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类心理学的发展,人们注意到个别奇怪的案例——多重人格者。这个发现颠覆了人类的世界观。什么是多重人格?为什么会产生多重人格?它可以治疗吗?我们从多重人格者身上又能学会什么?
【关键词】:多重人格;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人性
如果你看到了某人突然鬼神附体,讲话的声音、语气与行为都改变了,不必害怕,这不是什么鬼上身,而是其出现了精神问题,是人格分裂后展现的是另一种人格而已。传统的观念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19世纪以来,人们已经观察到分离性障碍病人,表现出其记忆、个人身份、意识等可以与精神世界的其他部分分离,其中有一种称为多重人格障碍症。
一.什么是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主要表现为病人存在两种或更多种完全不同的身份状态,这些身份可以相互转换,每种身份均有自己独特的记忆、性格特点、思考方式、行为方式、擅长方面、讲话口音以及社会关系。每种身份特点都很突出,通常是冲突的欲望和文化主旋律的缩影。
这些身份的表现常常截然不同,却是代表了病人身份中不能整合的各个方面。例如,一个身份可能是胆小怕事,不善社交的;另一个身份却可能是为人傲慢,口才一流的;第三种身份则可能是反社会并且充满攻击欲的。每种身份都有对应不同的名字称呼。并且它们在声音、姿势、面部表情、手势、语言、口音、甚至连性别、身体健康状况、及心理测验方面都可能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就像是多个不同的精神个体住在同一个躯体内一样,但是某一具体的时刻只能有一个精神个体能够控制这具躯体,其他精神个体则处于隐匿或休眠状态。通常各个精神个体之间并不能意识到其他精神个体的存在。当另一精神个体使用躯体后,如果原来的精神个体再次出现会发现中间遗失了一段时间,身体所处的地点也会改变,但他对自己在这段遗失的时间内干了什么却毫无记忆。此时其中聪明的精神个体可能会逐渐发现其他精神个体的存在并尝试与之建立联系。具有多重人格的人从一种身份向另一种身份的转换常常是突然的,可以由特殊的环境、或应激性处境或精神情绪的变化所引发[1]。
二.多重人格发病原因
1.先天遗传因素
家庭、双生子和领养研究都显示出遗传对多重人格有影响,多重人格者一般具有进行人格分离的先天生物学能力。
2.幼年受虐待等创伤性事件
大多数多重人格者具有幼年性或身体虐待史,或经历了地震、战争、丧亲、感情虐待等无法承受的痛苦,他们经历过强烈的恐惧,内心极度自卑和脆弱。同时他们缺乏对创伤性事件的应对方法,从而开始分裂人格作为避免痛苦的自我防御方式。这些多重人格的存在实则是为了适应环境和保护患者本身。
三.多重人格的治疗
1.催眠治疗
进行催眠治疗,使患者意识到后继人格的存在,并通过与每种不同人格进行对话,了解每种人格的特点,鼓励他们跨越失忆的边界意识到彼此的存在,帮助病人将不同的人格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人格。决不可离间或者试图杀死某个人格,这种策略常常导致治疗的失败。整合后的人格具有原来所有分裂人格的记忆,不再有记忆遗失的状况。并且整合后的人格将原来各个分裂人格的优缺点及性格特点融为一体,但是原来某些人格的特长之处会有所减弱。
2.可信赖的治疗师
患者的治疗师,需给予患者充分的包容与理解,使患者感到治疗师是可以充分信赖的。对于患者来说,没有危险的环境是极其重要的,这样患者才能完全放松下来。然后治疗者以一种知觉或潜意识的方式与患者接触。治疗中治疗者需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情况,设身处地地体会患者的内心世界,并带领他们探寻内心的自我。
3.家庭的支持
重视病人幼年时遭受的伤害,希望能有家庭其他成员的积极帮助,可以更好地认清问题所在[2];
4.多重人格者的需要
分离人格是因为有未能满足的正常需要,比如性格内向的人觉得孤独,这时他可能分裂出一个友好的人格作为他亲密的朋友。所以可以从患者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方面寻求治疗方法[3]。
5.适当的宣泄
促进对于创伤性记忆的宣泄,把主体人格引导回来,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使其主动承担原先无法承受的愤怒、不滿、冲动等责任。由于诱导主体人格的过程也是发现后继人格的过程,因此置于两者之间的屏障便会自动瓦解,两者的交流得以实现。
6.预防创伤性事件的再次发生
