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诗歌返乡(随笔)

来源 :星星·诗歌原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es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在世的时候,我就在写诗,但她并不懂诗——因为她是文盲。但14年前,苦楝花最盛的春天,去世后的母亲一定能读懂我的诗了。
  我一直用诗歌描写有关母亲的小事物,比如跟随母亲出嫁的柳制线箩——一瞬间就是老线箩了。每年夏天,母亲会替它涮上一遍桐油。上面有歪斜的毛笔字——“顾细银”。字迹也已渐渐地隐深,看不清楚。那还是我七岁时写下的,笔画粗鄙。记得那天我写完后,五十岁的母亲,看着自己的名字,眼睛发亮,陌生得就像她少妇时的模样。柳制线箩里的碎布们褪色的褪色,回忆的回忆,而老线板的一头缠绕着白线,一头还缠绕着黑线。线上插着的几根针都已经锈了。塑料鞋底没有流行的时候,它们总是那么雪亮,又那么温热。童年唯一的一本旧《毛泽东选集》还在,它的腹中夹着一大叠报纸剪成的鞋样。报纸上的文字零乱,发黄的针眼零落。所有的脚印都从那座村庄消失了。
  ——我所认为的好诗歌,就是那针线,就是那针眼,密密麻麻,永远不能偿还。
  我还写过陪伴母亲的老石臼。不知道多少岁的老石臼里,全是父親爱吃的糯米……我使劲地跳到臼柄上,像一个猛士。可臼柄纹丝不动,就像是在嘲笑,我在家里拍的胸脯吹的牛。我再次摩拳擦掌,吸气,肚皮贴到背脊上。可还没有跳上去,草绳的裤带就这样松了下来,没穿裤头的我令臼那边喂米的母亲哈哈大笑。再后来,木制的臼柄升起,木制的臼柄落下,它的那颗“大牙齿”上,粘的都是臼好的米粉。用力踏着臼柄的母亲敞开了衣服,衰老的乳房像老丝瓜一样摇荡,绝望的我看见她的发上布满了白色的米灰。趁着母亲去喂臼口的一瞬,赌气的我再次跳到踏臼的木柄上,我在迅速下沉,木柄吃惊地升起,有什么东西从我的身体中突然窜出,令母亲头上的米灰都变了颜色。那些糯米们一瞬间,就这么粉身碎骨。
  ——我所认为的好诗歌,就是母亲留在糯米团上的指纹。那石臼嘴巴中的糯米,被得粉碎,又被母亲捏成了糯米团,每一只糯米团上,都是母亲那忧伤的指纹。
  诗人在现代化的路途上注定是忧伤的。忧伤在于不断地丧失,丧失了小学(他的小学已成了养猪场),丧失了中学(中学变成了一家私立幼儿园),同样丧失了故乡(撤乡并镇的浪潮改变了故乡的名字)。在我的身后,一片废墟接着一片废墟,恍如我多年写诗留下的废墟。但故乡永远不会丢失,因为诗人拥有所有的记忆,童年的记忆,小伙伴的记忆,青山绿水的记忆,母亲和灯火的记忆。从这个意义上说,诗人拥有别人没有的特权,那就是可以通过赤诚,通过滚烫的体温,灌溉自己的诗歌,再通过诗歌顺利地返乡。
其他文献
这里的草,每一棵都憋着一口气  吐出来,就引爆一场大风  岁月无时无刻不被雕琢。  苍茫之上,一块石头的神性,高于时光  你看十万亩牧草,弓背、屈身  远远抬着宝格都乌拉,像抬着一尊圣像  每一天,在阿巴嘎这个底座上  天空像落下的玻璃罩,眾生也是被罩着的  它先祖一样高昂的头颅  每一刻都在接受万物的敬仰,星辰的照耀  路边的牛  在啃尽一蓬张扬的秋草后  晃晃悠悠,卧下来。它溅起的飞鸟  是打
期刊
書 生  那时节,天空阴得像个破帆布  风声呼呼的  只觉得好久没有听过  前院的鸡鸣和犬吠了  后院的雀鸟也不曾听得  想来——  你在冬天如讽刺的路上又得孤单了  两手空空  攥起拳头也只觉得寒风凛冽  然大雪将至  又寻不得半座火炉  荒村之上,一生的荣耀  像落魄的灰狼,眼中的幼鹿  北边,大雪之外  仍是大雪——功名之外仍是功名  长 夜  凌晨三点你们还掏着彼此的心事  好像一生早已耗
期刊
