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48-02
一、引言
学生体质监測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对学生的形态、机能、心血管等的监测随时根据个体的差异作出适当的调理与锻炼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在我国,有关这方面领域的专业也一直都在探讨与完善有关更加简单便捷的试验来检测人体各方面机能。本文同三个不同试验分别测量出不同情况下氧消耗的情况。一是5个不同高度台阶(15CM、20CM、25CM、30CM、35CM)相同频率(30次/分)、二是同一个台阶高度(35CM)5个不同频率(15次/分、20次/分、25次/分、30次/分、35次/分)、三是经典哈佛式台阶试验高度40CM频率次30次/分,前两个实验持续时间为10分钟,第三个试验持续时间为5分钟。通过三个实验测根据氧消耗=上台阶氧耗量+下台阶氧耗量+上下台阶氧耗量[1]计算,最后得出不同情况下氧消耗量的具体情况,同时询问测试者在试验过程中感觉到累的程度根据疲劳程度量表[2]做出比较。从而判定出人体在不同高度情况下所需氧的情况。
[1]上台阶氧耗量:18ml/Kg.min;下台阶氧耗量:1/3上台阶氧耗量=06ml/Kg.min;上下台阶耗氧量:1/10上下频率数3.5ml/Kg.min;耗氧量=台阶高度(m)*上下台阶数*1.33*1.8ml/Kg.min+上下频率*0.35ml/Kg.min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在校男性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名中学生进行试验。实验前对他们都进行体检身体都健康并无其他病症与肌肉损伤。身高176.33±4.92cm;年龄16.5±0.8岁;体重70.52±10.23kg。
(二)研究方法
1.(1)试验数据收集法
(2)文献资料法
(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最后所有的数据都将有Spss13.0统计软件来处理分析。
2.(1)实验所需器材:台阶高度分别为15cm、20cm、25cm、30cm、35cm和40cm(哈佛式台阶试验使用)的台阶六个,电子台阶频率仪,电子遥控心率表
(2)实验操作三个实验都按照标准的蹬台阶动作进行,每个实验时间间隔三天。
1)所有参加实验的受试者,分别在不同高度15cm、20cm、25cm、30cm、35cm频率为30次/分进行连续十分钟的蹬台阶,每一个高度完成之后记录即刻心率并询问受试者的感觉;直到5个高度都完成或者心率已经达到自己的最大心率值停止实验,停止实验后记录1分半;两分半和三分半的时候即刻心率。
2)所有参加实验的受试者,分别以15次/分、20次/分、25次/分、30次/分、35次/分的频率台阶高度为35cm的情况连续进行十分钟的蹬台阶实验,同样每一个不同的频率蹬两分钟,完成后记录每次的即刻心率和恢复期一分半,两分半和三分半钟的即刻心率并询问受试者的感觉。
3)实验时间为连续五分钟,台阶高度为40cm,频率为30次/分钟,记录完成五分钟之后的即刻心率和恢复期第一分半钟的即刻心率。
3.最大耗氧量(VO2max)测定
氧消耗=上台阶氧耗量+下台阶氧耗量+上下台阶氧耗量
上台阶氧耗量:18ml/Kg.min;
下台阶氧耗量:1/3上台阶氧耗量=06ml/Kg.min;
上下台阶耗氧量:1/10上下频率数3.5ml/Kg.min;
耗氧量=台阶高度(m)*上下台阶数*1.33*1.8ml/Kg.min+上下频率*0.35ml/Kg.min
(三)数据统计的方法
1.实验得到的所有数据都输入Excel软件,并进行科学的统计学处理。求出平均数()以及标准差(S)。同时进行方差的分析与配对再进行t检验。
2.实验1、实验2、实验三的耗氧量VO2分别记录为:T1、T2、T3;实验过程中根据疲劳量表记录RPE的值的第五级负荷分别为:R1、R2、R3(因为实验的一开始疲劳量都很小,没有统计的意义)。实验1、实验2的T1、T2与实验三的T3相比较,P<0.01,有显著性意义。R3与R2相比较,P<0.05,同样有显著性意义。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从耗氧量角度分析
从VO2角度上看,明显第1次实验耗氧量为20.67±2.92与第2次实验的耗氧量21.56±3.05基本上一致,差异不是很大,但是很明显大于于第三次的耗氧量很多。对测量得到的数值进行t检验:T3的值与T1、T2的值相比较,P<0.01,所以实验数据有极为显著性意义。而第一次与第二次实验的负荷明显比第三次实验的负荷量大,耗氧量大说明身体运动负荷大,但是第三次的实验持续时间只为5min,第一第二次时间为10min,相对而言,第三次的耗氧更大,所以采取实验1与实验2的负荷方法更加有行利于台阶实验。
