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6日上午9时,由新元文智集团、《融资中国》杂志主办,上海兆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都汇资本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大会”在北京辽宁大厦隆重开幕。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首先向大会发布一组数据:“上个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GDP现价增长高6.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已经达到3.48%,按照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已达5.5%。”
她接着指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清晰的判断,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在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开始,特别是2010年九部委文件出台后,文化金融工作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经过3年多的努力,目前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截止到2013年5月,在机制框架下已有151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获得了大量资金的支持。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3年3月全国文化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到1291亿元,同比增长35.1%,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24.9个百分点。债券融资规模取得显著的增长,据交易商协会统计,2013年一季度已注册发行的文化企业达96家,总发行金额2027.16亿元,初步统计,文化企业债券融资平均发行利率为5.87%,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11.58%。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文化产业,据2012年年初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超过330亿元,2012年1至7月间募集金额约450.67亿元。探索融资保障机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险等11个为文化产业量身订作的试点险种,其中大部分开发完成的试点险种已经投入市场。之后又确定了保险重点项目110个,涉及企业76家,保险金额5349.26万元,实现文化产业风险531.94亿元。截至2012年在上海、深圳交易所公开上市的文化企业已达77家,总市值达到2059亿元。”
之后达晨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刘昼,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副总裁董梁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应邀而来的各界人士将深入探讨文化产业金融生态环境,全面解构成功文化企业资本运营途径与模式,深度分享文化企业成功路径与背后故事。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峰会,本次大会以“大文化时代 金融新体系”为主题,旨在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不同发展阶段文企的无缝对接平台。
参与讨论的近40位嘉宾分别以新文化新金融——文化投融资体系再探索、大文化大并购——扩张之路、新模式新机遇——各类文化产业投资机会大比拼、大产业大投资——文化旅游与创意园区为主题,为在场听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听觉盛宴”:“大文化”的概念正在扩散。除了影视、出版、旅游、演艺等传统文化之外,还囊括了传播、公关、广告、研究等更深挖掘的机会。围绕大文化产业,各类投资机构试图找到更多投资标的。
下一步,各类投资机构们又将如何在“大文化”产业中纵横捭阖?人们坚信一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方参与主体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长项。在提供文化产品的各个细分行业,都会不断涌现新的亮点。首先是点的突破,然后由其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上下游及相关产业良性发展,从而实现整合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并购同样被认为是切入文化产业的最好路径。被称为“文化产业的一个未来”的并购如火如荼。在人们看来,这一行业具有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等属性,具备并购创造价值的天然基础。伴随国内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一系列利好行业的政策出台,国内文化产业的并购无疑进入了“加速期”。仅在今年二季度,文化产业便产生多起巨额交易规模的并购案例,但高溢价接踵而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投资文化产业出现两个显著现象不容忽视:包括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及民营投资机构等致力于投资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空前集聚,却因为可投项目少而找不到出口;另一方面则是“根正苗红”的稀缺项目被高度追捧,估值虚高。猛然间发现,大家都集中在影视传媒等几个领域,僧多粥少,相应企业洛阳纸贵。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首先向大会发布一组数据:“上个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8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比同期GDP现价增长高6.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值已经达到3.48%,按照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已达5.5%。”
她接着指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清晰的判断,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在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开始,特别是2010年九部委文件出台后,文化金融工作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经过3年多的努力,目前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截止到2013年5月,在机制框架下已有151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获得了大量资金的支持。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3年3月全国文化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到1291亿元,同比增长35.1%,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24.9个百分点。债券融资规模取得显著的增长,据交易商协会统计,2013年一季度已注册发行的文化企业达96家,总发行金额2027.16亿元,初步统计,文化企业债券融资平均发行利率为5.87%,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11.58%。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文化产业,据2012年年初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超过330亿元,2012年1至7月间募集金额约450.67亿元。探索融资保障机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险等11个为文化产业量身订作的试点险种,其中大部分开发完成的试点险种已经投入市场。之后又确定了保险重点项目110个,涉及企业76家,保险金额5349.26万元,实现文化产业风险531.94亿元。截至2012年在上海、深圳交易所公开上市的文化企业已达77家,总市值达到2059亿元。”
之后达晨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刘昼,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副总裁董梁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应邀而来的各界人士将深入探讨文化产业金融生态环境,全面解构成功文化企业资本运营途径与模式,深度分享文化企业成功路径与背后故事。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峰会,本次大会以“大文化时代 金融新体系”为主题,旨在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不同发展阶段文企的无缝对接平台。
参与讨论的近40位嘉宾分别以新文化新金融——文化投融资体系再探索、大文化大并购——扩张之路、新模式新机遇——各类文化产业投资机会大比拼、大产业大投资——文化旅游与创意园区为主题,为在场听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听觉盛宴”:“大文化”的概念正在扩散。除了影视、出版、旅游、演艺等传统文化之外,还囊括了传播、公关、广告、研究等更深挖掘的机会。围绕大文化产业,各类投资机构试图找到更多投资标的。
下一步,各类投资机构们又将如何在“大文化”产业中纵横捭阖?人们坚信一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方参与主体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长项。在提供文化产品的各个细分行业,都会不断涌现新的亮点。首先是点的突破,然后由其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上下游及相关产业良性发展,从而实现整合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并购同样被认为是切入文化产业的最好路径。被称为“文化产业的一个未来”的并购如火如荼。在人们看来,这一行业具有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等属性,具备并购创造价值的天然基础。伴随国内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一系列利好行业的政策出台,国内文化产业的并购无疑进入了“加速期”。仅在今年二季度,文化产业便产生多起巨额交易规模的并购案例,但高溢价接踵而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投资文化产业出现两个显著现象不容忽视:包括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及民营投资机构等致力于投资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空前集聚,却因为可投项目少而找不到出口;另一方面则是“根正苗红”的稀缺项目被高度追捧,估值虚高。猛然间发现,大家都集中在影视传媒等几个领域,僧多粥少,相应企业洛阳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