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低年级学生有着明显的年龄特点,音乐课堂中各种“道具”的使用和丰富的教学模式的运用显得尤为必要。它让课堂更丰富,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音乐课堂更快乐。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教学模式;打击乐器;信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合格+特长的人才。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敢懈怠一节音乐课。从教以来,接触较多的是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于是也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我在课堂中碰到过各种钉子,于是就寻找了各种“锤子”来解决这些钉子。以下我浅谈三点心得。
一、规范课堂纪律——有效教学的“支柱”
1.注重第一堂课
在我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面对这么多可爱的孩子们,的确拉不下脸。爱说爱动不正是他们这个年龄所应该也是所必须的么?在观摩了其他老师的音乐课后,我发现,孩子们在安静或吵闹的氛围中,前者的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而中国不也有一句俗话称“无规矩不成方圆”。于是我开始在课堂中更有弹性地管教学生,在必要时一定得“拉下脸”。但是我发现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而有了第二年的教学,我发现,原来第一堂课非常重要,特别是当学生第一次上课时,你所给他们的第一印象也就影响着你以后给他们的威信。所以第一堂课要向学生交代清楚上课的纪律、老师的要求,音乐课的特殊课堂用语等。
2.善用纪律口号
在这,我有两句口号供大家参考:两脚放平,手放好;嘴巴,闭上。不过使用纪律口号可得有讲究。
(1)有节制。纪律口号不能用得太频繁,至少不能每节课都用,否则它就失去了最初的效果。因为纪律口号容易将说话的音量提高,这时,学生的耳朵更不灵敏了,心也更静不下来,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最后讲课就只能用喊的了。但是偶尔用一两次,效果立竿见影。
(2)有节奏。念口号时一定要注意,要按节奏念,整齐干脆,不能拖拉。而最后一句的口号原先是:嘴巴,闭起来。可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还是把闭起来改成闭上更好,因为这样更能使他们念得整齐。
(3)有动作。教口号时一定要伴随着所要求的动作一起教,才能达到让学生明白,说是为了做,说到要做到,并且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似的习惯。
3.灵活调控课堂
纪律这跟“弦”太松,学生开始“胡作非为”,无所控制。但是这跟“弦”太紧,恐怕也不行,音乐课相对别的课堂应该要更放松,因为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学生唱歌才会投入,也才会爱表演、敢表演。所以或许在表演环节可以允许他们情绪“放纵”一点,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除此之外,巧妙地在课堂中运用音乐,能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老师的意思。比如当学生的情绪无法收住时,我会弹一首《致爱丽丝》,温柔流畅的旋律能让学生迅速安静下来。
二、丰富教学形式——有效教学的“血脉”
歌唱要唱出来自心灵的声音。我们不应只满足于教学生准确唱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
1.以动制动
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天生有表演的欲望。教师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加以引导,在音乐课堂中融入表演艺术,让语言、动作双管齐下,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生唱《咏鹅》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没有展开联想,部分学生唱起来平铺直叙,没有真情实感。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鹅,能来模仿一下鹅的样子吗?”