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平中学的学生自主管理从上世纪80年代轰动上海的“学生校长助理”的尝试,到上世纪末“自主管理委员会”的诞生,再发展延续到现在每个班级参与的“主题值周”,每一次尝试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每一次创举都凝结着广大师生的智慧,二十多年的学生自主管理的创新不断推动着建平中学的德育工作再上台阶,更富实效。
一、学生自主管理的价值取向
建平中学实施学生自主管理课程是建平中学培养目标与建平中学现代学校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学生自主管理是建平实现培养目标,尤其是培养学生自立精神和领袖气质的一个重要课程。所谓自立精神,是指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以及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所具有的自主自立的精神,这种自主自立的精神应该包括:独立公正、张扬个性的主体意识与能力;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生活意识与能力;自主、自立,自尊、自重,自信、自强。所谓领袖气质指具有创业的意识、组织的才能、领导的艺术,具有包容性和高度的团队责任感以及自我牺牲精神。领袖气质包括:作为组织的协调者所应该具有的道德素养与心理结构;对于事物发展的预见能力以及相应的决策能力;良好的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学生始终应该是学校的主人,因为学校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都是为了实现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完美和谐地发展。让学生满意、让学生感动,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尊重学生合理要求,是建平德育理念、办学思想的体现。建平所提供的优质教育服务的直接体现之一,就是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忽视或无视学生、教师、家长的主体作用,造成“目中无他人”的管理不仅低效,而且就对学生的影响而言,也必然是低效的。基于民本的、问题的、发展的学校管理,要尊重每一位员工,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教师员工拥有归属感和荣誉感,让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充满神圣和光荣。激发每一个建平人的主人翁的责任感,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化、课程化,成为学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德育效能的必然要求。
二、學生自主管理的模式演变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建平中学在前任校长冯恩洪校长的带领下,开始了对“有生命力教育”的探索,并最终形成了“合格 特长,规范 选择”的培养目标。建平中学学生自主管理也正是在这个先进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中孕育、发展、成长的。
模式之一:学生校长助理,从学生当中选择品行、能力具佳,富有领袖气质的学生,担任学校校长助理。
建平中学从学生中聘请校长助理,从1994年到1999年连续坚持了6年。这一做法的产生,与建平理念的提出,在当时轰动全市。建平中学学生校长助理的设立是建平中学教育管理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校长助理享受校长助理津贴,有专门的办公室,校长助理的职责主要有两个:一是作为沟通校长与学生的桥梁,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二是作为学生代表,参与学校最高决策层工作。
学生校长助理的设立是建平学子广泛参与学校管理中的一个侧面,在建平校园管理各个方面,诸如卫生、纪律仲裁、权益保障等等都影映着建平学子积极参与的身影。
这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孕育过程,给予学生个体发展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更多的空间,学生的主人翁感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的热情大大提高。但是“学生校长助理”的自主管理模式明显存在学生覆盖面太窄,“学生校长助理”精力有限,决策建议缺少集体智慧的缺点。
模式之二: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下设学生权益保障委员会、生活管理委员会、爱心基金会、纪律仲裁委员会。
1999年,上海市建平中学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在举国上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洪流中应运而生。
几年来,随着学校领导与一届届自管会干部的不断摸索与完善,现在的自管会分工明确,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其下共有6个部门,每个部门各司其职,井井有条。分别为:
学生权益保障委员会(承担学生维权职能,充当同学与校方之间的连心桥);学生生活管理委员会(承担在校学生特别是住宿生生活管理的职能,致力于为建平学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住宿、就餐环境);爱心基金会(承担扶贫济困职能,本着“无偿捐助,无偿奉献”的原则,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尤其是品学兼优的在校建平学生进行资助,并广泛发动学生献爱心);学生纪律仲裁委员会(承担校园的执法职能,对在校学生出现的违反校纪校规现象,酌情做出处理)。
通过这个机构,同学们可以不拘泥于被动接受管理的死板模式,而是积极地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与自己的实践和创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校的行政管理注入青年学子独有的鲜活的清新的风格和蓬勃的朝气。与此同时,同学们从切身的自主管理中体会到了平日里学校领导和老师管理学校的辛苦,使得同学们更好地遵守和协助学校的管理,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诞生将建平中学的德育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仍存在代表性不强,范围不广,不能覆盖所有学生的弱点。
模式之三:班级 “主题值周”课程模式。
起初几届自管会的定位是学校行政领导与校团委指导下的学生自治机构,主要由部分学生干部主导,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主要为广大学生服务。然而,对于一个有数千名学生的高级中学来说,寥寥几十人组成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并不能代表最广大学生的利益。因此,结合建平中学一贯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自管会为了能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其中,真正实现“自主”二字,提出“让每一个学生在成为被管理者的同时也成为管理者。”于是,班级主题值周这一崭新的自主管理形式应运而生。
