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景园(外一篇)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_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的暖阳,沐浴着汉江南北。茶余饭后,漫步在古城汉中的大街小巷、滨江公园、天汉长街、广场花园,小区绿地,在阳光折射下, 最美丽的算是那那金光灿灿,苏景园内随风婆娑的银杏叶,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那么珍贵。
  汉中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也是好客之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秋末的周日偶有闲暇,受友邀约,苏景园观园赏景,品茗论道。经常朋友们提起园林式古色古香格局的苏景园,这次体验了“庐山真面目”,在汉中独树一帜,不由得点赞称绝。景区占地100多亩,设计紧凑,装饰古朴典雅,仿苏州园林建造,与市体育场毗邻,可赏花、赏石、垂钓、棋牌、品茗、观鱼,是聚会休闲的理想之地。景区四季百花争艳,竞相绽放,犹如花的海洋。
  景区门庭上有癸未年秋著名书法家钟明善题字“苏景园”三个字格外醒目,令人肃然起敬,忽然感受到了文化气息的厚重。钟老师书法初宗颜、柳继追“二王”,后博采众长题字书作功底深厚、秀雅多姿,观者心旷神怡,有高雅的享受。
  漫步入园,奇石林立,形状各异,“潇湘馆”院子门前,两颗大红的灯笼高悬,在绿色的映衬下,一度最美的苏景园经过沧桑的巨变显得格外妖娆,加上古老银杏树的妆点,似乎用了多年的生态魅力,来占尽秋末初冬那最后一抹靓丽色彩。水是园中的靈,无论是垂钓的鱼塘,还是环绕园内的幽幽碧水,无不透出一股灵;石是园林的魂,各式各样的奇石,大到让人昂首仰视,小到让人低头琢磨,从行云流水、亭台楼阁、荷塘戏水、麒麟游鱼,凡是世间所有的和所无的都在石中表现,让人畅游其间,发挥想象。旱莲、梅花、樱花、紫薇、汉桂在不同季节争相斗艳,真是别有一番风情。
  漫步在荷塘廊道的边缘,我被这美景陶醉。起步拾零,读李星《赞苏景园银杏》蝶恋花,颇感振奋。曰“伟干参天金碧影,壮我中华,造化钟银杏,地老天荒根性秉,千秋亿载传生命,大树浓荫谐美景,果贵叶珍,家户纳余庆,国树群英君引领,五洲惠植播祥永。”我微听银杏叶满地散落美妙的声音,被动情的诗句陶醉。她金色满身,熠熠生辉,笼罩的金色霞光独领风骚,再去遐想枝干摇曳撒娇的样子,似乎不愿她的离弃,暖阳薰薰遇微风,叶子翻滚着,折射出金色的光芒,似乎在告诉人们:你若不弃,我便不离!
  初冬的风儿使她金枝摇曳,扇叶如群贤毕至,似秀女私语,情意缠绵,不因凛冽而萎靡,也不因冬霜而退缩;雨淋,他枝叶伸展,洗净尘染,把自己的容颜变得更加清亮色浓,雨中亲吻,仪态万方,即使叶落,依旧娇羞可爱、温文尔雅、完美迷人,绽放着金色的光芒。
  林间步道游走,杏叶划弧飘落,手托银杏三两片,痴呆凝望思万千,不由吟出《兰亭集序》中“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于是想把“惠风和畅”寄留杏叶,让她带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和感人经历的沧桑,随着和风,畅行秦巴,回响“江南”。终因未得笔而深感遗憾,只能把这个心愿埋在心底,来年,老友再聚,我在苏景园静静地等你……
  岁月流金
  近日天公不作美,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望着窗外,回想起我在农村成长儿时的经历,似乎记忆犹新。那时不知道所谓的幼儿园,也没见过什么游乐园和公园,成天和泥巴过家家,童年过的简单而快乐。
