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ERES观测数据的全球行星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来源 :气候与环境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aoyi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理解行星反照率时空变化规律及成因,基于CERES数据对全球行星反照率的大气(主要为云与气溶胶等)和地表贡献进行了分解,通过Theil-Sen+Mann-Kendall方法得到了2001~2018年全球行星反照率及其大气和地表贡献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基于回归分析方法对典型区域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低纬度区域行星反照率的大气贡献占主导地位,而在高纬度区域地表贡献相对升高,呈现纬向差异大于经向变化的模式;2)全球行星反照率呈现−0.0002/a(p<0.05)的变化趋势,地表贡
其他文献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GDAS资料,结合HYSPLIT模式分析2018年1月3—4日鄂北地区大暴雪的异常环流形势和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100 hPa极涡向亚洲东北部分裂,极锋急流位置偏南,500 hPa乌山的阻塞形势和偏强偏东的东亚大槽,有利于将强冷空气向我国中东部输送;700 hPa强盛的西南急流配合850 hPa偏东风辐合,提供有利的动力、水汽;地面冷高压势力偏强,从东路南下并不断补充,有利于降雪天气长时间的维持。2)整层水汽通量高值舌从华南沿海伸至长江沿线,鄂北地区水汽输送强
通过分析麻城地区的暴雨洪涝灾害情况,结合现场调查,基于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和极值I型分布理论,研究了2016年6月30日—7月2日麻城“7.1”暴雨过程的降水特征及其对光伏电站的影响,探讨了光伏电站洪涝灾害的成灾机制及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结果表明:1)在西南急流影响下,“7.1”暴雨过程达到特大暴雨级别,且麻城国家气象站过程降水量为433.1 mm。2)2016年7月1日麻城站日降水量为333.6 mm,历年最大日降水量历史排位第1,推算重现期为367年一遇;2016年6月30日19—22时累计降水量为155
利用2015—2017年欧洲中心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使用随机森林方法,结合不同数量的决策树进行模型训练,研究建立基于随机森林方法的乌鲁木齐机场逐时温度回归预报模型。通过对模型预测结果的检验可以看到,模型预测乌鲁木齐机场温度平均绝对误差≤2℃的占样本总数的94%,机场温度−10~30℃,平均绝对误差为1.2℃,该方法预测效果较好,因此可以尝试使用本方法制作民航机场客观要素指导产品。
采用2010—2018年的海南岛天气分型资料和闪电定位数据,统计分析海南岛在西南低压槽影响下地闪发生概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西南低压槽天气影响下,海南岛地闪主要出现在4—9月;地闪发生概率月分布曲线呈双峰特性,以8月为主峰、5月为次峰,00—12时(北京时,下同)的地闪发生概率月分布曲线与全天不同,呈逐月上升特征;地闪发生概率和地闪次数时段分布曲线呈单峰特性,峰值均出现在15—18时,除12—21时外其他时段的地闪发生概率和地闪次数都很低,控制过程的后期比前期的闪发生概率和地闪次数略高;00—12
利用中国北方季风区46站盛夏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将盛夏北方季风区划分为4类雨型:A型全区一致偏多、B型全区一致偏少、C型华北偏多东北偏少和D型华北偏少东北偏多,并对比分析了四类雨型同期大气环流和前期至同期海温演变特征的差异,以探讨其形成机制及前期预测信号。结果表明:四类雨型对应的东亚大气环流和海温演变具有明显的差异。A型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西风急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位置偏北,东亚夏季风偏强,欧亚中高纬以纬向环流为主,北方季风区低层辐合
根据2011—2015年贵州省51个常规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资料及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资料,利用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方程,计算了贵州省淡季番茄生育期灌溉量。简要分析了贵州省淡季番茄灌溉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播种日期番茄灌溉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利用Python语言对最小灌溉量播种日期进行EOF分析,找到灌溉量最小播种日期及地区,对增加贵州省淡季番茄产量及降低成本有指导性作用。
采用20世纪再分析版本2c数据集的云水量逐月再分析数据,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1960~2014年全球、海洋和陆地上空云水量的分布和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全球云水量空间分布不均,海洋高于陆地且比例约为4﹕3,中低纬海洋、陆地上空云水量变化趋势分别为0.07 g m−2(10 a)−1和−0.04 g m−2(10 a)−1,季节性差异主要体现于夏季在热带辐合带和南半球海洋高,冬季在北半球海洋和南
新中国的气象事业,发端于教育培训:延安时期气象训练队和培训班让气象走进党的事业;新中国为不断壮大的气象事业培养人才,1951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UIT)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干部训练大队在成都创建。今年,我们迎来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建校70周年。70年来,学校经历了军转民、从训练班到三年制中专学校、再到气象和众多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学校探索形成“气电结合”的气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壮大了气象教育事业;70年来,一批批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的成信大毕业生扎根祖国各地,践行
简要回顾了国内外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的科学考察和研究进展,详细总结了近年来高原地—气水热平衡和交换的特征,及其对高原低涡、降水和东亚季风的影响研究。青藏高原地气水热交换可通过边界层过程导致高原热力作用改变,同时还能通过影响高原低涡,引起降水非绝热加热释放导致高原热力作用乃至海陆热力差异异常从而影响东亚夏季风气候。研究发现冷空气事件、土壤湿度和地表潜热对边界层厚度有重要影响;高原土壤温、湿度对低值系统的影响存在差异,高原涡频数与地温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土壤湿度与高原涡间无显著相关关系;高原热状况与高原涡频
为探索上海地区单季晚稻生长期内降水量分配对产量的影响。采用降水集中度(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Degree,PCD)和集中期(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Period,PCP)研究1971~2015年单季晚稻全生育期内降水非均匀分布特征,运用趋势分析法研究单季晚稻全生育期降水分配情况及各生育期降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基于CMIP5全球气候模式情景下降水预估资料,估算2020~2045年上海地区单季晚稻生长期降水量对气象产量影响变化。结果表明: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