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4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北京市教委为此下发文件推行“三三一”工作,即提高学校文化建设水平,提高艺术学科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人文和艺术素养发展水平.rn2015年,北京市推进“高中入学中实施艺术类高校与基础教育贯通培养”计划.北京舞蹈学院接受北京市教委委托,面向零舞蹈基础的高中学生,与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2019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丰台学校)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华夏女子中学等学校联办“高中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北京市教委为此下发文件推行“三三一”工作,即提高学校文化建设水平,提高艺术学科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人文和艺术素养发展水平.rn2015年,北京市推进“高中入学中实施艺术类高校与基础教育贯通培养”计划.北京舞蹈学院接受北京市教委委托,面向零舞蹈基础的高中学生,与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2019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丰台学校)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华夏女子中学等学校联办“高中艺术素养班”,项目全称为《向基础教育倾斜一加强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统筹一市属艺术、体育高校补助》专项——高中艺术素养班,由北京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具体执行.本项目通过统筹二和统筹三(统筹一为按照北京市教委的高中入学要求实施,面向全体高中升学的学生;统筹二为每接受专项任务的高中校,高一全年级其中一个班30人为“高中艺术素养班”;统筹三为每接受专项任务的高中校,高一全年级为“高中艺术素养班”;生源来源由北京市教委下达名额到各区县,以体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的形式,从2015年开始运行,到2019年底,共计313名学生参与,完成授课总课时量7735节.项目运行五年,效果显著,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增强了自信心与团队合作意识,有力推动了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并进一步发挥了首都艺术高校的资源优势,创新了人才培养机制.
其他文献
季节转换的典礼rn一年之中四个季节的转换,是天地大序在调控制式.古代的中国,很重视这些转制的环节,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天,分别举行隆重的迎接典礼.《礼记·月令》对四次典礼的程序和规格,都有生动的描述和具体的记载.rn先立春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日: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斋).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
高师舞蹈编导课程理念的构建rn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舞蹈编导专业课程存在着课程结构模仿专业院校的课程模式与教学过程单一固化等诸多问题.rn高等师范院校(以下简称高师)舞蹈编导结构体系的内在逻辑是“以学科体系为本”,往往会出现“只见学科不见人”的窘况,高师舞蹈编导教育的结构与内容往往是以专业院校的学科体系为参照,舞蹈技术训练内容应有尽有,而作为舞蹈师资所需的教育能力培养内容,则是浮光掠影.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的是重视教育能力培养这一思路,其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建设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在2012-2021年的9年时间,通过标准体系构建和规则文件制定,顶层制度在不断完善设计,逐渐健全的政策体系正在引导我国职业教育向标准化、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舞蹈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舞蹈教育,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年来经历了哪些变化,又面临了怎样的机遇和新的挑战?自2012年起,笔者深耕于高职舞蹈教育一线,目睹和亲历了高职舞蹈教育从宏观到微观的种种变化与挑战,在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亚里士多德说过,“美的最高形式之一是秩序”.舞剧要求在定量时间中以某种特定的“秩序”向观者传递带有美感经验的“视觉语码”,并引发其感官上的审美愉悦.舞剧“文本”不完全等同于“讲故事”,而“动作”也不完全局限于“跳故事”,二者在舞剧叙事创作中应该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包含.欣赏舞剧之美首要是舞蹈本体之美,而舞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舞蹈表现形式,所传达的美感应是立体的、交织的和多向度的.虽然“看舞剧”不是“看故事”,但“看舞剧”又不能不“看故事”,那么舞剧叙事的“语码秩序”应有其自身独特“叙事结构”.在第十二届中国舞蹈
作为舞台艺术视像呈现的形态之一,舞蹈艺术表演的独特性直接决定了舞台形象塑造的特性,因而舞蹈表演环节的体验与传达,便成为了表演能力优劣的绝对衡量标准之一.舞台艺术发展多元跨界创作模式的开启,促使舞蹈艺术内部要素在表演输出层面发生转变.与此同时,舞蹈作品的视像复杂多元使得舞蹈表演方式与规律也随之形成要素功能的构联与转型,因此,新世纪舞蹈艺术秩序的转变进一步促使舞者对艺术本体认知与表现能力逐级深入,最终将舞蹈表演的研究范畴在当下艺术不断的更新、变革中,建立起舞蹈表演思维新型秩序与逻辑,促使舞蹈表演模式丰富与革新
人体动作为舞蹈之基,舞蹈透过人体动作,使无形的意象呈现为有形的形象,使抽象的情感认知转化为鲜活的艺术生命.探索人体动作的奥秘,成为一代代舞研家们的追求.19世纪中叶,法国舞蹈教育家德尔萨特(Francois Delsarte)将“身体控制理论”引入舞蹈教育,视时间、空间、运动为人体动作的基本条件.20世纪初,捷克斯洛伐克舞蹈科学家鲁道夫·冯·拉班(Rudolf Van Laban)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人体动作的时间、空间和力效等诸要素入手,整合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成果,充分证明了舞蹈是属于空间与时间的艺术
首演于2018年的舞剧《天路》,由王舸编导、罗斌编剧、国家大剧院和北京歌剧舞剧院演出.作为现实题材的精品力作,舞剧《天路》以小人物为切入点,叙述了青藏高原人民祖祖辈辈对心中“天路”的向往,再现了青藏铁路修建的历史史实.该剧在叙事构造方面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如通过多视角诠释史实、对小人物的情感挖掘,书写新时代精神,探索了现实题材舞剧创作新模式.
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千年古艺,代代传承.角色以行当划分,各有特定面谱.表演以唱念做打为手段,体现角色的形、声、神三大元素.[傀儡调]音乐属泉腔曲牌体南管系统,打击乐以“压脚鼓”为主,技艺独特,自成一格.因此,偶戏是戏曲型的珍贵古稀剧种.
时序更迭,万象欣荣.rn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于2011年年底成立,转眼已过十载春秋.rn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首,十年来,中心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奋楫扬帆、勇立潮头,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开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在守正创新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不仅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化追求,促进了戏曲百花园的竞秀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