一般来说,多重人格的治疗过程时间很长,达六至七年,甚至更长。当人格融合后并不牢固,仍有再次分裂的可能,期间不适宜受精神刺激,倘若再次遇到创伤性事件容易导致其人格的再次分裂。
四.透过多重人格反观人性本质
有一种反对多重人格存在的说法是——多重人格是治疗师、病人和社会共同打造的产物。病人接受了多重人格的概念,如果他自我暗示性很强则容易进行自我代入,容易在主观上将自己剖析成多个“我”,并在此基础上把各个“我”展现出来,使之符合他对多重人格的理解。心理治疗师则在制造和维持多重人格上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据调查,这些大多数的病人先前并没有遭受过巨大的创伤性事件,在治疗师的鼓励回忆之后,这些“记忆”反而冒出来了,而且在接受治疗之后会冒出来多个所谓的“我”。
暂且不去评判上面的观点是否正确,它给我们的一点启示就是——我们每一个正常人都存在人格的不同方面,每个方面承担着不同的社会交往功能,在特定场合会显现出人格的特定方面以适应环境应对现状。多重人格者则将我们人格的各个方面从整体中解离出来,变成一个个性格特点鲜明的独立的精神个体,是从人性中选取了某几个方面放大后展现的个体。这些精神个体融合了好、坏、善、恶、理智、羞涩、胆小、害怕、单纯、善良、同情、正义、力量、奸诈、破坏、性欲、爱、智慧、高贵、傲慢等其中的几个特征,又以某一个为最鲜明的标榜。如果称其为多重人格的患者,那我们就是多重人格的融合者。除了是一个统一的精神个体掌管这个躯体外,与多重人格并无区别。我们因为生气而大发雷霆时,是冲动鲁莽的人格在掌控;受到惊吓时是恐惧的人格在掌控;面对危险时是力量与正义的人格在掌控等等;我们也曾保留心底善良单纯幼稚的一面,因为年幼无知便可以无忧无虑并且不理会这个世界的悲观面。多重人格者在遇到困难或混沌时期难以控制时可以马上要求理性与智慧的人格出面,给出最恰当的指示,及时遏止冲动。那么我们正常人在生气时,害怕时也是如此,是某种人格的特定显现,此时我们被令人讨厌的人格方面所奴役。如果我们冲动时可以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马上冷静下来并且用理智思考,像多重人格者一样叫谁隐去,叫谁出面,做出最恰当的规划路线,谁该负责思考,谁该负责紧急情况,谁该负责与人流利交流等。
参考文献:
[1]《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
[2]《对病态人格的治疗》
[3]《多重人格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
【关键词】:多重人格;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人性
如果你看到了某人突然鬼神附体,讲话的声音、语气与行为都改变了,不必害怕,这不是什么鬼上身,而是其出现了精神问题,是人格分裂后展现的是另一种人格而已。传统的观念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19世纪以来,人们已经观察到分离性障碍病人,表现出其记忆、个人身份、意识等可以与精神世界的其他部分分离,其中有一种称为多重人格障碍症。
一.什么是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主要表现为病人存在两种或更多种完全不同的身份状态,这些身份可以相互转换,每种身份均有自己独特的记忆、性格特点、思考方式、行为方式、擅长方面、讲话口音以及社会关系。每种身份特点都很突出,通常是冲突的欲望和文化主旋律的缩影。
这些身份的表现常常截然不同,却是代表了病人身份中不能整合的各个方面。例如,一个身份可能是胆小怕事,不善社交的;另一个身份却可能是为人傲慢,口才一流的;第三种身份则可能是反社会并且充满攻击欲的。每种身份都有对应不同的名字称呼。并且它们在声音、姿势、面部表情、手势、语言、口音、甚至连性别、身体健康状况、及心理测验方面都可能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就像是多个不同的精神个体住在同一个躯体内一样,但是某一具体的时刻只能有一个精神个体能够控制这具躯体,其他精神个体则处于隐匿或休眠状态。通常各个精神个体之间并不能意识到其他精神个体的存在。当另一精神个体使用躯体后,如果原来的精神个体再次出现会发现中间遗失了一段时间,身体所处的地点也会改变,但他对自己在这段遗失的时间内干了什么却毫无记忆。此时其中聪明的精神个体可能会逐渐发现其他精神个体的存在并尝试与之建立联系。具有多重人格的人从一种身份向另一种身份的转换常常是突然的,可以由特殊的环境、或应激性处境或精神情绪的变化所引发[1]。
二.多重人格发病原因
1.先天遗传因素
家庭、双生子和领养研究都显示出遗传对多重人格有影响,多重人格者一般具有进行人格分离的先天生物学能力。
