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特性,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人才。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对策,对于进一步深化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教学心理;非智力因素培养;高中生
一、引言
在教育中加大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力度,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二者和谐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国际社会所共识。要想在教育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理想,就必须考虑影响学校教育效果的非智力因素,学校和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非智力因素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对策相关问题。
二、探索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方法
1 运用期望效应与体育活动法,加强师生沟通培养学生动机
体育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所谓目的性教育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即明白课堂上要干些什么。如果学生头脑中确实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那他们对自己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必然有一个预期,这样能增强他们体育学习、锻炼的自觉性,他们的学习动机毫无疑问会得到增强,取得良好的运动效果。作为体育教师应善于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尤其要联系浙江省正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热潮的现实,结合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同时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上体育课的目的是了解各方面的体育知识、技能,学习运动技术,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发展运动能力,以增强自身的体质。同时也有助于放松自己,调节身心,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必须让学生明白体育课也是培养自己公正诚实、顽强拼搏、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等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
体育教学中应运用体育活动法。通过体育比赛、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认识到个人作为集体成员的尊严、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传球技术是一项很重要但又比较枯燥无味的技术,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项枯燥的活动,教师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传球比赛。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的球多且“快、准”,多、快、准者为胜,负者要罚做素质练习,这样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个别学生传球技术较差,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也不会敷衍了事。
为保证竞赛、评比能激发起学生的动机,浙江高中体育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科学分组。教师可以按能力的高、中、低分组进行竞赛和评比,以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二是如何评比。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竞赛、自我评定,尤其是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更要进行自我比较,而不是横向比较,让学生看见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滋味,从而提高成就动机的水平:三是如何奖励。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定时或不定比的强化方式较之每次定时或定比的强化方式的效果好。因此,教师应采用不定时或不定比的奖励以便最大化地强化学生的动机。对于中、差生,体育教师应通过奖励引导他们看到学习上的进步、行为品行的变化,而不是为了奖励而学习,否则会扭曲他们的成就动机。与此同时,教师应注意在利用外部奖励提高学生成就动机时,应逐渐培养他内部成就动机,否则一旦没有外部奖励,学生的动机就会大大削弱。此外,教师应看到惩罚的作用,不应将惩罚与奖励对立起来,因为惩罚对提高学生的动机来说也有其作用,尤其对外向学生和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惩罚比奖励更有效。
2 注重理论传授与教材开发,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体育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学生乐此不疲的参与动机。在教学方法的选用方面,教师要顾及学生的性别差异、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讲解要精确、示范应优美、方式应丰富,这样才能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练习热情。而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感受到了乐趣,其学习态度就会发生变化,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体育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调查结果表明,特别要激发女生和高二学生的认识兴趣和学习热情。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发生了偏差,导致动机不甚正确,他们总是认为上体育课就是自由的“玩”。为此,首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动机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不能仅停留在“玩”上,体育课还具有实现智育、德育方面的功能。其次,应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传授,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功能,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所学的体育理论知识,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锻炼效果进行正确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的用途和力量,这样可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认识,改变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第三,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目的,将体育课由“玩”的过程转变为体育是技能学习、显示自己特长和能力、增强自身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过程。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除了要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以外,还要经常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变化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教学内容的变化,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要准确形象,语言要生动风趣,并考虑到体育竞争性的特点,采用各种诱导练习、辅助练习、徒手模仿练习等,以挖掘体育的娱乐性,融益智、添趣、健康于一体。此外,教师的组织形式要尽量达到“新、奇、趣”的特点,以保护学生的兴趣。对于缺乏体育兴趣的学生,教师应帮助他们选择比较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以便激起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同时应加强思想教育和课外辅导,启发他们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
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兴趣的迁移原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们常发现对某门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由于该任课老师的魅力引发学生逐渐喜欢上这一门课。这种现象提醒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感迁移,努力增强自身吸引力,使学生认可和喜爱自己,再利用兴趣的迁移,把学生因教师而产生的对课程的喜爱转化为对课程本身的兴趣。
3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与融洽关系,调节适度学习焦虑培养学生情感
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首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师生之间缺少心灵的沟通,学生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就难以产生共鸣,师生关系就难以融洽,其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平等的师生观,蹲下来看学生,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即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错误,教师耐心指出和说服,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這样,师生就容易产生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真诚相待的人际关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情绪和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敬 业精神去感染学生,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忠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再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精神饱满、和颜悦色,表现出热情和信心,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善于利用情感因素,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此外,教师还应主动帮助学生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困难,克服由此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让学生逐渐爱上体育,始终以饱满的精神去完成课业。