(二)疲劳量角度分析
从RPE值来看,同样是实验1与实验2的疲劳程度RPE值相似,而第3个实验的PRE值更大。R3与R2的数据值进行t检验相比较,P<0.05,有显著性意义。数值上面,第3个实验的PRE值为17±1.79,然而第2个实验的PRE值为14.625±1.69,也就是说,选择第三个实验方案的时候,受试者更加容易产生疲劳。在相比的情况下,选择第2个实验的负荷方法做台阶实验比较合适,第3个实验的负荷方法不适宜选用。
(三)试验1与实验2的疲劳量的角度分析
下面是有关实验1与实验2在台阶实验中各个等级的疲劳程度统计分析表
从上面的列表看,不难看出,在选择实验2的负荷情况下,疲劳程度每一个级别都要比实验1的疲劳程度低。将各个级别的数据进行t检验发现,第二级负荷、第三级负荷、第四级负荷都P<0.05,有显著性意义,但是第五级负荷的数据进行t检验的时候,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实验2的负荷方法的疲劳度较实验1的低,但是第五级t检验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从实验的负荷情况来看,实验1与实验2的方法比试验3消耗的氧多,有利于进行有氧能力的评价。
(2)从实验的负荷情况来看,实验1与实验2的方法比试验3的疲劳度小,实验过程更加轻松。
(3)从实验1与实验2结果与分析来看,实验2的方法更有实际的意义,对实验的设计值得借鉴。
(二)建议
(1)由于实验过程中,第1个实验与第2个实验持续为10min,中间每2min会有5-7秒时间暂停运动记录数据和询问疲劳量,而第三个实验连续持续5min的运动,前两者中间可能由于暂停会出现误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着实验,建议寻找更好的办法尽量的减少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
(2)本实验的受试者均为男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在这个实验中的各种不同数值的反应,从而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台阶试验负荷方案,从中探求出评价人体各方面体质指标的科学原理,从而更好为我们的体质监测作出有效的服务。
指导老师:彭顺生。
一、引言
学生体质监測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对学生的形态、机能、心血管等的监测随时根据个体的差异作出适当的调理与锻炼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在我国,有关这方面领域的专业也一直都在探讨与完善有关更加简单便捷的试验来检测人体各方面机能。本文同三个不同试验分别测量出不同情况下氧消耗的情况。一是5个不同高度台阶(15CM、20CM、25CM、30CM、35CM)相同频率(30次/分)、二是同一个台阶高度(35CM)5个不同频率(15次/分、20次/分、25次/分、30次/分、35次/分)、三是经典哈佛式台阶试验高度40CM频率次30次/分,前两个实验持续时间为10分钟,第三个试验持续时间为5分钟。通过三个实验测根据氧消耗=上台阶氧耗量+下台阶氧耗量+上下台阶氧耗量[1]计算,最后得出不同情况下氧消耗量的具体情况,同时询问测试者在试验过程中感觉到累的程度根据疲劳程度量表[2]做出比较。从而判定出人体在不同高度情况下所需氧的情况。
[1]上台阶氧耗量:18ml/Kg.min;下台阶氧耗量:1/3上台阶氧耗量=06ml/Kg.min;上下台阶耗氧量:1/10上下频率数3.5ml/Kg.min;耗氧量=台阶高度(m)*上下台阶数*1.33*1.8ml/Kg.min+上下频率*0.35ml/Kg.min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在校男性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名中学生进行试验。实验前对他们都进行体检身体都健康并无其他病症与肌肉损伤。身高176.33±4.92cm;年龄16.5±0.8岁;体重70.52±10.23kg。
(二)研究方法
1.(1)试验数据收集法
(2)文献资料法
(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最后所有的数据都将有Spss13.0统计软件来处理分析。
2.(1)实验所需器材:台阶高度分别为15cm、20cm、25cm、30cm、35cm和40cm(哈佛式台阶试验使用)的台阶六个,电子台阶频率仪,电子遥控心率表
(2)实验操作三个实验都按照标准的蹬台阶动作进行,每个实验时间间隔三天。