班级主题值周由全校各班按班级次序轮值,每周一班,每学年一轮。班级主题值周内容主要包括主题调研和日常管理。主题调研即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学生学习活动、学校管理发展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日常管理则包括:早晨迎接学生、教师进校,整理自行车车库秩序,保持校园环境清洁,主持并管理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管理督促,食堂服务与秩序维护,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服务等。
10年来,近 400个班级轮次承担了自主管理班级工作,大大扩大了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的参与面,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声誉,成为活跃在建平校园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坚强力量。
三、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实效
学生自主管理旨在让全校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学生自主管理,并以其独特的视角着眼于学校环境、课程建设、学生心理、学校发展等方方面面。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工作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也为各个班级提供了加强班级团结、融合班级同学的机会。
学生在参与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获得了多方面的体验,学生收获很多。通过学校苗圃管理(帮助养殖花草树木)、食堂劳动(帮助准备食材、收拾餐具、清洁卫生等)、图书馆管理(帮助整理图书)、各行政部门执勤(帮助学校各部门常规事务管理)等,学生的劳动意识、吃苦精神大大增强;通过值周活动和自主管理,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学会了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同时也感受到别人给予自己的尊重;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主题值周活动中,学生既有劳动的辛苦,又有活动的欢乐,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有效地舒缓了紧张的学习压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主题值周既锻炼了统筹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又提升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作为建平人的自豪感;学校培养目标自立精神、领袖气质得以在课程层面上体现和落实。
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教育身处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挑战,从德育的未来发展与具体实施来看,学生的思想多样性、多元性、行为的开放性将使得教育的管理难度从高等教育提前投射到基础教育阶段,从这个角度讲,学校德育工作注定将是长期的、常态的,全员、全程的。德育工作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才能适切学生实际,才能真正提升德育实效。
责任编辑/齐欣
一、学生自主管理的价值取向
建平中学实施学生自主管理课程是建平中学培养目标与建平中学现代学校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学生自主管理是建平实现培养目标,尤其是培养学生自立精神和领袖气质的一个重要课程。所谓自立精神,是指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以及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所具有的自主自立的精神,这种自主自立的精神应该包括:独立公正、张扬个性的主体意识与能力;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生活意识与能力;自主、自立,自尊、自重,自信、自强。所谓领袖气质指具有创业的意识、组织的才能、领导的艺术,具有包容性和高度的团队责任感以及自我牺牲精神。领袖气质包括:作为组织的协调者所应该具有的道德素养与心理结构;对于事物发展的预见能力以及相应的决策能力;良好的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学生始终应该是学校的主人,因为学校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都是为了实现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完美和谐地发展。让学生满意、让学生感动,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能、尊重学生合理要求,是建平德育理念、办学思想的体现。建平所提供的优质教育服务的直接体现之一,就是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忽视或无视学生、教师、家长的主体作用,造成“目中无他人”的管理不仅低效,而且就对学生的影响而言,也必然是低效的。基于民本的、问题的、发展的学校管理,要尊重每一位员工,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教师员工拥有归属感和荣誉感,让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充满神圣和光荣。激发每一个建平人的主人翁的责任感,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化、课程化,成为学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德育效能的必然要求。
二、學生自主管理的模式演变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建平中学在前任校长冯恩洪校长的带领下,开始了对“有生命力教育”的探索,并最终形成了“合格 特长,规范 选择”的培养目标。建平中学学生自主管理也正是在这个先进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中孕育、发展、成长的。
模式之一:学生校长助理,从学生当中选择品行、能力具佳,富有领袖气质的学生,担任学校校长助理。
建平中学从学生中聘请校长助理,从1994年到1999年连续坚持了6年。这一做法的产生,与建平理念的提出,在当时轰动全市。建平中学学生校长助理的设立是建平中学教育管理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校长助理享受校长助理津贴,有专门的办公室,校长助理的职责主要有两个:一是作为沟通校长与学生的桥梁,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二是作为学生代表,参与学校最高决策层工作。
