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穴隔盐灸配合普通针刺治疗急性期风寒型面瘫临床经验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隔盐灸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治疗面瘫报道较少。临床治疗面瘫患者多采用电针配合面部推拿,具有活血通络、疏调经筋的功效。王艳锋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太阳穴隔盐灸配合普通针刺疗法,在急性期即介入,对于改善风寒型面瘫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取得了确切疗效。文章分析并总结了导师临床治疗心得,以期能为各位医疗界同行提供治疗新思路。
  【关键词】 太阳穴隔盐灸;普通针刺;急性期;风寒型面瘫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2-0092-03
  Abstract:Salt-separated moxibustion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but 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Clinical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 with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facial massage,with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dredging channels and tendons. Professor Wang Yanfeng applied salt-separated moxibustion at temple combined with common acupuncture therapy to improve the symptoms and signs of patients with facial paralysis of wind-cold type.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the tutor,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medical colleagues.
  Keywords:Taiyang Point Moxibustion with Salt;General Acupuncture;Acute Stage;Wind-cold Facial Paralysis
   面瘫是指以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疾病,故有别名“口眼歪斜”,也称为口僻,俗称“歪嘴巴”。临床上通常急性起病,面神经麻痹可在数小时至数天达高峰,主要表现为患侧面瘫,额纹消失,抬眉、皱眉困难,眼睑闭合不全或难以闭合。部分患者发病前可有患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后压痛;嘱患者闭眼,可见患侧眼球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征(Bell sign)[1]。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由于口轮匝肌瘫痪,鼓气、吹口哨时漏气;颊肌瘫痪,食物易滞留于患侧齿龈。
   王艳锋教授是主任中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扎根临床20年有余,笔者有幸向王艳锋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王艳锋教授运用太阳穴隔盐灸配合普通针刺治疗急性期风寒型面瘫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目前并未有明确的病因,认为其发病主要是局部受风或寒冷等刺激后,面神经及周围组织出现炎症、缺血及水肿[2],由于骨性面神经管只能容纳面神经通过,所以一旦面神经出现水腫,必然导致神经受压而出现面肌瘫痪。在中医古籍中,本病属于“口僻”“口眼歪斜”等范畴。《诸病源候论》中说:“偏风口,是体虚受风,使其筋急而不调故令人口僻也。”言及“口僻”一名,提出本病多因体虚受风,面部筋脉拘急而发病;《金匮要略》对其描述为“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说明内虚邪中为本病基本病机。《灵枢·经筋》曰:“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驰纵,缓不胜收,故僻。”其意为太阳经筋为目上纲(上睑),阳明经筋为目下纲(下睑),其分支有一条,从面前结于耳前部。如受寒邪,寒性收引,则掣引眼睑不能闭合,如有热邪则筋松弛不能睁开。颊筋有寒使筋脉紧急,牵引颊部致口角偏移;有热则筋肉松弛收缩无力,所以口歪。综上所述,本病病机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而入,侵袭面部经络,致使面部气血运行不畅,痹阻于经脉,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口僻。本病病因以风邪为主,中医辨证分型有风寒型、风热型、气血不足型等,临床上风寒型最为常见。
   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机体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侵袭面颊部,寒性收引,致使局部筋脉拘急,经筋失调,筋肉弛缓不收,发为本病。临床可见一侧面部肌肉板滞、冷痛,歪向健侧,耳后疼痛,额纹消失,露睛流泪等。
  2 临证经验
