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技工院校的社会培训水平如何在新的起点上再攀高峰?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谈几点认识。
一、以长短并举的发展理念作先导
目前在我国,高级技工学校承担着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和开展各类职业培训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中坚力量。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技工教育应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办好常规学制式技工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长短并举向前发展,形成技工教育培训大发展的态势。
近年来,各技工院校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坚持以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改革教学手段、注重就业安置、加强与企业及用工单位的紧密结合,已逐步成为各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各类技能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主要依托。但相对而言,中短期社会培训仍是技工院校的短腿、软肋。面对新的形势,技工院校应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坚定办学方向,树立新的办学理念,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突出技能培养特色;应主动向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培训并重、技能水平评价和就业指导服务并举等综合性功能转变,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培训能力,以满足社会培训不断发展过程中对新技术、新工艺等培训目标的新要求;在校内政策制定、师资建设、设备投入、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宣传、就业安置等各个方面,将长短结合的发展理念,全面融入管理范畴,共同促进学校培训事业的发展。
二、形成大培训格局是基础
做大做强社会培训事业,形成大培训格局是技校改革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加大技工院校社会培训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短期培训事业,形成长短并举、以短养长的大培训格局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增加办学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这就要求技工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加强技校社会短期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在全校上下形成共识,关心重视学校培训事业的发展,不再将短期培训工作仅仅定性为技工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补充或创收层面上的单项工作,而是要作为技工学校的一项事业来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当前的社会培训工作中 ,技工院校要重点做好“四个结合”,即培养期限长、中、短结合,培养目标低、中、高结合,培养对象就业前与就业后、城镇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相结合,培养方式高、精、尖与短、平、快相结合。技工院校要真正把自己办成与企业生产需要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面向广大劳动者和不同学历层次、职业资格人员的规范化、多功能的培训基地,拓展技工院校技工教育发展的新空间。
三、以质量求生存,以数量求发展是保障
技工院校无论怎样改革、怎样发展,培训质量始终都是学校的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就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技工院校要进一步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走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定向培养的路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进学校、下企业、到乡村的灵活方式;还要深化教学改革,坚持能力本位、以“训”为主的教学培训理念,建立适应车间一体化的“师带徒”教学培训模式;应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特有的教师派驻企业的培养模式,分期分批下派教师到企业培训锻炼;还应规范学校管理,不断提高技工教育培训能力,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学生兴趣和特长、培训学员的职业生涯发展特点,开展职业指导、技能培训,从而强化学校通过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功能。
为处理好扩大培训规模和内涵发展的关系,做到以数量求发展,技工院校在注重学制教育、保持办学规模的同时,要创建机制灵活、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的培训管理机制,在短期培训总量上不断寻求发展,落实好“技工学校每年开展社会培训人次应高于学制教育在校生人数”的时限要求和工作步骤。技工院校首先必须搭建一个完整的培训管路框架,从培训组织到最后鉴定考试考核,层层明确工作责任,在不影响常规教学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其次,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培训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培训业务项目的联系与引进,按培训总量进行目标考核管理,同时在培训优势、就业安置、培训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培训影响力;再次,就是制定切实有效的奖励政策,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用政策鼓励并推动培训向着“大而强”的方向迈进。
(作者单位:泰安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以长短并举的发展理念作先导
目前在我国,高级技工学校承担着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和开展各类职业培训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中坚力量。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技工教育应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办好常规学制式技工教育的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长短并举向前发展,形成技工教育培训大发展的态势。
近年来,各技工院校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坚持以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改革教学手段、注重就业安置、加强与企业及用工单位的紧密结合,已逐步成为各地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各类技能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主要依托。但相对而言,中短期社会培训仍是技工院校的短腿、软肋。面对新的形势,技工院校应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坚定办学方向,树立新的办学理念,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突出技能培养特色;应主动向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培训并重、技能水平评价和就业指导服务并举等综合性功能转变,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培训能力,以满足社会培训不断发展过程中对新技术、新工艺等培训目标的新要求;在校内政策制定、师资建设、设备投入、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宣传、就业安置等各个方面,将长短结合的发展理念,全面融入管理范畴,共同促进学校培训事业的发展。
二、形成大培训格局是基础
做大做强社会培训事业,形成大培训格局是技校改革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加大技工院校社会培训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短期培训事业,形成长短并举、以短养长的大培训格局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增加办学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这就要求技工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加强技校社会短期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在全校上下形成共识,关心重视学校培训事业的发展,不再将短期培训工作仅仅定性为技工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补充或创收层面上的单项工作,而是要作为技工学校的一项事业来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当前的社会培训工作中 ,技工院校要重点做好“四个结合”,即培养期限长、中、短结合,培养目标低、中、高结合,培养对象就业前与就业后、城镇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相结合,培养方式高、精、尖与短、平、快相结合。技工院校要真正把自己办成与企业生产需要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面向广大劳动者和不同学历层次、职业资格人员的规范化、多功能的培训基地,拓展技工院校技工教育发展的新空间。
三、以质量求生存,以数量求发展是保障
技工院校无论怎样改革、怎样发展,培训质量始终都是学校的生命线。以质量求生存,就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技工院校要进一步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走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定向培养的路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进学校、下企业、到乡村的灵活方式;还要深化教学改革,坚持能力本位、以“训”为主的教学培训理念,建立适应车间一体化的“师带徒”教学培训模式;应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特有的教师派驻企业的培养模式,分期分批下派教师到企业培训锻炼;还应规范学校管理,不断提高技工教育培训能力,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学生兴趣和特长、培训学员的职业生涯发展特点,开展职业指导、技能培训,从而强化学校通过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功能。
为处理好扩大培训规模和内涵发展的关系,做到以数量求发展,技工院校在注重学制教育、保持办学规模的同时,要创建机制灵活、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的培训管理机制,在短期培训总量上不断寻求发展,落实好“技工学校每年开展社会培训人次应高于学制教育在校生人数”的时限要求和工作步骤。技工院校首先必须搭建一个完整的培训管路框架,从培训组织到最后鉴定考试考核,层层明确工作责任,在不影响常规教学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其次,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培训组织机构,具体负责培训业务项目的联系与引进,按培训总量进行目标考核管理,同时在培训优势、就业安置、培训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培训影响力;再次,就是制定切实有效的奖励政策,建立灵活的激励机制,用政策鼓励并推动培训向着“大而强”的方向迈进。
(作者单位:泰安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