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支气管哮喘当属祖国医学“哮病”范畴,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发时喉中有哮鸣音,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中医认为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弱等诱因促发。主要则之肺、脾、肾三脏。从胆论治哮病主要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中提出的“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探讨哮病发作与胆病理生理关系,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途径提供某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十一脏取决于胆
1 从胆论治支气管哮喘的生理基础
胆为六腑之首,与肝相连,两者又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胆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之间。主要生理机能是贮藏排泄胆汁和主决断。又为奇恒之腑,胆内盛有胆汁,古人认为胆汁是精纯、清纯的精位物质,故胆有“中精之府”、“清净之府”或“中清之府”之称。
1.1 调畅情志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中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明·吴《素问·吴注篇》云:“五脏六腑共为十一脏,脏气所发不能自决,而皆取决于胆。由其中正刚断故果敢而直行也”。 此种观点即是认为胆主决断,参与人体精神情志活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情志刺激密切相关,胆的这一机能对于防止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影响,以维持精气血液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确保脏腑协调。
1.2 调节气机和消化
肝胆相为表里,胆汁为肝血化生,或肝之余气凝聚而成,在肝气的疏泄下注入肠道,以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难经正义》指胆汁“感
肝木之气化而成,人食后小肠饱满,肠头上通胆囊,使其汁流入小肠之中,以融化食物,而利传渣滓。若胆汁不足,则精粗不分,粪色白洁而无黄”。 胆气春升,余脏从之,肝为主时之脏,但肝胆互为表里,肝的主疏泄调畅气机的功能发挥有赖于胆主少阳春升之气功能的正常与否。《医学见能》记载:“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故胆腑亦具疏泄之功。肝胆协调共主调畅气机。
1.3 胆于肺之生理关系
所谓十一脏取决于但,从元·滑寿在《读素问钞》中所论述的相火论立论。滑寿注“胆为中正之官,而其经为少阳,少阳相火也,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居中,火独游于其间也,故曰取决于胆也。”滑寿的注释阐述了胆决断他脏。因为相火根于肾,藏于肝胆,游于三焦。上焦心肺得少阳相火,则能行气血,调神志①《素问·阴阳别论篇》谓: “ 一阳发病, 少气善咳。” 王冰注曰:“ 一阳谓少阳胆与三焦之脉。… …阳木熏肺故善咳。” 肺位最高, 其对胆腑有制约调节作用, 而肝胆主疏泄为升降之枢, 对肺的宣肃有调控作用, 若胆气郁滞, 疏通泄降不及,势必影响及肺②.
2 从胆论治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基础
若胆气太过,引动肝风,引发哮证“夙根”,则发凤痰哮病;若胆气有余、七情过极则气郁化火,胆中相火妄动,引动君火而致君相火旺,灼伤津血成痰瘀,痰阻滞肺络,瘀于咽喉,则发哮喘。另外脾胃属土,主运化谷,升清降浊,其生理功能的正常须得木气疏泄才能通达。因此,胆气郁滞可导致胆汁疏泄失常,胆汁郁结、气机不利,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脾胃不和,运化失职,津液内停,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饮痰湿浊邪内生③。痰伏于肺,外邪引动,则致痰壅气道、肺宣降失常而发哮病。
3 从胆论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哮喘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 治疗上应祛痰利气,对于胆气不利之人当佐以温胆利湿化痰。这是中医治疗哮病的方法之一。李慧④等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经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 均有显著下降, 说明温胆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 可调节患者免疫力, 抑制变态反应, 使嗜酸性粒细胞降低,从而缓解临床症状。王彩华⑤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并发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证实,温胆汤加减起到了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加强食管和胃排空作用,降低胃及食管中的酸性物对支气管传入神经的刺激,从而减少引发支气管痉挛。随证加减疗效颇佳。经临床观察,温胆汤有明显的抗反流作用,加用温胆汤治疗支气管哮喘伴胃食管反流能取得较好疗。
4 结语
引起支气管哮喘的原因很多,胆腑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也有着重要作用。“十一脏取决于胆”理论指导下,从新的角度去看待哮病的发作和治疗,在疏利肝胆的同时加用化湿降浊、祛风化瘀之品,减少该病的发作机率,胆肺相通、胆肺同治理论,对于研究呼吸系统疾病进而丰富其理论和治法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丛培玮,许南阳,指导:易 杰,浅析“凡十一脏取决于胆”[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浅析2008 10(5):66~67.
[2]熊大经,袁晓辉,谢 慧 ,与鼻-鼻窦炎治疗的关系探讨[J],“胆肺假说”四川中医,2009 27(6):27~28.
[3]田俊,邬渊敏,吴敏雨,宏强.浅议冠心病从胆论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 18(12):1315~1316.
[4]李慧,高敏.温胆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56 例[J]. 河北中医 .2002 24 (5):365.
