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新课程的方案明确提出“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些要求,有效的高中政治学习活动就不能单纯地依赖背诵,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好高中政治的重要方。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了有效学习。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是乐意接受和推广小组合作学习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老师往往只偏重于形式,而没有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更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如:合作无时无处不在,缺乏必要性和有效价值;合作学习缺少独立思考;有些合作学习的成果是虚假的,如同在作秀;小组之间的交流被忽视,学生缺乏合作与共享意识,不善于倾听等等。本文就具体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进行反思,希望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趋合理、有效。
【关键词】政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用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领域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领域亦不例外,在此基础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提出了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只偏重于形式,忽略了合作学习的真实性、有效性,其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值得我们反思。
一、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没有突出实效性
在教学中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管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小组合作的价值。列如,某教师在讲解图表专题:“以上图表反映什么经济现象?”时,出现了一下情况:
师:看到这表头和表注,你该如何组织得分点?(全班95%的同学举起了手)。
师:先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再请小组派代表发言回答。
课后与执教老师谈起以上现象:
S:你有没有发现班里绝大部分同学都举起了手?
R:看到了。
S:那为什么还要进行小组讨论呢?
R:现在不是要求课堂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吗?
S:你觉得在这个环节中有必要组织小组讨论吗?
上述案例中,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几乎是张口就会,这样还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任务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设计的合作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研究。
二、合作学习没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发言仅成为课堂的点缀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一提出,不是让学生立即进行小组讨论,而是象征性地给几十秒钟考虑。在小组交流中导致个别学生侃侃而谈,多数学生说不出自己的见解,只好当陪客,作听众;或学生抛开重要话题,仅作肤浅的交流等。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的点缀。列如,在探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过程中:
“探究题”(高一):春节快到了,大街上商品琳琅满目,可对农民工而言,如何拿到劳动报酬买东西回家过年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请运用消费者权益的有关知识谈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认识?老师呈现问题情境后,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各小组中:有的是一个优秀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语,却没有围绕主题;有的对问题还不清楚,无从做起……
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特别是中差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其结果往往就是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或是没有围绕主题,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假如老师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以及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去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学习,才会是有效的。
三、缺乏准确的教师定位,合作学习的成果失真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客观的引导,但是这种引导应该是客观、公正的引导,而不是为了避免课堂的冷场教师深入个别学习小组告知答案,让学生照搬照抄。
“分两步计算题”(高一):假设某国2010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11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1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是多少?
师:(微笑地) 这个问题该运用什么公式?(没有一个学生举手)
师:(有点不自然了) 再想想看该运用什么公式?(还是没有学生举手)
师:(着急了) 那就小组讨论一下吧!
(于是,开始了小组的合作学习,老师当然也不“闲着”,深入到小组中)
(2-3分钟过去后)
师:(神态自若) 哪个小组上讲台来演算一下这道题?
(于是刚刚被老师光临的几个小组派代表来演算“合作学习”的成果)
不可否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是一个引领者,学生在老师的启迪和点拨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而不是合作学习幌子下教师的告诉。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情况,对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前期的评估,进而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教师的引导获得成功,增强合作学习的信心。
四、学生缺乏主动性,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会表现出不倾听、不分享、不合作的现象,利用小组的掩护逃避学习的责任,影响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
小组讨论开始(小组中有三男两女),其中的一个小女孩托着下巴,低着头(好像在思考),一个男孩东看看,西看看,这时另一个男生说: A先说。被点到名的A正了正身子:“我认为……”而其他人则仍然是无所事事,事后问发出倡议的那位男生:你为什么要让A先说呢?得到的回答是:他是我们舍长。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分工,让每一小组的成员都做到有序发言,共同体验合作学习的喜悦。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团队合作、发挥团队竞争的重要形式,可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却把它变成仅流于形式的走过场,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是科学的、是符合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的,不合理的是我们把它“形式化”了,我们把学生的“合作”当成了“合坐”。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政治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我们不断反思。
参考资料
[1]文涛. 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12期
[2]王坦. 《合作學习的理念与实施》. 中国人事出版社
[3]陈燕. 《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杭州大学教育系1997年
[4]马兰.《合作学习》.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转变教学观念教师是乐意接受和推广小组合作学习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老师往往只偏重于形式,而没有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更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如:合作无时无处不在,缺乏必要性和有效价值;合作学习缺少独立思考;有些合作学习的成果是虚假的,如同在作秀;小组之间的交流被忽视,学生缺乏合作与共享意识,不善于倾听等等。本文就具体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进行反思,希望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趋合理、有效。
【关键词】政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用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不断加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领域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领域亦不例外,在此基础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提出了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只偏重于形式,忽略了合作学习的真实性、有效性,其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值得我们反思。
一、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没有突出实效性
在教学中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管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小组合作的价值。列如,某教师在讲解图表专题:“以上图表反映什么经济现象?”时,出现了一下情况:
师:看到这表头和表注,你该如何组织得分点?(全班95%的同学举起了手)。
师:先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再请小组派代表发言回答。
课后与执教老师谈起以上现象:
S:你有没有发现班里绝大部分同学都举起了手?