学生校长助理的设立是建平学子广泛参与学校管理中的一个侧面,在建平校园管理各个方面,诸如卫生、纪律仲裁、权益保障等等都影映着建平学子积极参与的身影。
这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孕育过程,给予学生个体发展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更多的空间,学生的主人翁感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的热情大大提高。但是“学生校长助理”的自主管理模式明显存在学生覆盖面太窄,“学生校长助理”精力有限,决策建议缺少集体智慧的缺点。
模式之二: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下设学生权益保障委员会、生活管理委员会、爱心基金会、纪律仲裁委员会。
1999年,上海市建平中学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在举国上下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洪流中应运而生。
几年来,随着学校领导与一届届自管会干部的不断摸索与完善,现在的自管会分工明确,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其下共有6个部门,每个部门各司其职,井井有条。分别为:
学生权益保障委员会(承担学生维权职能,充当同学与校方之间的连心桥);学生生活管理委员会(承担在校学生特别是住宿生生活管理的职能,致力于为建平学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住宿、就餐环境);爱心基金会(承担扶贫济困职能,本着“无偿捐助,无偿奉献”的原则,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尤其是品学兼优的在校建平学生进行资助,并广泛发动学生献爱心);学生纪律仲裁委员会(承担校园的执法职能,对在校学生出现的违反校纪校规现象,酌情做出处理)。
通过这个机构,同学们可以不拘泥于被动接受管理的死板模式,而是积极地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与自己的实践和创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校的行政管理注入青年学子独有的鲜活的清新的风格和蓬勃的朝气。与此同时,同学们从切身的自主管理中体会到了平日里学校领导和老师管理学校的辛苦,使得同学们更好地遵守和协助学校的管理,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诞生将建平中学的德育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仍存在代表性不强,范围不广,不能覆盖所有学生的弱点。
模式之三:班级 “主题值周”课程模式。
起初几届自管会的定位是学校行政领导与校团委指导下的学生自治机构,主要由部分学生干部主导,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主要为广大学生服务。然而,对于一个有数千名学生的高级中学来说,寥寥几十人组成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并不能代表最广大学生的利益。因此,结合建平中学一贯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自管会为了能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其中,真正实现“自主”二字,提出“让每一个学生在成为被管理者的同时也成为管理者。”于是,班级主题值周这一崭新的自主管理形式应运而生。
班级主题值周由全校各班按班级次序轮值,每周一班,每学年一轮。班级主题值周内容主要包括主题调研和日常管理。主题调研即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学生学习活动、学校管理发展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日常管理则包括:早晨迎接学生、教师进校,整理自行车车库秩序,保持校园环境清洁,主持并管理升旗仪式,课间操、眼保健操管理督促,食堂服务与秩序维护,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服务等。
10年来,近 400个班级轮次承担了自主管理班级工作,大大扩大了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的参与面,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声誉,成为活跃在建平校园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坚强力量。
三、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实效
学生自主管理旨在让全校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学生自主管理,并以其独特的视角着眼于学校环境、课程建设、学生心理、学校发展等方方面面。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工作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也为各个班级提供了加强班级团结、融合班级同学的机会。
学生在参与自主管理的过程中获得了多方面的体验,学生收获很多。通过学校苗圃管理(帮助养殖花草树木)、食堂劳动(帮助准备食材、收拾餐具、清洁卫生等)、图书馆管理(帮助整理图书)、各行政部门执勤(帮助学校各部门常规事务管理)等,学生的劳动意识、吃苦精神大大增强;通过值周活动和自主管理,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学会了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同时也感受到别人给予自己的尊重;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主题值周活动中,学生既有劳动的辛苦,又有活动的欢乐,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有效地舒缓了紧张的学习压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主题值周既锻炼了统筹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又提升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作为建平人的自豪感;学校培养目标自立精神、领袖气质得以在课程层面上体现和落实。
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教育身处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挑战,从德育的未来发展与具体实施来看,学生的思想多样性、多元性、行为的开放性将使得教育的管理难度从高等教育提前投射到基础教育阶段,从这个角度讲,学校德育工作注定将是长期的、常态的,全员、全程的。德育工作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才能适切学生实际,才能真正提升德育实效。
责任编辑/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