同学们一开始会有点羞涩,但是在我的带领下开始有点跃跃欲试。我又说:“鹅唱歌的样子又会怎样?鹅是怎么拨掌的?”这下同学们都讨论开来,于是精确到每一句歌词,我们都一起讨论出结果,这就是全班一起想出来的表演了。我让同学们都起立表演,同学们憨态百出,却兴奋异常,沉浸在表演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老师请几名‘鹅妈妈’上来带领表演,鹅妈妈朝哪个方向,我们可以跟着“她”的方向走动。”听到这,好多孩子坐不住了,纷纷站起来把手举得老高,生怕我不叫他。于是,全班在趣味浓浓的氛围下表演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虽然表演动作不是很到位,但是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出快乐的神情,歌声中也充满了欢乐。
2.以生为本
“我的课堂我做主”。之前,课堂的把握、调控经常都是教师来做主,其实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组队、自己为歌曲编配动作。歌曲类型可以尽量选择欢快、易于表演的。教师可适当作一些要求,比如组队成员不超4名,动作表演和演唱要有分工合作。学生可能在一开始会有点茫然,所以教师可以提供一种角色分配模式给他们,在学生自主讨论时,教师也可稍加指导。由于是让学生自由组队自主表演,在动作表演上经常能产生出一些创作的火花,例如《粗心的小畫家》前几句歌词可以分角色模仿动物表演,最后一句“哈哈”的动作表演可以由全队成员统一动作,这类型的表演如果教师统一编配动作,课堂就会少了一些欢乐有趣的氛围。
三、运用媒体道具——有效教学的“气息”
1.一抹亮色——图片的助力
低年段学生识字少,字面生疏,就难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这时候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留下的印象就很深。如歌曲《高高的兴安岭》歌词: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森林。我根据歌词内容,将兴安岭、骑着马的蒙古族小男孩、猎马、枪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唱了两遍,看着图片就能很轻松地背唱了。看到马背上的小男孩这张图片,就很容易地把自己也想象成护森林的主人公,唱起歌来,兴致勃勃。
2.一段“神曲”——微课的借力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是很有限的,教师讲解音乐知识点、舞蹈动作,学生经常手足无措,就算学完,过后也经常会忘。 于是,在课堂上“微课”就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微课由于是事先制作,语言更简练精确,在课后,微课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反复观看、学习。特别是一些舞蹈动作的学习,孩子不仅爱看爱学,还能学得好。而一些不擅长舞蹈的老师,还能借助网上或者别的老师的视频资源来制作成微课。比如,我在上《阿凡提骑驴》这一课时,就设计了一个微课《绕腕》,先是绕腕的名词解释,后是一段新疆舞蹈教师的“绕腕”动作表演。微课里的新疆舞蹈教师教学给了学生更多民族特色的感受。看完微课后再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学起来更带劲。
3.一股旋风——打击乐器的给力
新鲜的事物总能引起孩子的强大兴趣,所以每次当我拿起打击乐器,孩子们的眼睛就全部发亮了,先是好奇,然后了解了之后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那么打击乐在音乐课堂里是什么位置呢?教学参考书中有说明,打击乐教学作为小学音乐器乐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从中得到生活乐趣和美的享受。
我将学校的打击乐器的资源全部捣腾出来,有双响筒、串铃、响板、碰铃、小鼓等。我在教科书上很多有编写的、没编写的地方都加进了打击乐器的教授,有了这些课堂中的“装饰”,课堂气氛变得尤为活跃。打击乐器还可以让学生充满想象力。比如在《鸭子拌嘴》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利用打击乐器来模仿鸭子走路、说话、吵架的声音。学生一开始的表演很单调,只会一个劲地拼命敲,于是我用打击乐器和学生打了声招呼:“你好”(有节奏地敲两下)。学生就明白了,原来不是一个字一拍的敲,而是把小乐器当成自己的嘴巴,带着表情地去演奏它,就像了。接着我循序渐进,从聊天—吵架—和好,最后还加进了情景表演,学生富有创造力的表现让我吃惊,这才发现,原来他们也可以这么棒!
