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改革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基于过去语文教学中存在过度重视学生续写能力,忽视听说的训练与强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宰的地位,学生过于被动,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随着人们对语文教学认识的深入,发现不应将语文听说读写的过程分裂,而应提倡一体化教学,读赏式教学应运而生。本文以小学中段语文为基础,研究其读赏式教学实验分析,希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实验
所谓的读赏式教学,是以赏为中介,读为手段,合理的综合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识字,阅读和写作教学,经由这种结合,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悟和体验,提高教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特别是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口语交际,写作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语文打好能力和兴趣的基础。新课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体悟美的重要途径。这句话说明了阅读对个人发展,生活,学习的重要意义,改革小学阅读教学迫在眉睫,传统的语文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模式,基础,识字,读书,写作被刻意的分割,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就引入了读赏式教学。
一、研究方法
我们将小学四年级的两个班级,一班和二班作为对照组的实验班,其中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对照组,在一班中采用读赏式的教学模式,二班照旧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实验的模式是采用平衡组分层的设计,因变量是学生语文素养,自变量为读赏式教学,并排其他干扰实验的因素。在实验开始前,把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语文水平按照中下,中等,中上分为三个等级,经过实验观察,分析实验对不同水平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营销。在进行相当长的实验后我们发现两个班级在基础知识,口语水平,读写能力上有显著的差别。在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无关的变量,如教材,教学负担,教师,时间等都应相当或相同。为了定量的描述实验前后学生的差别,应在实验前制定一定的测量表,以便分析,如兴趣能力评估之类。
二、实验结果
(一)兴趣调查。我们将实验前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小学语文兴趣量表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指出进行读赏式教学展开教学活动的实验班学生在语文学习兴趣方面,不管是与对照班还是自身实验前后的平均数差异检验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具体在实验前后平均数差异中,中下水平学生t=2.7,p<0.05,中等学生t=6.68,p<0.05,中上学生t=1.55,p<0.05,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平均数差异检测中,中下水平学生实验前差异不显著,实验后t=-1.25,p<0.05,具有显著差异。中等学生和中下学生的检测结果相同,实验前没有显著差异,实验后具有显著差异,中上学生实验前t=-0.78,p>0.05,差异不明显,实验后t=-1.6,p<0.05,具有显著差异。
(二)语文素质。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的语文素养显示,一,基于读赏式教学的实验班在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上,不管是与对照班还是实验前后的平均数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二,基于读赏式教学的实验班在语文阅读水平方便,不管是与对照班还是实验前后的平均数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这说明使用读赏式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三,基于读赏式教学的实验班在语文口语交际水平上,不管是与对照班还是实验前后的平均数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这说明读赏式教学的指导和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对中下和中等水平的学生更加有效。
三、讨论与分析
(一)实验前后的兴趣分析。通过对实验后前对照班学生和实验班学生兴趣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读赏式教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和读赏式教学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作用有关,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生一般有着冲动,好奇,爱表现,好胜的特点,读赏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各种表现的机会。在课堂上,开展评读课文的比赛,进行小组竞赛,个人竞赛,男女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强心,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先对朗读者进行评价,再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这能大大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二是通过质疑,引发学生兴趣。疑惑是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触发点,质疑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质疑可以引起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在怀疑,解疑中不断学习和成长,获得提升。所以在读赏式教学的读赏中也应加入质疑,教师应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质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学习当成一种探索,觉得乐趣无穷,就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实验前后语文基础知识分析。通过对实验后前对照班学生和实验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比较分析,发现读赏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这和读赏式教学的特点有关,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很难真正理解其意义。所以在读赏式教学中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注意提醒学生对字形,字义的辨别,如让教授学生生字时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字,并组词,比比谁读的更准,在这种精神激励模式下,学生更愿意去学习。二是重视积累,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好词好句是学习语文,也是读赏式教学的目的之一。介于小学生大多不知道积累什么,所以在读赏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提醒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积累。在学习完每篇课文后,教师应让学生把好词好句抄录到积累本上,也可以将课外阅读中的好词好句记录在上面,课前或课堂中抽5分钟让学生们朗读自己收集的优美句子,有强化积累的作用。三是教学生方法,领悟规律。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很多,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的方法和基础,但在实际作用中,我们发现学生还是容易将形近字和同音字搞错,其真正的原因还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语文基础的规律。所以在读赏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其中字词的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如翘舌,平舌音,同音字问题等。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字词读音,字形的规律,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四、总结
除此之外,小学中段读赏式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很有帮助,为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更好的交流,所以在读问的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的特点,设计贴近生活的导语,在读懂环境,可以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总之读赏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交际水平,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骆忠云.读赏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 2011(7)
[2] 陈斌.当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弊端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3)