   王艳锋教授认为,此期初感风寒之邪,面部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拘挛不利,宜“寒者温之”,治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运用针刺祛风散邪,配合太阳穴隔盐灸温通经脉,通调面部气血。急性期病位较浅,银针浅刺即可,泻法引邪外出。《灵枢·经筋》曰:“足阳明之脉……其病……卒口僻”。由此可见,面瘫的发生,与阳明经病变密切相关,故临床选穴以面颊局部及阳明经腧穴为主。局部取阳白、四白、颧髎腧穴,有较好的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玉龙歌》曰:“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地仓与颊车互透有效纠正口角歪斜。《四穴总歌》云“面口合谷收”,取远端合谷与近部腧穴翳风相配,达祛风通络之用。合谷配太冲,开两关加强调畅气血、通达经络的作用;配以风池、大椎祛风散寒;太阳穴隔盐灸加强疏经散寒效果。根据现代解剖学来看,太阳、阳白、四白、颧髎位于眼轮匝肌附近,其下分别布有面神经的颞支、颧支、颊支及下颌缘支[3],针刺这些穴位,一则可刺激眼轮匝肌,改善眼睑闭合不全,二则可减轻水肿,缓解面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翳风穴深处是面神经干出茎乳孔的出口处,针刺翳风穴可更好改善面神经受压[4]。现代医学认为,急性期疾病处于炎症水肿进展期,此期以面神经受压为主,治疗宜单纯银针浅刺,给予其良性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炎症的消退[5]。    王艳锋教授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发现,太阳穴隔盐灸配合普通针刺在对于早期干预急性期风寒型面瘫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举验案如下。
  3 验案举隅
   患者包某,男,68岁。2019年5月8日初诊。主诉:右耳后疼痛、口角歪斜6天。病史:患者自诉6天前农忙时淋雨受凉,当晚入睡前自觉右耳后有轻微疼痛感。次日清晨起床后发现右侧口角歪向左侧,当时未予重视,后逐渐出现右耳后跳痛,进食挟食,喝水漏水,至午后右侧眼睑闭合不全、鼓腮漏气。今为求系统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面神经麻痹”收住入院。刻下症见: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左侧歪斜,右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额纹消失,进食挟食,喝水漏水,吹口哨、鼓腮漏气,右耳后疼痛,肢体活动自如,无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不适,食纳一般,夜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查体:头颅大小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居中,口角向左侧歪斜,右侧眼睑闭合不全,右側额纹消失,吹口哨、鼓腮漏气。中医诊断:面瘫病(风寒证),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取穴:太阳、阳白、四白、颧髎、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太冲、风池(双)、大椎。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操作者常规手消,络合碘消毒进针点,采用单手进针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所用针具型号:华佗牌承臻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0.30 mm×40 mm,生产厂家:无锡佳健医疗器械用品有限公司,医疗器械证号:苏械注准20152270225)。头面部腧穴宜浅刺,进针约0.3~0.5寸,用平补平泻法,手法宜轻。太阳、四白、颧髎及翳风直刺,阳白向下平刺,地仓、颊车互透,大椎向上斜刺,风池穴针刺时需格外注意针刺角度,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方向斜刺;远端腧穴合谷、太冲用泻法,直刺0.5~1寸,手法宜重。取针后患者取健侧卧位,取5 cm×5 cm无菌纱布叠成四层,平铺于太阳穴上,取纯净干燥的食盐适量,置于纱布上。放艾炷于盐上,点燃艾炷顶端,任其自燃。调适温度,更换艾炷(若患者感觉施灸局部灼热不可耐受,术者用镊子夹去残炷,换炷再灸)。掌握灸量:如上反复施灸,灸满6壮,待盐成饼。除去艾灰、盐饼。依此方法。每日治疗一次,十次为一疗程。嘱患者面部避风寒,外出戴口罩;患者因长期不能闭眼、瞬目使角膜暴露、干燥,容易感染,可戴眼罩防护,或每天滴眼药水2~3次,预防感染,保护角膜。治疗第1天后病情明显缓解,面部肌肉明显松软。治疗5天后,患者右耳后疼痛消失,右侧眼睑稍可闭合,口角歪斜逐步减轻。继续治疗1个疗程(共10天)后患者口角歪斜不明显,患侧可皱眉、闭目、鼓颊,吹口哨不受影响,后又巩固治疗1周后出院。两月后随访,未复发。
  4 小结
   目前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基本原则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6]。中医最常用的方法是电针结合面部推拿、穴位注射、刺络拔罐、穴位贴敷等。隔盐灸治疗本病并不常见。隔盐灸法具有温养阳气、回阳、固脱、救逆的作用,太阳穴作为头部常用的经外奇穴,具有上调阳气的作用,且手阳明、手太阳经筋结于此,太阳穴隔盐灸直达病所,热力强劲,可温养患侧面部阳气,温经散寒通络。同时有研究[7]表明,艾灸对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有效。隔盐灸可谓是集艾灸、盐介质、穴位作用于一体。王艳锋教授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发现,太阳穴隔盐灸配合普通针刺疗法在对于早期干预急性期风寒型面瘫有确切的疗效,本文分析并总结了王艳锋教授临床治疗心得,以期能为各位医疗界同行提供治疗此病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贾健平.神经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39-340.
  [2] 董珍英,张保球,郭锡全.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2019,44(2):131-135.
  [3] 张培林.神经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239.
  [4] 李亚东.翳风穴临床应用体会[J].吉林中医药,2013,33(9):950-951.
