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逛逛台北、高雄和南部一些城市的寺庙,台湾地区的庙,规模宏大的固然有,但大抵是小庙居多。
台南市名剎南鲲鯓代天府,算是台湾比较有规模的寺庙,被奉为全台的王爷总庙,也是台湾最古老、香火最旺的王爷庙,拥有台湾唯一用珊瑚礁石砌成的“金钱壁”,前往祈安求福,信徒日众。王爷总庙,供奉的主神自然是“王爷”,这个“王爷”到底是何方神圣?历来的说法还是众说歧出。
据有关专家考证,相传台南南鲲鯓代天府最早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清交替之际,台南渔民发现从大陆来的大船,称之为“王船”,渔民们就在南鲲鯓附近盖草屋供奉,奉王爷为守护神。这王爷庙似道非道,似佛非佛,歷经几百年的沧桑,这座王爷庙远近闻名,香火兴旺,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今日皇皇一巨庙的模样。所祀奉的王爷影响既大,被称为代天巡狩,南鲲鯓代天府因而得名,故称台湾王爷庙总庙。明末清初的《榕城纪闻》和清康熙五十五年陈梦林纂修的《诸罗县志》记载很详细,我就不在此絮叨了。
我以为,没有必要一定要弄清“王爷”究竟是哪一个神,从中国各地的王爷信仰来看,大抵是名贤崇拜、名宦崇拜,举凡清廉官员、贤人侠士,造福民生,为民众做了好事,民众就记住他,为他立庙建祠,请上神坛。从目前各地王爷庙的传说及研究结果看,王爷的身份来源可总结为五种:一为古代死于非命的进士或儒士(朝代有秦、唐、明之别);二为以身试毒的义士(如王爷中数量最多的池王爷);三为由海上漂流上岸的人或写有名讳的物件(或木牌、或木船、或尸体);四为隐喻及纪念的抗清义士(如郑成功及其部将);五为由祖先或历史人物演变而成的神灵(祠庙合一的祖先崇拜)。对于这些推动社会进步的人物,不管有名无名,都是值得纪念与感怀的。
如今的上海浦东,存在过大大小小的宫庙,前一时期,我在浦东金桥访问了一座“陈王庙”,这座社庙,简朴庄重,看上去就像一个三进院的农舍,如今已经成为道观,供奉的是汉代大名鼎鼎的汉将功臣陈平,庙里还存有两块清代遗留下来的碑石。整个庙宇显得很清简,利索,干净,香火也很旺。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明万历年间(1573~1620)重修。清嘉庆七年至十二年(1802~1807)改建重修。我估摸这座“陈王庙”原先也是一座“社庙”,它与至今坐落于上海嘉定区的曹王禅寺(供奉汉将功臣曹参)遥遥相对,如今共同守护着浦东乃至上海人民的福祉。
庙会与早期形成的社祭有关。《周礼·春官》:“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若乐八变,则地示(同祗,土地神)皆出,可得而礼矣;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可见,自古以来,社庙担负着举办祭神、娱神以至娱人活动的功能。
我从台湾的“王爷庙”说到浦东的“陈王庙”,说明海峡两岸文化一体,都具有共同的民俗信仰,关公、财神和妈祖,是台湾最兴盛的三位神祇,也是大陆地区共同祭拜的神灵。与东南沿海航运、渔业密切相关,从而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台南市名剎南鲲鯓代天府,算是台湾比较有规模的寺庙,被奉为全台的王爷总庙,也是台湾最古老、香火最旺的王爷庙,拥有台湾唯一用珊瑚礁石砌成的“金钱壁”,前往祈安求福,信徒日众。王爷总庙,供奉的主神自然是“王爷”,这个“王爷”到底是何方神圣?历来的说法还是众说歧出。
据有关专家考证,相传台南南鲲鯓代天府最早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明清交替之际,台南渔民发现从大陆来的大船,称之为“王船”,渔民们就在南鲲鯓附近盖草屋供奉,奉王爷为守护神。这王爷庙似道非道,似佛非佛,歷经几百年的沧桑,这座王爷庙远近闻名,香火兴旺,规模逐渐扩大,成为今日皇皇一巨庙的模样。所祀奉的王爷影响既大,被称为代天巡狩,南鲲鯓代天府因而得名,故称台湾王爷庙总庙。明末清初的《榕城纪闻》和清康熙五十五年陈梦林纂修的《诸罗县志》记载很详细,我就不在此絮叨了。
我以为,没有必要一定要弄清“王爷”究竟是哪一个神,从中国各地的王爷信仰来看,大抵是名贤崇拜、名宦崇拜,举凡清廉官员、贤人侠士,造福民生,为民众做了好事,民众就记住他,为他立庙建祠,请上神坛。从目前各地王爷庙的传说及研究结果看,王爷的身份来源可总结为五种:一为古代死于非命的进士或儒士(朝代有秦、唐、明之别);二为以身试毒的义士(如王爷中数量最多的池王爷);三为由海上漂流上岸的人或写有名讳的物件(或木牌、或木船、或尸体);四为隐喻及纪念的抗清义士(如郑成功及其部将);五为由祖先或历史人物演变而成的神灵(祠庙合一的祖先崇拜)。对于这些推动社会进步的人物,不管有名无名,都是值得纪念与感怀的。
如今的上海浦东,存在过大大小小的宫庙,前一时期,我在浦东金桥访问了一座“陈王庙”,这座社庙,简朴庄重,看上去就像一个三进院的农舍,如今已经成为道观,供奉的是汉代大名鼎鼎的汉将功臣陈平,庙里还存有两块清代遗留下来的碑石。整个庙宇显得很清简,利索,干净,香火也很旺。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明万历年间(1573~1620)重修。清嘉庆七年至十二年(1802~1807)改建重修。我估摸这座“陈王庙”原先也是一座“社庙”,它与至今坐落于上海嘉定区的曹王禅寺(供奉汉将功臣曹参)遥遥相对,如今共同守护着浦东乃至上海人民的福祉。
庙会与早期形成的社祭有关。《周礼·春官》:“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若乐八变,则地示(同祗,土地神)皆出,可得而礼矣;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可见,自古以来,社庙担负着举办祭神、娱神以至娱人活动的功能。
我从台湾的“王爷庙”说到浦东的“陈王庙”,说明海峡两岸文化一体,都具有共同的民俗信仰,关公、财神和妈祖,是台湾最兴盛的三位神祇,也是大陆地区共同祭拜的神灵。与东南沿海航运、渔业密切相关,从而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