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在年初的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结束了22年的奥斯卡“陪跑”之路,终于在全球影迷的见证下,拿到了小金人。这座来之不易的小金人可得感谢影片《荒野猎人》。《荒野猎人》在这届奥斯卡中获得了12项提名,最终拿下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摄影三项大奖。本片导演墨西哥人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也因此成为了如今世界电影界最优秀的导演之一。
其实,这不是导演亚历桑德罗第一次入围奥斯卡奖。2001年,由他执导的影片《爱情是狗娘》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此后,又有《通天塔》、《美错》获第79、83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在去年的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亚历桑德罗结束了奥斯卡提名之路,凭借《鸟人》一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四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在颁奖典礼上,亚历桑德罗总是笑称组委会总让英语不好的自己发言。我不禁想,是什么让一个墨西哥籍导演受到美国主流电影界广泛认可?带着这种疑问,我看了这部备受赞誉的影片,《鸟人》。
影片讲述了一个已经过气的好莱坞电影明星里根·汤姆森,他曾经所塑造的超级英雄鸟人(Bird Man)形象家喻户晓。而今,人们不再记得他,昔日的荣耀早已消失。这时的里根转战百老汇,欲要通过改编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谈论什么》重新赢得关注与尊重。无奈现实总和理想有太大的差距,经费紧张、女儿萨米刚从戒毒所出来、毒蛇评论员对此剧的不看好……为了摆脱这种窘境,里根请好莱坞当红小生麦克· 珊农救场,但他性格张扬不羁,对里根的戏剧多加改动。一预演时有男演员被舞台上掉下来的灯头砸进医院,他们还一直在打官司索赔;首演那天,里根的衣服阴差阳错的消失了,他只得光着身子走到剧场后台,曝光量大增;近乎绝望的里根用一把真枪代替道具枪,企图自杀,而他也终于赢得了全场观众的起立鼓掌。里根这时并没有死,枪只打中了他的鼻子。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电视里都是他的新闻,医院门外堵着大量记者,他终于重新获得了关注。而此时的他好像并不在乎这些,他走到窗边,觉得他自己就是一个会飞的鸟人,他走向窗外。女儿萨米找不到父亲,她跑到窗口抬头望着天空,露出一丝微笑……
我们总是堂而皇之地谈着艺术,可是没多少人真正在谈艺术。总有一部分人在附庸风雅,把“某某曾经说”当做提升自己的手段。其实,不要去相信“大众艺术”之说,艺术从来都不是大众的,它门槛高要求多,需要知识的积累、自身的修养等等。而“大众艺术”的观点就好像人人都拥有了艺术一样,大众的艺术只是空有艺术的壳,只是这个世界为了让大众相信:人人都有资格谈论艺术的借口。因为许多人谈艺术,依然是微博的一个转发键、朋友圈读都没读的一条链接而已。
影片中,男主人公里根的女儿萨米在父亲排这部剧时说:“你在排一部60年前写成的戏,给一千个担心看完没处吃点心喝咖啡的有钱人看。除了你,谁在乎!现实一点,爸爸,你不是做艺术,你是想找到存在感。……你害怕自己不重要。”
就如里根拍的这个舞台剧,他面对的是自己内心的挣扎,对自己一生的反省,是他自己的;然而观众看到了什么?观众看到了评论人看到的、看到了twitter看到的、还有别人看到的。站在里根的角度来看,他确实是个可怜人。自己为了这部剧近乎失去了一切,即使后来座无虚席,在媒体上实在火了一把,在没人不知道里根的时候,却没人聊他的艺术,没人在乎他的生活和痛苦(说到底谁会去在意呢)。最后一幕的戏,他的台词就是他的一生。他做了,把自己、生活、痛苦都诉说出来。没用的,即使开枪自杀,多数人在意的还是血。没错,事实就是一个人做出了这么一台“好”戏,正好被别人看到了。其实,观众则成了他们视觉的俘虏。
得到瞬间的举手称快简单得很,可是想要内心的体悟就很难。这个世界有些浮躁,人都忙着赚钱、生存,谁要艺术?谁有空用心重历艺术家的生存体验?没有。他们要高兴,高兴从哪来?从嘲笑来。里根街头裸奔会火,麦克的表演会火,打官司也火了。观众们给他们这个火的机会,是建立在观众们潜意识的嘲笑上的。观看的人会想“啊这人比我荒唐,我不会在台上这么直接,也不会上街裸奔。”我们“围观”直接发生的事情,我们觉得好笑觉得荒唐,就是因为我们自己觉得自己比他们“聪明”、更高级,才会不停给这这些人点赞。这是无形中的。这变造成了“媚俗”比严肃艺术更能让观众喜欢。艺术这么无聊的东西,谁看?卖弄打斗、城市灾难大场面、硝烟机器铠甲……更多人要这些,观众要,创作人也要。真正的艺术呢?还在塔尖,很少人问津。
如今的电影界可谓大片横行,好莱坞式经典大片成了高票房的标志。我们喜爱这类刺激感官的大片,“只要是大片都爱看”的观众大有人在。我并不是把电影艺术分为三六九等,认为大片不好。我们要在享受电影带给我们的愉悦之外,多加思考表象背后的东西,而不是沦为大片、社交网络的奴隶。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1