打击乐器还可以用在一个游戏里叫“看图配音”,几张连环画似的图片,故事的文字让几名同学来编创,由一些同学来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故事配音。比如:青蛙的叫声可以用蛙鸣筒;闹铃的声音可以用碰玲;打雷的声音可以用鼓,这些声音上的模仿,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声音也渐渐敏感,在課堂上就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随着教学实践的积累,有效驾驭课堂肯定还会有很多变化和补充。作为年轻教师,应当有持之以恒和源源不断的内心动力支持自己在教学的路上不断总结、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浅谈良好音乐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J].中小学音乐教育第277期
[2]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教师研修网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教学模式;打击乐器;信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合格+特长的人才。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知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敢懈怠一节音乐课。从教以来,接触较多的是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于是也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我在课堂中碰到过各种钉子,于是就寻找了各种“锤子”来解决这些钉子。以下我浅谈三点心得。
一、规范课堂纪律——有效教学的“支柱”
1.注重第一堂课
在我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时候,面对这么多可爱的孩子们,的确拉不下脸。爱说爱动不正是他们这个年龄所应该也是所必须的么?在观摩了其他老师的音乐课后,我发现,孩子们在安静或吵闹的氛围中,前者的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而中国不也有一句俗话称“无规矩不成方圆”。于是我开始在课堂中更有弹性地管教学生,在必要时一定得“拉下脸”。但是我发现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而有了第二年的教学,我发现,原来第一堂课非常重要,特别是当学生第一次上课时,你所给他们的第一印象也就影响着你以后给他们的威信。所以第一堂课要向学生交代清楚上课的纪律、老师的要求,音乐课的特殊课堂用语等。
2.善用纪律口号
在这,我有两句口号供大家参考:两脚放平,手放好;嘴巴,闭上。不过使用纪律口号可得有讲究。
(1)有节制。纪律口号不能用得太频繁,至少不能每节课都用,否则它就失去了最初的效果。因为纪律口号容易将说话的音量提高,这时,学生的耳朵更不灵敏了,心也更静不下来,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最后讲课就只能用喊的了。但是偶尔用一两次,效果立竿见影。
(2)有节奏。念口号时一定要注意,要按节奏念,整齐干脆,不能拖拉。而最后一句的口号原先是:嘴巴,闭起来。可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还是把闭起来改成闭上更好,因为这样更能使他们念得整齐。
(3)有动作。教口号时一定要伴随着所要求的动作一起教,才能达到让学生明白,说是为了做,说到要做到,并且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似的习惯。
3.灵活调控课堂
纪律这跟“弦”太松,学生开始“胡作非为”,无所控制。但是这跟“弦”太紧,恐怕也不行,音乐课相对别的课堂应该要更放松,因为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学生唱歌才会投入,也才会爱表演、敢表演。所以或许在表演环节可以允许他们情绪“放纵”一点,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除此之外,巧妙地在课堂中运用音乐,能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老师的意思。比如当学生的情绪无法收住时,我会弹一首《致爱丽丝》,温柔流畅的旋律能让学生迅速安静下来。
二、丰富教学形式——有效教学的“血脉”
歌唱要唱出来自心灵的声音。我们不应只满足于教学生准确唱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
1.以动制动
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天生有表演的欲望。教师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加以引导,在音乐课堂中融入表演艺术,让语言、动作双管齐下,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生唱《咏鹅》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没有展开联想,部分学生唱起来平铺直叙,没有真情实感。对此,我便启发学生:“你们谁见过鹅,能来模仿一下鹅的样子吗?”同学们一开始会有点羞涩,但是在我的带领下开始有点跃跃欲试。我又说:“鹅唱歌的样子又会怎样?鹅是怎么拨掌的?”这下同学们都讨论开来,于是精确到每一句歌词,我们都一起讨论出结果,这就是全班一起想出来的表演了。我让同学们都起立表演,同学们憨态百出,却兴奋异常,沉浸在表演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老师请几名‘鹅妈妈’上来带领表演,鹅妈妈朝哪个方向,我们可以跟着“她”的方向走动。”听到这,好多孩子坐不住了,纷纷站起来把手举得老高,生怕我不叫他。于是,全班在趣味浓浓的氛围下表演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虽然表演动作不是很到位,但是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出快乐的神情,歌声中也充满了欢乐。
