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是从事创业活动的基本条件,创业素质包括创造性思维素质、经济与管理素质、法律意识和素质及修养与心理素质等。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途径: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和突破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外部环境。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素质 培育途径
社会的转型与市场的发育,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单纯指向学术型、精英型人才。为此,高校必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创业基本素质,形成开创型个性,具有自谋职业、创业致富、创业成才的能力和本领。
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是从事创业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国际上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高校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创业和就业,而且会形成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随着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应以培育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
一、创业素质的内涵
创业者表现形形色色,成功的途径千千万万,有关创业者素质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中国内地富豪榜的开创者胡润提出了创业者“十大财富品质”:诚信、把握机遇、创新、务实、终身学习、勤奋、领导才能、执着、直觉和冒险。我国《科学投资》杂志在研究了国内上千例创业者案例后提出,“中国成功创业者十大素质”是欲望、忍耐、眼界、明势、敏感、人脉、谋略、胆量、与他人分享的愿望、自我反省的能力。著名管理学专家威廉·D.拜格雷夫也曾将优秀创业者的基本禀赋归纳为10个:理想、果断、实干、决心、奉献、热爱、周详、命运、金钱和分享。亚马逊网站推荐两次荣获年度“美国俄亥俄州青年企业家”称号和“全美青年企业家奖”的美国创业家,同时也是著名演说家的马丁·J.格伦德认为,成功创业者的“九大素质”分别是选择一个爱好、制定一个目标、拿着薪水学习、与成功者为伍、相信自己、以己之长发财致富、敢于提问、不循规蹈矩,不墨守成规和努力工作等。
纵观中外成功创业者走过的途径,下列基本素质是他们共同具备的。
1.创造性思维素质
创造性思维素质是指能够以较高的质量和效率获取知识,并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素质不仅注重对知识的学习能力,而且强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记忆和吸收,而忽略了创造性思维素质的培养,造就了大批“高分低能型人才”,这对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2.经济与管理素质
创业者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要具备经济头脑和管理素质。科技必须应用于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或服务必须适应市场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开发、生产和销售必须符合市场原则和机制,这样创业企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这必然涉及资源配置、预测决策、经济分析、经济核算、成果转让、成本费用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目标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一目标引导下,企业不仅要靠产品、技术来追求效益,而且要靠科学管理来提高效益。因此,创业者必须掌握现代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从系统整体观念出发,统筹、协调、控制和优化各项资源。
3.法律意识和素质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与完善,法律规范已经渗透到了经济领域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和层面。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市场接轨,风险投资,企业股份制改造,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及各类新型市场的培育与发展都离不开法律,具备法律素质、懂法并善于用法已是人才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创业者必须熟悉和了解市场、社会和企业等内外部环境的法律法规及其运行机制。更为重要的是,要以法律为武器,规范自己和企业的行为,保护自己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4.修養与心理素质
创业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富有理想、乐观与自信、紧迫感、勇于面对风险、坚韧的毅力等。这种潜质在校学习期间就应当得到培育与塑造,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心理健康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头脑敏锐、想象丰富、行为协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创造性。
二、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途径
创业素养是可以培养的。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需要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支持和提供条件,更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努力和积累,学校应通过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使学生成为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才。
1.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广博的知识基础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它要求学生不但要有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现代科学、艺术、法学、哲学、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知识等。而传统的高等教育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中,存在着单一性的问题,即专业划分过细,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较少,造成了各种课程知识间的隔离,严重阻碍了学生知识结构的自我改造和更新,也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构建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办学模式,切实加大对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和改革文科实践性教学的领域和形式,大力开展案例教学和模拟训练,更新实践性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实践项目,增强学生在实验实践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围绕创业主题,开设相关的法律、经济、管理等课程,通过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实现课堂创业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提倡文理互补,建设跨学科的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和引导学生文理渗透,人文与科学精神并举,以培养学生学科之间的交叉创新点和创新思维习惯。可以尝试实行学分制学籍管理,在公共选修课中确定文理交叉的必选科目比例,比如文科学生必须选修两门自然科学课程,理科学生必须选修两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可以文理互补,交叉渗透。