乌克兰之春  安娜告诉我,战火已从她父母所在的东部城市  蔓延到南方  一年了,战争还没有停止  在这个被积雪覆盖的南方小镇  我的朋友安娜,即将成为  美丽的新娘  土著展览  一百年前,他们被人扒掉上衣  涂上油彩,提着原始农具  押送到欧洲与北美展览  他们眼神空洞,也不笑  多么像城市橱窗里的塑料人  留洋十五年的Lee,深圳打工的桃姐  此刻坐在我身旁  没有人打破沉默  火山爆发曾让这
期刊
名 字  在一天之内  我遇上两个名字一样的人  我不知道她们是谁,又各自  拥有怎样的命运  在命理学里,名字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  可这世界可以有相同的名字  却不会有相同的命运  我在想,如果遇上一个跟我名字相同的人  那么我是谁  她们中的一个是我闺蜜  在我家里洗澡  几乎所有名字后面都藏着不止一个人  我家里的灯光是金属色的  浴室里的水哗哗流着  跟她名字相同的那个人又在做什么
期刊
残 雪  这个世界的谎言一定是她内心的孤独  她抱着夜晚熟睡。残雪在暖阳中消融  一束透明的光,抵达环顾左右  春天般欣欣向荣。她渴望大地披上洁白  一切无比干净,童年栽下的树  结满苹果,和雪一样甜美  她想唱歌,在雪地里奔跑  炊烟飘啊飘啊吹,裹着香味  树林里的鸟儿跟着她唱歌  她有些羞愧,为自己的嗓音粗俗  慌里慌張。难道自己就不能安静一会?  哦,大地真安静  她躺在雪地上听雪寂静的心跳
期刊
山 羊  在男人和女人之间应该有一只山羊  它应该是小的,柔顺,上帝一样的目光  它会走失,正如她或他有时出走  满怀愤怒,打算分道扬镳  但终会回来  因为那山羊也会回来  他们将继续修缮房屋的计划  继续想着更换地板,对颜色举棋不定  也将继续平凡的争吵,但因为山羊  而有了最终的和解  使出走最终成为一场爱的仪式  使内心生长出一种劫后余生的感激  一种满足,照亮渊面的未来  一种清除情感淤
期刊
悔 悟  我不该出现在这里  不该占领一块土地  以及,灯火和朗诵者的声音  不该疏远一些人  不该让他们成为一个地址、邮箱、电话号码  不该忽略他们的呼吸和感受  不该写没有手感的诗  不该让字纸抢占更多光阴  不该从你手里接过一个夜晚  也不该从他手里接过一个清晨  一些诗是石头、剪刀、布  一些诗是调料、药材、酵母  一些诗是房屋、被子、粮食  一些诗是马车、蔬菜、水果  一些诗是衣服、牙膏
期刊
上翠微  上翠微,上翠微  我在空旷中自语  那葱茏的,高高的,那连绵的,湿漉漉的群山  把头洇在云里,洇在湿漉漉的孤独里  葱茏不可怕,空旷的高  不可怕。山脚山腰矮是矮了点,也不怕  我们所惧怕者  乃在空旷,乃在无物  怕我们在天地的大悲欢中没有颤动  怕我在你眼中没有倒影  空 巢  我外婆坏了一条腿  我们不知道冷风在她裂开的髋骨缝游刃有余  是什么滋味  她的老房子坏了一些瓦片  正午
期刊
夜读《梅尧臣集》  风吹书页 哗啦啦响声一片  这位宣城人 一位古怪的老头  撬开宋初的防盗门走了出来  走进窗外的月光 或许  正与外面的陌生老乡交谈  与幕僚们一起访贫问苦  我派出了另一个我 赶忙紧跟着他  在山河间漫步 掇拾  勘误表 备忘录 历史变成的历史  乡愁像一粒种子认领丰腴的土地  那些文字 那些干涸的手复活  拨出了时间的钉子  而他早已将钉子钉了下去 就像抒情的灯笼  扎进千
期刊
在数十年的写作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写完一首诗后再翻检出来,竟诧异:“这首诗是我写下的吗?”她超越了自己的写作腕力、期待和领会视野,漫长时期形成的熟路和套路一下子被击碎,有一种全然陌生、不知所以的感觉。这瞬间的,一次性产生的诗歌异象,带有天然的神秘成分,是自我的分离与外化,或说,另一个我在其中游离行走,在代替我写作,他远远优越于现实的本在的我。  一首好诗不是本在的我写下的,而是另一个我在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