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支气管哮喘从胆论治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ti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支气管哮喘当属祖国医学“哮病”范畴,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发时喉中有哮鸣音,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中医认为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弱等诱因促发。主要则之肺、脾、肾三脏。从胆论治哮病主要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中提出的“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探讨哮病发作与胆病理生理关系,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途径提供某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十一脏取决于胆
  1 从胆论治支气管哮喘的生理基础
  胆为六腑之首,与肝相连,两者又有经脉相互络属而为表里。胆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之间。主要生理机能是贮藏排泄胆汁和主决断。又为奇恒之腑,胆内盛有胆汁,古人认为胆汁是精纯、清纯的精位物质,故胆有“中精之府”、“清净之府”或“中清之府”之称。
  1.1 调畅情志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中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明·吴《素问·吴注篇》云:“五脏六腑共为十一脏,脏气所发不能自决,而皆取决于胆。由其中正刚断故果敢而直行也”。 此种观点即是认为胆主决断,参与人体精神情志活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情志刺激密切相关,胆的这一机能对于防止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影响,以维持精气血液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确保脏腑协调。
  1.2 调节气机和消化
  肝胆相为表里,胆汁为肝血化生,或肝之余气凝聚而成,在肝气的疏泄下注入肠道,以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难经正义》指胆汁“感
  肝木之气化而成,人食后小肠饱满,肠头上通胆囊,使其汁流入小肠之中,以融化食物,而利传渣滓。若胆汁不足,则精粗不分,粪色白洁而无黄”。 胆气春升,余脏从之,肝为主时之脏,但肝胆互为表里,肝的主疏泄调畅气机的功能发挥有赖于胆主少阳春升之气功能的正常与否。《医学见能》记载:“胆者,肝之腑,属木。主升清降浊,疏利中土”,故胆腑亦具疏泄之功。肝胆协调共主调畅气机。
  1.3 胆于肺之生理关系
  所谓十一脏取决于但,从元·滑寿在《读素问钞》中所论述的相火论立论。滑寿注“胆为中正之官,而其经为少阳,少阳相火也,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居中,火独游于其间也,故曰取决于胆也。”滑寿的注释阐述了胆决断他脏。因为相火根于肾,藏于肝胆,游于三焦。上焦心肺得少阳相火,则能行气血,调神志①《素问·阴阳别论篇》谓: “ 一阳发病, 少气善咳。” 王冰注曰:“ 一阳谓少阳胆与三焦之脉。… …阳木熏肺故善咳。” 肺位最高, 其对胆腑有制约调节作用, 而肝胆主疏泄为升降之枢, 对肺的宣肃有调控作用, 若胆气郁滞, 疏通泄降不及,势必影响及肺②.
  2 从胆论治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基础
  若胆气太过,引动肝风,引发哮证“夙根”,则发凤痰哮病;若胆气有余、七情过极则气郁化火,胆中相火妄动,引动君火而致君相火旺,灼伤津血成痰瘀,痰阻滞肺络,瘀于咽喉,则发哮喘。另外脾胃属土,主运化谷,升清降浊,其生理功能的正常须得木气疏泄才能通达。因此,胆气郁滞可导致胆汁疏泄失常,胆汁郁结、气机不利,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脾胃不和,运化失职,津液内停,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饮痰湿浊邪内生③。痰伏于肺,外邪引动,则致痰壅气道、肺宣降失常而发哮病。
  3 从胆论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哮喘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 治疗上应祛痰利气,对于胆气不利之人当佐以温胆利湿化痰。这是中医治疗哮病的方法之一。李慧④等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经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 均有显著下降, 说明温胆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 可调节患者免疫力, 抑制变态反应, 使嗜酸性粒细胞降低,从而缓解临床症状。王彩华⑤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并发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证实,温胆汤加减起到了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加强食管和胃排空作用,降低胃及食管中的酸性物对支气管传入神经的刺激,从而减少引发支气管痉挛。随证加减疗效颇佳。经临床观察,温胆汤有明显的抗反流作用,加用温胆汤治疗支气管哮喘伴胃食管反流能取得较好疗。
  4 结语
  引起支气管哮喘的原因很多,胆腑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也有着重要作用。“十一脏取决于胆”理论指导下,从新的角度去看待哮病的发作和治疗,在疏利肝胆的同时加用化湿降浊、祛风化瘀之品,减少该病的发作机率,胆肺相通、胆肺同治理论,对于研究呼吸系统疾病进而丰富其理论和治法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丛培玮,许南阳,指导:易 杰,浅析“凡十一脏取决于胆”[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浅析2008 10(5):66~67.