2.改革和突破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广泛开展讨论交流活动,鼓励独立思考,独立探索,摒弃片面求同和服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开发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更加注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敢于怀疑权威、敢于挑战的激情和信心,培养学生具有进取精神,热爱自己的事业,做事认真,坚持到底,意志坚强,百折不挠,增强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
其次,要突破传统封闭式教学和院系、专业壁垒,将创业教育延伸到社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要切实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创业实验及创业计划大赛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采用案例式教学、互动式讨论、模拟式体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对接等方式,体现创业教育的规律、思维和方法。比如,组织吸收学生参与协助教师的教研科研课题研究,将课题的一部分具体工作交给学生独力完成。在独立搜集资料、合作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在协助指导教师归纳总结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探讨,勇于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与他人通力协作,可以增强其独立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锻炼和提高其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此外,还可以尝试实行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设计大奖赛”活动。学生以“策划我的企业”为设计主题,充分运用所学的创业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开展创业设计。学生对自己的“创业方案”进行设计时,要从资金来源、经营场所、雇员分工、广告设计、经营特色、营销策略、成本核算和利润指标等方面进行反复论证,力求科学合理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创业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学生能扩大知识面,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真实地感受强烈的创业意识的冲动。学校可组织方案评审小组,对方案进行评选、组织方案设计的答辩活动,让学生回答评委的提问,从心理素质到言语表达都得到锻炼。
3.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外部环境
首先,政府要大力关注大学生创业。政府支持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和信心,是大学生创业最强有力的外部保障。尽快建立专门的运作、管理和监督机构,为创业教育提供物质、体制及政策支持,并确保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落实和较高的实施效率。其次,媒体要发挥自身优势。新闻媒体要发挥科学的导向作用,从各个角度宣传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及落实情况,宣传各地市、各高等学校的先进经验,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秀典型,增强舆论宣传的生动性。最后,相关机构要开展创业咨询培训工作。实施创业导师制,教授创业大学生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法律、财务、知识产权、市场营销等知识;咨询机构要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等。
参考文献:
[1]胡宇.关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有关问题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7,(4).
[2]常建坤,李时椿.中外成功创业者素质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4).
[3]刘晓春,张宇立.谈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社会科学战线,2006,(2).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素质 培育途径
社会的转型与市场的发育,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单纯指向学术型、精英型人才。为此,高校必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创业基本素质,形成开创型个性,具有自谋职业、创业致富、创业成才的能力和本领。
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是从事创业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国际上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高校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不仅有利于创业和就业,而且会形成国家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随着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应以培育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
一、创业素质的内涵
创业者表现形形色色,成功的途径千千万万,有关创业者素质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中国内地富豪榜的开创者胡润提出了创业者“十大财富品质”:诚信、把握机遇、创新、务实、终身学习、勤奋、领导才能、执着、直觉和冒险。我国《科学投资》杂志在研究了国内上千例创业者案例后提出,“中国成功创业者十大素质”是欲望、忍耐、眼界、明势、敏感、人脉、谋略、胆量、与他人分享的愿望、自我反省的能力。著名管理学专家威廉·D.拜格雷夫也曾将优秀创业者的基本禀赋归纳为10个:理想、果断、实干、决心、奉献、热爱、周详、命运、金钱和分享。亚马逊网站推荐两次荣获年度“美国俄亥俄州青年企业家”称号和“全美青年企业家奖”的美国创业家,同时也是著名演说家的马丁·J.格伦德认为,成功创业者的“九大素质”分别是选择一个爱好、制定一个目标、拿着薪水学习、与成功者为伍、相信自己、以己之长发财致富、敢于提问、不循规蹈矩,不墨守成规和努力工作等。
纵观中外成功创业者走过的途径,下列基本素质是他们共同具备的。
1.创造性思维素质
创造性思维素质是指能够以较高的质量和效率获取知识,并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素质不仅注重对知识的学习能力,而且强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记忆和吸收,而忽略了创造性思维素质的培养,造就了大批“高分低能型人才”,这对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2.经济与管理素质
创业者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要具备经济头脑和管理素质。科技必须应用于生产,生产出的产品或服务必须适应市场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开发、生产和销售必须符合市场原则和机制,这样创业企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这必然涉及资源配置、预测决策、经济分析、经济核算、成果转让、成本费用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目标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在这一目标引导下,企业不仅要靠产品、技术来追求效益,而且要靠科学管理来提高效益。因此,创业者必须掌握现代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从系统整体观念出发,统筹、协调、控制和优化各项资源。
