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管理类课程是我国当前教育工作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又是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基础,并且是最为专业的,重要的课程。而且经济学课程教学又是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以及可以在工作当中得到进一步升迁机会的重要基石。所以对于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 存在的问题 原则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49-02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批优秀的经济管理类的人才,所以在教育工作当中对于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相关学校的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1.高职经济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1.1经济学理论抽象,学生难以接受
经济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因为与实际生活并没有那么的贴切,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是很难达到一个深刻理解的状态的。学生难以接受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是当前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严重的阻碍了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发展。
1.2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困难比较大
经济学是一门包含了多种学科的基础性课程。想要学好经济学这一门课程,不仅仅要能够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原理,还需要掌握高难度的数学知识。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当中,学生们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很难的,明显的区别于高中时所学的数学。而且在高职的经济学教育过程当中,相关的数学教师是不可能像高中老师一样尽可能的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高职的数学老师是不会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的。
1.3高职学生的年龄较小,社会阅历简单
高职学生的年龄相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是比较小的,这些学生的社会阅历很简单。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是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又是比较抽象的原理,所以社会阅历比较简单的高职学生很难透彻的理解晦澀难懂的经济学知识,又很难将这些原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这就导致高职的经济学教育的发展特别的缓慢。
1.4经济学课程学时较少,内容较多
经济学课程是整个经济管理类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内容繁杂,但是它的专业性并不强,这就导致了在安排经济学课程学时的过程当中不断地缩减学时时长。一方面经济学课程的教育内容非常的多,另一方面经济学课程的课时又很少,这就导致经济学老师在进行讲课的过程当中很难将所有的重点和难点全面覆盖,学生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将经济学这一门课程学习的非常好。
2.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2.1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促进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就必须得坚持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果说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相关的经济学原理,那么他们是很难将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实际相结合起来。不能够做到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相结合,那么学生只是单纯的在学习相关的理论,在日后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差的,也不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高职在进行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应当将学生的一些课时作为实践课程来安排,在学校任课的过程当中,就应当让学生们多接触实际的经济实践,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2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经济系统的运行是一个非常客观的过程,在经济系统运行的过程当中是遵循一般规律的,而这一些规律是反映了在一定条件之下,各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的共性。所以说,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学校的经济学教育和经济系统的实际运行结合起来,并且还能够通过个性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的成绩和经济实践的能力。
3.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3.1整合教育资源,建立教学档案例库
在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应该坚持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运用非常多的实际教学案例来为学生讲解相关经济学的经济原理。在讲不同课程内容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选择个性比较鲜明,并且符合课程内容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而且老师在讲经济学课程的过程当中,应该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的状态也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当前的经济形势。所以说在进行经济学教学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整合相关的教育资源,建立起学校的教学档案例库。
3.2教师应当积极的参与案例教学实践
在经济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应用相关的教学案例进行授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所以为了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师运用这一教学方法的能力,应该鼓励老师积极的参加案例教学的实践活动。相关的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教师有计划,有目标的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老师还应该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直接决定了该课程的发展状态,所以一定要提高相关老师的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讲座进行知识的宣传,帮助老师们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3.3坚持以能力本位为教学的出发点
在高职教学的过程当中传播相关知识理论只是教育的一个目的,教育更重要的目的应该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并且还要提高学生的能力。经济学课程的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在传播经济学原理,更多的是教给学生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第一是学生的观察能力。这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第二个是分析能力,在学生遇到困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引导他们积极的去分析问题,才能去解决问题。第三个是创造的能力。创新性的思维和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一项能力。
3.4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
在进行高职经济学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建立起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应该适当的建立起质量监控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目的是为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保证相关实践教学的质量。只有提高了对于相关实践教学的监督工作,才能够真正地提高这一实践教学的质量,所以在进行高职经济学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对于实践教学的监督体系的建立。
4.小结
总而言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整个经济管理类教育过程当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经济管理类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而且是势在必行的。相信在分析出了相关的问题之后,在坚持改革原则的条件之下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经济学课程教学当中的问题的。
参考文献:
[1]张金锁.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5):89-91.
