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音乐教材中,每一册几乎都会有一到两首的合唱歌曲,每当教学进度到合唱的时候,很多老师往往会产生畏难心理,那就是在短短的一堂课或者两堂课的时间里,要教好一首合唱作品很不容易,再多加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时间不够,出不来效果。有点“两头堵”的感觉。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
一、巧用吹奏小乐器,连贯流畅的练声。
这里所说的练声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单声部的练声,初中的学生,特别是初一初二的学生大多处于变声期,要引导他们在保护嗓子的同时进行有效歌唱,而不是只要轻轻唱,首先是头腔共鸣的获得,可以引导他们用“眉开、眼笑、去想象喊远处的人”等的方法来让喉头打开,用意念去训练“闻花香、吹蜡烛”等方法来获得比较理想的气息,用唱长音的方法去反复实践和引导,而在训练的过程中,巧妙的使用一些小乐器。
第二部分是二声部的发声训练,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七年级下册第33页上的发声练习,这是一个简单的二部发声练习,先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常规课当中的练习一般无需分的很细,把学生左右分成大致对等的两部分就可以),然后分高低声部进行旋律演奏,一般先演奏低声部。
二、巧用打击乐器,相互配合的伴奏。
在初中音乐合唱课堂中,合唱的伴奏一般不适用单旋律伴奏,经常发生的情形就是无论你弹哪个声部,另一个声部的同学就会往你的伴奏靠过来,哪怕你两个声部同时弹,效果也往往不令人满意。所以,在开始教乐谱时,老师可以和学生做一个配合训练,那就是弹一个声部(高低声部均可),学生唱另一个声部,同时,学生利用比如三角铁、碰铃、木鱼的小型打击乐器甚至鼓掌的方式来加强乐曲另一个声部的节奏感,教师提示高低声部的同学感受两个不同的声部,先找找自己所在的声部的感觉,由于打击乐器的节奏提示,学生在稳定的节奏下,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声部;在两个声部刚开始合的时候,老师可以弹一个声部,唱另一个声部,提示学生比如:高声部的同学跟琴唱,低声部的同学跟老师唱,让学生在唱的时候有一个可以跟随的目标,当然这肯定不是最后的目标,两到三遍后(中间跟琴或跟老师唱的要替换),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可以试着用无伴奏的方式轻声合,一个班里面常会有几个唱的不错的同学,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让他们引领各自的声部更加准确地进行演唱。两个声部的音高唱准了,学生使用小型打击乐器,而老师可以采用无旋律伴奏的方式进行伴奏,但建议琴声可以稍微轻一点,把更多的空间让给学生的声音,有利于学生在稳定的节奏上把各个声部的音符唱准。
三、巧用自制道具,“呼吸和谐”的处理。
在合唱中,除了把音唱准,把节奏唱准,歌曲的“呼吸”,声音的均衡、协调同样重要。只有把乐句的“呼吸”即歌曲的各个换气的地方规定好,以及各个声部的歌唱音量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控,对学生的音色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才会为所唱的歌曲增色。
虽然在独唱时,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嗓音特点或者是个人的歌唱习惯,但在合唱中就要求要将自己的特点和习惯加以掩饰,以符合我们常说的“合唱音色”。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已经变声的,尚未变声的,处于变声中的,情况复杂,所以,从个人的不同状态来讲,决不能为了附和而去强迫改变自身的自然歌唱音色,而是在不使学生嗓音受到破坏的条件下做适当的调整。以上的这些训练,基本能达到让学生能把握歌曲的自然“呼吸”,声乐也自然和谐通顺了。
四、巧用学生指挥,美妙“合声”的统一。
在课堂里上一堂合唱课,老师要兼顾伴奏和指挥的双重角色,要两者都做好不是一件容易事。最为常见的是作为指挥的老师来引导学生语言上的表述方法,通过手势来进行暗示,这是有很多技巧的。特别在平时,老师要注重培养和学生们的默契。 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意思。比如开始唱歌前,老师的一个抬手动作,就可以让学生们快速进入到唱歌的准备状态。在练习歌曲的时候,老师手上要弹伴奏,这时候头、眼睛的作用就很重要,比如在低声部进来的时候,就可以眼睛看着低声部用点头的方式来示意等等。
笔者巧妙的在课堂上做过尝试:让一位在班里深受欢迎的同学担任指挥,这是一位学过多年舞蹈的同学,节奏感比较好,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基本的指挥方法,通过老师的伴奏,有意识的让该生自由发挥,只求节奏的准确和演唱情绪的突出,在歌曲比较熟练后,老师可以尝试无伴奏的合唱,这时候老师的作用应该是在边上偶尔的指点,只要让学生在指挥时,特别注意手势的“准、简、美”原则,让合唱的学生一目了然就可以了,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巧用MIDI工具,声部统一的处理。
MIDI本身是MusicalInstrumentDigitalInterface的缩写,意思是音乐设备数字接口。这种接口技术的作用就是使电子乐器与电子乐器,电子乐器与电脑之间通过一种通用的通讯协议进行通讯,这种协议自然就是MIDI协议了。它在20 世纪80 年代初为解决电声乐器之间的通信问题而提出。MIDI 传输的不是声音信号, 而是音符、控制参数等指令,它指示MIDI 设备要做什么,怎么做, 如演奏哪个音符、多大音量等。现代的音乐表演中,我们大量的使用了这种工具制作的音乐。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音乐课合唱歌曲的教学过程中,巧妙而形式多样的利用媒体、道具,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要配合指导,在合唱歌曲的细节部分加以着重处理,这样的多方位结合既浅易又有趣,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应该是比较理想、可行的教学方法,各位同行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加入自己的一些巧妙构思试一试。建议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得选择一两首合唱歌曲,参照本文的方法练习,相信一定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合唱的方法,也能使歌曲绽放出美妙的“合声”!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
