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职营销人才培养面临“学生、企业、校友与专业四方联动,六步递进”的职业能力培养新挑战。实现三个转换的“四六三”培养模式是“教学方式与手段滞后、学生情感教育忽视、就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关鍵词:四方联动 六步递进 三个转换 营销人才
一、研究与实践的背景
新媒体、新零售的出现,要求营销人自身具备跨岗位的职业能力。如营销相关岗位从单纯的销售人员、业务人员或导购员岗位,已经转向线上、线下全方位的销售顾问,从事客户关系开发与维护的系统工作,因此,营销职业对于创造性思维、多方面的知识具有更高的要求。
二、研究与实践的理论依据
1.复合型人才的含义
所谓复合型人才,在不同的领域,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复合型人才的共同点是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知识、高素质与强能力。专业迁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复合的主要目标,具体表现为一专多能。而一专多能的基础则是复合型思维、文化素质与人格品质。
2.复合型营销人才的特性
复合型人才主要特性具体表现为:
(1)全面的综合素质。表现在智商、情商都很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自信、乐观、合作,不怕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等。
(2)知能协调性。主要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基本技能、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协调。
(3)思维开放性。能够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能发现新的商机,具有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思维发散的能力。
(4)认识迁移性。在认识活动中善于联想和迁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社会适应性。具体表现为性格温和,意志坚强,对事物反应客观、敏锐,具有自控力,与他人关系良好。
(6)创新灵感性。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能够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注意商机、捕捉商机、利用商机。
三、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思路
1.主要问题
在新背景下,高职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应解决以下问题:
(1)教学方式与手段的相对滞后。教学方式与手段与学生所喜欢的媒体或工具有一定距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忽视。重视营销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升华与职业素养的提升。例如部分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度不高;爱抱怨、浮躁,急于求成;缺少探索精神等。
(3)职业竞争力不足。与无学历但富有经验的人员、其他专业毕业生及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相比,职业竞争优势不明显,发展后劲不足。
2.解决思路
构建“四六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生、企业、校友与专业四方联动,系统设计六步递进的培养体系,实现空间、任务及角色三个转换,培养具有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复合型销售代表与电商人才;基于综合素质养成的“递进式”课程体系的构建;精心建设专业课程,构建培养“知能协调”的教学资源;转型升级实训基地,建设培养“认知迁移”的产学研平台。
四、基于营销职业特点及复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改革
营销职业的工作对象以人为主,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很高,例如职业活动内容多样,不确定程度高、影响工作任务完成的因素众多、工作任务目标的实现途径多元化。因此,营销理论的检验标准只有市场,营销就是一个不断挑战未来的过程,只有善于学习、有迁移能力的营销人在职业中才更具有竞争实力。因此,营销人才的成长遵循实践成长律,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重构“递进式”课程体系
(1)基于综合素质养成的“递进式”课程体系构建。根据营销工作岗位及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核心技能,构建基本素质课程、专业通用能力课程、专业方向能力课程、拓展能力课程等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营销人才。
(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按照市场营销相关岗位所需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开设市场调查与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推销技术、新媒体营销、销售管理、营销策划、商务谈判等七门核心课程。每门课的内容整合、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由校、企教师共同制定,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营销工作一致。
2.根据“四六三”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策略
(1)四方联动,实现“三个转换”的融合培养
①校企生共同引领。第一学年增设新营销人入职仪式,通过企业人士、专业教师、优秀校友、优秀在校生引领新生,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内容包括教师寄语→入职宣誓→职场风云→秀出自己→在校风采→营销练兵→专业标准→魅力教师,使学生体验到仪式感与职业归属感。
②校企融合共同培养。第二、三学年,校企共同开发实施核心课程。将企业的经营任务与课程融合,如饮料、农特产品等销售比赛、活动策划等比赛、系列企业讲座。通过合作,实现“讲堂”向“商场”的空间转换,“学知识”向“做营销”的任务转换,使人才培养“真情景”“真任务”,从而实现“学生”向“营销人”的角色转换。
(2)六步递进,营销素养强化不断线
从入学至毕业,通过系统设计入职仪式、理念引领、榜样带动、氛围营造、规范约束、活动强化递进式课内外课程与活动,逐步培养与强化学生的全面素质、开放思维。
