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给教育带来了众多措手不及的变化,特别是学校的延期开学。从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要求以来,对于教师“网上教学”的可行性、必要性、有效性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更有专业人士指出,请别让“网课”只在“云端跳舞”,而脱离地面。“网上教学”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必须牢记和贯彻“让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这一指导思想。余杭区信达外国语学校对此进行积极探索,笔者结合实践案例,就如何提升“网上教学”实效性提出几点思考。
一、一根网线引起的情感共振——“双重”积极性的保证
【案例1】特殊的开学第一课
明天就要正式启动“网上教学”了。晚上,全校26个班主任率先开启在线直播,直播的内容是开学第一课——《特殊“战疫”,特殊学习》。46岁的班主任李老师为此已经做了一周的准备。她身穿红色大衣,还画了淡妆,希望学生能感受新学期的新气象。
首先,李老师在镜头前用手比了个爱心,向分离20多天的学生送去了问候:“小朋友们,李老师想你们了。2020,爱你!爱你!”接着,画面切换到一段事先录制好的学生问候的视频。学生立刻在互动栏里留言(据说不少学生眼泪汪汪):“李老师,我想你了!”“我想同学们了!”
接着,李老师结合当前疫情,借助动漫微课对新冠病毒知识以及洗手和戴口罩的方法进行科普,还让学生现场与前往疫区支援的家长进行视屏通话,听“最美逆行者”的感人故事。学生认真地举起了右拳,齐声喊出:“中国必胜!武汉加油!”
最后,李老师发出“停课不停学”的倡议,并对“信达学生网课学习周安排表”进行解说,要求每个学生充分做好网上学习的准备,争做勇敢、坚毅的信达人。
李老师在哽咽声中完成了人生第一场直播。学生通过一根网线上了一堂特殊又感人的开学第一课。家长用刷爆朋友圈的事实为感动的第一课点赞。
【思考】
对于“网上教学”的实效性,人们一直比较关注设备、平台、技术的影响。这些固然是前置条件,非常重要,但却忽视了特殊时期“网上教学”的“情感效应”。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反映,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它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特殊的疫情使学生已在家中封闭了半个多月且还将继续。这时候,学生的情感充满了饥渴,亲爱的老师、可亲的同学是学生除了家人外最好的抚慰。李老师精心准备了开学第一课,从着装、语言、仪式、互动等方面入手,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振,将网络学习放置在“抗疫”行动的背景中,使学生对网上学习有了一个良好的认知和期待:居家保护自己就是最好的“抗疫”行动;和老师、同学一起学习是很开心的事。
特殊时期的特殊情感是学生积极开展网上学习的动力,也是教师开展“网上教学”的有力支撑。为了充分发挥情感效应在“网上教学”的作用,广大教师借助一根网线,采用“主播在线”“课前优秀作业讲评”“每课寄语”“美篇反馈单”“师生一起毅30”“视频家访”等多种形式打通情感的“任督二脉”,提升学生网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网上教学”又很好地激发了教师的教育情感。像李老师这样的70后教师,从没有想象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主播”。他们之所以从一开始的抗拒到后来的欣然接受再到乐此不疲,也正是因为在第一堂网课中获得的成功感。当教师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教育行为是有效的,是被学生、家长甚至社会认可的,也就从对网课的“技术恐慌”转变为对“特殊时期特殊教育情感”的体验。这种情感可以激励教师努力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改进教学行为,并将这特殊的教育情感投射到学生身上,就此实现特殊的教学相长。
情感共振是“网上教学”“双重”积极性的保证,也是“网上教学”实效性得以实现的前提。
二、一个方案激发的深度参与——学习趣味性的保证
【案例2】小欧的“战疫日记”(三)
2月26日
一、一根网线引起的情感共振——“双重”积极性的保证
【案例1】特殊的开学第一课
明天就要正式启动“网上教学”了。晚上,全校26个班主任率先开启在线直播,直播的内容是开学第一课——《特殊“战疫”,特殊学习》。46岁的班主任李老师为此已经做了一周的准备。她身穿红色大衣,还画了淡妆,希望学生能感受新学期的新气象。
首先,李老师在镜头前用手比了个爱心,向分离20多天的学生送去了问候:“小朋友们,李老师想你们了。2020,爱你!爱你!”接着,画面切换到一段事先录制好的学生问候的视频。学生立刻在互动栏里留言(据说不少学生眼泪汪汪):“李老师,我想你了!”“我想同学们了!”
接着,李老师结合当前疫情,借助动漫微课对新冠病毒知识以及洗手和戴口罩的方法进行科普,还让学生现场与前往疫区支援的家长进行视屏通话,听“最美逆行者”的感人故事。学生认真地举起了右拳,齐声喊出:“中国必胜!武汉加油!”
最后,李老师发出“停课不停学”的倡议,并对“信达学生网课学习周安排表”进行解说,要求每个学生充分做好网上学习的准备,争做勇敢、坚毅的信达人。
李老师在哽咽声中完成了人生第一场直播。学生通过一根网线上了一堂特殊又感人的开学第一课。家长用刷爆朋友圈的事实为感动的第一课点赞。
【思考】
对于“网上教学”的实效性,人们一直比较关注设备、平台、技术的影响。这些固然是前置条件,非常重要,但却忽视了特殊时期“网上教学”的“情感效应”。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反映,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它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特殊的疫情使学生已在家中封闭了半个多月且还将继续。这时候,学生的情感充满了饥渴,亲爱的老师、可亲的同学是学生除了家人外最好的抚慰。李老师精心准备了开学第一课,从着装、语言、仪式、互动等方面入手,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振,将网络学习放置在“抗疫”行动的背景中,使学生对网上学习有了一个良好的认知和期待:居家保护自己就是最好的“抗疫”行动;和老师、同学一起学习是很开心的事。
特殊时期的特殊情感是学生积极开展网上学习的动力,也是教师开展“网上教学”的有力支撑。为了充分发挥情感效应在“网上教学”的作用,广大教师借助一根网线,采用“主播在线”“课前优秀作业讲评”“每课寄语”“美篇反馈单”“师生一起毅30”“视频家访”等多种形式打通情感的“任督二脉”,提升学生网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网上教学”又很好地激发了教师的教育情感。像李老师这样的70后教师,从没有想象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主播”。他们之所以从一开始的抗拒到后来的欣然接受再到乐此不疲,也正是因为在第一堂网课中获得的成功感。当教师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教育行为是有效的,是被学生、家长甚至社会认可的,也就从对网课的“技术恐慌”转变为对“特殊时期特殊教育情感”的体验。这种情感可以激励教师努力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改进教学行为,并将这特殊的教育情感投射到学生身上,就此实现特殊的教学相长。
情感共振是“网上教学”“双重”积极性的保证,也是“网上教学”实效性得以实现的前提。
二、一个方案激发的深度参与——学习趣味性的保证
【案例2】小欧的“战疫日记”(三)
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