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389-02
40~60岁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无差异,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从目前看,无论西方还是亚洲,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有年轻化趋向。由于GERD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本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自2004年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55例,疗效确切,治疗周期短,不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胃食管反流病(GERD)155例,其中男95例,女60例,年龄25~65岁。内镜阴性GERD(非糜烂性GERD)52例,内镜阳性GERD(糜烂性GERD)103例。
1.2诊断标准①有明显的反流症状。包括反酸、反食、反胃、嗳气等,多在餐后明显或加重,平卧或躯体前屈时易出现。反酸常伴烧心,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症状。②胃镜下可能有反酸性食管炎表现。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一般分为5级,诊断分级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准确判断。③食管过度酸反流的证据。④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治疗:如奥美拉唑20mg日2次,连续应用7~14天,若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则支持GERD的诊断。⑤以上病例全部检查肝胆B超、心电图、胃肠钡透等,以排除胃食管反流以外的疾病。
1.3治疗方法(1)中医中药治疗:旋覆花10克,代赭石30克,党参10克,法半夏10克,苏梗10克,厚朴10克,枳壳10克,生姜10克,大枣30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连服10日。(2)西药治疗:①质子泵抑制药(PPI),奥美拉唑20mg 一日2次,连服4周。②促动力药,多潘立酮10mg 一日3次,饭前15~30分钟服,连服10天。③黏膜保护药,铝碳酸镁咀嚼片,咀嚼后咽下。一次1~2片,一日3次。餐后1~2小时、睡前服用。连服10天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反流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明显好转。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胃镜检查无改善。
2治疗结果显效120例,显效率77.4%,好转33例,好转率21.3%,无效2例,无效率1.3%。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的蒙特利尔全球共识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所引起的一系列不适症状或并发症。这一定义的主要特点在于依靠患者的主观感受,而非外部的仪器检测来进行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包括食管黏膜有破损表现和无破损表现。其中前者通常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而后者通常称为非糜烂性或内镜阴性胃食管反流病(NGERD)。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可以伴有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也属于GERDR 的范畴。GERD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医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长期抑酸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抑酸治疗停药后易复发等。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着眼于降低其复发率,减少PPI依赖性,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本病属痞证的范畴,多因太阳病误治而成,或因饮食不慎;劳倦所伤;脾气素虚复感外邪等引起。《中藏经》云:“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强调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本病因胃虚气逆为根本,胃主受纳,以降为顺,今胃气因虚上逆,故见嗳气频作,反胃呕吐;痰浊内阻,升降失常,故心下痞,呕吐恶心或吐痰沫。治宜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方中旋覆花消痰软坚、降逆除痞;代赭石质重镇逆,开胸坠痰,故二药为主药。半夏、生姜祛痰降逆,化饮和胃,与旋覆花、代赭石共用,则涤痰降逆之力更著;经云“六腑以通为用”,保持大便通畅是通腑降逆的重要环节。临床上常配用枳壳、厚朴等行气通便。处方用药当遵循:“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以调气复平为要。
党参、大枣、甘草益气和中,使中焦健运,痰饮涤除,气机通畅,清升浊降,而痞梗、呕恶、噫气等症自除。
参考文献
[1]林三仁,主编.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44-151
[2]李培生,主编.伤寒论讲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5-129
[3]傅瑞卿,主编.中医方剂学.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67-168
(收稿日期2013-01-02)(编辑岳弢)
40~60岁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无差异,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从目前看,无论西方还是亚洲,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有年轻化趋向。由于GERD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本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自2004年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55例,疗效确切,治疗周期短,不易复发,无明显不良反应,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胃食管反流病(GERD)155例,其中男95例,女60例,年龄25~65岁。内镜阴性GERD(非糜烂性GERD)52例,内镜阳性GERD(糜烂性GERD)103例。
1.2诊断标准①有明显的反流症状。包括反酸、反食、反胃、嗳气等,多在餐后明显或加重,平卧或躯体前屈时易出现。反酸常伴烧心,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症状。②胃镜下可能有反酸性食管炎表现。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一般分为5级,诊断分级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准确判断。③食管过度酸反流的证据。④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治疗:如奥美拉唑20mg日2次,连续应用7~14天,若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则支持GERD的诊断。⑤以上病例全部检查肝胆B超、心电图、胃肠钡透等,以排除胃食管反流以外的疾病。
1.3治疗方法(1)中医中药治疗:旋覆花10克,代赭石30克,党参10克,法半夏10克,苏梗10克,厚朴10克,枳壳10克,生姜10克,大枣30克,炙甘草6克。每日1剂,连服10日。(2)西药治疗:①质子泵抑制药(PPI),奥美拉唑20mg 一日2次,连服4周。②促动力药,多潘立酮10mg 一日3次,饭前15~30分钟服,连服10天。③黏膜保护药,铝碳酸镁咀嚼片,咀嚼后咽下。一次1~2片,一日3次。餐后1~2小时、睡前服用。连服10天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反流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好转,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明显好转。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胃镜检查无改善。
2治疗结果显效120例,显效率77.4%,好转33例,好转率21.3%,无效2例,无效率1.3%。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的蒙特利尔全球共识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所引起的一系列不适症状或并发症。这一定义的主要特点在于依靠患者的主观感受,而非外部的仪器检测来进行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包括食管黏膜有破损表现和无破损表现。其中前者通常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而后者通常称为非糜烂性或内镜阴性胃食管反流病(NGERD)。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可以伴有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也属于GERDR 的范畴。GERD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医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长期抑酸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抑酸治疗停药后易复发等。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着眼于降低其复发率,减少PPI依赖性,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本病属痞证的范畴,多因太阳病误治而成,或因饮食不慎;劳倦所伤;脾气素虚复感外邪等引起。《中藏经》云:“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强调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本病因胃虚气逆为根本,胃主受纳,以降为顺,今胃气因虚上逆,故见嗳气频作,反胃呕吐;痰浊内阻,升降失常,故心下痞,呕吐恶心或吐痰沫。治宜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方中旋覆花消痰软坚、降逆除痞;代赭石质重镇逆,开胸坠痰,故二药为主药。半夏、生姜祛痰降逆,化饮和胃,与旋覆花、代赭石共用,则涤痰降逆之力更著;经云“六腑以通为用”,保持大便通畅是通腑降逆的重要环节。临床上常配用枳壳、厚朴等行气通便。处方用药当遵循:“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以调气复平为要。
党参、大枣、甘草益气和中,使中焦健运,痰饮涤除,气机通畅,清升浊降,而痞梗、呕恶、噫气等症自除。
参考文献
[1]林三仁,主编.消化内科学高级教程.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44-151
[2]李培生,主编.伤寒论讲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5-129
[3]傅瑞卿,主编.中医方剂学.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67-168
(收稿日期2013-01-02)(编辑岳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