母是电影专业类图书的编辑。《海洋天堂》拍完后,她给父母看样片,他们说还行吧,但接下来说了许多不好。《北京遇上西雅图》样片,薛晓路的妈妈看完后特别沉重,第二天说,电影既然已经拍了,你看能不能起个好名字吧。直到首映后,薛妈妈才说,电影院看的感觉特别不一样,还是挺好的。薛晓路总算心情好一些,但再也不想给他们看样片了。
女儿是2014年9月离家的,从那时起,薛晓路开始消瘦。1米68的身高,本来就只有100斤出头,算瘦的了。这下子缩到了八十多斤。
薛晓路没料到自己会如此不适应,原来那种特别安定的感觉不见了。以前到了下午5点钟,女儿就放学回来。其实就算回来,两人也可能没有太多交集,女儿要写作业或睡觉,薛晓路要忙。但只要她在那里,那种感觉就不一样。
现在,她和家人们隔着太平洋,你来我走,我来你走。在中国,薛晓路会牵挂女儿。在美国,她又觉得待个把月还得回国,有一堆事。在两边都觉得不对。“我都不知道哪边才是我的家。可能是我太敏感,我看别人也没我这么严重的分离焦虑。”
这种流离与回归的感觉被放大,写进了《不二情书》里。这是薛晓路从业十多年来“最难写的一个剧本”。男女主角书信传情的主线下,藏着若干小故事,讲述人世沧桑。
电影首映式上,一位观众询问:“如何理解剧中‘向死而生’的台词?”薛晓路回答:“向死而生其实是所有这些人的一个写照吧,这里面的每个人都面临着他生活中最绝望的一刻。那种绝望可能不一定为外人所知,但是他自己知道。”她突然哽咽,停了一会儿接着说,“是不是有力量再走出来,是对每一个人的考验。这个是我想表达的。”
微信朋友圈里,薛晓路写道:“谁XX说这只是个爱情电影,我是借个爱情的外壳写沧桑、流离、困顿、救赎和回归。……二十个月构思,四个月初稿,三个月筹备,七个月改剧本加拍摄,一个半月后期,最疼痛最绝望的时候咬碎牙咽下去。借用姣爷的台词‘这叫不输,你知道个屁!’——谨以为记写给自己”
“在薛晓路极度纠结的外表之下,有一颗极其善良和温润的心。”吴秀波至今只接过两部电影,都是薛晓路的。他总结:“她不是一个功利的人,至今维持着两三年才完成一个剧本的速度。她的善良和温润,深深浸入她作品的每一个表达之中。这是这个圈子极为罕见的。我可以说在这个圈子里,如果我碰到300个人,也仅有一个人如此。那299人,包括我自己,我不是说他们活得不对,只是活得没有她天真。至少在这两次的合作中,我觉得她所有要表达的东西无非是单纯和善良。但电影说这个,无异于说五讲四美,是很难的。可真正好的电影,比如《阿甘正传》,全都是讲的这个。”
编辑 郑廷鑫 rwzkwenhua@163.com
薛晓路
生于1970年,导演、编剧、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副教授,编剧作品有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和你在一起》 等,导演作品有《海洋天堂》 《北京遇上西雅图》《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薛晓路的人生差点和俄语密切相关。27年前,高考前夕,她已经被保送吉林大学俄语系。然而当时父母不愿让独女离开北京去外地。于是,她报考了北京的学校,一个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俄语系,一个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那是中苏边贸最火热的年代。俄语是考生们热烈追捧的专业。薛晓路更想学经贸俄语,而不是文学。然而她没考上,她记得“那年外经贸的俄语比北大清华的分都高”。
没两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小小校园里研究如何编剧的薛晓路,突然听到了苏联解体的消息。初中高中和她一起学习俄语的同学们,纷纷放弃俄语,开始从头学英语。
“这大概就是命运。”薛晓路感慨,“后来我就干了这行。”
“命运”是她常常提起的词。作为一个“特别没目标”的人,她常常把自己放手交给命运。她很少制定庞大宏伟的长远计划,“我的目标都是今天明天的事,后天的都不愿意想。”
很难想象这样的性格属于一位电影导演。毕竟,她要操持的可不是今天明天就能做好的事情,那是漫长的创作,也是至少涉及几百人的项目。事实也确实不止一面,当认定要做哪件事时,那个平常这也行那也行的薛晓路,会变得格外坚定。用汤唯的话来说:“导演总忽闪着无辜的大眼睛,说话声neng neng neng,看不出来她怎么会对自己有那么多苛刻的要求。”
“我来写,我不会曲解他们”
薛晓路把自己罩在宽松的家居服里接受采访。薛妈妈不时敲敲门,试探地盼着女儿吃点东西再聊。正是《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做后期的日子,薛晓路熬得眼睛有点肿,但也掩不住她笑起来眼睛特别弯的甜美样子。可在书架上的一排照片里,她笑得收敛和客气多了。“拍照那么笑太大了,皱纹啊!”她按一按眼角。
