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巫山,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重庆市“渝东门户”。长江三峡、小三峡、小小三峡等景区使这里是区域通关的重要豁口,也成为通达外地、经济开放的要塞。
巫山用大观念优化环境,用大气魄发展经济,谋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强劲态势。近日,记者就巫山扩大对外开放、 深化区域合作专访中共四川省巫山县委书记管洪。
“渝东门户”开启大门
《经济》:巫山扩大开放、深化合作拥有哪些优势和条件?
管洪:尽管深居内地边远山区,但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给巫山带来扩大开放的机遇:其一,当前,优惠政策叠加凸显,除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扶贫开发以及中央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外,国家部委也将出台支持重庆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重庆市专门针对区县扩大开放出台极具含金量的七大政策。其二,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明显。巫山土地、劳动力、矿产资源等基本生产要素供应充足,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其三,2007年,重庆市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北省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两个试验区”)。巫山是联结“渝鄂”两地的“中转站”,万吨级轮船上直达重庆,下直通武汉,巫山通用机场“十一五”期间可望建成,水、陆、空直达为巫山融入“两个试验区”开启“大门”。
巫山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和长江中上游、国家中西部结合点的重要位置,长江航运黄金水道横贯县境,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矿产资源富集,拥有重庆唯一的大型铁矿床,林业资源丰富,长江三峡、小三峡、小小三峡等景区浑然天成;此外,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还有较大的潜力。文化产业大有作为。挖掘文化资源潜力,打破“资源的诅咒”,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确立“一户三县”的奋斗目标(树好渝东门户新形象、打造库区特色产业县、中国旅游大县和中国文化名县),构筑以劳务经济和黄(烤烟)、黑(煤)、绿(旅游)支撑的“三色经济”发展格局。
《经济》:巫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合作、扩大开放的重点是什么?
管洪:积极谋划与“两个试验区”的合作,深化与广东省的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施对外招商引资战略。不失时机地向更宽更广区域展开合作,有合作基础和条件的都不放过。目前已有浙江、福建、安徽等国内和美国等国外的商家来巫山投资创业。
《经济》:“两个试验区”的设立为巫山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巫山正积极谋划与“两个试验区”的合作,以什么为着力点开展合作?
管洪:总体来讲,要瞄准“两个试验区”的需求,找准切入点,加快融入。其一,培育小三峡、大昌古镇等县内比较成熟的旅游精品,推出小三峡、小小三峡——大昌古镇生态文化游、梨子坪森林公园——神女峰自然生态游、三峡古栈道——骨坡遗址寻古旅游三条国际国内一流精品线路,培育小三峡、巫山红叶、大昌古镇、龙骨坡遗址四大国内知名品牌,打造体验式农家乐、观光式自驾游、休闲式度假游,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其二,巫山已探明矿藏15种,还有丰富的石灰石、石煤、水利、大理石等优势资源。积极与重钢集团、武钢集团等企业展开对接,可吸引众多企业参与巫山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境内的矿产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培育煤炭洗选、电力、化工等相关产业,打造巫山桃花铁矿产业集群和建材产业集群。其三,搭建对接平台,畅通对接渠道,优化对接环境,成为电子、服装、轻纺、农产品加工、旅游制品等劳动密集产业转移基地。其四,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变“品多质优”为“质优量大”,形成产业和品牌,成为“两个试验区”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其五,巫山是巴文化、楚文化融合、碰撞之地,大巫山文化、巫文化的摇篮和核心。200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亚洲人类的发源地,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有《神女赋》、《高唐赋》、竹枝词等名诗名赋,有神女峰、高唐观、楚阳台等名胜景观,有秦末汉初古栈道、千年悬棺、汉墓群等古迹40多处,并逐步形成“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巫文化、神女文化”文化品牌。挖掘、开发、利用资源,深度开发巫文化、神女文化,打造龙骨坡文化名片和中国神女文化名片,把巫山打造成影视、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基地。
巫山望“粤”
《经济》:广东省与巫山距离较远,巫山为什么要将广东省作为深化合作的对象?
管洪:广东虽然与巫山相距较远,没有空间优势,但两地间频繁交往已有10多年,广东在移民迁建、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巫山巨大援助和支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界、民间组织乃至个人之间,具有深化合作的人缘优势和感情基础,巫山的发展与广东的支援和支持密不可分。
广东省主动为巫山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积极推荐企业到巫山投资,并决定从2008年起在原有基础上每年新增无偿援助资金2000万元。特别是广东掀起产业优化升级的“风景”,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向内地转移,巫山必将成为广东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热地”。广东同时被巫山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底巫山已有4万多人在广东务工,其中一批务工佼佼者已成为名副其实老板。这些人去时两手空空,带回来的却是资金、技术和先进的思想观念,成为巫山一笔重要的财富。广东还成为巫山培养锻炼干部的“摇篮”,一大批走上重要领导岗位的干部,是从广东挂职锻炼成长起来的。
《经济》:巫山为什么要把实施对外招商引资作为深化合作、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
管洪:招商引资是贫困地区实现赶超发展最有力的助推器,也是深化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的途径。2007年以来,巫山坚持全民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相结合,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围绕优化招商环境、打造招商队伍、硬化招商考核、策划招商项目、搭建招商平台、开拓招商领域,多次成功地在广东、浙江等地举办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利用举办三峡首届红叶节、全国龙舟锦标赛等重大节庆活动的契机开展节庆招商。外来资金的注入和一批大项目的实施,为巫山注入新鲜活力。
巫山用大观念优化环境,用大气魄发展经济,谋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强劲态势。近日,记者就巫山扩大对外开放、 深化区域合作专访中共四川省巫山县委书记管洪。
“渝东门户”开启大门
《经济》:巫山扩大开放、深化合作拥有哪些优势和条件?
