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f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抢救中的治疗的情况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自2008年01月——2013年01月,急诊科接诊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47例。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抢救;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抢救,并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结果 经过分析比较显示,在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院内再PCI、院内AMI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其抢救时间短,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抢救效果显著,应予以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497-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危险性大、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本文选择自2008年01月——2013年01月以来,我院接收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他们入院就诊的时间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7例患者。分别对他们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和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临床抢救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比较、统计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8年01月——2013年01月,急诊科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的年龄大约在34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7±7.14岁;女性患者35例,男性患者59例。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等。全部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方面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对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临床抢救。具体方法为:急诊室在接到患者电话后,要确保5min之内出诊,并通过电话指导患者家属进行院前急救(例如吸氧、卧床休息、心理安慰等等)。救护车到达现场之后,要立即给予患者面罩吸氧,并进行相应的输液,以缓解患者心肌的疼痛。对患者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的基本监测,并将其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接诊医生及护士要注重对患者体位、心电监护、吸氧、静脉通道以及呼吸、心率、神志、血压、疼痛部位等体征的监测护理,并通知急诊科做好抢救准备。患者入院后,要立即开启生命绿色通道,建立静脉通道,予以心电监护,并进行血常规、凝血系列、心肌酶学、心肌标志物等项目的检查。在对患者进行全面、合理的术前准备之后,将患者送到导管室,并就患者的病症情况进行讨论,之后实施相应的PCI手术治疗
  1.2.2 对照组 对患者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抢救。具体方法为:通过院前抢救或者急诊接诊接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情况对其进行心电监护、吸氧、卧床休息、建立静脉通道、抽血化验等抢救护理措施,并在病情确诊之后将患者送到导管室。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1.5软件对4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进行X2检验和t检验,当P<0.05时,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分析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为42.58±13.06min,球囊扩张时间为77.49±14.21min,院内再PCI率为12.77%(6/47),院内AMI复发率为8.51%(4/47);对照组患者的进出急诊室时间为55.68±26.42min,球囊扩张时间为119.97±83.12min,院内再PCI率为27.66%(13/47),院内AMI复发率为21.28%(10/47),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11.64±4.02d)同对照组(12.61±5.27d)之间的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缩短了接诊治疗时间,为患者的抢救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增大了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提高了患者抢救的生存质量。经过统计学分析显示,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的患者,其进出急诊室时间为42.58±13.06min,球囊扩张时间为77.49±14.21min,明显少于采用常规流程的患者。而在院内再PCI率(12.77%)和院内AMI复发率(8.51%)方面也明显较低,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应该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抢救治疗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参考文献
  [1] 谷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36(05):110-111.
  [2] 张颖,王桂玲.强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救治中的临床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1(09):120-121.
  [3] 钟颖珠.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时间及死亡率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1,06(23):1883-1884.
  [4] 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06(21):1223-1225.
  [5] 程宝珍,张小红,牛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05(07):899-901.
  [6] 刘绍芳,赵玉,陈海燕,张春梅,邢兰访.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9(09):356-35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门诊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于门诊手术的不同时间段的患者进行研究,2011年度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为对照组,2012年度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全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人性化护理管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分成开腹手术组以及腹腔镜手术组,各30例。观察的指标包括:①手术时间;②术中的出血量;③术中的排气时间;④住院的时间;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的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腹腔镜手术组低于开腹手术组,对两组的数据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ICU重症病患的人工气道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00例ICU重症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治疗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8.00%),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和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患者出院前1周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并制定出院护理处方,出院后对患者随访三个月,采用自我效能评分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在实施延续护理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关键词】高血压;延续护理;自我效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