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斯特是个纽约味道十足的作家,也是个欧洲人比较喜欢的美国作家。他的小说是后现代城市的产物,受欧洲观念影响较深。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之后,奥斯特在法国生活,一边翻译法国小说,一边写自己的东西在美国杂志上发表。八十年代以常有“实验侦探小说”、“后现代侦探小说”之称的“纽约三部曲”而渐为人知。
奥斯特的侦探小说实验性在于不是传统的侦探故事,他侦探的是“自我”。所谓现代人的个人身份危机,他用一个侦探小说的形式来表达:一个私家侦探寻找他的“自我”,而英文的“private eye”和“private ‘I’”中的“eye ”和“I”正好发音相同。奥斯特的侦探小说是让读者明白:作者在故意玩侦探。在镜像的自我迷宫中,展示一个现代城市人的危机,一个现代日常生活的危机。这是欧洲人更喜欢做的事儿:询问关于生活最基本的问题。读奥斯特的小说让我想到马格里特的绘画,那种清晰中给你困惑的作品。他的语言是简洁的、日常的、清晰的,但是情节的走向又让人有些困惑,象征着什么?形而上的意味?他的语言不特别带感情色彩,也没有玩世不恭,这使得人物特别诚恳和真实,所以不知道他想要暗示什么,可你也看得特投入。
奥斯特还对书写者和叙述者的角色特别感兴趣,他的主角多数是个作家。因为人一旦书写和叙事,其实就开始了寻找真实与改造真实的过程。在书写的过程中,那个真正的我最后是被得到了还原,还是彻底被重新构造?侦探小说中永远有一个与现实存在疏离感的孤独侦探,而写作者和阅读者的角色跟侦探的角色又何其类似,完全是可以互换的。
以纽约为小说的背景,奥斯特令纽约读者会心: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区中心的现代城市,充满偶然事件的背景也跟他小说要探讨的主题绝对一致。奥斯特的人物永远是这城市中的普通人,可是在钢筋水泥和道路的迷宫里,这个普通人常常迷失在人群中。
《神谕之夜》具有典型的奥斯特小说元素:故事套故事。一边是作家创作的故事,一边是作家自己的故事。作家创作的故事跟作家自己的故事有什么关系?写作是否是现实的寓言?文字能真实到什么程度?真实到创造了作家自己的生活命运?长篇大段说日常生活及其琐碎的事情,到底说了什么?
听上去让这小说显得很有难读的可疑,但是奥斯特的语言文字非常简单、清晰、易读,而且让你非读下去不可,因为你总是猜想情节要往哪走,读到三分之二的时候终于有了线索,才知道兜了一个圈子兜回来了。虚幻的真实性,现实的偶然性,这些东西都融入到叙事之中。在具体的叙事中,没有抽象,有的是一个个真实的细节。我不知道翻译过来后读者是否还能如此,但是对于一个美国读者尤其是纽约读者来说,他荒诞情节中的细节是非常熟悉和非常真实的:布鲁克林的街道、纽约的地铁、中西部的酒店、唐人街的车衣厂……直到最后发生了一些疯狂的事情。这种清晰准确的描写和无可言喻的疏离感的结合,让奥斯特的小说形成自己特别的风格。
《神谕之夜》在某种意义上是关于窥视未来。他的小说故事套故事,这些故事和情节有些并非一定有什么意义,希德写的那个编辑的故事就是开放的未完成式,而他遭遇那个文具店老板的故事也充满偶然性和荒诞性,这也是他的小说常常表现的东西,而作为城市人的读者,对此应该最是心有戚戚焉。
《神谕之夜》
作者:保罗·奥斯特[美]
译者:潘帕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8月
定价:18.50元
奥斯特的侦探小说实验性在于不是传统的侦探故事,他侦探的是“自我”。所谓现代人的个人身份危机,他用一个侦探小说的形式来表达:一个私家侦探寻找他的“自我”,而英文的“private eye”和“private ‘I’”中的“eye ”和“I”正好发音相同。奥斯特的侦探小说是让读者明白:作者在故意玩侦探。在镜像的自我迷宫中,展示一个现代城市人的危机,一个现代日常生活的危机。这是欧洲人更喜欢做的事儿:询问关于生活最基本的问题。读奥斯特的小说让我想到马格里特的绘画,那种清晰中给你困惑的作品。他的语言是简洁的、日常的、清晰的,但是情节的走向又让人有些困惑,象征着什么?形而上的意味?他的语言不特别带感情色彩,也没有玩世不恭,这使得人物特别诚恳和真实,所以不知道他想要暗示什么,可你也看得特投入。
奥斯特还对书写者和叙述者的角色特别感兴趣,他的主角多数是个作家。因为人一旦书写和叙事,其实就开始了寻找真实与改造真实的过程。在书写的过程中,那个真正的我最后是被得到了还原,还是彻底被重新构造?侦探小说中永远有一个与现实存在疏离感的孤独侦探,而写作者和阅读者的角色跟侦探的角色又何其类似,完全是可以互换的。
以纽约为小说的背景,奥斯特令纽约读者会心:曼哈顿和布鲁克林,区中心的现代城市,充满偶然事件的背景也跟他小说要探讨的主题绝对一致。奥斯特的人物永远是这城市中的普通人,可是在钢筋水泥和道路的迷宫里,这个普通人常常迷失在人群中。
《神谕之夜》具有典型的奥斯特小说元素:故事套故事。一边是作家创作的故事,一边是作家自己的故事。作家创作的故事跟作家自己的故事有什么关系?写作是否是现实的寓言?文字能真实到什么程度?真实到创造了作家自己的生活命运?长篇大段说日常生活及其琐碎的事情,到底说了什么?
听上去让这小说显得很有难读的可疑,但是奥斯特的语言文字非常简单、清晰、易读,而且让你非读下去不可,因为你总是猜想情节要往哪走,读到三分之二的时候终于有了线索,才知道兜了一个圈子兜回来了。虚幻的真实性,现实的偶然性,这些东西都融入到叙事之中。在具体的叙事中,没有抽象,有的是一个个真实的细节。我不知道翻译过来后读者是否还能如此,但是对于一个美国读者尤其是纽约读者来说,他荒诞情节中的细节是非常熟悉和非常真实的:布鲁克林的街道、纽约的地铁、中西部的酒店、唐人街的车衣厂……直到最后发生了一些疯狂的事情。这种清晰准确的描写和无可言喻的疏离感的结合,让奥斯特的小说形成自己特别的风格。
《神谕之夜》在某种意义上是关于窥视未来。他的小说故事套故事,这些故事和情节有些并非一定有什么意义,希德写的那个编辑的故事就是开放的未完成式,而他遭遇那个文具店老板的故事也充满偶然性和荒诞性,这也是他的小说常常表现的东西,而作为城市人的读者,对此应该最是心有戚戚焉。
《神谕之夜》
作者:保罗·奥斯特[美]
译者:潘帕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8月
定价:18.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