  步入学童,常用装庆大霉素的纸盒子当铅笔盒,用久了将牛皮纸糊了一层又一层,母亲在裁缝店里捡的布头一片一片拼接缝的书包,很花很结实,现在的孩子叫超酷风格DIY;上学穿的鞋子是母亲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布鞋,调皮的我经常穿的“大老舅”漏在外面,帮子破了鞋底子还很厚;雨天打的拐杖形状黑布伞,穿的类似马靴一样的黑胶雨鞋,很厚很重也不时尚,物品结实但很耐用;农村没有电,上学提上用空蓝水瓶和架子车气门桩拼做的小油灯,每周换一次用棉花手工搓成的油灯捻子,回到家里母亲总会点上马灯来保护我们的眼睛,油灯虽暗但显得温馨。看着母亲的辛苦心里总是盼着爸爸在地质队野外早点回来,为我和弟弟们带上好吃的洋糖、面包和水果,周末带我们步行几里外到公社门口看电视,方圆几公里就那么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傍晚男女老少都自带板凳守在电视柜子旁,《霍元甲》《上海滩》是农村人话里的主题,我们吵着嚷着笑着,父爱难忘却已成为我永久的回忆……
  少儿盼过年,长大可以学骑家里凭票买的唯一的机械设备“二八”自行车,母亲用节省的布票在供销社买的蓝色迪卡布缝的新衣服穿,期待父母发给我们一毛毛的新年钱。春天,我会找些蚕卵在棉花里孵化,摘些桑叶和莴笋叶子来喂它。暑假出去吃五分钱的冰棍,喝一毛五的汽水,会买到两分钱一根用玉米做的糖棍,上街吃到一毛钱的油糕,会用麦子偷偷换甑糕吃,罩些知了用麦草烧着当大餐,那时候的美味简单但依旧恋念不忘。寒假了会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打猴”和“打枪”。
  有时在空地画上方格用瓦块踢房子,在地下挖三个洞来玩弹球,简单的玩具渡过了快乐的少年,不听话时妈妈会把家里的扫把拿起来当家法,母亲的严厉教导我做人的原则,现在回想仍感念母爱的伟大。
  那个时代,没有所谓的肯德基麦当劳、几百块一桶的进口奶粉、油炸的鸡腿和牛柳,亦无火锅和中餐,上学背着蒸馍和咸菜,外加粗盐拌辣面,怀念那时没有激素的绿色生活。没有所谓的网络、网友和网络诈骗,天天都是枯燥的书本,听着《雨花石》、《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水手》,幻想着将来的生活,能走出农村去生活是唯一的目标和追求,理想简单却很真实。
  看着孩子今天的成长,我感悟到父母在那个年代的付出,回味那个心酸而朴素的时代,怀念乡情的淳朴直至永远……
其他文献
当然要深记着你了  记着那山、那水、那虫草花木  那真正空空如也的空气  记着那明澈至死的阳光  那一切自然而然着的表情  那令我掐死自己  也要追逐的一场黄金黄的梦里  那千肠百回的褶皱  无数小坡上,成群的又独自绽放的你  以带刺的图案与疼痛  锁定一棵小树千里萬里的梦  弥漫一片痴心褪不去血痂的香  一直不忍放你在那大口朝天的大锅里  已安置你在那案几、书桌和床头  甚至长途奔波的车厢  从
期刊
第一朵雪花落在麦叶上  比白蝶归来更安静,比杨花  更蓬松,我的心生了痴念  蓬松之上,如何再叠加蓬松  安静之中,如何再添加安静  我很想,听听  雪扑窗棂的声音,听听  雪盖山河的声音,听听  雪被里麦子握手言欢的声音  听聽雪水滋养土地的声音  听着听着,雪花就请来了春天
期刊
记不清  是一见钟情,还是万世宿命  不知何时  就冠上了你的姓氏  当从襁褓中睁开眼睛  忍不住就向着你的方向仰望  以一种望眼欲穿的姿态  铺满渴望  在追逐的旅途中  我一身尊贵的嫁衣,等着你的花轿  满月般的脸庞  始终带着金色的余韵,等你  是夢总会苏醒  当破碎的嫁衣随风而逝  我沧桑的脸,结满忧伤  包裹着曾经每一个惆怅  在即将枯萎的生命里  慢慢膨胀
