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青”汉字“情猜崝 菁箐清圊瀞精晴凊倩婧靕鶄蜻鲭睛”源义考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row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说文》:“青,东方色也。木生火,从生丹,丹青之信言象然。”这是先秦时期五行配五色、配五方所产生的文化意义{1}。这种配合关系是“无理据可言”{2}的。许氏之说,胡朴安先生也“不可据以为信”{3}。经研究:“青,大树。从生井,井亦声”,是个形声兼象形字。“大树”就是由树干(朱)重新长出的粗壮而又茂盛的大树。这就是“青”的造字义{4}。早在周代,“青”用于形容绿色的自然物。但是,“‘青’字作为颜色词用的情况出现较晚”,“在西周金文里,‘青’字做颜色词的例子仍然很少”。{5}
  所以,形位“青”的汉字,其源义或与“青”的造字符有关,或与造字义有关,或与其构词理据有关,而与其色彩义关联的较少。
  
  一、情
  
  《说文》释“情”有伪,应为:“情,性也。从心生,井声。”《说文》:“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从心,青声。”徐灏注笺:“发于本心谓之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弗学而能。”这种“弗学而能”的东西,就是人的本性。
  《说文》:“生,进也。”徐灏注笺:“《广雅》曰:‘生,出也。’生与出同义,故训为进。”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生部》:“生,古性字。书传往往互用。”《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郑玄注:“杜子春读生为性。”《荀子·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王念孙杂志:“生,读为性,《大戴礼》作性。”
  《广雅·释诂三》:“性,质也。”《孟子·告子上》:“生谓之性。”《庄子·庚桑楚》:“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荀子·性恶》:“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论衡·本性》:“性,生而然者也。”郭象曰:“以性自动,故称为耳;此乃真为,非有为也。”成玄英曰:“感物而动,性之欲也。矫性伪情,分外有伪,谓之丧道也。”“生”“性”山心双声叠韵,同源。⑥
  《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赵岐注:“其不齐同,乃物之情性也。”《淮南子·本经》:“天爱其精,地爱其平,人爱其情。”高诱注:“情,性也。”
  故,情:性,本性。
  