3.法律意识和素质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与完善,法律规范已经渗透到了经济领域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和层面。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市场接轨,风险投资,企业股份制改造,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及各类新型市场的培育与发展都离不开法律,具备法律素质、懂法并善于用法已是人才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创业者必须熟悉和了解市场、社会和企业等内外部环境的法律法规及其运行机制。更为重要的是,要以法律为武器,规范自己和企业的行为,保护自己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4.修養与心理素质
创业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富有理想、乐观与自信、紧迫感、勇于面对风险、坚韧的毅力等。这种潜质在校学习期间就应当得到培育与塑造,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心理健康可以使人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头脑敏锐、想象丰富、行为协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创造性。
二、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育途径
创业素养是可以培养的。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需要学校、社会等方面的支持和提供条件,更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努力和积累,学校应通过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使学生成为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才。
1.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广博的知识基础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它要求学生不但要有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现代科学、艺术、法学、哲学、经济学和管理科学知识等。而传统的高等教育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中,存在着单一性的问题,即专业划分过细,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较少,造成了各种课程知识间的隔离,严重阻碍了学生知识结构的自我改造和更新,也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构建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办学模式,切实加大对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和改革文科实践性教学的领域和形式,大力开展案例教学和模拟训练,更新实践性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实践项目,增强学生在实验实践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围绕创业主题,开设相关的法律、经济、管理等课程,通过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实现课堂创业教育,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提倡文理互补,建设跨学科的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和引导学生文理渗透,人文与科学精神并举,以培养学生学科之间的交叉创新点和创新思维习惯。可以尝试实行学分制学籍管理,在公共选修课中确定文理交叉的必选科目比例,比如文科学生必须选修两门自然科学课程,理科学生必须选修两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可以文理互补,交叉渗透。
2.改革和突破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进一步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广泛开展讨论交流活动,鼓励独立思考,独立探索,摒弃片面求同和服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开发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更加注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敢于怀疑权威、敢于挑战的激情和信心,培养学生具有进取精神,热爱自己的事业,做事认真,坚持到底,意志坚强,百折不挠,增强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
其次,要突破传统封闭式教学和院系、专业壁垒,将创业教育延伸到社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要切实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创业实验及创业计划大赛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采用案例式教学、互动式讨论、模拟式体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对接等方式,体现创业教育的规律、思维和方法。比如,组织吸收学生参与协助教师的教研科研课题研究,将课题的一部分具体工作交给学生独力完成。在独立搜集资料、合作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在协助指导教师归纳总结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探讨,勇于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与他人通力协作,可以增强其独立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锻炼和提高其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此外,还可以尝试实行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设计大奖赛”活动。学生以“策划我的企业”为设计主题,充分运用所学的创业知识,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开展创业设计。学生对自己的“创业方案”进行设计时,要从资金来源、经营场所、雇员分工、广告设计、经营特色、营销策略、成本核算和利润指标等方面进行反复论证,力求科学合理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创业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学生能扩大知识面,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真实地感受强烈的创业意识的冲动。学校可组织方案评审小组,对方案进行评选、组织方案设计的答辩活动,让学生回答评委的提问,从心理素质到言语表达都得到锻炼。
3.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外部环境
首先,政府要大力关注大学生创业。政府支持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和信心,是大学生创业最强有力的外部保障。尽快建立专门的运作、管理和监督机构,为创业教育提供物质、体制及政策支持,并确保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落实和较高的实施效率。其次,媒体要发挥自身优势。新闻媒体要发挥科学的导向作用,从各个角度宣传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及落实情况,宣传各地市、各高等学校的先进经验,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秀典型,增强舆论宣传的生动性。最后,相关机构要开展创业咨询培训工作。实施创业导师制,教授创业大学生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法律、财务、知识产权、市场营销等知识;咨询机构要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等。
参考文献:
[1]胡宇.关于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有关问题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7,(4).
[2]常建坤,李时椿.中外成功创业者素质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4).
[3]刘晓春,张宇立.谈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社会科学战线,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