一、巧用吹奏小乐器,连贯流畅的练声。
这里所说的练声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单声部的练声,初中的学生,特别是初一初二的学生大多处于变声期,要引导他们在保护嗓子的同时进行有效歌唱,而不是只要轻轻唱,首先是头腔共鸣的获得,可以引导他们用“眉开、眼笑、去想象喊远处的人”等的方法来让喉头打开,用意念去训练“闻花香、吹蜡烛”等方法来获得比较理想的气息,用唱长音的方法去反复实践和引导,而在训练的过程中,巧妙的使用一些小乐器。
第二部分是二声部的发声训练,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七年级下册第33页上的发声练习,这是一个简单的二部发声练习,先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常规课当中的练习一般无需分的很细,把学生左右分成大致对等的两部分就可以),然后分高低声部进行旋律演奏,一般先演奏低声部。
二、巧用打击乐器,相互配合的伴奏。
在初中音乐合唱课堂中,合唱的伴奏一般不适用单旋律伴奏,经常发生的情形就是无论你弹哪个声部,另一个声部的同学就会往你的伴奏靠过来,哪怕你两个声部同时弹,效果也往往不令人满意。所以,在开始教乐谱时,老师可以和学生做一个配合训练,那就是弹一个声部(高低声部均可),学生唱另一个声部,同时,学生利用比如三角铁、碰铃、木鱼的小型打击乐器甚至鼓掌的方式来加强乐曲另一个声部的节奏感,教师提示高低声部的同学感受两个不同的声部,先找找自己所在的声部的感觉,由于打击乐器的节奏提示,学生在稳定的节奏下,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声部;在两个声部刚开始合的时候,老师可以弹一个声部,唱另一个声部,提示学生比如:高声部的同学跟琴唱,低声部的同学跟老师唱,让学生在唱的时候有一个可以跟随的目标,当然这肯定不是最后的目标,两到三遍后(中间跟琴或跟老师唱的要替换),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可以试着用无伴奏的方式轻声合,一个班里面常会有几个唱的不错的同学,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让他们引领各自的声部更加准确地进行演唱。两个声部的音高唱准了,学生使用小型打击乐器,而老师可以采用无旋律伴奏的方式进行伴奏,但建议琴声可以稍微轻一点,把更多的空间让给学生的声音,有利于学生在稳定的节奏上把各个声部的音符唱准。
三、巧用自制道具,“呼吸和谐”的处理。
在合唱中,除了把音唱准,把节奏唱准,歌曲的“呼吸”,声音的均衡、协调同样重要。只有把乐句的“呼吸”即歌曲的各个换气的地方规定好,以及各个声部的歌唱音量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控,对学生的音色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才会为所唱的歌曲增色。
虽然在独唱时,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嗓音特点或者是个人的歌唱习惯,但在合唱中就要求要将自己的特点和习惯加以掩饰,以符合我们常说的“合唱音色”。初中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已经变声的,尚未变声的,处于变声中的,情况复杂,所以,从个人的不同状态来讲,决不能为了附和而去强迫改变自身的自然歌唱音色,而是在不使学生嗓音受到破坏的条件下做适当的调整。以上的这些训练,基本能达到让学生能把握歌曲的自然“呼吸”,声乐也自然和谐通顺了。
四、巧用学生指挥,美妙“合声”的统一。
在课堂里上一堂合唱课,老师要兼顾伴奏和指挥的双重角色,要两者都做好不是一件容易事。最为常见的是作为指挥的老师来引导学生语言上的表述方法,通过手势来进行暗示,这是有很多技巧的。特别在平时,老师要注重培养和学生们的默契。 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意思。比如开始唱歌前,老师的一个抬手动作,就可以让学生们快速进入到唱歌的准备状态。在练习歌曲的时候,老师手上要弹伴奏,这时候头、眼睛的作用就很重要,比如在低声部进来的时候,就可以眼睛看着低声部用点头的方式来示意等等。
笔者巧妙的在课堂上做过尝试:让一位在班里深受欢迎的同学担任指挥,这是一位学过多年舞蹈的同学,节奏感比较好,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基本的指挥方法,通过老师的伴奏,有意识的让该生自由发挥,只求节奏的准确和演唱情绪的突出,在歌曲比较熟练后,老师可以尝试无伴奏的合唱,这时候老师的作用应该是在边上偶尔的指点,只要让学生在指挥时,特别注意手势的“准、简、美”原则,让合唱的学生一目了然就可以了,从而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巧用MIDI工具,声部统一的处理。
MIDI本身是MusicalInstrumentDigitalInterface的缩写,意思是音乐设备数字接口。这种接口技术的作用就是使电子乐器与电子乐器,电子乐器与电脑之间通过一种通用的通讯协议进行通讯,这种协议自然就是MIDI协议了。它在20 世纪80 年代初为解决电声乐器之间的通信问题而提出。MIDI 传输的不是声音信号, 而是音符、控制参数等指令,它指示MIDI 设备要做什么,怎么做, 如演奏哪个音符、多大音量等。现代的音乐表演中,我们大量的使用了这种工具制作的音乐。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音乐课合唱歌曲的教学过程中,巧妙而形式多样的利用媒体、道具,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要配合指导,在合唱歌曲的细节部分加以着重处理,这样的多方位结合既浅易又有趣,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应该是比较理想、可行的教学方法,各位同行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加入自己的一些巧妙构思试一试。建议由浅入深,由易而难得选择一两首合唱歌曲,参照本文的方法练习,相信一定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合唱的方法,也能使歌曲绽放出美妙的“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