  二、猜
  
  《说文》:“猜,恨贼也。从犬,青声。”“猜”“从犬”,并非都是“犬”,也可能是豕、兔、羊、象动物等。罗振玉:“《说文解字》:‘逐,追也。从辵从豚省’。此或从豕,或从犬,或从兔,从止,象兽走圹而人追之,故不限何兽。许云从豚省,失之矣。”⑦狼、狐等动物都“从犬”,也并非都是“犬”。《说文》:“群,辈也。从羊,君声。”段玉裁注:“朋也,类也。此辈之通训也。……羊为群,犬为独,引申为凡类聚之称。”《诗·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孔颖达疏:“羊三百为群。”《国语·周语上》:“兽三为群,人三为众。”韦昭注:“自三以上为群。”唐贾岛《寄贺兰朋吉》:“相思蝉几处,偶坐蝶成群。”凡是“动物相聚而成的集体”⑧,都“从羊”而并非都是“羊”。只不过,它们后来隶定为“猜”和“群”,也就是说“猜”和“群”不是“犬”和“羊”的专称,而是泛指一切动物。
  “青,大树。从生,从井亦声”。“生”是“朱”之省形。{4}由“朱”得知:“所断取之树干初为朱,后为主——为柱。”⑨主,就是“树主”,就是先民所祭拜的“神”。
  “大树”往往是先民祭拜的对象。《墨子·明鬼》:“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主,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木之修藏者,立以为丛社。”《战国策·秦策三》高诱注:“盖木之茂者神所凭,故古之社稷恒依树木。”凡社离不开树:或在社坛周围种植树木,或择树木丛生处作为社地。所谓社主,即是一株或多株高大树木,作为社主而被崇敬、祭祀。我国傣族村落,一般都种植一株大青树,下部用树枝搭建一小房象征树神所居。云南景颇族、哈尼族村落都有一片树林,称为神林。⑩《大金国志》卷三十九曰:女真“其居多依山谷,联木为棚,或覆以板与桦皮如墙壁,亦以木为主。”湖北神农架的神农祭坛有棵千年古杉,人们把它尊为“杉王”。
  古人对“树主”的钟情,并非树之“葱绿”,而是因为树之粗壮和生长旺盛,所以,他们常种植“所宜之木”。《周礼·地官·大司徒》:“……各以其野之所宜之木,遂以名其社与其野。”郑玄注:“所宜木,谓若松柏栗也。若以松为社者,则名松社之野,以别方面。”《淮南子·齐俗训》:“有虞氏之祀其社用土……夏后氏其社用松……殷人之礼其社用石……周人之礼其社用栗。”黄金贵先生解释说:“土、石是社主。此盖相并称的松、栗亦当为社主。此盖追溯历世社主之异。”{11}《诗经·郑风》的《东门之墠》、《出其东门》,《陈风》的《东门之分》、《东门之杨》,诸诗中杨、栗、枌、栩等皆是社树、树主。{12}杨、栗、枌、栩都是落叶乔木,并非常绿乔木。
  从以上分析得知:“青”是个“文化词”。先民既然把“大树”作为“神主”来祭拜,那么就希望“神主”“青幽”(《墙盘》铭文:“青幽高祖。”)先民祭拜“神主”的地方,放置了肉食,肯定要防止动物侵扰。如果有动物来侵扰,就是犯禁。动物侵扰了“树主”,就像“贼”进入了先民的家室,从而也说明“树主”围得不严实,先民就感到后悔。所以,俗话说:只要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成语“亡羊补牢”,从心理的角度,说明人们丢失了东西(“羊”),感到后悔,才去补救。
  翟灏《通俗编》把“清早”解释为“侵早”,即凌晨之谓。{13}按照以音求义的方法,“青”和“侵”音近义通。《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夏,郑人侵许。”《韩非子·孤愤》:“大臣挟愚污之人,上与之欺主,下与之收利侵渔。”注:侵,侵犯。那么,“猜”字义可以训释为“动物侵扰(神主)”,“悔”是其义的引申。
  《说文》:“猜,恨贼也。”王筠句读:“许君为恨不足尽猜之情,故申之以贼,为其必有所贼害也。”“按恨贼者,即《广雅》猜惧、猜疑之训。猜惧、猜疑即猜恨。《左》僖九年注:‘两小无猜恨。’”《说文》:“恨,怨也。”按,此说不确切,当云:“恨,憾也,悔也。”《荀子·成相》:“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注:“恨,悔也。”《史记·萧相国世家》:“臣死不恨矣!”《汉书·李广传》:“将军自念,岂尝有恨者乎?”师古曰:“恨,悔也。”《王嘉传》:“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注:“言死有余恨也。”《小尔雅·广言》:“憾,恨也。”《广雅·释诂四》:“憾,恨也。”《国语·晋语九》:“且夫翟之憾者。”注:“憾,恨也。”《左传·宣公二年》:“以其私憾。”注:“憾,恨也。”《文公十四年》:“不可使多畜憾。”注:“憾,恨也。”《襄公二十九年》:“美哉!犹有憾。”注:“憾,恨也。”《论语·公冶长》:“敝之而无憾。”皇疏:“憾,恨也。”《礼记·中庸》:“人犹有所憾。”注:“憾,恨也。”《国语·鲁语下》:“无憾而后即安。”注:“憾,恨也。”《广雅·释诂四》:“悔,恨也。”《诗·大雅·云英》:“宜无悔怒。”传:“悔,恨也。”《左传·隐公元年》:“既而悔之。”《庄子·大宗师》:“过而无悔。”《荀子·议兵》:“知莫大于弃疑,行莫大于无过,事莫大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楚辞·离骚》:“虽九死而犹未悔。”注:“悔,恨也。”恨憾文侵通转;悔恨晓匣旁纽,之文通转。{14}
  故:猜,悔也。
  
  三、崝菁箐
  
  《说文》:“崝,嵘也。从山,青声。”段玉裁改作“崝嵘,山貌也。”并注云:“各本不完,今补。《方言》云:‘崝,高也。’郭云:‘崝嵘,高峻之貌也。’崝,今字作峥。”《淮南子·缪称》:“城峭者必崩,岸崝者必陀。”
  《说文》:“菁,韭华也。从艸,青声。”菁,韭菜等的花,也泛指盛开的花。菁菁,茂盛貌。《诗·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菁菁。”毛传:“菁菁,叶盛也。”陆德明释文:“菁,本又作青,同。”
  箐,竹名。《集韵·阳韵》:“篬,竹名。或作箐。”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水石别谷,巨细各汇”自注:“巨者竿挺之属,细者无箐之流也。”唐贾至《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门下崔侍郎》:“饮啄丛箐间,栖息虎豹群。”
  由前文可知:“青”的造字义就是由树干(朱)重新长出的粗壮而又茂盛的大树,包含的语素有[高]+[盛]+[茂]等。故,“山之高曰崝”,“艸之盛曰菁”,“竹之茂曰箐”,都是“从青”,都含有“青”的造字义。
  