期刊
喜娃是小区里收废品的大叔,大家都不知道他姓啥,只是因为他平时喜欢笑,一笑起来大眼睛就眯成一条长长的缝,嘴角两侧会堆起两道深深的印痕,嘴巴显得更宽了,很有喜感,让人一见也就不自觉的乐起来,所以大家都叫他喜娃。喜娃大概有五十岁,瘦高个,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最显眼的是那个戴在头上永远都不会去掉的破帽子下像毡片一样蓬着的头发,以及那个因门牙脱落形成的洞的嘴巴,一说话就漏气。他穿的衣服总
期刊
我把整个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的诗学视作一种碎片化的痴妄诗学,它惶惶不可终日地背离了作为上帝整全性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式的整体诗学。痴妄诗学以作为个体的存在为最终的意义来源,抹杀整体性的世界的意义与价值,充满了对于他者和最高他者的暴力。而这说到底是因为整体的大写的人的缺失,人成为失去人之为人的结构中的一个环节,显得孤立无助。越是孤立无助,就越是迷恋于螺丝眼般的自恋画像,认为这个失序和错序的零碎而小写的人能
期刊
梦  昨晚的梦,在风暴中  我被风暴带到高山之上  又弃之荒野  从倒伏的草丛,我爬了出来  爬到了梦的外面  像一只惊蛰的虫子  孤独而又慌乱地守着自己的月亮  实验  那些长在大树底下的蘑菇  像包着糖衣的忧伤  泡沫像白色的鱼卵  布满了鸟儿翅膀下的山冈  一场戏剧终究要谢幕  我内心里的舞台  只有一个演员,它是秋风  梦要醒了,望着你的幻影  我在水面抄写着一张无价的药方  随想  从铁
期刊
住的房子临街,去年夏天,城管允许商贩们在附近摆摊,于是,摆摊的小贩拖拽东西的声音伴着他们彼此交谈的大嗓门,每天早晨6点前就准时响起。周末早上,好不容易让孩子补充睡眠,却遇上小贩们卯足了劲的叫卖声,令人常生从阳台泼一盆冷水让吵闹的人闭嘴的冲动。苦笑之余,一度想搬离这个地方。  早市近在咫尺,方便也是有的。早晨同孩子一同出门,在闲聊时就留心把早市上的蔬菜观察好,孩子进了校门后,直接到刚才留心过的摊点前
期刊
怀念自己,就是宽恕万物  今日大雪,大地需要的白色还没有来  人间需要的水分也没有来,我和万物  站在各自的深处  分别承担着孤零零的那一部分  这个时候,似乎只有一只鸟是宽恕的  它安静地飞过天际线,将一对金黄的  翅膀留在黎明前  万物多么可悲啊  我们没有翅膀,却有比麻雀还要大的  羽毛。这个早晨来的太突然,我看见  自己被缓缓照亮,又被按倒在尘埃里  楼梯前,一些想法晚于躯体  冬天将所有
期刊
土豆诗  处暑已过,再有几天  就到了白露,秋风抹过山野  把白色的土豆花撒了一地  日子静默,有轻微的忧伤  但还在开出细碎的香  土豆,埋在土里  捏紧拳头,向生活用力  土豆,像一对肾  相依为命,坚贞的夫妻  像一对不屈的睾丸,患难的兄弟  把命运扛起  所有的菜都会断缺  土豆不会  只要还贮存着几个土豆  就会有炊烟升起,命就还在  生活还在继续  煮、蒸、炒、烧  日子还会开出细碎的
期刊
与风无关  什么也不说,它沉默着  食物进驻身体,我被迫活着  千种怀疑,万种不安  風入风出,疼痛的抽插  像是灵魂的救赎  风上升,或徘徊,与什么有关  倘若皮囊多余,衣服可视之为无?  为了寻找生长的意义  我把每个清晨都推迟  一次次测量,楼到地面的距离  一次次装卸,206块荒唐  幸福的可能,无论酣畅入怀  亦或奇景当前,都与风无关  漫步  我们踩着街道的空  就着月色,就着灯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