[5]王彩华.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并发支气管哮喘20例[J]. 陕西中医.2006 27(12):1464~1465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十一脏取决于胆
1 从胆论治支气管哮喘的生理基础
胆为六腑之首,与肝相连,两者又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胆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之间。主要生理机能是贮藏排泄胆汁和主决断。又为奇恒之腑,胆内盛有胆汁,古人认为胆汁是精纯、清纯的精位物质,故胆有“中精之府”、“清净之府”或“中清之府”之称。
1.1 调畅情志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中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明·吴《素问·吴注篇》云:“五脏六腑共为十一脏,脏气所发不能自决,而皆取决于胆。由其中正刚断故果敢而直行也”。 此种观点即是认为胆主决断,参与人体精神情志活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情志刺激密切相关,胆的这一机能对于防止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影响,以维持精气血液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确保脏腑协调。
1.2 调节气机和消化
肝胆相为表里,胆汁为肝血化生,或肝之余气凝聚而成,在肝气的疏泄下注入肠道,以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难经正义》指胆汁“感
肝木之气化而成,人食后小肠饱满,肠头上通胆囊,使其汁流入小肠之中,以融化食物,而利传渣滓。若胆汁不足,则精粗不分,粪色白洁而无黄”。 胆气春升,余脏从之,肝为主时之脏,但肝胆互为表里,肝的主疏泄调畅气机的功能发挥有赖于胆主少阳春升之气功能的正常与否。《医学见能》记载:“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故胆腑亦具疏泄之功。肝胆协调共主调畅气机。
1.3 胆于肺之生理关系
所谓十一脏取决于但,从元·滑寿在《读素问钞》中所论述的相火论立论。滑寿注“胆为中正之官,而其经为少阳,少阳相火也,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居中,火独游于其间也,故曰取决于胆也。”滑寿的注释阐述了胆决断他脏。因为相火根于肾,藏于肝胆,游于三焦。上焦心肺得少阳相火,则能行气血,调神志①《素问·阴阳别论篇》谓: “ 一阳发病, 少气善咳。” 王冰注曰:“ 一阳谓少阳胆与三焦之脉。… …阳木熏肺故善咳。” 肺位最高, 其对胆腑有制约调节作用, 而肝胆主疏泄为升降之枢, 对肺的宣肃有调控作用, 若胆气郁滞, 疏通泄降不及,势必影响及肺②.
2 从胆论治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基础
若胆气太过,引动肝风,引发哮证“夙根”,则发凤痰哮病;若胆气有余、七情过极则气郁化火,胆中相火妄动,引动君火而致君相火旺,灼伤津血成痰瘀,痰阻滞肺络,瘀于咽喉,则发哮喘。另外脾胃属土,主运化谷,升清降浊,其生理功能的正常须得木气疏泄才能通达。因此,胆气郁滞可导致胆汁疏泄失常,胆汁郁结、气机不利,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脾胃不和,运化失职,津液内停,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饮痰湿浊邪内生③。痰伏于肺,外邪引动,则致痰壅气道、肺宣降失常而发哮病。
3 从胆论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哮喘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 治疗上应祛痰利气,对于胆气不利之人当佐以温胆利湿化痰。这是中医治疗哮病的方法之一。李慧④等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经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 均有显著下降, 说明温胆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 可调节患者免疫力, 抑制变态反应, 使嗜酸性粒细胞降低,从而缓解临床症状。王彩华⑤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并发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证实,温胆汤加减起到了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加强食管和胃排空作用,降低胃及食管中的酸性物对支气管传入神经的刺激,从而减少引发支气管痉挛。随证加减疗效颇佳。经临床观察,温胆汤有明显的抗反流作用,加用温胆汤治疗支气管哮喘伴胃食管反流能取得较好疗。
4 结语
引起支气管哮喘的原因很多,胆腑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也有着重要作用。“十一脏取决于胆”理论指导下,从新的角度去看待哮病的发作和治疗,在疏利肝胆的同时加用化湿降浊、祛风化瘀之品,减少该病的发作机率,胆肺相通、胆肺同治理论,对于研究呼吸系统疾病进而丰富其理论和治法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丛培玮,许南阳,指导:易 杰,浅析“凡十一脏取决于胆”[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浅析2008 10(5):66~67.
[2]熊大经,袁晓辉,谢 慧 ,与鼻-鼻窦炎治疗的关系探讨[J],“胆肺假说”四川中医,2009 27(6):27~28.
[3]田俊,邬渊敏,吴敏雨,宏强.浅议冠心病从胆论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 18(12):1315~1316.
[4]李慧,高敏.温胆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56 例[J]. 河北中医 .2002 24 (5):365.
[5]王彩华.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并发支气管哮喘20例[J]. 陕西中医.2006 27(12):1464~14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