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改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要体现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设计理念,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特别的,要注意切勿徒有形式,忽视本质;切勿本末颠倒,主客不分。
关键词:课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课程目标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可以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以“课程标准”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高峰时期,那么21世纪以来国际教育界就整体而言,已进入了“后课改时期”,即由积极推进改革转向了对于数学课程改革的认真总结与反思。作为课程改革的践行者,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的改革理念层出不穷,数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领悟思想,而且更要掌握核心素养,发展情感态度,以德树人。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而这些影响将直接反映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中。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是一名教师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数学教学设计的理念与策略应以学生发展為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本文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为指导,以课程基本理念为基础,阐述具体的教学设计理念及策略,帮助教师创作出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设计。
二、数学教学的设计理念及策略
1. 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般的教学场景中,教学对象是一个班的学生,而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如何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进行“预设”并采取相应有效的策略。
(1)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调动课堂气氛,营造人人动脑、人人学习的课堂文化。
(2)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对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该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教师们特别是新教师在课程准备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技能轻数学思考,重问题解决轻情感态度。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需要日积月累,但是对于新教师来说必须快速成长起来,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讲究策略。
(1)把知识技能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把两个部分割裂开来,各自为营。最常见的做法是创设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得出想要的知识或技能。
(2)把问题解决与情感态度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当然以上的结合是不全面的,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多种课程目标的整合,重视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争取能从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技能”即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课改浪潮下,有的教师为了课改而“课改”,忽视知识的“生长点”,一味追求“延伸点”,建造空中楼阁,这样的教学完全背离了课程的基本理念。
(1)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新知识的引入,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选取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的情境,为学生建立起新知与直接经验的桥梁;要注重承上启下,新知旧知采取“螺旋式”还是“直线式”必须经过“预设”,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2)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三、几点注意事项
1.切勿徒有形式,忽视本质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有多种模式,例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等等。但是任何一种教学形式,在脱离了教学内容本质的情况下都是事倍功半的。并不是所有的新知识都要用探究学习才可以,浅而易见的、耗费时间长影响正常授课的内容都不适合在课堂上探讨;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学生围在一起,而需要老师根据问题的特点合理分组,把控讨论时间,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中去;启发式教学也不是没有原则的不停提问,问题的设置是否有梯度,提问的学生是否有能力等等都要在教师的考虑范围内。
2.切勿本末颠倒,主客不分
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设计大多情况下都是经过反复琢磨和推敲的,时间分配、教学活动、教学重点、习题练习等等,有的教师在这些方面仔细研究,为什么最后上课时却达不到预想效果?原因就在于课堂的主体被忽视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前提,要充分了解学生学情、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再辅以深思熟虑的教学设计,一堂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知识与思维齐头并进的数学课堂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于鸿丽,黄秦安,徐海.新课标下数学教育目的观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4):20-23.
[2]罗增儒.从数学知识的传授到数学素养的生成[J].中学数学参考(上旬),2016(7):2-7.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710119)
关键词:课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课程目标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可以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以“课程标准”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高峰时期,那么21世纪以来国际教育界就整体而言,已进入了“后课改时期”,即由积极推进改革转向了对于数学课程改革的认真总结与反思。作为课程改革的践行者,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的改革理念层出不穷,数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领悟思想,而且更要掌握核心素养,发展情感态度,以德树人。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而这些影响将直接反映在老师的教学设计中。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是一名教师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数学教学设计的理念与策略应以学生发展為本,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本文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为指导,以课程基本理念为基础,阐述具体的教学设计理念及策略,帮助教师创作出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设计。
二、数学教学的设计理念及策略
1. 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般的教学场景中,教学对象是一个班的学生,而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如何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进行“预设”并采取相应有效的策略。
(1)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调动课堂气氛,营造人人动脑、人人学习的课堂文化。
(2)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对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该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教师们特别是新教师在课程准备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技能轻数学思考,重问题解决轻情感态度。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需要日积月累,但是对于新教师来说必须快速成长起来,这就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讲究策略。
(1)把知识技能与数学思考结合起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把两个部分割裂开来,各自为营。最常见的做法是创设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得出想要的知识或技能。
(2)把问题解决与情感态度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当然以上的结合是不全面的,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多种课程目标的整合,重视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争取能从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进行数学教学活动。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技能”即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课改浪潮下,有的教师为了课改而“课改”,忽视知识的“生长点”,一味追求“延伸点”,建造空中楼阁,这样的教学完全背离了课程的基本理念。
(1)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新知识的引入,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选取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的情境,为学生建立起新知与直接经验的桥梁;要注重承上启下,新知旧知采取“螺旋式”还是“直线式”必须经过“预设”,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
(2)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三、几点注意事项
1.切勿徒有形式,忽视本质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有多种模式,例如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等等。但是任何一种教学形式,在脱离了教学内容本质的情况下都是事倍功半的。并不是所有的新知识都要用探究学习才可以,浅而易见的、耗费时间长影响正常授课的内容都不适合在课堂上探讨;合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学生围在一起,而需要老师根据问题的特点合理分组,把控讨论时间,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中去;启发式教学也不是没有原则的不停提问,问题的设置是否有梯度,提问的学生是否有能力等等都要在教师的考虑范围内。
2.切勿本末颠倒,主客不分
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设计大多情况下都是经过反复琢磨和推敲的,时间分配、教学活动、教学重点、习题练习等等,有的教师在这些方面仔细研究,为什么最后上课时却达不到预想效果?原因就在于课堂的主体被忽视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前提,要充分了解学生学情、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再辅以深思熟虑的教学设计,一堂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知识与思维齐头并进的数学课堂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于鸿丽,黄秦安,徐海.新课标下数学教育目的观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4):20-23.
[2]罗增儒.从数学知识的传授到数学素养的生成[J].中学数学参考(上旬),2016(7):2-7.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7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