1)所有参加实验的受试者,分别在不同高度15cm、20cm、25cm、30cm、35cm频率为30次/分进行连续十分钟的蹬台阶,每一个高度完成之后记录即刻心率并询问受试者的感觉;直到5个高度都完成或者心率已经达到自己的最大心率值停止实验,停止实验后记录1分半;两分半和三分半的时候即刻心率。
2)所有参加实验的受试者,分别以15次/分、20次/分、25次/分、30次/分、35次/分的频率台阶高度为35cm的情况连续进行十分钟的蹬台阶实验,同样每一个不同的频率蹬两分钟,完成后记录每次的即刻心率和恢复期一分半,两分半和三分半钟的即刻心率并询问受试者的感觉。
3)实验时间为连续五分钟,台阶高度为40cm,频率为30次/分钟,记录完成五分钟之后的即刻心率和恢复期第一分半钟的即刻心率。
3.最大耗氧量(VO2max)测定
氧消耗=上台阶氧耗量+下台阶氧耗量+上下台阶氧耗量
上台阶氧耗量:18ml/Kg.min;
下台阶氧耗量:1/3上台阶氧耗量=06ml/Kg.min;
上下台阶耗氧量:1/10上下频率数3.5ml/Kg.min;
耗氧量=台阶高度(m)*上下台阶数*1.33*1.8ml/Kg.min+上下频率*0.35ml/Kg.min
(三)数据统计的方法
1.实验得到的所有数据都输入Excel软件,并进行科学的统计学处理。求出平均数()以及标准差(S)。同时进行方差的分析与配对再进行t检验。
2.实验1、实验2、实验三的耗氧量VO2分别记录为:T1、T2、T3;实验过程中根据疲劳量表记录RPE的值的第五级负荷分别为:R1、R2、R3(因为实验的一开始疲劳量都很小,没有统计的意义)。实验1、实验2的T1、T2与实验三的T3相比较,P<0.01,有显著性意义。R3与R2相比较,P<0.05,同样有显著性意义。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从耗氧量角度分析
从VO2角度上看,明显第1次实验耗氧量为20.67±2.92与第2次实验的耗氧量21.56±3.05基本上一致,差异不是很大,但是很明显大于于第三次的耗氧量很多。对测量得到的数值进行t检验:T3的值与T1、T2的值相比较,P<0.01,所以实验数据有极为显著性意义。而第一次与第二次实验的负荷明显比第三次实验的负荷量大,耗氧量大说明身体运动负荷大,但是第三次的实验持续时间只为5min,第一第二次时间为10min,相对而言,第三次的耗氧更大,所以采取实验1与实验2的负荷方法更加有行利于台阶实验。
(二)疲劳量角度分析
从RPE值来看,同样是实验1与实验2的疲劳程度RPE值相似,而第3个实验的PRE值更大。R3与R2的数据值进行t检验相比较,P<0.05,有显著性意义。数值上面,第3个实验的PRE值为17±1.79,然而第2个实验的PRE值为14.625±1.69,也就是说,选择第三个实验方案的时候,受试者更加容易产生疲劳。在相比的情况下,选择第2个实验的负荷方法做台阶实验比较合适,第3个实验的负荷方法不适宜选用。
(三)试验1与实验2的疲劳量的角度分析
下面是有关实验1与实验2在台阶实验中各个等级的疲劳程度统计分析表
从上面的列表看,不难看出,在选择实验2的负荷情况下,疲劳程度每一个级别都要比实验1的疲劳程度低。将各个级别的数据进行t检验发现,第二级负荷、第三级负荷、第四级负荷都P<0.05,有显著性意义,但是第五级负荷的数据进行t检验的时候,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实验2的负荷方法的疲劳度较实验1的低,但是第五级t检验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从实验的负荷情况来看,实验1与实验2的方法比试验3消耗的氧多,有利于进行有氧能力的评价。
(2)从实验的负荷情况来看,实验1与实验2的方法比试验3的疲劳度小,实验过程更加轻松。
(3)从实验1与实验2结果与分析来看,实验2的方法更有实际的意义,对实验的设计值得借鉴。
(二)建议
(1)由于实验过程中,第1个实验与第2个实验持续为10min,中间每2min会有5-7秒时间暂停运动记录数据和询问疲劳量,而第三个实验连续持续5min的运动,前两者中间可能由于暂停会出现误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着实验,建议寻找更好的办法尽量的减少外在的客观因素影响。
(2)本实验的受试者均为男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片面性,探讨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在这个实验中的各种不同数值的反应,从而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台阶试验负荷方案,从中探求出评价人体各方面体质指标的科学原理,从而更好为我们的体质监测作出有效的服务。
指导老师:彭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