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口语交际教学训练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on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立足课文,练基础
   课堂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所在。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为学生说话创设环境,提高机会,指导评述,以达到训练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利用课文,找准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契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如朗读、复述、讨论、讲解。复述课文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角度转换、人称改变、结构变化、内容扩展等方法训练;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记忆和再创造,更有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从朗读起步,朗读是把书面的无声语言转变为口头有声语言的一种表达艺术,是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方法。
   教师应在课堂内严格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朗读与回答问题,注意学生说话吐字清晰、内容集中、有条理、语气相连、富节奏感,能运用手势、掌握语音轻重的技巧,逐渐提高表达能力。
   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要求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有意识的口语训练,真正做到课外勤于积累与课内勤于运用相结合。初一语文课本的编排主要以记叙文为主,每节语文课可以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们讲述他们看来的、听来的、亲历的、自编的故事等等。初二阶段课本编排以说明文为主,口语训练上多采取问答式或讨论法。对讲读课文,教师可以先示范性地点拨提问,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而自读课文均由学生之间交流完成,疑难处共同探究,最后教师总结评述。为了配合说明文教学,教师可以找一些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先观察后表述,这样学生既可以得法于课内,又发展了课外。初三阶段,口语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议论能力。教师可以较多地开展演讲比赛和辩论会等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拔高性的训练,让他们对某种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口语专训,练感觉
   一位美国教育家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口语交际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积极为他们拓展更广阔的、更能够自主参与的口语交际的空间。
   教师要尽力开辟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舞台,为他们提供能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教师在选择话题时,要贴近学生生活。这是使交际任务具有“实际意义”的前提。首先要求话题具有现实性,但具有现实性的话题未必适合于学生。因现实生活涵盖了学生的生活,可靠的做法是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交际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是学生口语交际活动得以产生的物质基础,可以触动学生的所思所想,保证人人有话可说,能激起学生倾吐的冲动和交流的欲望。
   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轶闻趣事”时,要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进行,注意礼貌,注意保护隐私。
   三、模拟情境,展成效
   有一堂话题为“要不要郊游”的口语交际课,在引出话题以后,就安排了“唇枪舌剑”“嘉宾访谈”“家庭对话”“参与决策”四个环节。在“唇枪舌剑”环节,让学生就到底“要不要郊游”各抒己见,想到什么说什么,就学生个体来说,说的理由还不全面不充分。到了“嘉宾访谈”环节,所持的理由就要充分些,同时,还要设身处地设想特定的角色在特定的环境下应怎么说,要求比前一个环节高。“家庭对话”环节,家长要阻止孩子郊游,孩子要说服家长让自己参加郊游,不但要说得符合角色身份,而且要尽可能全面地说出“要”或者“不要”郊游的理由,才能达到说服或阻止的目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最后“参与决策”,要求对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做一个 总结 ,说一段话,不但要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序。四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设计,不仅考虑学生是否经历了实践,而且考虑到学生是否“学会”,是否获得提高和发展。同时,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安排了小组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获得一定的发展。从上述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不善于”到“善于”的发展轨迹,找到经过历练而发展变化的“增量”。
   让学生模拟情境的口语课堂结构,大体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联系生活实际,或创设虚拟的情境,让学生明确交际的任务。第二阶段,学生全员参与,商议完成任务的途径,探讨表达交流的思路,教师适当点拨。第三阶段,全员参与,内化表达交流的思路,尝试表达交流,小组内进行评价。第四阶段,推荐代表,汇报展示,教师组织评价。第五阶段,通过创设情境,“独白”“对白”变换形式,深化训练,或者依然采用原有的形式,但提高要求,反思三、四阶段表达交流的得失,再次训练,发展提高。其中,第二阶段,也可以不作为独立的阶段,将方法的点拨渗透在后两个阶段的评价中。
  
其他文献
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 课堂上,举手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学生。老师经常处于尴尬的境遇,课堂成了那几个学生的表演场,其他学生成了“旁观者”。    课堂何时变得如此的冷清?歌中说:“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而如今,在学生的眼里,教室成了鸟笼,关住了他们翱翔的翅膀。 于是我想,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不应该仅仅是一种停留在书面上的呼唤,更应该落实在我们日常的教与学的交流中。下面就我的一堂
期刊
一、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也就是说,我们在课堂上不要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不要用事先备好的条条杠杠来限制和束缚学生。要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
期刊
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它能使各个小组成员获得的机会均等,而通过合作交流,又能达到知识互补、疑难共解、成果共享的目的。尤其是对中下等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捷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作用,成为学生的学习的撑杆呢?近来,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点尝试,也有一点收获。现将我的具体做法作简单的介绍。   一、分组合理,明确分工   学期初,教师根据学生的成
期刊
我笃信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现实生活启迪了我这一想法:   似火的骄阳下,一群学生在篮球场上角逐,扬起的灰尘,淌下的汗水在他们身上留下一道道污痕。在旁人看来,不是很苦很累吗?可他们却是那么兴高采烈,不到精疲力竭而不止;我也多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如注的大雨下,一群足球健儿在绿茵场上奔跑,跌倒了也毫不在乎,带着满身泥浆又追逐上去了。在旁人看来,这不是自讨苦吃吗?可他们却甘之如饴,不到终
期刊
一、 “大语文观”的学习   网络资源可以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和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面。特别是 “大语文观”的提出,要求语文教学要走出课堂,注重学生课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我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网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网络实践中感悟,在生活应用中提高。我在教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我让每个学生申请一个QQ号,在QQ空间里或者微博里写个人简介。同时让学生通
期刊
一、好语文课应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课   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检验、去扩展。来自生活,回到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为环境使然,从语言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等来说,孩子一出生接触的就是汉语,这就使孩子在自己的思维过程中形成一种语文基础,他们在小学中学习语文就比较容易接受了。说它难全是因为我们教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他们学会写汉字,学会写作就行了,而是为了让孩子将学习过的知识完
期刊
作为一名战斗在教学一线,与新基础教育改革一起成长的教师,我深刻的感悟到搞好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树立大语文观念的必由之路。如何有效地搞好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惑我的一个问题,在学习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时候我进行了如下尝试:我没有像往常那样按部就班的对课文进行逐篇讲解,而是把六篇课文放在一个大局高度通篇考虑,首先要求学生树立整体意识和大局印象。   鲁教版七年级下
期刊
古典诗词传承了中华民族丰厚博大的传统文化,展现着民族的精神与智慧。阅读古代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品位,同时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道德情操教育。   初中教材中的古代诗词涉及自先秦的《诗经》至晚清的名家名篇,绵延数千年,内容广博。古代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然而却往往被很多老师轻视。   一、初
期刊
对现代中学生的管理工作与以往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和差异。由于受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的作用,追求个性和时尚是现代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对我们有些成文的规章制度来说,又是相对立的。比如:学校规定学生不能染发不能穿些稀奇古怪的衣服,则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时尚和个性的追求。然而,在我们的制度面前又不得不让个别学生去掉这些陋习,服从于我们的制度和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使学生从心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语文教学中恰当而适量地运用多媒体,也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是,若忽略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忽略了教材文本的不同特点,一味地使用多媒体,甚至为“媒体而媒体”,则会使语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当我们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它的缺点和弊端。   一、多媒体教学束缚了师生的思维   多媒体教学课件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