  [5] 张玥.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
  [6] 张宣玲,邵东北,黄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J].安徽医学,2010,31(2):117-118.
  [7] 黄春华.护理干预配合艾灸对周围性面瘫康复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23):5261-5262.
  (收稿日期:2020-11-29 编辑:徐 雯)
其他文献
【摘 要】 聚合性痤疮在痤疮类疾病中病情较重,皮损以结节、囊肿、聚合状脓疱多见,可形成窦道,愈后易留疤痕。徐涟主任结合妇人经带胎产乳特点,运用养肝健脾法治疗,缩短病程,减少疤痕遗留,同时亦不影响哺乳。  【关键词】 聚合性痤疮;养肝健脾;哺乳期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0-0100-03  Director Xu Lian
【摘 要】 肝主疏泄是肝主要的生理机能之一,情志病是由精神情志的变化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导致的疾病。肝与情志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临床上情志病多注重调肝。肝主疏泄与情志的异常,都会影响全身的气机。因此可从气的改变这一中间环节来探究肝主疏泄与情志病之间的联系,更细致的了解两者间的作用机理,从而应用于临床中治疗部分情志病。  【关键词】 肝主疏泄;氣机;情志;情志病  【中图分类号】R223.1 【
文章基于李杲的药物升降属性分类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方剂分析方法。该法将方中各类别药物按用量比例相叠加,并将数据结果转化为升降属性分布图,以此分析方药的整体作用方向。这一方法便于对比不同方药的异同点,适合用于系列方药的研究,并有助于发掘更多隐性知识,深入了解名医治病的组方思路。
【摘 要】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用药规律。方法:使用检索词,查找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2000年1月至2020年3月中医药治疗IBS-C的有效处方,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共筛选出治疗IBS-C的方剂94首,涉及中药115味,总频次为916次,频次≥10有24味中药,其中甘草,白术,白芍频次最高;
【摘 要】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清肺排毒汤冻干物中橙皮苷和黄芩苷2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20∶ 80),检测波长为283 nm,柱温为30 ℃。结果: 橙皮苷和黄芩苷的进样量分别在0.04764~0.9528 μg、0.1213~2.425 μg范围内有良好
【摘 要】 “五音”取自于传统音乐的五声音调,属于传统中国音乐的旁支。中医五音疗法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主要理论支撑,脏腑学说为媒介,通过宫、商、角、徵、羽不同调式的乐曲干预疾病,以乐曲的节奏、旋律、速度、响度、协调度等调整机体宣导气血达到机体稳态的一种中医干预手段。现以基本理论和实际临床的视角出发,对中医五音疗法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概述。  【关键词】 中医;五音疗法;临床运用  【中图分类
【摘 要】 目的:探究《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干姜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筛选符合的方剂构建数据库,应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处方中含干姜方剂的主治疾病、证侯、组方配伍等进行分析,并选取高频药对及高频疾病进行药物组合的深度分析。结果:通过131首方剂的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7个,主治疾病62种。干姜在不同药对中功效发挥方向不同,在不同疾病中使用规律各异。结论:含干
【摘 要】 “知肝传脾”“治肝实脾”乃中医临床治疗肝病的经典思路,肝脾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脾气健旺,使肝有所藏”。现代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受到脾脏功能的调控同时,通过肠—肝轴影响肝脏。临床治疗上也把调理脾功能作为一种主要的治法,疗效显著。故文章基于对中医肝脾理论的认识,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进行探讨,初步认为脾脏的“主运化”和“主卫”功能体现在肠道微生态,进而影响肝脏的代谢和免疫功能是中医“治肝实脾”治
【摘 要】 目的:比较分析黄精炮制前后的液相图谱变化。方法:以薯蓣皂苷元为考察指标,采用HPLC法分析比較,色谱条件为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波长200 nm,柱温30 ℃。结果:广西德保黄精炮制前后均有薯蓣皂苷元,但是炮制后薯蓣皂苷元含量有所下降,液相图谱炮制前后有显著差异,黄精炮制后产生新的色谱峰。结论:HPLC
【摘 要】 总结李鳌才教授在临证中灵活运用枳实导滞汤的经验。从理、法、方、药多个角度,阐释枳实导滞汤的内涵。尤其在消化、呼吸等系统的临证应用中,以枳实导滞汤为基础方的辨证论治体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附验案两则,以资佐证。  【关键词】 枳实导滞汤;六腑以通为用;名医经验;李鳌才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