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英语是21世纪的通行证,因此,英语教育已经提前到幼儿阶段,不少幼儿园开展了早期英语教育活动。由于幼儿英语学习的原动力来自于家长和社会,早期英语教育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思想,在教育理念上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强调英语“工具性”,忽视英语“文化性”。
英语是我们与国际接轨和交流的工具,但是如果简单地将学前英语学习归结为听、说、读、写,与成人学习英语的目的混为一谈,那么就曲解了幼儿学英语的真正目的,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其实是文化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其实是文化的隔阂。每年,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到欧美留学,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不可谓不娴熟,可是许多人却始终不能融入所在国的主流,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为什么呢?是东西文化的差异,因为我们从小就注重英语学习的工具性,而忽略对语言背后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的学习。所以,在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将英语文化渗透进去,让我们的孩子既有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底蕴,又有勇敢面对外来文化,适应外来文化的态度。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早期英语学习不只是教会幼儿认识几个单词,学几句英语会话或学一些与英语口语有关的知识,而是通过为幼儿提供接触英语的环境和条件,促使幼儿有意愿接触、学习英语,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通过早期英语学习活动,使幼儿体会另一种语言的特色,欣赏另一种文化,接触多元文化。
第二,英语学习机械训练,方式单一,忽视幼儿语言习得机制建立。
主动开口说英语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采用反复练习、巩固的方法,试图使孩子能够轻松地“开口”。可惜,语言的习得并不是简单、枯燥的练习的结果,机械地重复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损伤。
因为我们大脑的语言中枢最先建立的是以母语为信息记录方式的条件反射,大脑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做出行为反应,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大脑在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时,遵循快捷、经济原则,也就是说,它会选择一个最方便、最节约能量的方式完成信息交换,以减少大脑的疲劳,提高大脑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当我们使用英语与外界进行交流时,大脑习惯的神经通路被人为关闭,重新建立一个以英语为信息符号的神经联系,增加了心理能量的消耗,导致大脑疲劳,处理信息迟缓,信息不再是以信息流的形式,而是以间断式来传递。外在表现就是说话结结巴巴、易停顿、词不达意,觉得紧张、说话累。
然而,对幼儿来说,他们学习英语比成人容易得多。首先,幼儿学英语具有语音优势,发音受母语干扰小;其次,幼儿自我意识水平比较低,学习英语的功利心不强,兴趣高于“有用”;最后,幼儿时期大脑的语言中枢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没有排他性,只要方法科学合理,教育措施得当,幼儿也可以轻松地在大脑皮层建立一个以第二语言为信息记录方式的神经联系。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旦幼儿的大脑接受到类似的信息,这个神经联系就会自然启动,而且越强化,联结越强。所以,在幼儿期进行科学、适当的英语学习,对孩子今后学习英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第三,英语教师角色意识不强,教育任务不明确。
大多数英语教师在组织英语学习活动时,仍然是将中文语言教学法直接移植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把英语纯粹作为一门技能来学习,对儿童早期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缺乏思考。
对幼儿来说,英语的学习应该遵循生活化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有英语学习特色的学习环境。英语教师既是环境的创设者,又是这个环境中最大的能动因素。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教师是让自己接触英语的第一人,第一个英语发音,第一个英语单词都是老师教的。因此,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作为一个英语教师,首先要具备规范、标准的发音,语法准确,听说能力突出。其次,熟悉教材教法,了解儿童心理规律,教育意识强。最后,热爱孩子,愿意与孩子做朋友。
英语教师要用自己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教学激发起幼儿学英语的兴趣,尽力为幼儿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让自己成为孩子心目中“英语的化身”。
第一,强调英语“工具性”,忽视英语“文化性”。
英语是我们与国际接轨和交流的工具,但是如果简单地将学前英语学习归结为听、说、读、写,与成人学习英语的目的混为一谈,那么就曲解了幼儿学英语的真正目的,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其实是文化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其实是文化的隔阂。每年,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到欧美留学,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不可谓不娴熟,可是许多人却始终不能融入所在国的主流,乘兴而去,败兴而归。为什么呢?是东西文化的差异,因为我们从小就注重英语学习的工具性,而忽略对语言背后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的学习。所以,在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将英语文化渗透进去,让我们的孩子既有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底蕴,又有勇敢面对外来文化,适应外来文化的态度。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早期英语学习不只是教会幼儿认识几个单词,学几句英语会话或学一些与英语口语有关的知识,而是通过为幼儿提供接触英语的环境和条件,促使幼儿有意愿接触、学习英语,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通过早期英语学习活动,使幼儿体会另一种语言的特色,欣赏另一种文化,接触多元文化。
第二,英语学习机械训练,方式单一,忽视幼儿语言习得机制建立。
主动开口说英语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采用反复练习、巩固的方法,试图使孩子能够轻松地“开口”。可惜,语言的习得并不是简单、枯燥的练习的结果,机械地重复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损伤。
因为我们大脑的语言中枢最先建立的是以母语为信息记录方式的条件反射,大脑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做出行为反应,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大脑在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时,遵循快捷、经济原则,也就是说,它会选择一个最方便、最节约能量的方式完成信息交换,以减少大脑的疲劳,提高大脑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当我们使用英语与外界进行交流时,大脑习惯的神经通路被人为关闭,重新建立一个以英语为信息符号的神经联系,增加了心理能量的消耗,导致大脑疲劳,处理信息迟缓,信息不再是以信息流的形式,而是以间断式来传递。外在表现就是说话结结巴巴、易停顿、词不达意,觉得紧张、说话累。
然而,对幼儿来说,他们学习英语比成人容易得多。首先,幼儿学英语具有语音优势,发音受母语干扰小;其次,幼儿自我意识水平比较低,学习英语的功利心不强,兴趣高于“有用”;最后,幼儿时期大脑的语言中枢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没有排他性,只要方法科学合理,教育措施得当,幼儿也可以轻松地在大脑皮层建立一个以第二语言为信息记录方式的神经联系。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旦幼儿的大脑接受到类似的信息,这个神经联系就会自然启动,而且越强化,联结越强。所以,在幼儿期进行科学、适当的英语学习,对孩子今后学习英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第三,英语教师角色意识不强,教育任务不明确。
大多数英语教师在组织英语学习活动时,仍然是将中文语言教学法直接移植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把英语纯粹作为一门技能来学习,对儿童早期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缺乏思考。
对幼儿来说,英语的学习应该遵循生活化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有英语学习特色的学习环境。英语教师既是环境的创设者,又是这个环境中最大的能动因素。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教师是让自己接触英语的第一人,第一个英语发音,第一个英语单词都是老师教的。因此,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作为一个英语教师,首先要具备规范、标准的发音,语法准确,听说能力突出。其次,熟悉教材教法,了解儿童心理规律,教育意识强。最后,热爱孩子,愿意与孩子做朋友。
英语教师要用自己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教学激发起幼儿学英语的兴趣,尽力为幼儿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让自己成为孩子心目中“英语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