(3)基于移动互联网,创建OTO的“互动 竞赛”式新课堂
①线上互动式课堂:以学生喜欢的手段与方式授课,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介,利用教学软件、网络课程、在线课堂、教学资源库等,以翻转课堂完成在线互动学习。
②线下竞赛型课堂:即校企合作开展课内竞赛活动与技能过关,以亮剑、出彩、慧眼、创意为主题开展营销课内赛。如与娃哈哈合作的推销技能过关“三真合一”,即做真实企业的真项目,考核真业绩;如营销策划课程成果的“三级展示”,即晚会活动策划成果、专业LOGO设计、专业微电影等在班内、课内及专业内的三层级展示、选拔。 (4)实施“双导师” “双结合”学生评价体系
①理论课程的“双结合”评价。学生成績由线下50%与线上50%构成。线下考评,即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构成;线上考评过网络课程或在线课程上的学习、作业、测验、考试等在线评价。
②实训课程的“双导师”制评价,由校内与校外教师评价组成,将营销过程、态度与营销业绩相结合。
3.精心建设专业课程,构建培养“知能协调”的教学资源
把市场调查与分析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分为销售管理、营销策划与新媒体运营三个方向,与校企合作,建设在线精品课程,在与企业合作中,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夯实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拓展学习领域。
4.转型升级实训基地,建设培养“认知迁移”的产学研平台
升级原有央财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为“互联网 ”商贸实训基地,实现情境模拟、实地演练、营销实战等核心课程的实训功能,同时为科研及社会服务提供平台,通过科教结合、理实结合、工学结合等方式,培养学生岗位迁移与社会适应能力。
五、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笔者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在近五年的营销技能相关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一等奖2项,获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技能类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在与企业合作的各类实训实习项目中,学生受到企业的好评。在实训实习中多名学生获年度销售冠军、“优秀员工”等荣誉,实习期间升为店长、班长。学生在校期间注册的多家公司,目前运营情况良好。
经过“四六三”模式的培养,营销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缩短了适应时间,能够马上融入岗位工作中去,有的创业,有的成为职业经理人,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有的学生年收入在10~50万元、有的拥有丽水特产公司,并在农产品、餐饮、民宿、装修设计等多个领域投资……毕业生获得社会的认可,提升了专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参考文献:
[1]杨毅红.“工商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2]周宏敏.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思考[J],中国商论,2019(03).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关鍵词:四方联动 六步递进 三个转换 营销人才
一、研究与实践的背景
新媒体、新零售的出现,要求营销人自身具备跨岗位的职业能力。如营销相关岗位从单纯的销售人员、业务人员或导购员岗位,已经转向线上、线下全方位的销售顾问,从事客户关系开发与维护的系统工作,因此,营销职业对于创造性思维、多方面的知识具有更高的要求。
二、研究与实践的理论依据
1.复合型人才的含义
所谓复合型人才,在不同的领域,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复合型人才的共同点是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知识、高素质与强能力。专业迁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复合的主要目标,具体表现为一专多能。而一专多能的基础则是复合型思维、文化素质与人格品质。
2.复合型营销人才的特性
复合型人才主要特性具体表现为:
(1)全面的综合素质。表现在智商、情商都很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自信、乐观、合作,不怕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等。
(2)知能协调性。主要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基本技能、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协调。
(3)思维开放性。能够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能发现新的商机,具有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思维发散的能力。
(4)认识迁移性。在认识活动中善于联想和迁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社会适应性。具体表现为性格温和,意志坚强,对事物反应客观、敏锐,具有自控力,与他人关系良好。
(6)创新灵感性。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能够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注意商机、捕捉商机、利用商机。
三、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思路
1.主要问题
在新背景下,高职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应解决以下问题:
(1)教学方式与手段的相对滞后。教学方式与手段与学生所喜欢的媒体或工具有一定距离,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忽视。重视营销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升华与职业素养的提升。例如部分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度不高;爱抱怨、浮躁,急于求成;缺少探索精神等。
(3)职业竞争力不足。与无学历但富有经验的人员、其他专业毕业生及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相比,职业竞争优势不明显,发展后劲不足。
2.解决思路