体育教学中应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心的培养,特别要培养高中独生子女的学习责任心。这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主体、客体、媒介的关系要正确处理。教师必须明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媒介是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容器。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心,就必须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要求他们一丝不苟地完成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必事事包办代替,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集体活动,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适度的学习焦虑水平,有利于学生责任心和主动性的形成。目前针对学校教育实际,特别是对省市重点中学学生、女生、非独生子女,应注意的问题如下,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对学生的期望应适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安全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教师应改变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认识到体育课上过分强调课堂纪律,在某种程度上是在限定学生“自由”。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和自由空间,把课堂变成丰富多样、变动不定的课堂学习和锻炼活动的过程。
4 开展理想教育与挫折教育,坚持克服困难实践锻炼培养学生意志
体育教学中应开展理想教育。理想是照亮人生前进路上的明灯。一个理想坚定的人能正确、深刻地认识自己的行为目的,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往哪里去,他们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为达到预期目的自觉地去工作。体育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体育教学中应利用典型引路。中学生具有心理波动大、易受暗示的特点,他们喜欢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一个具体的形象,并以其为自己的榜样。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榜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思想品德,教风端正,行为端庄,语言文明,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对学生的思想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应选择校内班内先进人物,真实地宣传他们的事迹,让他们觉得榜样近在咫尺,可以学习。再次,体育教学中应注意榜样的多样化,以便从多方面去影响学生。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引导学生学习杰出人物、先进人物、优秀运动员、体育明星的优秀品质。
体育教学中应运用鼓励法培养意志品质。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正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最佳时期。当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充满困苦时,尤其是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教师不应放任不管,袖手旁观,而应给予必要的鼓励,并且进行必要方法指导,这样能给学生注入强大的動力,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一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如果他们训练认真,哪怕没有进步或进步很小,教师也要加以鼓励,并给予动作技术指导,改正他们不正确的动作技术,经过训练有了进步后,他们必定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会更加努力,长期以往,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就能在鼓励中逐渐养成。
对于体育学习障碍学生特别是浙江省高中女生中体育学习障碍学生,可以实施“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多反馈”的教学原则,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自信心。“低起点”是强调在体育学习中,教学内容针对障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要求不能太高、太难,否则易导致他们的失败,反而加重心理负担;“小步子”充分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学生容易成功,同时也能磨练学生的毅力;“多活动”是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发现自己的特长,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获得成功后的快乐;“多反馈”是教师应给体育学习障碍学生提供更多反馈,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有利于他们突破障碍。
三、结语
研究非智力因素的专家学者至今最为棘手的重大课题仍然是在培养非智力因素问题的研究实践中,人们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现状。怎样扭转现状,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问题上升到决定人类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高度上来,从而设置既能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发展,又能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体育课程,还需要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孙德寿,冯武元,高中生体育学习困难的非智力因素及对策[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1.
[2]韩新英,张志勇,高中生体育学习困难的非智力因素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4).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教学心理;非智力因素培养;高中生
一、引言
在教育中加大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力度,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二者和谐发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国际社会所共识。要想在教育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理想,就必须考虑影响学校教育效果的非智力因素,学校和教师要根据教育对象非智力因素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对策相关问题。
二、探索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方法
1 运用期望效应与体育活动法,加强师生沟通培养学生动机
体育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所谓目的性教育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明确教学的目的、任务,即明白课堂上要干些什么。如果学生头脑中确实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那他们对自己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必然有一个预期,这样能增强他们体育学习、锻炼的自觉性,他们的学习动机毫无疑问会得到增强,取得良好的运动效果。作为体育教师应善于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尤其要联系浙江省正掀起一股全民健身热潮的现实,结合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同时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上体育课的目的是了解各方面的体育知识、技能,学习运动技术,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发展运动能力,以增强自身的体质。同时也有助于放松自己,调节身心,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必须让学生明白体育课也是培养自己公正诚实、顽强拼搏、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等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
体育教学中应运用体育活动法。通过体育比赛、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认识到个人作为集体成员的尊严、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传球技术是一项很重要但又比较枯燥无味的技术,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项枯燥的活动,教师可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传球比赛。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看哪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传的球多且“快、准”,多、快、准者为胜,负者要罚做素质练习,这样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个别学生传球技术较差,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也不会敷衍了事。
为保证竞赛、评比能激发起学生的动机,浙江高中体育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科学分组。教师可以按能力的高、中、低分组进行竞赛和评比,以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二是如何评比。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竞赛、自我评定,尤其是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更要进行自我比较,而不是横向比较,让学生看见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滋味,从而提高成就动机的水平:三是如何奖励。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定时或不定比的强化方式较之每次定时或定比的强化方式的效果好。因此,教师应采用不定时或不定比的奖励以便最大化地强化学生的动机。对于中、差生,体育教师应通过奖励引导他们看到学习上的进步、行为品行的变化,而不是为了奖励而学习,否则会扭曲他们的成就动机。与此同时,教师应注意在利用外部奖励提高学生成就动机时,应逐渐培养他内部成就动机,否则一旦没有外部奖励,学生的动机就会大大削弱。此外,教师应看到惩罚的作用,不应将惩罚与奖励对立起来,因为惩罚对提高学生的动机来说也有其作用,尤其对外向学生和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惩罚比奖励更有效。
