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我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水平、巩固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新型的名族关系,2018年我区民汉学生完成了混合编班。我校为响应上级号召,也在2017年秋季完成了此项工作。将八年级一个双语班混合编进了8个汉语班。目前,每个班级中吸纳了6-8名双语班调入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占班级总人数的10%-12%。新的学习环境对混合编班后的调班学生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同时,这部分学的加入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民汉混合编班;少数民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
教育要以人为本。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当学生主体情况发生变化时,教学活动理应随之而发生改变。初中阶段,毋庸置疑八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这个阶段,家长和学生仍然把关注点主要放在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四门功课上。但是这四门学科对于混编进来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是相当大的。然而,相对而言,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学习、理解起来并非很难,加之周课时2节,作业量不多,考试是开卷,这对于混编进来的学生而言,是一门能够提升的学科。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好课堂、课后的环节,抓住八年级上册这一关键时期,让混合编班后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学好这门功课,一本学科为基础建立自信心,进而学好其他学科。
一、要重视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划分
教育教学工作主张循序渐进的方法。宋朝著名的教育家朱熹最早明确提出“循序渐进”的命题,他在《朱子大全》中提到,读书的方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深思”,虽然此主张最早是关于读书法,但同样适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语文、数学、英语以及物理四门功课内容难度大,知识点环环相扣。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这些学科的成绩,这对很多从小接受国语教学的学生来说难度都很大,新加入的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在学校接受的是母语教学,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理解起来有难度,再加上这几门学科的知识本身的难度,他们很容易知难而退。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但是每一章节、每一课都是新的知识,和上一章节、前一课的关系不是很大。所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不会像其他学科会因为小学底子没有打牢固,中学学起来就很吃力。相对而言,道德与法治学科难度小,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好着手。先学好道德与法治科目,再努力攻克有一定难度的科目,就是一种循序渐进。
朱熹在《朱子读书法》一文中写到:“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顾,以暂进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同样有难易程度的划分。教师在备课时对课程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要胸有成竹。建议将课程按照所面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把教学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划分高、中、低三档,难度最大的内容就有 第一课《维护宪法的权威》、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五课《基本制度》几课;难度中的包含的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难度较低的第三课《公民权利》、第四课《公民义务》。难易程度划分好之后,在教学过程中,专门针对难度系数较大的内容精心备课,以第一课为例,虽然从整体上看内容较难,但是,这一课第二框中的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相关内容,在本课中属于基础知识,少数民族学生对难度大的课中的基础一定要在课堂上吃透、理解到位。针对比较难的内容可以放慢速度,不妨多讲几遍,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相关知识点时再反复提及这一知识都可以。课堂上运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更容易发现学生具体在哪一部分内容方面感觉到吃力,從而达到做有的放矢的效果。
二、要巧妙设计课堂中的探究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探究法是经常会用到的,细看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每一目内容都安排有探究与分享的环节,少则一个,多则三个。以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本册书共十课内容,探究与分享每课时多达3-4个。在教学环节中,探究与分享怎么设计才能实现它的目的?尤其是民汉学生混合编班后,如何在活动中关注到这一部分学生,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设计探究分享插图式的含有简答题、对话和图表。因其趣味性和直观性均比较强,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无论是在学生单独探究过程还是在与同学们分享过程中,都是少数民族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在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举手回答问题,这样就很好地参与了教学过程,从少数民族学生的角度分析,他们从愿意参与课堂到主动参与课堂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其次,探究分享环节中加入小组探究形式,在分组时要关注到少数民族学生的组员搭配。把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到小组中,进行同学之间的扶帮带。比如,将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分成10组,把少数民族学生分到不同的组中,6-8组中有1名少数民族学生,4-2组中没有少数民族学生。分配班中的班长组、学习委员组等实力较强的组必须加入少数民族学生。在这种帮带过程中,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加强民族团结,也让少数民族学生能更好地融入新的学习环境。
三、要善于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对新进班的少数民族学生从语言表达、学习成绩方面进行评价是有失公正的。那么,要想培育好这一部分学生,让他们能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环境,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主动改变对以往单一的学生评价方式。其实这种评价方式也不难,比如我们都认可的是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能歌善舞,在文娱活动方面能力突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强。应用好这部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能够有效提升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一点是值得道德与法治老师加以关注的。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同样可以让少数民族学生施展自己能歌善舞的才华。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三框《基本政治制度》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就可以采用唱维吾尔族歌曲的形式导入新课,或者采用少数民族学生条民族舞蹈导入的手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掌握全场氛围和带动课程节奏,还能让少数民族学生发挥所长,在全班同学面前拥有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展示机会,同时,让同学之间的了解更加深入有利于各民族学生相处的更加融洽。这种学生歌舞互动的导入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课前尽可能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好,演唱哪一类型的歌曲、是否需要伴奏等,目的是能将歌曲和舞蹈以最完美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教师是火种,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用大爱心去教育新时代的青少年,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关键词:民汉混合编班;少数民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
