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思维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认知是思考的行为或者过程,它可以让我们迅速地处理大量的信息。然而,我们的认知并不完美,在某些时候,我们会出现判断谬误,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认知偏差。每个人都会出现认知偏差,它不受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智商等因素的影响。认知偏差的事例有些为大家所熟知,有些不常见,但它们都很有趣。
赌徒谬论
一件事已经发生过了,那么此事将来发生的概率就会改变。实际上,这种说法是谬论。必然概率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比如你投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永远是50%,即使你已经连续掷出了100次正面朝上,在接下来的这一次,背面朝上的概率仍然只能是50%,不会增大也不会减小。很多人都认为概率是会发生改变的,特别是在赌博的时候。举个例子,一个赌徒在玩轮盘,那个小球已经连续四次停在黑色区,赌徒就想:下次应该停在红色区了吧!实际上,赌徒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小球在下一次转到红色区的概率仍然是47.37%(轮盘共有38个点区,其中红色有18个)。这本来是显而易见的,但几乎每个赌徒都相信概率会改变,正是这种思维的误区让他们输得血本无归。
了解这个谬论后,你还会去赌吗?踏实做人做事才是正道啊!
成见效应
根据一个人某方面的表现,就对这个人下总体的结论。这就是成见效应。对职员的评价往往就会这样。不妨来看个例子:某公司职员克里斯连续三天都迟到,他的上司就会把他评定为思想散漫不爱工作的人。克里斯迟到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或许车子坏了,或许家里出了什么意外,或许碰上了糟糕的天气。但上司并不管这些。所以,克里斯就因为某个无奈的原因,被认定是一个不好的职员。一个人的外表也很容易让人产生成见效应。一个长相丑陋或者形象猥琐的人通常会被认为容易做坏事。而那些容貌漂亮或者有魅力的人則容易受到欢迎,常能得到好的工作或者其他更好的对待。
所以,请暂时放下你的成见。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或者与之相处一段时间后,再发表你的意见,再做出你的决定也不迟。
双曲线贴现
有两笔钱,一笔金额较小,一笔金额较大些,金额较小的钱可以马上到手,金额较大些的钱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兑现,有不少人宁愿选择金额较小的而放弃金额较大的。这就是双曲线贴现。在人类的各种研究中,有很多与决策有关。我们知道,一个决策从开始提出到最终拍板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在二选一的决策中,时间的推迟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举例来说,有不少人宁愿今天只拿20美元,也不要一年以后的100美元。因为他们认为,一笔钱现在取比将来取更稳赚。也就是说,同是1美元,今天的价值比明天的价值可能会更大。假设银行现在的利率是9%,一个理智的人是不会在意现在取91.74美元,还是一年后取100美元的。但是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二者之间相差多少我们才会选择取现而不去等待?你愿意一年后取100美元,还是现在取50美元?或者现在的金额更少呢?你的临界线是多少?
嘿嘿,好好思量其中的奥妙吧。
承诺升级
承诺升级是指人们对已经显露败象的事情继续坚持下去。我们这一生做过许多决定,有些决定是错误或者考虑欠妥的。按理说,我们应该放弃这些失败的决定或者从其反方向进行着手。然而事实上,有的人不但强迫自己继续坚持自己的选择,还会投入更多。举个例子:你用大半辈子的积蓄去做一单生意,6个月后,很多迹象表明生意会失败。从逻辑上讲,你应当想方设法缩减损失并终止这单生意。但事实往往是这样,由于你已经把半辈子的积蓄投了进去,你会决心硬撑到底,并投入更多的资金希望能扭转局面。
所以,有时候及时而果断地抽身而退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安慰剂效应
某种物质实际上是无用的,你相信它有效,从而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安慰剂效应。这种反应在医学上尤其普遍。报纸上曾有报道,一位医生给了病人一种药,说这种药会很有效,结果,病人的病情真的得到了改善。其实,医生给病人的药只是糖片。到目前为止,安慰剂效应仍然是一个科学谜题。有理论说,安慰剂有效是“期望效应”的结果。比如,患者期望糖片(其实他们不知)能改善他们的病情,所以他们自我感觉病情得到了好转。然而,这无法解释无效的药片究竟是如何减轻病情的。当然,产生的结果是好的方面,我们称之为“安慰剂”;如果产生的效果是负面的或者是有害的,就要称之为“反安慰剂”了。
可见,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是多么重要啊。
羊群心理
羊群心理又称从众心态,是指倾向于放弃自我意见而随大流,以此来感到安全和防止冲突。投资者莫名其妙地随波逐流、追涨杀跌是典型的心理特征。羊群心理最普遍的形式是“从众心理”,主要来自于同辈的压力。羊群心理很好地揭示了时尚之所以可以流行的原因。服饰、汽车、嗜好、风格这些种种都能得到一些群体的共鸣,并引发时尚潮流。在当今社会,那些看上去平凡无奇,或如何都不能与酷、流行挂上钩的事物却能得到许多人的追捧,就是归功于羊群效应。例如跳伞裤、宠物石、胭脂鱼、锥形胸罩,等等。
说白了,羊群心理就是缺乏个性导致的思维或行为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有个性的人能魅力四射,而随波逐流的人默默无闻的原因。
赌徒谬论
一件事已经发生过了,那么此事将来发生的概率就会改变。实际上,这种说法是谬论。必然概率是不会发生改变的。比如你投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永远是50%,即使你已经连续掷出了100次正面朝上,在接下来的这一次,背面朝上的概率仍然只能是50%,不会增大也不会减小。很多人都认为概率是会发生改变的,特别是在赌博的时候。举个例子,一个赌徒在玩轮盘,那个小球已经连续四次停在黑色区,赌徒就想:下次应该停在红色区了吧!实际上,赌徒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小球在下一次转到红色区的概率仍然是47.37%(轮盘共有38个点区,其中红色有18个)。这本来是显而易见的,但几乎每个赌徒都相信概率会改变,正是这种思维的误区让他们输得血本无归。
了解这个谬论后,你还会去赌吗?踏实做人做事才是正道啊!