R:看到了。
S:那为什么还要进行小组讨论呢?
R:现在不是要求课堂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吗?
S:你觉得在这个环节中有必要组织小组讨论吗?
上述案例中,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几乎是张口就会,这样还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任务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设计的合作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研究。
二、合作学习没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发言仅成为课堂的点缀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一提出,不是让学生立即进行小组讨论,而是象征性地给几十秒钟考虑。在小组交流中导致个别学生侃侃而谈,多数学生说不出自己的见解,只好当陪客,作听众;或学生抛开重要话题,仅作肤浅的交流等。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的点缀。列如,在探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过程中:
“探究题”(高一):春节快到了,大街上商品琳琅满目,可对农民工而言,如何拿到劳动报酬买东西回家过年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请运用消费者权益的有关知识谈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认识?老师呈现问题情境后,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在各小组中:有的是一个优秀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语,却没有围绕主题;有的对问题还不清楚,无从做起……
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特别是中差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其结果往往就是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或是没有围绕主题,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假如老师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以及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去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学习,才会是有效的。
三、缺乏准确的教师定位,合作学习的成果失真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客观的引导,但是这种引导应该是客观、公正的引导,而不是为了避免课堂的冷场教师深入个别学习小组告知答案,让学生照搬照抄。
“分两步计算题”(高一):假设某国2010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11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1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是多少?
师:(微笑地) 这个问题该运用什么公式?(没有一个学生举手)
师:(有点不自然了) 再想想看该运用什么公式?(还是没有学生举手)
师:(着急了) 那就小组讨论一下吧!
(于是,开始了小组的合作学习,老师当然也不“闲着”,深入到小组中)
(2-3分钟过去后)
师:(神态自若) 哪个小组上讲台来演算一下这道题?
(于是刚刚被老师光临的几个小组派代表来演算“合作学习”的成果)
不可否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是一个引领者,学生在老师的启迪和点拨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而不是合作学习幌子下教师的告诉。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情况,对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前期的评估,进而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教师的引导获得成功,增强合作学习的信心。
四、学生缺乏主动性,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会表现出不倾听、不分享、不合作的现象,利用小组的掩护逃避学习的责任,影响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
小组讨论开始(小组中有三男两女),其中的一个小女孩托着下巴,低着头(好像在思考),一个男孩东看看,西看看,这时另一个男生说: A先说。被点到名的A正了正身子:“我认为……”而其他人则仍然是无所事事,事后问发出倡议的那位男生:你为什么要让A先说呢?得到的回答是:他是我们舍长。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明确分工,让每一小组的成员都做到有序发言,共同体验合作学习的喜悦。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团队合作、发挥团队竞争的重要形式,可在实际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却把它变成仅流于形式的走过场,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是科学的、是符合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的,不合理的是我们把它“形式化”了,我们把学生的“合作”当成了“合坐”。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政治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我们不断反思。
参考资料
[1]文涛. 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12期
[2]王坦. 《合作學习的理念与实施》. 中国人事出版社
[3]陈燕. 《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杭州大学教育系1997年
[4]马兰.《合作学习》.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