  四、清圊瀞精晴
  
  《说文》:“清,朖也,澂水之貌。从水,青声。”又,“澂(澄),清也。”《诗经·小雅·黍苗》:“泉流则清。”传:“水治则清。”《考工记》:“清其灰。”注:“清,澄也。”《集韵》:“清,疾郢切,洁也。”《论语·公冶长》:“清矣。”皇疏:“清,洁也。”《微子》:“身中清。”集解引马注:“清,纯洁也。”“水之明静而澂洁者,以青呼之而为清也”{3},不是水之色相,而是水之明度。此“水”乃“青从井”之“井水”也。
  《说文》:“厕清也。”《广韵》引作“圊”。徐锴曰:“此溷厕也。古多谓之清者,以其不洁,常当清除之也。清,今俗字书或作圊。”《急就篇》:“屏厕清溷粪土壤。”“清”即“圊”。《释名·释宫室》:“[厕]或曰圊,言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洁清也。”
  《说文》:“瀞(净),无垢秽也。从水,静声。”《广韵》:“净,无垢也。”字本作“清”。《集韵》:“清,疾郢切,洁也。”《论语·公冶长》:“清矣。”皇疏:“清,洁也。”《微子》:“身中清。”集解引马注:“清,纯洁也。”《淮南子·本经》:“太清之始也。”《史记·万石张叔传》:“期为不清。”正义:“清,清净也。”《司马相如传》:“象舆婉蝉于西清。”《集解》引郭璞:“西清,西箱清净地也。”《文选·上林赋》同句引张揖:“西清者,厢中清净处也。”
  按,水清则洁,故“清”“瀞”同源。清圊瀞,清从旁纽、叠韵,同源。{15}
  《广韵·清韵》:“精,正也。”《国语·周语上》:“祓除其心,精也。”韦昭注:“精,洁也。”
  《说文》:“夝,雨而夜除星见也。从夕,生声。”《类篇》引作“雨除,夜而星见也。”徐铉曰:“今俗作晴。”徐锴曰:“此即今日作晴字。”段注:“《卫风》:‘灵雨即零,命彼倌人,星言凤驾。’《韩诗》曰:‘星者,精也,今晴字。’《史记》:‘天精而见景星。’《汉书》作‘天暒’。孟康曰:‘暒者,精明也。’《汉书》亦作精。韦昭曰:‘精者,清朗也。’郭璞注《三仓》云:‘暒者,雨止无云也。’古‘夝、暒、精’皆今日之‘晴’,而诗作‘星’。韩非子曰:‘荆伐陈,吴救之,军闲三十里,雨十日,夜星。’夜星即夜晴也。雨夜止,星见,谓之夝。夝星叠韵。引申为昼晴之称,故其字又作暒。”徐灏曰:“昼晴曰晵,夜晴曰夝,今通谓之晴。”晴(夝)、精同音同源。{15}
  故,清圊瀞精晴:洁。
  
  五、凊倩婧靕
  
  《说文》:“凊,寒也。从仌,青声。”又,“仌,冻也。象水之凝之形。”《玉篇·冫部》:“凊,冷也。”章炳麟《新方言·释天》:“福州谓寒为凊,若通语言冷也。”《墨子·节用中》:“夏服絺绤之衣,轻且凊则止。”《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郑玄注:“温以御其寒,凊以致其凉。”
  《说文》:“倩,人字。从人,青声。”段玉裁据《韵会》改作“人美字”并注云:“倩犹甫也,男子之美称也。”徐锴系传:“倩,盖美言也。若草木之葱倩。萧望之字长倩,东方朔字曼倩,亦美也。”《汉书·循吏传·朱邑》:“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颜师古注:“倩,士之美称,故云魏倩也。”
  《说文》:“婧,竦立也。从女,青声。一曰有才也,读若韭菁。”《集韵·劲韵》:“婧,婧婧,健也。”
  胡朴安说:“气(按:冰——笔者)之明净而澄洁者,以青呼之而为凊”,“男之明净而澄洁者,以青呼之而为倩”,“女之明净而澄洁者,以青呼之而为婧”。{3}“明净而澄洁者”,不是“青”之色相,而是(“青从井”之)“井水”之明度。
  《改并四声篇海·青部》引《俗字背篇》:“靕,太上作,张道忠添注。从一,从止。从主,从月为青。正者,真也。一并止为正。主者,注也。注月为青,青者为东方之色也,五方之首也,四正之初也。正者,真也。人能行真正不染邪曲者,为仙之基本也。”注:靕(zhēn),品行端正,不染邪曲。{16}“人能行真正不染邪曲者”是“德”之“明净而澄洁”,是“德正”,谓之“靕”。这是“青”的比喻义。故,凊倩婧靕:明。
  
