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ESP翻译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e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许昌市各主要外贸公司、企业、相关社会团体及行政事业单位对翻译人才需要状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当前对翻译人才的层次及专业领域的具体要求。以期促进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体系中教学目标、教材运用、课程设置及师资要求等各方面改革,解决当前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促进翻译产、学、研结合,为地方提供适应不同范围的高质量ESP翻译人才,促进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本土化翻译人才培养。
  【关键词】地方高校 ESP翻译人才 培养 问题
  一、地方高校ESP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翻译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外语专业的翻译课长期以来教学目标笼统不清,这种状况甚至影响到翻译教学大纲的制定,上翻译课似乎主要就是为了应付八级考试,翻译课的教学跟语言教学没多大区别。
  2.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翻译课程设置注重翻译模块和语言文化知识模块,缺乏以内容为依托的ESP教学模块,教学和教育目标陈旧,偏离翻译人才市场的需求。在省内的很多大学,外语教学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缺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没有充分与地方的经济和文化状况,增添经济发展中急缺的ESP模块,也没有对翻译人才的就业方向和人才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
  3.翻译师资缺乏、教学模式落后。河南省内大多数高校都没有设置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翻译专业,一般翻译教学往往是外语专业的一门课程。即使有些高校设置了翻译学院或翻译专业,但缺乏具有丰富ESP翻译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往往翻译老师不懂ESP专业,懂ESP专业的老师不懂翻译。缺乏富有ESP翻译实践经验的师资是制约目前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瓶颈。课堂教学模式也多为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翻译课兴趣不高,翻译测试内容和方式不够科学。
  二、ESP翻译人才本土化培养对策
  1.合理配置高校资源。对许昌市各单位的调查显示,英语类翻译人才占据翻译人才需求总数的88%,这要求在以后的翻译人才培养中应该加大培养力度,注重英语类翻译人才ESP培养的质量,并有所侧重适应许昌市各单位的发制品、外贸翻译人才培养。首先,保持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优势,加强ESP翻译人才培养。在以后的培养中应该注重继续增加翻译生员在招生中的比重,从而更多地提供英语类翻译人才。翻译人才的最大问题是ESP能力的缺失,因此需根据英语翻译人才优势,集结优秀翻译人才加强ESP素质的培养,做到多元互补。
  2.加强翻译课程改革,教学兼顾社会ESP需求。翻译课程设置应该联系许昌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翻译课程设置须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可以从外语专业三年级开始增加经济、商务、金融、贸易、科学技术、广告、新闻媒体等内容,以及一些与翻译实践过程密切相关的一些实用的技能性课程,如编辑学、标点符号、笔记和速记等,以切实提高他们的翻译实践能力。
  3.改变传统翻译教学方法,更新翻译教学理念。在翻译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必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首先,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翻译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翻译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独立学习的能力,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强调学生自己的个性发展。其次,尽管在外语教学中模仿语言技能训练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批评和论辩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尽量压缩授课时间,经常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探索。同时,以教师讲评和学生评议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讲评不仅要进行错误分析,更要介绍优秀译文供学生参考。
  4.加大翻译师资队伍ESP能力培养。师资建设队伍问题乃重中之重,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够合理地制定教学大纲、采用合理的课程设置、选取优质翻译教材、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并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估。ESP师资培养途径如下:一是校际合作。为提高ESP翻译师资队伍质量,应该开展与国内外高校的校际合作,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合作共建,联合培养师资。与国外高校建立互换翻译学者机制,教师可以访问学者、短期研修或攻读学位等形式到对方国家访问或学习,进一步了解目标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以及教学科研运作方式。与国内院校合作,引进、送出人才,并利用这批人才带动其他人才的成长,也可以称为复制人才。聘请翻译界的领军人物讲学,培养师资队伍,当整个师资队伍达到较高水平时,高端人才将会不断涌现。二是校企合作。高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实现双赢,如学院翻译教师与发制品企业、机电企业和钧瓷企业等合作,老师学到了专业知识,企业获得了急需的ESP外宣翻译。
  总之,地方高校服务地方,ESP翻译人才的培依靠地方高校的办学思路的改变,一方面要注重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重视高校ESP教师的培养、ESP科研的开展和课堂教学的推进。只有持续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ESP翻译人才的培养才能立竿见影。
  参考文献:
  [1]王爱琴.基于本土实用文本的翻译教学[J].中国科技翻译, 2009(12):27-30.
  [2]洪溪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157-160.
  [3]陈科芳.关于本科翻译专业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J].中国翻译,2009(3):50-53.
  [4]潘华凌,刘兵飞.翻译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及其培养对策研究——基于江西省的情况[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
其他文献
个性化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既是经验,又是理论;既是方法,又是原则。因材施教所追求的是适合的教育,即对不同的学生施加不同的教育
【摘要】基础英语作为一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的基础学科,是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以求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熟练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已逐渐成为高职高专学生优先择业的重要条件。但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两极分化凸显已经严重影响了基础英语的教学效果及进一步提高,教学过程亦逐渐偏离“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本文试分析高职高专基础英语教学现状以及作为教学主导角色的教师,如何发挥情感因素注
【摘要】在如今现环境背景中,提高我国高职学生口语水平迫在眉睫。基于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比较弱的现实情况,笔者主要介绍了开展合作学习的几个要点,并对合作学习形式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合作学习 高职英语 口语  随着全球化经济不断发展,培养国际型人才是时代所需,教育部也高度重视学生英语能力水平的提高。但是在课程教育中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很大的改变,教学内容也仅限于课本中的知识,其中高职学校对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偏重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而忽视了英语教学要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
为了减少原花青素贮藏中的氧化分解,改善添加时的分散性,本文尝试研究原花青素微胶囊化工艺方法和条件.试验发现,以麦芽糊精、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以5:3:2的比例作为复合壁
摘 要:近年来,建构主义理论倍受外语教学界的关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培养新型外语人才的需要。 本文拟从建构主义理论入手,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建构;情境;协作;互动;同化;顺应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6426(2013)10-014-05  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提出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中学生必须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才能达到《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英语教师应积极引导,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摘要】情景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来引导学生轻松愉快的开展学习,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首先对情景教学法的概念进行解释,进而将其引入到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就如何开展情景教学法从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学者们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大学英语 教学 应用  情景教学法最初起源于欧洲,其应用的基础是建立在听说的基础之上的。它主要是通过影响人的大脑活
【摘要】本论文围绕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模式的特点,对课堂操练、校内实训、企业顶岗以及订单培养四种基本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探索出真正适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 商务英语专业 实训教学模式 比较研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