  [2]熊大经,袁晓辉,谢 慧 ,与鼻-鼻窦炎治疗的关系探讨[J],“胆肺假说”四川中医,2009 27(6):27~28.
  [3]田俊,邬渊敏,吴敏雨,宏强.浅议冠心病从胆论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 18(12):1315~1316.
  [4]李慧,高敏.温胆汤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56 例[J]. 河北中医 .2002 24 (5):365.
  [5]王彩华.温胆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并发支气管哮喘20例[J]. 陕西中医.2006 27(12):1464~1465期.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ICU病人解除隔离的基本要求以及隔离的重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接诊的246例ICU病人进行统计分析调研,经患者家属同意后,将患者分为了实验组121例,对照组125例。两组患者分别采取集束监护约束化干预对策,以及常规护理对策进行对比护理。分析护理过程中的解除隔离要点,并对其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集中约束策略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其恢复情况相比
期刊
摘要:国家为了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对0~36个月龄儿童实施中医药健康管理指导,要求基层妇幼医务工作者在儿童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36月龄对儿童家长辅导中医药健康保健方法和技术,引导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渐掌握自我保健常识,达到防病强身的目的。  关键词:儿童;中医保健;方法和技术  我国自2009年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以来,政府高度重视
期刊
关键字:仙方活命饮;炎症性肠病;验案  仙方活命饮出自《校注妇人良方》,方由金银花、贝母、防风、白芷、赤芍、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陈皮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消肿溃坚之功效,主治阳证疮疡肿毒初起之证见局部红肿掀痛,甚则伴有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现代常化裁运用于脓疱疮、疖肿、蜂窝组织炎、乳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证。笔者曾运用本方加减治疗炎症性肠病收到较
期刊
摘要:乙状结肠冗长症是消化内科较为棘手的疑难病症,患者乙状结肠长度超过正常范围40%,多以便秘为主症,外科手术指征严格,内科药物治疗难效。以中西医理论及“衡法”为指导思想,运用枳术汤加减治疗乙状结肠冗长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乙状结肠冗长症 ;衡法;枳术汤  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乙状结肠冗长症的的发病年龄范围逐渐增大,而现有的研究表明乙状结肠冗长所致慢性便秘,可能有2个原因:一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 月~2015年1 月住院治疗的64 例阑尾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A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B组(开腹阑尾切除术)各32 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放置引流管、术后近期发生切口感染、肠粘连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阑尾切除术(A组)的手术效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手术(B组)比较:A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
期刊
摘要:对于护士而言,掌握药理知识是很重要的,护士在用药的全过程都需要相关方面的药理知识,只有熟知药理知识,才能用对药,用好药,才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保护自身的利益与安全。  关键词:药理知识;护士;重要性  对于临床护士而言,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处理各种药物。药物的种类不同,规格各异,药物成分,性能,用法各异,用药剂量,用法千差万别,对于护理人员而言,要做好护理工作,用对药,确实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大石街道社区产妇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EPDS对69例社区产后抑郁症患者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社区中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17.7%,产后抑郁的发生与产妇文化程度及分娩方式等有关(P51分,再使用EPDS量表进行临床筛查,量表共l0个条目,包含心境、乐趣、自责、焦虑、恐惧、失眠、应对能力、悲伤、哭泣、自伤等内容,EPDS总分13分为阳性,即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9月间接收的9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前后45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15.55%,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
期刊
【摘 要】 小儿遗尿俗称小儿尿床,是指三周岁以上的小儿不能在睡眠中醒来排尿,而不知不觉将尿排在床上的一种表现,临床上并不少见。小儿遗尿多数是功能性的,属于心理、情绪、行为异常性疾病的范畴。由于先天性脊柱裂,脊髓损伤,大脑发育不全等气质性病变引起的尿床,不属于推拿治疗的范围。满二周岁的小孩大多可以控制排尿,如果三周岁以上的小孩仍有遗尿者,可视为病态。遗尿分;下元虚寒型,脾肺气虚型,肝经湿热型。  【
期刊
摘要:多汗症属于中医“汗证”范畴,有自汗和盗汗之分,其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治疗原则当根据证候不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笔者以滋阴降火法治疗阴虚湿盛型多汗,疗效肯定。  关键词:汗证;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病例资料  患者李某,男,37岁,2015年5月8日就诊。  主诉:大汗淋漓一周。  现病史:患者自诉近一周以来无明显诱因出汗增多,大汗淋漓,动则加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