管洪:尽管深居内地边远山区,但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给巫山带来扩大开放的机遇:其一,当前,优惠政策叠加凸显,除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扶贫开发以及中央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外,国家部委也将出台支持重庆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重庆市专门针对区县扩大开放出台极具含金量的七大政策。其二,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明显。巫山土地、劳动力、矿产资源等基本生产要素供应充足,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其三,2007年,重庆市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北省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两个试验区”)。巫山是联结“渝鄂”两地的“中转站”,万吨级轮船上直达重庆,下直通武汉,巫山通用机场“十一五”期间可望建成,水、陆、空直达为巫山融入“两个试验区”开启“大门”。
巫山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和长江中上游、国家中西部结合点的重要位置,长江航运黄金水道横贯县境,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矿产资源富集,拥有重庆唯一的大型铁矿床,林业资源丰富,长江三峡、小三峡、小小三峡等景区浑然天成;此外,水能资源开发利用还有较大的潜力。文化产业大有作为。挖掘文化资源潜力,打破“资源的诅咒”,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确立“一户三县”的奋斗目标(树好渝东门户新形象、打造库区特色产业县、中国旅游大县和中国文化名县),构筑以劳务经济和黄(烤烟)、黑(煤)、绿(旅游)支撑的“三色经济”发展格局。
《经济》:巫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合作、扩大开放的重点是什么?
管洪:积极谋划与“两个试验区”的合作,深化与广东省的合作,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施对外招商引资战略。不失时机地向更宽更广区域展开合作,有合作基础和条件的都不放过。目前已有浙江、福建、安徽等国内和美国等国外的商家来巫山投资创业。
《经济》:“两个试验区”的设立为巫山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巫山正积极谋划与“两个试验区”的合作,以什么为着力点开展合作?
管洪:总体来讲,要瞄准“两个试验区”的需求,找准切入点,加快融入。其一,培育小三峡、大昌古镇等县内比较成熟的旅游精品,推出小三峡、小小三峡——大昌古镇生态文化游、梨子坪森林公园——神女峰自然生态游、三峡古栈道——骨坡遗址寻古旅游三条国际国内一流精品线路,培育小三峡、巫山红叶、大昌古镇、龙骨坡遗址四大国内知名品牌,打造体验式农家乐、观光式自驾游、休闲式度假游,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其二,巫山已探明矿藏15种,还有丰富的石灰石、石煤、水利、大理石等优势资源。积极与重钢集团、武钢集团等企业展开对接,可吸引众多企业参与巫山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境内的矿产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培育煤炭洗选、电力、化工等相关产业,打造巫山桃花铁矿产业集群和建材产业集群。其三,搭建对接平台,畅通对接渠道,优化对接环境,成为电子、服装、轻纺、农产品加工、旅游制品等劳动密集产业转移基地。其四,实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变“品多质优”为“质优量大”,形成产业和品牌,成为“两个试验区”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其五,巫山是巴文化、楚文化融合、碰撞之地,大巫山文化、巫文化的摇篮和核心。200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亚洲人类的发源地,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有《神女赋》、《高唐赋》、竹枝词等名诗名赋,有神女峰、高唐观、楚阳台等名胜景观,有秦末汉初古栈道、千年悬棺、汉墓群等古迹40多处,并逐步形成“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巫文化、神女文化”文化品牌。挖掘、开发、利用资源,深度开发巫文化、神女文化,打造龙骨坡文化名片和中国神女文化名片,把巫山打造成影视、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基地。
巫山望“粤”
《经济》:广东省与巫山距离较远,巫山为什么要将广东省作为深化合作的对象?
管洪:广东虽然与巫山相距较远,没有空间优势,但两地间频繁交往已有10多年,广东在移民迁建、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巫山巨大援助和支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界、民间组织乃至个人之间,具有深化合作的人缘优势和感情基础,巫山的发展与广东的支援和支持密不可分。
广东省主动为巫山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积极推荐企业到巫山投资,并决定从2008年起在原有基础上每年新增无偿援助资金2000万元。特别是广东掀起产业优化升级的“风景”,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向内地转移,巫山必将成为广东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热地”。广东同时被巫山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底巫山已有4万多人在广东务工,其中一批务工佼佼者已成为名副其实老板。这些人去时两手空空,带回来的却是资金、技术和先进的思想观念,成为巫山一笔重要的财富。广东还成为巫山培养锻炼干部的“摇篮”,一大批走上重要领导岗位的干部,是从广东挂职锻炼成长起来的。
《经济》:巫山为什么要把实施对外招商引资作为深化合作、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
管洪:招商引资是贫困地区实现赶超发展最有力的助推器,也是深化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的途径。2007年以来,巫山坚持全民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相结合,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围绕优化招商环境、打造招商队伍、硬化招商考核、策划招商项目、搭建招商平台、开拓招商领域,多次成功地在广东、浙江等地举办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利用举办三峡首届红叶节、全国龙舟锦标赛等重大节庆活动的契机开展节庆招商。外来资金的注入和一批大项目的实施,为巫山注入新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