[3] 培忠.试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3(8)
[4] 高向斌.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J]湖南教育2010(08)
[5] 魏春燕.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实验研究[M]西南大学 2006
关键字: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实验
所谓的读赏式教学,是以赏为中介,读为手段,合理的综合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识字,阅读和写作教学,经由这种结合,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悟和体验,提高教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特别是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口语交际,写作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语文打好能力和兴趣的基础。新课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体悟美的重要途径。这句话说明了阅读对个人发展,生活,学习的重要意义,改革小学阅读教学迫在眉睫,传统的语文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模式,基础,识字,读书,写作被刻意的分割,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就引入了读赏式教学。
一、研究方法
我们将小学四年级的两个班级,一班和二班作为对照组的实验班,其中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对照组,在一班中采用读赏式的教学模式,二班照旧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实验的模式是采用平衡组分层的设计,因变量是学生语文素养,自变量为读赏式教学,并排其他干扰实验的因素。在实验开始前,把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的语文水平按照中下,中等,中上分为三个等级,经过实验观察,分析实验对不同水平学生各项语文能力的营销。在进行相当长的实验后我们发现两个班级在基础知识,口语水平,读写能力上有显著的差别。在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无关的变量,如教材,教学负担,教师,时间等都应相当或相同。为了定量的描述实验前后学生的差别,应在实验前制定一定的测量表,以便分析,如兴趣能力评估之类。
二、实验结果
(一)兴趣调查。我们将实验前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小学语文兴趣量表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指出进行读赏式教学展开教学活动的实验班学生在语文学习兴趣方面,不管是与对照班还是自身实验前后的平均数差异检验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具体在实验前后平均数差异中,中下水平学生t=2.7,p<0.05,中等学生t=6.68,p<0.05,中上学生t=1.55,p<0.05,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平均数差异检测中,中下水平学生实验前差异不显著,实验后t=-1.25,p<0.05,具有显著差异。中等学生和中下学生的检测结果相同,实验前没有显著差异,实验后具有显著差异,中上学生实验前t=-0.78,p>0.05,差异不明显,实验后t=-1.6,p<0.05,具有显著差异。
(二)语文素质。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后的语文素养显示,一,基于读赏式教学的实验班在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上,不管是与对照班还是实验前后的平均数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二,基于读赏式教学的实验班在语文阅读水平方便,不管是与对照班还是实验前后的平均数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这说明使用读赏式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三,基于读赏式教学的实验班在语文口语交际水平上,不管是与对照班还是实验前后的平均数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这说明读赏式教学的指导和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是对中下和中等水平的学生更加有效。
三、讨论与分析
(一)实验前后的兴趣分析。通过对实验后前对照班学生和实验班学生兴趣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读赏式教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和读赏式教学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作用有关,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生一般有着冲动,好奇,爱表现,好胜的特点,读赏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各种表现的机会。在课堂上,开展评读课文的比赛,进行小组竞赛,个人竞赛,男女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强心,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去。在评价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先对朗读者进行评价,再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这能大大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二是通过质疑,引发学生兴趣。疑惑是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触发点,质疑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质疑可以引起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在怀疑,解疑中不断学习和成长,获得提升。所以在读赏式教学的读赏中也应加入质疑,教师应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质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学习当成一种探索,觉得乐趣无穷,就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实验前后语文基础知识分析。通过对实验后前对照班学生和实验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比较分析,发现读赏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这和读赏式教学的特点有关,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很难真正理解其意义。所以在读赏式教学中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注意提醒学生对字形,字义的辨别,如让教授学生生字时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字,并组词,比比谁读的更准,在这种精神激励模式下,学生更愿意去学习。二是重视积累,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好词好句是学习语文,也是读赏式教学的目的之一。介于小学生大多不知道积累什么,所以在读赏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提醒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积累。在学习完每篇课文后,教师应让学生把好词好句抄录到积累本上,也可以将课外阅读中的好词好句记录在上面,课前或课堂中抽5分钟让学生们朗读自己收集的优美句子,有强化积累的作用。三是教学生方法,领悟规律。语文基础知识的内容很多,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的方法和基础,但在实际作用中,我们发现学生还是容易将形近字和同音字搞错,其真正的原因还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语文基础的规律。所以在读赏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其中字词的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如翘舌,平舌音,同音字问题等。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字词读音,字形的规律,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四、总结
除此之外,小学中段读赏式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很有帮助,为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更好的交流,所以在读问的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的特点,设计贴近生活的导语,在读懂环境,可以根据课文提出问题。总之读赏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交际水平,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骆忠云.读赏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 2011(7)
[2] 陈斌.当代语文教育的主要弊端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3)
[3] 培忠.试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3(8)
[4] 高向斌.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与反思[J]湖南教育2010(08)
[5] 魏春燕.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实验研究[M]西南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