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女性孕晚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安全性的回顾性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a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孕晚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对母儿的安全性。

方法

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分娩的慢性HBV感染孕妇,根据孕妇孕28周后是否应用抗病毒药物分为用药组(孕晚期使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和对照组(孕期未使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比较两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条件孕妇4 018例,其中用药组1 045例(其中用拉米夫定487例、替比夫定556例、替诺福韦2例),对照组2 973例,两组孕妇剖宫产率相似(49.5% vs 51.7% P=0.306),围产期胆汁酸增高、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早产、羊水Ⅲ度粪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1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 390 g vs 3 389 g P=0.728;50.22 cm vs 50.20 cm P=0.577;9.96 vs 9.94 P=0.168),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无差异(1.5% vs 1.4% P=0.783)。拉米夫定及替比夫定两种药物相比,孕妇围产期胆汁酸增高、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早产、羊水Ⅲ度粪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孕晚期服用抗病毒药物不增加孕妇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未影响胎儿宫内发育,不增加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率;抗病毒药物孕晚期使用对母儿基本安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两组药物孕晚期使用安全性相当;尚需更长期、细致随访观察。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对HBV相关肝衰竭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检索2007年至2015年公开发表的中、英文相关文献,严格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采用RevMan 5.2版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森林图对治疗4周、12周、24周、48周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HBV相关肝衰竭有关生存率的中、英文文献18篇,共计1 837例病例纳入研究,其中12篇为
目的分析四川省2015年流行的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和核蛋白基因特征,了解不同基因型别麻疹病毒在省内流行情况。方法采集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用Vero/SLAM细胞分离病毒。对分离培养阳性毒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核蛋白N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从971份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得到398株麻疹病毒。397株分离株为H1基因型,与H1基因型参考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
目的评估希森美康试剂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结果的重复性和罗氏试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80例血清标本,用希森美康HISCL HBsAg试剂盒和罗氏Elecsys HBsAg Ⅱquant试剂盒进行检测,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检测结果的相关性,通过与罗氏试剂检测结果比较,对希森美康试剂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抗干扰物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希森美康试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39型的感染情况及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并在30天内同时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分型检测及新柏氏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的女性患者,回顾性收集其临床信息。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对HPV39阳性样本进行HPV39病毒基因组全长扩增。结果19 018例受试者中,HPV39阳性
目的为探讨替比夫定在儿童和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抗病毒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1例3-16岁HBeAg阳性慢乙肝患儿服用替比夫定片抗病毒治疗,总疗程52周。监测血生化、HBVM及HBVDNA定量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35例(85.4%)患儿ALT复常。HBVDNA载量平均下降了6.97±0.96logIU/ml(中位数7.3logIU/ml),31例(75.6%)低于检测下限。18例(43
目的查明云南省疑似蚊传虫媒病毒感染的发热患者中病原体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方法针对2013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科收集的62例疑似蚊传虫媒病毒感染发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使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这些标本开展3种蚊媒病毒(登革病毒、乙脑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检测。结果62例血清标本中,27例呈现蚊媒病毒感染阳性,占全部病例44%(27/62)。检测阳性患者中,82%(22/27)为登革病毒感
目的建立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CCHFV)的可视化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RT-LAMP)快速检测法。方法体外合成CCHFV的S基因,构建重组质粒,体外转录为模板RNA,在线设计3组LAMP引物,使用
目的了解2012-2015年广州市海珠区流行的登革病毒分子特征及可能的传播来源。方法收集2012-2015年登革热患者血清样本,分析登革热流行特征。筛选急性期血清,核酸阳性标本用于细胞培养分离毒株,RT-PCR扩增登革病毒E基因全长,测序并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生物特征和信息学分析。结果2012-2015年区域内共报告病例6 260例,各年龄段均有发病,10月份为发病最高峰;选取发病5 d内核酸检
目的阐明2015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和登革病毒血清型及其传播来源。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M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15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 13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 089例(96.20%)、输入性病例43例(3.80%,来自缅甸38例、老挝3例和泰国2例)。本地流行地区主要为景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X区变异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收集基线及治疗12周后的患者血清。12周后根据HBVDNA下降水平分为三组:DNA应答组、DNA部分应答组、DNA无应答组。对患者基线血清进行全序列扩增、克隆、测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疗效相关的变异位点,取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