[2]李建雄.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81-84.
【关键词】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 存在的问题 原则 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049-02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批优秀的经济管理类的人才,所以在教育工作当中对于高职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相关学校的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1.高职经济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1.1经济学理论抽象,学生难以接受
经济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因为与实际生活并没有那么的贴切,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是很难达到一个深刻理解的状态的。学生难以接受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是当前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严重的阻碍了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发展。
1.2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困难比较大
经济学是一门包含了多种学科的基础性课程。想要学好经济学这一门课程,不仅仅要能够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原理,还需要掌握高难度的数学知识。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当中,学生们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很难的,明显的区别于高中时所学的数学。而且在高职的经济学教育过程当中,相关的数学教师是不可能像高中老师一样尽可能的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高职的数学老师是不会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的。
1.3高职学生的年龄较小,社会阅历简单
高职学生的年龄相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是比较小的,这些学生的社会阅历很简单。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是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又是比较抽象的原理,所以社会阅历比较简单的高职学生很难透彻的理解晦澀难懂的经济学知识,又很难将这些原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这就导致高职的经济学教育的发展特别的缓慢。
1.4经济学课程学时较少,内容较多
经济学课程是整个经济管理类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内容繁杂,但是它的专业性并不强,这就导致了在安排经济学课程学时的过程当中不断地缩减学时时长。一方面经济学课程的教育内容非常的多,另一方面经济学课程的课时又很少,这就导致经济学老师在进行讲课的过程当中很难将所有的重点和难点全面覆盖,学生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将经济学这一门课程学习的非常好。
2.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2.1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促进高职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就必须得坚持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果说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相关的经济学原理,那么他们是很难将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实际相结合起来。不能够做到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相结合,那么学生只是单纯的在学习相关的理论,在日后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差的,也不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高职在进行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应当将学生的一些课时作为实践课程来安排,在学校任课的过程当中,就应当让学生们多接触实际的经济实践,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2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
经济系统的运行是一个非常客观的过程,在经济系统运行的过程当中是遵循一般规律的,而这一些规律是反映了在一定条件之下,各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的共性。所以说,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学校的经济学教育和经济系统的实际运行结合起来,并且还能够通过个性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的成绩和经济实践的能力。
3.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3.1整合教育资源,建立教学档案例库
在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应该坚持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运用非常多的实际教学案例来为学生讲解相关经济学的经济原理。在讲不同课程内容的过程当中,老师应该选择个性比较鲜明,并且符合课程内容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而且老师在讲经济学课程的过程当中,应该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的状态也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当前的经济形势。所以说在进行经济学教学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整合相关的教育资源,建立起学校的教学档案例库。
3.2教师应当积极的参与案例教学实践
在经济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应用相关的教学案例进行授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所以为了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师运用这一教学方法的能力,应该鼓励老师积极的参加案例教学的实践活动。相关的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教师有计划,有目标的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老师还应该具有相当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直接决定了该课程的发展状态,所以一定要提高相关老师的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讲座进行知识的宣传,帮助老师们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3.3坚持以能力本位为教学的出发点
在高职教学的过程当中传播相关知识理论只是教育的一个目的,教育更重要的目的应该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并且还要提高学生的能力。经济学课程的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在传播经济学原理,更多的是教给学生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第一是学生的观察能力。这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第二个是分析能力,在学生遇到困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引导他们积极的去分析问题,才能去解决问题。第三个是创造的能力。创新性的思维和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一项能力。
3.4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
在进行高职经济学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建立起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在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应该适当的建立起质量监控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够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目的是为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保证相关实践教学的质量。只有提高了对于相关实践教学的监督工作,才能够真正地提高这一实践教学的质量,所以在进行高职经济学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对于实践教学的监督体系的建立。
4.小结
总而言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整个经济管理类教育过程当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经济管理类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而且是势在必行的。相信在分析出了相关的问题之后,在坚持改革原则的条件之下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经济学课程教学当中的问题的。
参考文献:
[1]张金锁.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5):89-91.
[2]李建雄.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