教育要以人为本。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当学生主体情况发生变化时,教学活动理应随之而发生改变。初中阶段,毋庸置疑八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这个阶段,家长和学生仍然把关注点主要放在语文、数学、英语和物理四门功课上。但是这四门学科对于混编进来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是相当大的。然而,相对而言,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学习、理解起来并非很难,加之周课时2节,作业量不多,考试是开卷,这对于混编进来的学生而言,是一门能够提升的学科。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更好地利用好课堂、课后的环节,抓住八年级上册这一关键时期,让混合编班后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学好这门功课,一本学科为基础建立自信心,进而学好其他学科。
一、要重视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划分
教育教学工作主张循序渐进的方法。宋朝著名的教育家朱熹最早明确提出“循序渐进”的命题,他在《朱子大全》中提到,读书的方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深思”,虽然此主张最早是关于读书法,但同样适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语文、数学、英语以及物理四门功课内容难度大,知识点环环相扣。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这些学科的成绩,这对很多从小接受国语教学的学生来说难度都很大,新加入的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在学校接受的是母语教学,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理解起来有难度,再加上这几门学科的知识本身的难度,他们很容易知难而退。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但是每一章节、每一课都是新的知识,和上一章节、前一课的关系不是很大。所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不会像其他学科会因为小学底子没有打牢固,中学学起来就很吃力。相对而言,道德与法治学科难度小,理解掌握起来比较好着手。先学好道德与法治科目,再努力攻克有一定难度的科目,就是一种循序渐进。
朱熹在《朱子读书法》一文中写到:“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顾,以暂进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同样有难易程度的划分。教师在备课时对课程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要胸有成竹。建议将课程按照所面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把教学内容按照难易程度划分高、中、低三档,难度最大的内容就有 第一课《维护宪法的权威》、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第五课《基本制度》几课;难度中的包含的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难度较低的第三课《公民权利》、第四课《公民义务》。难易程度划分好之后,在教学过程中,专门针对难度系数较大的内容精心备课,以第一课为例,虽然从整体上看内容较难,但是,这一课第二框中的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相关内容,在本课中属于基础知识,少数民族学生对难度大的课中的基础一定要在课堂上吃透、理解到位。针对比较难的内容可以放慢速度,不妨多讲几遍,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相关知识点时再反复提及这一知识都可以。课堂上运用讲练结合的方式,更容易发现学生具体在哪一部分内容方面感觉到吃力,從而达到做有的放矢的效果。
二、要巧妙设计课堂中的探究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组探究法是经常会用到的,细看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每一目内容都安排有探究与分享的环节,少则一个,多则三个。以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本册书共十课内容,探究与分享每课时多达3-4个。在教学环节中,探究与分享怎么设计才能实现它的目的?尤其是民汉学生混合编班后,如何在活动中关注到这一部分学生,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设计探究分享插图式的含有简答题、对话和图表。因其趣味性和直观性均比较强,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无论是在学生单独探究过程还是在与同学们分享过程中,都是少数民族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在课堂上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举手回答问题,这样就很好地参与了教学过程,从少数民族学生的角度分析,他们从愿意参与课堂到主动参与课堂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其次,探究分享环节中加入小组探究形式,在分组时要关注到少数民族学生的组员搭配。把少数民族学生融入到小组中,进行同学之间的扶帮带。比如,将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分成10组,把少数民族学生分到不同的组中,6-8组中有1名少数民族学生,4-2组中没有少数民族学生。分配班中的班长组、学习委员组等实力较强的组必须加入少数民族学生。在这种帮带过程中,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加强民族团结,也让少数民族学生能更好地融入新的学习环境。
三、要善于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对新进班的少数民族学生从语言表达、学习成绩方面进行评价是有失公正的。那么,要想培育好这一部分学生,让他们能尽快融入新的学习环境,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主动改变对以往单一的学生评价方式。其实这种评价方式也不难,比如我们都认可的是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能歌善舞,在文娱活动方面能力突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强。应用好这部分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能够有效提升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一点是值得道德与法治老师加以关注的。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同样可以让少数民族学生施展自己能歌善舞的才华。比如: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三框《基本政治制度》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就可以采用唱维吾尔族歌曲的形式导入新课,或者采用少数民族学生条民族舞蹈导入的手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掌握全场氛围和带动课程节奏,还能让少数民族学生发挥所长,在全班同学面前拥有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展示机会,同时,让同学之间的了解更加深入有利于各民族学生相处的更加融洽。这种学生歌舞互动的导入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课前尽可能与少数民族学生沟通好,演唱哪一类型的歌曲、是否需要伴奏等,目的是能将歌曲和舞蹈以最完美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教师是火种,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用大爱心去教育新时代的青少年,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