2.幼年受虐待等创伤性事件
大多数多重人格者具有幼年性或身体虐待史,或经历了地震、战争、丧亲、感情虐待等无法承受的痛苦,他们经历过强烈的恐惧,内心极度自卑和脆弱。同时他们缺乏对创伤性事件的应对方法,从而开始分裂人格作为避免痛苦的自我防御方式。这些多重人格的存在实则是为了适应环境和保护患者本身。
三.多重人格的治疗
1.催眠治疗
进行催眠治疗,使患者意识到后继人格的存在,并通过与每种不同人格进行对话,了解每种人格的特点,鼓励他们跨越失忆的边界意识到彼此的存在,帮助病人将不同的人格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人格。决不可离间或者试图杀死某个人格,这种策略常常导致治疗的失败。整合后的人格具有原来所有分裂人格的记忆,不再有记忆遗失的状况。并且整合后的人格将原来各个分裂人格的优缺点及性格特点融为一体,但是原来某些人格的特长之处会有所减弱。
2.可信赖的治疗师
患者的治疗师,需给予患者充分的包容与理解,使患者感到治疗师是可以充分信赖的。对于患者来说,没有危险的环境是极其重要的,这样患者才能完全放松下来。然后治疗者以一种知觉或潜意识的方式与患者接触。治疗中治疗者需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情况,设身处地地体会患者的内心世界,并带领他们探寻内心的自我。
3.家庭的支持
重视病人幼年时遭受的伤害,希望能有家庭其他成员的积极帮助,可以更好地认清问题所在[2];
4.多重人格者的需要
分离人格是因为有未能满足的正常需要,比如性格内向的人觉得孤独,这时他可能分裂出一个友好的人格作为他亲密的朋友。所以可以从患者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方面寻求治疗方法[3]。
5.适当的宣泄
促进对于创伤性记忆的宣泄,把主体人格引导回来,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使其主动承担原先无法承受的愤怒、不滿、冲动等责任。由于诱导主体人格的过程也是发现后继人格的过程,因此置于两者之间的屏障便会自动瓦解,两者的交流得以实现。
6.预防创伤性事件的再次发生
一般来说,多重人格的治疗过程时间很长,达六至七年,甚至更长。当人格融合后并不牢固,仍有再次分裂的可能,期间不适宜受精神刺激,倘若再次遇到创伤性事件容易导致其人格的再次分裂。
四.透过多重人格反观人性本质
有一种反对多重人格存在的说法是——多重人格是治疗师、病人和社会共同打造的产物。病人接受了多重人格的概念,如果他自我暗示性很强则容易进行自我代入,容易在主观上将自己剖析成多个“我”,并在此基础上把各个“我”展现出来,使之符合他对多重人格的理解。心理治疗师则在制造和维持多重人格上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据调查,这些大多数的病人先前并没有遭受过巨大的创伤性事件,在治疗师的鼓励回忆之后,这些“记忆”反而冒出来了,而且在接受治疗之后会冒出来多个所谓的“我”。
暂且不去评判上面的观点是否正确,它给我们的一点启示就是——我们每一个正常人都存在人格的不同方面,每个方面承担着不同的社会交往功能,在特定场合会显现出人格的特定方面以适应环境应对现状。多重人格者则将我们人格的各个方面从整体中解离出来,变成一个个性格特点鲜明的独立的精神个体,是从人性中选取了某几个方面放大后展现的个体。这些精神个体融合了好、坏、善、恶、理智、羞涩、胆小、害怕、单纯、善良、同情、正义、力量、奸诈、破坏、性欲、爱、智慧、高贵、傲慢等其中的几个特征,又以某一个为最鲜明的标榜。如果称其为多重人格的患者,那我们就是多重人格的融合者。除了是一个统一的精神个体掌管这个躯体外,与多重人格并无区别。我们因为生气而大发雷霆时,是冲动鲁莽的人格在掌控;受到惊吓时是恐惧的人格在掌控;面对危险时是力量与正义的人格在掌控等等;我们也曾保留心底善良单纯幼稚的一面,因为年幼无知便可以无忧无虑并且不理会这个世界的悲观面。多重人格者在遇到困难或混沌时期难以控制时可以马上要求理性与智慧的人格出面,给出最恰当的指示,及时遏止冲动。那么我们正常人在生气时,害怕时也是如此,是某种人格的特定显现,此时我们被令人讨厌的人格方面所奴役。如果我们冲动时可以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马上冷静下来并且用理智思考,像多重人格者一样叫谁隐去,叫谁出面,做出最恰当的规划路线,谁该负责思考,谁该负责紧急情况,谁该负责与人流利交流等。
参考文献:
[1]《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
[2]《对病态人格的治疗》
[3]《多重人格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