2.以生为本
“我的课堂我做主”。之前,课堂的把握、调控经常都是教师来做主,其实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组队、自己为歌曲编配动作。歌曲类型可以尽量选择欢快、易于表演的。教师可适当作一些要求,比如组队成员不超4名,动作表演和演唱要有分工合作。学生可能在一开始会有点茫然,所以教师可以提供一种角色分配模式给他们,在学生自主讨论时,教师也可稍加指导。由于是让学生自由组队自主表演,在动作表演上经常能产生出一些创作的火花,例如《粗心的小畫家》前几句歌词可以分角色模仿动物表演,最后一句“哈哈”的动作表演可以由全队成员统一动作,这类型的表演如果教师统一编配动作,课堂就会少了一些欢乐有趣的氛围。
三、运用媒体道具——有效教学的“气息”
1.一抹亮色——图片的助力
低年段学生识字少,字面生疏,就难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这时候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留下的印象就很深。如歌曲《高高的兴安岭》歌词: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翻山越岭日夜巡逻,护呀护森林。我根据歌词内容,将兴安岭、骑着马的蒙古族小男孩、猎马、枪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唱了两遍,看着图片就能很轻松地背唱了。看到马背上的小男孩这张图片,就很容易地把自己也想象成护森林的主人公,唱起歌来,兴致勃勃。
2.一段“神曲”——微课的借力
低年级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是很有限的,教师讲解音乐知识点、舞蹈动作,学生经常手足无措,就算学完,过后也经常会忘。 于是,在课堂上“微课”就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微课由于是事先制作,语言更简练精确,在课后,微课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反复观看、学习。特别是一些舞蹈动作的学习,孩子不仅爱看爱学,还能学得好。而一些不擅长舞蹈的老师,还能借助网上或者别的老师的视频资源来制作成微课。比如,我在上《阿凡提骑驴》这一课时,就设计了一个微课《绕腕》,先是绕腕的名词解释,后是一段新疆舞蹈教师的“绕腕”动作表演。微课里的新疆舞蹈教师教学给了学生更多民族特色的感受。看完微课后再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学起来更带劲。
3.一股旋风——打击乐器的给力
新鲜的事物总能引起孩子的强大兴趣,所以每次当我拿起打击乐器,孩子们的眼睛就全部发亮了,先是好奇,然后了解了之后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那么打击乐在音乐课堂里是什么位置呢?教学参考书中有说明,打击乐教学作为小学音乐器乐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从中得到生活乐趣和美的享受。
我将学校的打击乐器的资源全部捣腾出来,有双响筒、串铃、响板、碰铃、小鼓等。我在教科书上很多有编写的、没编写的地方都加进了打击乐器的教授,有了这些课堂中的“装饰”,课堂气氛变得尤为活跃。打击乐器还可以让学生充满想象力。比如在《鸭子拌嘴》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利用打击乐器来模仿鸭子走路、说话、吵架的声音。学生一开始的表演很单调,只会一个劲地拼命敲,于是我用打击乐器和学生打了声招呼:“你好”(有节奏地敲两下)。学生就明白了,原来不是一个字一拍的敲,而是把小乐器当成自己的嘴巴,带着表情地去演奏它,就像了。接着我循序渐进,从聊天—吵架—和好,最后还加进了情景表演,学生富有创造力的表现让我吃惊,这才发现,原来他们也可以这么棒!
打击乐器还可以用在一个游戏里叫“看图配音”,几张连环画似的图片,故事的文字让几名同学来编创,由一些同学来选择合适的乐器,为故事配音。比如:青蛙的叫声可以用蛙鸣筒;闹铃的声音可以用碰玲;打雷的声音可以用鼓,这些声音上的模仿,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声音也渐渐敏感,在課堂上就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随着教学实践的积累,有效驾驭课堂肯定还会有很多变化和补充。作为年轻教师,应当有持之以恒和源源不断的内心动力支持自己在教学的路上不断总结、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浅谈良好音乐课堂教学常规的构建[J].中小学音乐教育第277期
[2]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教师研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