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地理现象,探究地理形成的原因,归纳地理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本文侧重探讨通过“案例式”区域地理教学,从树立空间尺度观念,提升空间思维能力;精选典型案例,渗透区域的学习方法;构建思维导图,实现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区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其中,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地理实践的方法,对于综合思维的形成起到引领的作用,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环节,在地理核心素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一、“案例式”区域地理教学提出的依据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近几年全国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命题方向都是以区域为载体,通过对区域特征进行总结、比较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分析地理事象的成因、解决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试题本身求新求变,灵活性较强。由于地理要学习的内容繁多,仅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就已经非常多了,且命题的手段多样化,命题者可以选择大尺度的区域来考,也可以选择小尺度的区域来考。而学生的学习精力、地理的课时等都是有限的,因此,区域地理的教学不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甄选典型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教会学生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地理区域认知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某一区域的特征,包括区域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二是学习区域的方法(如图1),即“在哪里”(区域地理位置、范围)“有什么”(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怎么样”(分布特征)“为什么”(成因分析)“怎么办”(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精选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下面以岛国日本这一案例为例,谈谈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图1 “案例式”区域地理教学的思维过程
1.树立空间尺度观念,提升空间思维能力
将地理环境划分为不同的尺度和类型,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能力可以让人们形成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关系的习惯。如“日本”这一区域,从大尺度范围看日本,日本处于东半球、北半球。选择大尺度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特征。从小尺度范围看,日本处于东亚,是一个岛国,与中国、韩国近邻。对小尺度区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重其细节特征,因为区域尺度越小,所表达的地理事物越详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小尺度区域地理试题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这类题目很多学生失分率很高。这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小尺度范围放于大尺度范围的之下,描述其区域特征。
2.精选典型案例,渗透区域的学习方法
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树立准确的空间概念,形成科学的地图形象,才能正确描述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地理问题。如刚开始给学生讲授学习区域的方法的时候,可以选择岛国“日本”这一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步掌握区域的分析方法。
案例: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有许多河流,大部分发源于中部的山区。 太平洋沿岸的山区,每年的降雨量高达3000毫米,而面对日本海的地区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每年的降雨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
问题:(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5)在德国,城市、工业与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均匀,而在日本却高度集中,原因是什么?
这五个问题的设置围绕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进行设计,教师可以通过这五个问题教会学生区域分析和获取信息的方法。问题(1)考查了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学生要答这道题,首先要掌握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中的地形、气候、河湖的知识。问题(2)考查了河流的航运价值和水能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影响航运价值和水能资料的因素分别有哪些。问题(3)、(4)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日本气候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为气候影响降水,而这一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所以降水量的多少会影响径流量的大小。考查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日本工业的分布状况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渗透工业的分布特征和区位选择的知识点,教会学生工业布局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第(5)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资源、地形、市场、交通、工业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多角度、综合性地进行区域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构建思维导图,实现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在“案例式”区域地理教学中,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把某一区域的各个知识点以及关系呈现出来,可以将学科知识内化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一方面,运用“地图”指导地理教学,建立思维导图式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地图”可以突出地理教学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成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让学生通过绘图在头脑中形成区域认知。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探究地理原因,归纳地理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选择典型的区域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该地域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对该地域的認知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孝亭.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J].地理教育,2017(1):4-6.
[2]郭芳英.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地理教学,2015(23):19-21.
[3]杨周.基于生活化的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例[J].地理教学,2016(17):22-2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区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其中,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地理实践的方法,对于综合思维的形成起到引领的作用,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环节,在地理核心素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一、“案例式”区域地理教学提出的依据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近几年全国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命题方向都是以区域为载体,通过对区域特征进行总结、比较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分析地理事象的成因、解决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试题本身求新求变,灵活性较强。由于地理要学习的内容繁多,仅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就已经非常多了,且命题的手段多样化,命题者可以选择大尺度的区域来考,也可以选择小尺度的区域来考。而学生的学习精力、地理的课时等都是有限的,因此,区域地理的教学不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甄选典型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教会学生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地理区域认知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某一区域的特征,包括区域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二是学习区域的方法(如图1),即“在哪里”(区域地理位置、范围)“有什么”(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怎么样”(分布特征)“为什么”(成因分析)“怎么办”(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精选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下面以岛国日本这一案例为例,谈谈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图1 “案例式”区域地理教学的思维过程
1.树立空间尺度观念,提升空间思维能力
将地理环境划分为不同的尺度和类型,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能力可以让人们形成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关系的习惯。如“日本”这一区域,从大尺度范围看日本,日本处于东半球、北半球。选择大尺度区域作为研究对象,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特征。从小尺度范围看,日本处于东亚,是一个岛国,与中国、韩国近邻。对小尺度区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重其细节特征,因为区域尺度越小,所表达的地理事物越详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小尺度区域地理试题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这类题目很多学生失分率很高。这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小尺度范围放于大尺度范围的之下,描述其区域特征。
2.精选典型案例,渗透区域的学习方法
在地理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树立准确的空间概念,形成科学的地图形象,才能正确描述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地理问题。如刚开始给学生讲授学习区域的方法的时候,可以选择岛国“日本”这一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逐步掌握区域的分析方法。
案例: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有许多河流,大部分发源于中部的山区。 太平洋沿岸的山区,每年的降雨量高达3000毫米,而面对日本海的地区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每年的降雨量较少。
材料二: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③…
问题:(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5)在德国,城市、工业与人口的地区分布相对均匀,而在日本却高度集中,原因是什么?
这五个问题的设置围绕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进行设计,教师可以通过这五个问题教会学生区域分析和获取信息的方法。问题(1)考查了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学生要答这道题,首先要掌握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中的地形、气候、河湖的知识。问题(2)考查了河流的航运价值和水能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影响航运价值和水能资料的因素分别有哪些。问题(3)、(4)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日本气候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为气候影响降水,而这一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是雨水补给,所以降水量的多少会影响径流量的大小。考查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日本工业的分布状况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渗透工业的分布特征和区位选择的知识点,教会学生工业布局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第(5)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资源、地形、市场、交通、工业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多角度、综合性地进行区域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构建思维导图,实现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在“案例式”区域地理教学中,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把某一区域的各个知识点以及关系呈现出来,可以将学科知识内化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一方面,运用“地图”指导地理教学,建立思维导图式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地图”可以突出地理教学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成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让学生通过绘图在头脑中形成区域认知。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探究地理原因,归纳地理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选择典型的区域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该地域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对该地域的認知能力。
参考文献:
[1]袁孝亭.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J].地理教育,2017(1):4-6.
[2]郭芳英.在人文地理教学中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地理教学,2015(23):19-21.
[3]杨周.基于生活化的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例[J].地理教学,2016(1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