编剧薛晓路曾经一点儿也不想做导演。她的编剧路走得平顺。编的第一部电影是陈凯歌2002年上映的《和你在一起》。此前一年,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热映,十多年后的现在还不时被人提起。她觉得自己运气不错,写的绝大部分剧本都拍出来了,而且基本“都有动静,有点影响力”。
影视业里,摄影、编剧、演员纷纷有人转做导演。薛晓路曾有机会,也试了试,很快碰到问题。她决定再不干了,“太麻烦。”直到她写出了《海洋天堂》的剧本,讲一个自闭症少年和他的父亲。她本来想和以前一样,把剧本交出去。她和许多导演谈,和许多制片人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谁也拍不像这个故事,除了她自己。
薛晓路和自闭症孩子打交道十多年了。1994年,她还在读研究生,偶然在杂志上看到了星星雨的介绍,那是个为自闭症儿童服务的公益机构。她觉得太有趣了。她想起了电影《雨人》,达斯汀·霍夫曼扮演的自闭症患者,有超强的数学天赋,进赌场可以赢好多钱。薛晓路觉得,这样的人居然就在北京,我得去看看。
她向杂志社要到星星雨的电话,去见了真正的自闭症孩子。“当时应该用震惊来形容吧,跟《雨人》里展现的非常不同。”二十多个孩子持续闹着,怎么都不听。他们中其实很少有《雨人》里的那种天才。
她成了星星雨的义工,有空就去转转,帮忙喂饭、刷碗、带孩子玩……后来星星雨名气大了,不再缺义工,她就用专业特长,帮忙借或租开会的音响,拍会议录相……大家渐渐成为好朋友。
薛晓路没想把这些写成剧本。她想维持的是一种更纯粹的关系,而不是把对方当作采风的对象。直到2005年, 她看到了别人写的自闭症故事,那其实是个爱情故事,自闭症只是其中的噱头。“我看完后很伤心。即使作为噱头,它也没写出,有这样一个孩子,对一个正常的家庭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如果要有这么一个故事,我来写吧。我不会曲解他们……我肯定特别客观、平实地去表现,既不拔高也不贬低。”
“特别没目标”的她,此刻变得“特别有目标”:“我就是想拍。”她拿着剧本找了4年的投资,终于遇到了安乐影片著名的制片人江志强。江老板给这部小成本电影找来了豪华阵容:演员李连杰、文章、桂纶镁,摄影杜可风,配乐久石让,主题曲周杰伦……而薛晓路的表现,配得上这个阵容。
“编剧是非常逻辑化的思维过程和选择”
以爱情电影闻名的薛晓路,最不感兴趣的电影种类就是爱情电影。那些简单的、甜腻的、爱情至上的故事,让她觉得“真没劲”。她最喜欢的是推理和侦探故事。她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个警察或侦探。后来,她看到哪个侦探小说作者好,就想方设法收集全。工作室的3个书柜,有两个塞满侦探小说。
《海洋天堂》之后,江志强提议翻拍好莱坞经典爱情片《西雅图夜未眠》。这片子的版权属于索尼,而老板正代理发行索尼的片子。薛晓路很快回复“没可能”。那种一个电话就放下一切的爱情故事,放在当下的中国太不真实了。
不过这启发了薛晓路,她想起之前关注过的赴美生子题材,如果拍成社会问题剧,好像不够分量,有点尴尬。要是给它一个爱情片的包装形态,倒是挺好玩的。
直到此时,薛晓路才开始大量看爱情电影,研究浪漫爱情喜剧的套路。她还潜入美国的几家华人月子中心,体验几周里面的生活。她总结出这里有典型的三类女性:一是无法结婚的孕妇;二是生二胎的孕妇;三是女同性恋。这三类人都成了剧本里的重要人物。
“为什么写这3个女人?是不是赶时髦?不,这是非常理性、非常逻辑化的思维过程和选择。”在一场讲座上,薛晓路说,“大家听下来特没劲吧?觉得电影怎么这么编呢?都是逻辑分析,枯燥无味,太不好玩了。这就是编剧不可回避的一个过程。除了感性的那一瞬间之外,所有的事情都是要理性分析的。因为所有的电影是建立在 大家对社会认知的共性上。” 就像《海洋天堂》里,薛晓路不仅展现了父子的感情,还特别注重一步步展现保障体系的缺位,父亲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寻求帮助,却每条路都不通。
进北京电影学院当老师前,薛晓路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作编导,拍科学纪录片,经常采访形形色色的人。这种工作方式延续到了现在。“我觉得采访很重要,尤其写近代题材。”薛晓路说,“除非是我特别熟的领域,可能不采访。不熟的领域,肯定要采访。”
在拍摄现场,她那笑弯眼睛的甜美样子是退隐的,剩下的基本是特别严肃认真的样子。她偶尔有机会去别的剧组探班,正好赶上人家不拍大戏,看人家导演轻松愉快的样子,自己嘀咕:“我怎么没有这种时候呢?”