在年初的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结束了22年的奥斯卡“陪跑”之路,终于在全球影迷的见证下,拿到了小金人。这座来之不易的小金人可得感谢影片《荒野猎人》。《荒野猎人》在这届奥斯卡中获得了12项提名,最终拿下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摄影三项大奖。本片导演墨西哥人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也因此成为了如今世界电影界最优秀的导演之一。
其实,这不是导演亚历桑德罗第一次入围奥斯卡奖。2001年,由他执导的影片《爱情是狗娘》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此后,又有《通天塔》、《美错》获第79、83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在去年的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亚历桑德罗结束了奥斯卡提名之路,凭借《鸟人》一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四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在颁奖典礼上,亚历桑德罗总是笑称组委会总让英语不好的自己发言。我不禁想,是什么让一个墨西哥籍导演受到美国主流电影界广泛认可?带着这种疑问,我看了这部备受赞誉的影片,《鸟人》。
影片讲述了一个已经过气的好莱坞电影明星里根·汤姆森,他曾经所塑造的超级英雄鸟人(Bird Man)形象家喻户晓。而今,人们不再记得他,昔日的荣耀早已消失。这时的里根转战百老汇,欲要通过改编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谈论什么》重新赢得关注与尊重。无奈现实总和理想有太大的差距,经费紧张、女儿萨米刚从戒毒所出来、毒蛇评论员对此剧的不看好……为了摆脱这种窘境,里根请好莱坞当红小生麦克· 珊农救场,但他性格张扬不羁,对里根的戏剧多加改动。一预演时有男演员被舞台上掉下来的灯头砸进医院,他们还一直在打官司索赔;首演那天,里根的衣服阴差阳错的消失了,他只得光着身子走到剧场后台,曝光量大增;近乎绝望的里根用一把真枪代替道具枪,企图自杀,而他也终于赢得了全场观众的起立鼓掌。里根这时并没有死,枪只打中了他的鼻子。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电视里都是他的新闻,医院门外堵着大量记者,他终于重新获得了关注。而此时的他好像并不在乎这些,他走到窗边,觉得他自己就是一个会飞的鸟人,他走向窗外。女儿萨米找不到父亲,她跑到窗口抬头望着天空,露出一丝微笑……
我们总是堂而皇之地谈着艺术,可是没多少人真正在谈艺术。总有一部分人在附庸风雅,把“某某曾经说”当做提升自己的手段。其实,不要去相信“大众艺术”之说,艺术从来都不是大众的,它门槛高要求多,需要知识的积累、自身的修养等等。而“大众艺术”的观点就好像人人都拥有了艺术一样,大众的艺术只是空有艺术的壳,只是这个世界为了让大众相信:人人都有资格谈论艺术的借口。因为许多人谈艺术,依然是微博的一个转发键、朋友圈读都没读的一条链接而已。
影片中,男主人公里根的女儿萨米在父亲排这部剧时说:“你在排一部60年前写成的戏,给一千个担心看完没处吃点心喝咖啡的有钱人看。除了你,谁在乎!现实一点,爸爸,你不是做艺术,你是想找到存在感。……你害怕自己不重要。”
就如里根拍的这个舞台剧,他面对的是自己内心的挣扎,对自己一生的反省,是他自己的;然而观众看到了什么?观众看到了评论人看到的、看到了twitter看到的、还有别人看到的。站在里根的角度来看,他确实是个可怜人。自己为了这部剧近乎失去了一切,即使后来座无虚席,在媒体上实在火了一把,在没人不知道里根的时候,却没人聊他的艺术,没人在乎他的生活和痛苦(说到底谁会去在意呢)。最后一幕的戏,他的台词就是他的一生。他做了,把自己、生活、痛苦都诉说出来。没用的,即使开枪自杀,多数人在意的还是血。没错,事实就是一个人做出了这么一台“好”戏,正好被别人看到了。其实,观众则成了他们视觉的俘虏。
得到瞬间的举手称快简单得很,可是想要内心的体悟就很难。这个世界有些浮躁,人都忙着赚钱、生存,谁要艺术?谁有空用心重历艺术家的生存体验?没有。他们要高兴,高兴从哪来?从嘲笑来。里根街头裸奔会火,麦克的表演会火,打官司也火了。观众们给他们这个火的机会,是建立在观众们潜意识的嘲笑上的。观看的人会想“啊这人比我荒唐,我不会在台上这么直接,也不会上街裸奔。”我们“围观”直接发生的事情,我们觉得好笑觉得荒唐,就是因为我们自己觉得自己比他们“聪明”、更高级,才会不停给这这些人点赞。这是无形中的。这变造成了“媚俗”比严肃艺术更能让观众喜欢。艺术这么无聊的东西,谁看?卖弄打斗、城市灾难大场面、硝烟机器铠甲……更多人要这些,观众要,创作人也要。真正的艺术呢?还在塔尖,很少人问津。
如今的电影界可谓大片横行,好莱坞式经典大片成了高票房的标志。我们喜爱这类刺激感官的大片,“只要是大片都爱看”的观众大有人在。我并不是把电影艺术分为三六九等,认为大片不好。我们要在享受电影带给我们的愉悦之外,多加思考表象背后的东西,而不是沦为大片、社交网络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