成见效应
根据一个人某方面的表现,就对这个人下总体的结论。这就是成见效应。对职员的评价往往就会这样。不妨来看个例子:某公司职员克里斯连续三天都迟到,他的上司就会把他评定为思想散漫不爱工作的人。克里斯迟到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或许车子坏了,或许家里出了什么意外,或许碰上了糟糕的天气。但上司并不管这些。所以,克里斯就因为某个无奈的原因,被认定是一个不好的职员。一个人的外表也很容易让人产生成见效应。一个长相丑陋或者形象猥琐的人通常会被认为容易做坏事。而那些容貌漂亮或者有魅力的人則容易受到欢迎,常能得到好的工作或者其他更好的对待。
所以,请暂时放下你的成见。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或者与之相处一段时间后,再发表你的意见,再做出你的决定也不迟。
双曲线贴现
有两笔钱,一笔金额较小,一笔金额较大些,金额较小的钱可以马上到手,金额较大些的钱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兑现,有不少人宁愿选择金额较小的而放弃金额较大的。这就是双曲线贴现。在人类的各种研究中,有很多与决策有关。我们知道,一个决策从开始提出到最终拍板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在二选一的决策中,时间的推迟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举例来说,有不少人宁愿今天只拿20美元,也不要一年以后的100美元。因为他们认为,一笔钱现在取比将来取更稳赚。也就是说,同是1美元,今天的价值比明天的价值可能会更大。假设银行现在的利率是9%,一个理智的人是不会在意现在取91.74美元,还是一年后取100美元的。但是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二者之间相差多少我们才会选择取现而不去等待?你愿意一年后取100美元,还是现在取50美元?或者现在的金额更少呢?你的临界线是多少?
嘿嘿,好好思量其中的奥妙吧。
承诺升级
承诺升级是指人们对已经显露败象的事情继续坚持下去。我们这一生做过许多决定,有些决定是错误或者考虑欠妥的。按理说,我们应该放弃这些失败的决定或者从其反方向进行着手。然而事实上,有的人不但强迫自己继续坚持自己的选择,还会投入更多。举个例子:你用大半辈子的积蓄去做一单生意,6个月后,很多迹象表明生意会失败。从逻辑上讲,你应当想方设法缩减损失并终止这单生意。但事实往往是这样,由于你已经把半辈子的积蓄投了进去,你会决心硬撑到底,并投入更多的资金希望能扭转局面。
所以,有时候及时而果断地抽身而退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安慰剂效应
某种物质实际上是无用的,你相信它有效,从而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安慰剂效应。这种反应在医学上尤其普遍。报纸上曾有报道,一位医生给了病人一种药,说这种药会很有效,结果,病人的病情真的得到了改善。其实,医生给病人的药只是糖片。到目前为止,安慰剂效应仍然是一个科学谜题。有理论说,安慰剂有效是“期望效应”的结果。比如,患者期望糖片(其实他们不知)能改善他们的病情,所以他们自我感觉病情得到了好转。然而,这无法解释无效的药片究竟是如何减轻病情的。当然,产生的结果是好的方面,我们称之为“安慰剂”;如果产生的效果是负面的或者是有害的,就要称之为“反安慰剂”了。
可见,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是多么重要啊。
羊群心理
羊群心理又称从众心态,是指倾向于放弃自我意见而随大流,以此来感到安全和防止冲突。投资者莫名其妙地随波逐流、追涨杀跌是典型的心理特征。羊群心理最普遍的形式是“从众心理”,主要来自于同辈的压力。羊群心理很好地揭示了时尚之所以可以流行的原因。服饰、汽车、嗜好、风格这些种种都能得到一些群体的共鸣,并引发时尚潮流。在当今社会,那些看上去平凡无奇,或如何都不能与酷、流行挂上钩的事物却能得到许多人的追捧,就是归功于羊群效应。例如跳伞裤、宠物石、胭脂鱼、锥形胸罩,等等。
说白了,羊群心理就是缺乏个性导致的思维或行为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有个性的人能魅力四射,而随波逐流的人默默无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