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在世的时候,我就在写诗,但她并不懂诗——因为她是文盲。但14年前,苦楝花最盛的春天,去世后的母亲一定能读懂我的诗了。
我一直用诗歌描写有关母亲的小事物,比如跟随母亲出嫁的柳制线箩——一瞬间就是老线箩了。每年夏天,母亲会替它涮上一遍桐油。上面有歪斜的毛笔字——“顾细银”。字迹也已渐渐地隐深,看不清楚。那还是我七岁时写下的,笔画粗鄙。记得那天我写完后,五十岁的母亲,看着自己的名字,眼睛发亮,陌生得就像她少妇时的模样。柳制线箩里的碎布们褪色的褪色,回忆的回忆,而老线板的一头缠绕着白线,一头还缠绕着黑线。线上插着的几根针都已经锈了。塑料鞋底没有流行的时候,它们总是那么雪亮,又那么温热。童年唯一的一本旧《毛泽东选集》还在,它的腹中夹着一大叠报纸剪成的鞋样。报纸上的文字零乱,发黄的针眼零落。所有的脚印都从那座村庄消失了。
——我所认为的好诗歌,就是那针线,就是那针眼,密密麻麻,永远不能偿还。
我还写过陪伴母亲的老石臼。不知道多少岁的老石臼里,全是父親爱吃的糯米……我使劲地跳到臼柄上,像一个猛士。可臼柄纹丝不动,就像是在嘲笑,我在家里拍的胸脯吹的牛。我再次摩拳擦掌,吸气,肚皮贴到背脊上。可还没有跳上去,草绳的裤带就这样松了下来,没穿裤头的我令臼那边喂米的母亲哈哈大笑。再后来,木制的臼柄升起,木制的臼柄落下,它的那颗“大牙齿”上,粘的都是臼好的米粉。用力踏着臼柄的母亲敞开了衣服,衰老的乳房像老丝瓜一样摇荡,绝望的我看见她的发上布满了白色的米灰。趁着母亲去喂臼口的一瞬,赌气的我再次跳到踏臼的木柄上,我在迅速下沉,木柄吃惊地升起,有什么东西从我的身体中突然窜出,令母亲头上的米灰都变了颜色。那些糯米们一瞬间,就这么粉身碎骨。
——我所认为的好诗歌,就是母亲留在糯米团上的指纹。那石臼嘴巴中的糯米,被得粉碎,又被母亲捏成了糯米团,每一只糯米团上,都是母亲那忧伤的指纹。
诗人在现代化的路途上注定是忧伤的。忧伤在于不断地丧失,丧失了小学(他的小学已成了养猪场),丧失了中学(中学变成了一家私立幼儿园),同样丧失了故乡(撤乡并镇的浪潮改变了故乡的名字)。在我的身后,一片废墟接着一片废墟,恍如我多年写诗留下的废墟。但故乡永远不会丢失,因为诗人拥有所有的记忆,童年的记忆,小伙伴的记忆,青山绿水的记忆,母亲和灯火的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拥有别人没有的特权,那就是可以通过赤诚,通过滚烫的体温,灌溉自己的诗歌,再通过诗歌顺利地返乡。
我一直用诗歌描写有关母亲的小事物,比如跟随母亲出嫁的柳制线箩——一瞬间就是老线箩了。每年夏天,母亲会替它涮上一遍桐油。上面有歪斜的毛笔字——“顾细银”。字迹也已渐渐地隐深,看不清楚。那还是我七岁时写下的,笔画粗鄙。记得那天我写完后,五十岁的母亲,看着自己的名字,眼睛发亮,陌生得就像她少妇时的模样。柳制线箩里的碎布们褪色的褪色,回忆的回忆,而老线板的一头缠绕着白线,一头还缠绕着黑线。线上插着的几根针都已经锈了。塑料鞋底没有流行的时候,它们总是那么雪亮,又那么温热。童年唯一的一本旧《毛泽东选集》还在,它的腹中夹着一大叠报纸剪成的鞋样。报纸上的文字零乱,发黄的针眼零落。所有的脚印都从那座村庄消失了。
——我所认为的好诗歌,就是那针线,就是那针眼,密密麻麻,永远不能偿还。
我还写过陪伴母亲的老石臼。不知道多少岁的老石臼里,全是父親爱吃的糯米……我使劲地跳到臼柄上,像一个猛士。可臼柄纹丝不动,就像是在嘲笑,我在家里拍的胸脯吹的牛。我再次摩拳擦掌,吸气,肚皮贴到背脊上。可还没有跳上去,草绳的裤带就这样松了下来,没穿裤头的我令臼那边喂米的母亲哈哈大笑。再后来,木制的臼柄升起,木制的臼柄落下,它的那颗“大牙齿”上,粘的都是臼好的米粉。用力踏着臼柄的母亲敞开了衣服,衰老的乳房像老丝瓜一样摇荡,绝望的我看见她的发上布满了白色的米灰。趁着母亲去喂臼口的一瞬,赌气的我再次跳到踏臼的木柄上,我在迅速下沉,木柄吃惊地升起,有什么东西从我的身体中突然窜出,令母亲头上的米灰都变了颜色。那些糯米们一瞬间,就这么粉身碎骨。
——我所认为的好诗歌,就是母亲留在糯米团上的指纹。那石臼嘴巴中的糯米,被得粉碎,又被母亲捏成了糯米团,每一只糯米团上,都是母亲那忧伤的指纹。
诗人在现代化的路途上注定是忧伤的。忧伤在于不断地丧失,丧失了小学(他的小学已成了养猪场),丧失了中学(中学变成了一家私立幼儿园),同样丧失了故乡(撤乡并镇的浪潮改变了故乡的名字)。在我的身后,一片废墟接着一片废墟,恍如我多年写诗留下的废墟。但故乡永远不会丢失,因为诗人拥有所有的记忆,童年的记忆,小伙伴的记忆,青山绿水的记忆,母亲和灯火的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拥有别人没有的特权,那就是可以通过赤诚,通过滚烫的体温,灌溉自己的诗歌,再通过诗歌顺利地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