2 注重理论传授与教材开发,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体育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学生乐此不疲的参与动机。在教学方法的选用方面,教师要顾及学生的性别差异、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讲解要精确、示范应优美、方式应丰富,这样才能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练习热情。而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感受到了乐趣,其学习态度就会发生变化,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体育学习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调查结果表明,特别要激发女生和高二学生的认识兴趣和学习热情。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发生了偏差,导致动机不甚正确,他们总是认为上体育课就是自由的“玩”。为此,首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学习态度和动机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不能仅停留在“玩”上,体育课还具有实现智育、德育方面的功能。其次,应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传授,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功能,教师可指导学生按照所学的体育理论知识,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身体素质、锻炼效果进行正确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理论的用途和力量,这样可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认识,改变他们对体育课的态度。第三,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目的,将体育课由“玩”的过程转变为体育是技能学习、显示自己特长和能力、增强自身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过程。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除了要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以外,还要经常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变化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教学内容的变化,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要准确形象,语言要生动风趣,并考虑到体育竞争性的特点,采用各种诱导练习、辅助练习、徒手模仿练习等,以挖掘体育的娱乐性,融益智、添趣、健康于一体。此外,教师的组织形式要尽量达到“新、奇、趣”的特点,以保护学生的兴趣。对于缺乏体育兴趣的学生,教师应帮助他们选择比较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以便激起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同时应加强思想教育和课外辅导,启发他们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自觉性。
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兴趣的迁移原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们常发现对某门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由于该任课老师的魅力引发学生逐渐喜欢上这一门课。这种现象提醒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感迁移,努力增强自身吸引力,使学生认可和喜爱自己,再利用兴趣的迁移,把学生因教师而产生的对课程的喜爱转化为对课程本身的兴趣。
3 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与融洽关系,调节适度学习焦虑培养学生情感
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首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师生之间缺少心灵的沟通,学生的情感与教师的情感就难以产生共鸣,师生关系就难以融洽,其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怀疑。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平等的师生观,蹲下来看学生,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即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错误,教师耐心指出和说服,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這样,师生就容易产生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真诚相待的人际关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情绪和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师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敬 业精神去感染学生,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忠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再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精神饱满、和颜悦色,表现出热情和信心,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善于利用情感因素,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此外,教师还应主动帮助学生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困难,克服由此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让学生逐渐爱上体育,始终以饱满的精神去完成课业。
体育教学中应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心的培养,特别要培养高中独生子女的学习责任心。这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主体、客体、媒介的关系要正确处理。教师必须明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媒介是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容器。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心,就必须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要求他们一丝不苟地完成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必事事包办代替,应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集体活动,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适度的学习焦虑水平,有利于学生责任心和主动性的形成。目前针对学校教育实际,特别是对省市重点中学学生、女生、非独生子女,应注意的问题如下,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对学生的期望应适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安全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教师应改变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认识到体育课上过分强调课堂纪律,在某种程度上是在限定学生“自由”。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和自由空间,把课堂变成丰富多样、变动不定的课堂学习和锻炼活动的过程。
4 开展理想教育与挫折教育,坚持克服困难实践锻炼培养学生意志
体育教学中应开展理想教育。理想是照亮人生前进路上的明灯。一个理想坚定的人能正确、深刻地认识自己的行为目的,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往哪里去,他们能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为达到预期目的自觉地去工作。体育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体育教学中应利用典型引路。中学生具有心理波动大、易受暗示的特点,他们喜欢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一个具体的形象,并以其为自己的榜样。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榜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首先,教师应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思想品德,教风端正,行为端庄,语言文明,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对学生的思想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应选择校内班内先进人物,真实地宣传他们的事迹,让他们觉得榜样近在咫尺,可以学习。再次,体育教学中应注意榜样的多样化,以便从多方面去影响学生。教师要满腔热情地引导学生学习杰出人物、先进人物、优秀运动员、体育明星的优秀品质。
体育教学中应运用鼓励法培养意志品质。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正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最佳时期。当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充满困苦时,尤其是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教师不应放任不管,袖手旁观,而应给予必要的鼓励,并且进行必要方法指导,这样能给学生注入强大的動力,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一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如果他们训练认真,哪怕没有进步或进步很小,教师也要加以鼓励,并给予动作技术指导,改正他们不正确的动作技术,经过训练有了进步后,他们必定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会更加努力,长期以往,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就能在鼓励中逐渐养成。
对于体育学习障碍学生特别是浙江省高中女生中体育学习障碍学生,可以实施“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多反馈”的教学原则,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自信心。“低起点”是强调在体育学习中,教学内容针对障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要求不能太高、太难,否则易导致他们的失败,反而加重心理负担;“小步子”充分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学生容易成功,同时也能磨练学生的毅力;“多活动”是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发现自己的特长,正确认识自己,不断获得成功后的快乐;“多反馈”是教师应给体育学习障碍学生提供更多反馈,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有利于他们突破障碍。
三、结语
研究非智力因素的专家学者至今最为棘手的重大课题仍然是在培养非智力因素问题的研究实践中,人们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现状。怎样扭转现状,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问题上升到决定人类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的高度上来,从而设置既能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发展,又能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体育课程,还需要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孙德寿,冯武元,高中生体育学习困难的非智力因素及对策[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1.
[2]韩新英,张志勇,高中生体育学习困难的非智力因素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