她会不管拍多少条,一直拍到她想要的出现。有时候监制着急劝她:晓路你拍这么多条,到剪的时候你自己都不知道要哪条了。她回答:不会的,我知道,这几条都没有。她不是为了做后期时多比较才拍一堆的。如果拍第一条时,她要的东西出现了,那就只要再拍一条备用,不用再多拍了。
《北京遇上西雅图》,浪漫爱情剧和社会问题剧的复合体,投资三千多万,在2013年立下了好口碑,也创下了国产爱情片5.2亿的票房纪录。这个纪录,估计要被正在上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超过。上映4天,《不二情书》的票房已经过4亿。
“谁说这只是部爱情电影”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这个拗口的名字,是各方力量拉扯的结果。这部电影里既没北京,也没西雅图,在剧情上和上一部毫无关系,只是有同样的导演、主演、主创团队,以及异国恋爱的故事。出品方和宣传方觉得,用“北京遇上西雅图”几个字会提高宣传效果。薛晓路同意。但她同时坚持“不二情书”几个字。“不二” 的第一意思是:这不是第二部。其他意思是爱情的忠贞不二,佛家的无分别。最后出现在海报上的效果是,“北京遇上西雅图2”几个大字中间,夹杂着“不”、“情书”几个小字。
薛晓路的女儿是电影的第一个观众。15岁的小姑娘在美国读高中,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轮番陪伴。薛晓路把做好的电影装在U盘里带到美国,趁着自己父母出门,对女儿说:“给你看妈妈拍的这个。”女儿说喜欢,薛晓路感觉甜滋滋的。女儿说哪儿没看懂,薛晓路就记着。
之所以要趁父母出门看,因为薛晓路觉得:“我妈我爸是对我要求最高的人,我很努力很努力,都不一定让他们满意。”薛晓路的父母是电影专业类图书的编辑。《海洋天堂》拍完后,她给父母看样片,他们说还行吧,但接下来说了许多不好。《北京遇上西雅图》样片,薛晓路的妈妈看完后特别沉重,第二天说,电影既然已经拍了,你看能不能起个好名字吧。直到首映后,薛妈妈才说,电影院看的感觉特别不一样,还是挺好的。薛晓路总算心情好一些,但再也不想给他们看样片了。
女儿是2014年9月离家的,从那时起,薛晓路开始消瘦。1米68的身高,本来就只有100斤出头,算瘦的了。这下子缩到了八十多斤。
薛晓路没料到自己会如此不适应,原来那种特别安定的感觉不见了。以前到了下午5点钟,女儿就放学回来。其实就算回来,两人也可能没有太多交集,女儿要写作业或睡觉,薛晓路要忙。但只要她在那里,那种感觉就不一样。
现在,她和家人们隔着太平洋,你来我走,我来你走。在中国,薛晓路会牵挂女儿。在美国,她又觉得待个把月还得回国,有一堆事。在两边都觉得不对。“我都不知道哪边才是我的家。可能是我太敏感,我看别人也没我这么严重的分离焦虑。”
这种流离与回归的感觉被放大,写进了《不二情书》里。这是薛晓路从业十多年来“最难写的一个剧本”。男女主角书信传情的主线下,藏着若干小故事,讲述人世沧桑。
电影首映式上,一位观众询问:“如何理解剧中‘向死而生’的台词?”薛晓路回答:“向死而生其实是所有这些人的一个写照吧,这里面的每个人都面临着他生活中最绝望的一刻。那种绝望可能不一定为外人所知,但是他自己知道。”她突然哽咽,停了一会儿接着说,“是不是有力量再走出来,是对每一个人的考验。这个是我想表达的。”
微信朋友圈里,薛晓路写道:“谁XX说这只是个爱情电影,我是借个爱情的外壳写沧桑、流离、困顿、救赎和回归。……二十个月构思,四个月初稿,三个月筹备,七个月改剧本加拍摄,一个半月后期,最疼痛最绝望的时候咬碎牙咽下去。借用姣爷的台词‘这叫不输,你知道个屁!’——谨以为记写给自己”
“在薛晓路极度纠结的外表之下,有一颗极其善良和温润的心。”吴秀波至今只接过两部电影,都是薛晓路的。他总结:“她不是一个功利的人,至今维持着两三年才完成一个剧本的速度。她的善良和温润,深深浸入她作品的每一个表达之中。这是这个圈子极为罕见的。我可以说在这个圈子里,如果我碰到300个人,也仅有一个人如此。那299人,包括我自己,我不是说他们活得不对,只是活得没有她天真。至少在这两次的合作中,我觉得她所有要表达的东西无非是单纯和善良。但电影说这个,无异于说五讲四美,是很难的。可真正好的电影,比如《阿甘正传》,全都是讲的这个。”
编辑 郑廷鑫 rwzkwenhu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