构建“四六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生、企业、校友与专业四方联动,系统设计六步递进的培养体系,实现空间、任务及角色三个转换,培养具有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复合型销售代表与电商人才;基于综合素质养成的“递进式”课程体系的构建;精心建设专业课程,构建培养“知能协调”的教学资源;转型升级实训基地,建设培养“认知迁移”的产学研平台。
四、基于营销职业特点及复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教学改革
营销职业的工作对象以人为主,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很高,例如职业活动内容多样,不确定程度高、影响工作任务完成的因素众多、工作任务目标的实现途径多元化。因此,营销理论的检验标准只有市场,营销就是一个不断挑战未来的过程,只有善于学习、有迁移能力的营销人在职业中才更具有竞争实力。因此,营销人才的成长遵循实践成长律,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重构“递进式”课程体系
(1)基于综合素质养成的“递进式”课程体系构建。根据营销工作岗位及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核心技能,构建基本素质课程、专业通用能力课程、专业方向能力课程、拓展能力课程等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营销人才。
(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按照市场营销相关岗位所需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开设市场调查与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推销技术、新媒体营销、销售管理、营销策划、商务谈判等七门核心课程。每门课的内容整合、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由校、企教师共同制定,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营销工作一致。
2.根据“四六三”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策略
(1)四方联动,实现“三个转换”的融合培养
①校企生共同引领。第一学年增设新营销人入职仪式,通过企业人士、专业教师、优秀校友、优秀在校生引领新生,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内容包括教师寄语→入职宣誓→职场风云→秀出自己→在校风采→营销练兵→专业标准→魅力教师,使学生体验到仪式感与职业归属感。
②校企融合共同培养。第二、三学年,校企共同开发实施核心课程。将企业的经营任务与课程融合,如饮料、农特产品等销售比赛、活动策划等比赛、系列企业讲座。通过合作,实现“讲堂”向“商场”的空间转换,“学知识”向“做营销”的任务转换,使人才培养“真情景”“真任务”,从而实现“学生”向“营销人”的角色转换。
(2)六步递进,营销素养强化不断线
从入学至毕业,通过系统设计入职仪式、理念引领、榜样带动、氛围营造、规范约束、活动强化递进式课内外课程与活动,逐步培养与强化学生的全面素质、开放思维。
(3)基于移动互联网,创建OTO的“互动 竞赛”式新课堂
①线上互动式课堂:以学生喜欢的手段与方式授课,利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介,利用教学软件、网络课程、在线课堂、教学资源库等,以翻转课堂完成在线互动学习。
②线下竞赛型课堂:即校企合作开展课内竞赛活动与技能过关,以亮剑、出彩、慧眼、创意为主题开展营销课内赛。如与娃哈哈合作的推销技能过关“三真合一”,即做真实企业的真项目,考核真业绩;如营销策划课程成果的“三级展示”,即晚会活动策划成果、专业LOGO设计、专业微电影等在班内、课内及专业内的三层级展示、选拔。 (4)实施“双导师” “双结合”学生评价体系
①理论课程的“双结合”评价。学生成績由线下50%与线上50%构成。线下考评,即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构成;线上考评过网络课程或在线课程上的学习、作业、测验、考试等在线评价。
②实训课程的“双导师”制评价,由校内与校外教师评价组成,将营销过程、态度与营销业绩相结合。
3.精心建设专业课程,构建培养“知能协调”的教学资源
把市场调查与分析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分为销售管理、营销策划与新媒体运营三个方向,与校企合作,建设在线精品课程,在与企业合作中,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夯实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拓展学习领域。
4.转型升级实训基地,建设培养“认知迁移”的产学研平台
升级原有央财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为“互联网 ”商贸实训基地,实现情境模拟、实地演练、营销实战等核心课程的实训功能,同时为科研及社会服务提供平台,通过科教结合、理实结合、工学结合等方式,培养学生岗位迁移与社会适应能力。
五、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笔者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在近五年的营销技能相关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一等奖2项,获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技能类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在与企业合作的各类实训实习项目中,学生受到企业的好评。在实训实习中多名学生获年度销售冠军、“优秀员工”等荣誉,实习期间升为店长、班长。学生在校期间注册的多家公司,目前运营情况良好。
经过“四六三”模式的培养,营销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缩短了适应时间,能够马上融入岗位工作中去,有的创业,有的成为职业经理人,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有的学生年收入在10~50万元、有的拥有丽水特产公司,并在农产品、餐饮、民宿、装修设计等多个领域投资……毕业生获得社会的认可,提升了专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参考文献:
[1]杨毅红.“工商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2]周宏敏.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思考[J],中国商论,2019(03).
(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