  六、鶄蜻鲭睛
  
  《说文》:“鶄,鵁鶄。从鸟,青声。”
  《说文》:“蜻,蜻蛚也。从虫,青声。”蜻蛚,蟋蟀。又,《广韵·青韵》:“蜻,蜻蜓。”《吕氏春秋·精论》:“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居海上,从海游,蜻之至者有百数而不止,前后左右尽蜻也。”高诱注:“蜻,蜻蜓。小虫,细腰四翼。”
  《玉篇·鱼部》:“鲭,鱼名。”《正字通·鱼部》:“鲭,即青鱼。”《本草纲目·鳞部·青鱼》:“鲭亦作鲭,以色名也。”徐珂《清稗类钞·动物类》:“鲭,身如圆筒形,长二尺许,青黑色,鳞大。”
  《玉篇·目部》:“睛,目珠子。”《淮南子·主术》:“夫据干而窥井底,虽达视犹不能见其睛。”高诱注:“睛,目瞳子也。”唐薛绍蕴《幻影传·费鸡师》:“长庆初,蜀有费鸡师,目赤无黑睛,为人解疾。”明李梦阳《林良尽两角鹰割》:“一鹰下视睛不转,已知两眼无秋毫。”
  胡朴安说:“当是鸟与虫之色有青者,遂以青呼之为鶄为蜻也。”故,“鸟之青色者谓之鶄”,“虫之青色者谓之蜻”,“鱼之青色者谓之鲭”,“目之青色者谓之睛”,皆以“青”呼之。
  
  七、结语
  
  构词理据是事物与现象获得名称的理由与根据,是事物与现象赖以得名的特征在词义构成中的体现。近代学者刘师培在《正名偶论》中指出:“上古之人,因物立名,而命名之不同,不以质体区分,只以状态区别。”上古汉语构词理据多为易感知的状态特征。{17}“青,大树。从生,从井亦声。”[粗壮]+[茂盛]+[高大]的状态特征,就成为“青”的构词理据。
  (一)以“青”的造字符作为构词理据而形成的汉字,其声都从“井”或“青”,具有相同的义素,但义位不同:
  1.从生。“心之生谓之情。”“情,性也。从心生,井声。”
  2.从井(水)。(1)清圊瀞(净)晴(夝)精,纯洁。“水之洁者为清”,“囗(厕)之洁者为圊”,“物之洁者为瀞(净)”,“日(天)之洁者为晴(夝)”,“米之洁者为精”。(2)凊倩婧靕,明净。“冰之明净者为凊”,“男之明净者为倩”,“女之明净者为婧”,“德之明净者为靕”。
  (二)以“青”的造字义或引申义作为构词理据而形成的汉字,其声都从“青”,具有相同(近)的义素,但义位也不同:
  1.造字义。(1)大树。崝菁箐,高大。“山之高曰崝”,“艸之盛曰菁”,“竹之茂曰箐”。(2)大树→树主。“猜,悔也。从犬青,青声。”“兽畜之侵扰曰猜。”
  2.引申义。大树→青色。鶄蜻鲭睛,青色。“鸟之青色者谓之鶄”,“虫之青色者谓之蜻”,“鱼之青色者谓之鲭”,“目之青色者谓之睛”。
  从上面归纳可以看到,“凡青之属皆从青”{18}或“凡从青取义的字皆与颜色等义有关”{19},并非尽然。含有形位“青”的汉字“情”源义与“青”的造字符有关,“猜”和“崝菁箐”与其造字义有关,“清圊瀞精晴”和“凊倩婧靕”与其造字理据有关,“鶄蜻鲭睛”才与其色彩义有关。由此,以“青”的造字符或以其源义及相关义为基础构成了一系列义衍系统词。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为2005Z181
  
  注释
  ①苏宝荣《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174页,商务印书馆,2000
  ②姚小平《古代汉民族的颜色观念》,《百科知识》1985年第6期
  ③胡朴安《从文字学上考见古代辨色本能与染色技术》,《学林》1941年第3期
  ④潘峰《释“青”》,《汉字文化》2006年第1期
  ⑤汪涛《殷人的颜色观念与五行说的形成及发展》,见艾兰等编《中国古代思维模式与阴阳五行说探源》272—273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⑥{14}{15}王力《同源字典》333、509-510、335页,商务印书馆,1982
  ⑦李孝定《甲骨文集释》547页,(台北)中央历史语言研究所,1965
  ⑧{16}徐中舒主编《汉语大字典》3134、4046页,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1989
  ⑨朱维德《“朱”义源流考》,见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4年第5期
  ⑩宋兆麟等主编《中国原始社会史》464页,文物出版社,1983
  {11}黄金贵《“论语”新诂·哀公问社》,见《古代文化词语考论》233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12}钱光《“诗经”东门考》,见《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13}王艾录、司富珍《语言理据研究》18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7}张博《汉语同族词的系统性与验证方法》116页,商务印书馆,2003
  {18}许慎《说文解字》106页,中华书局,1963
  {19}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325页,华夏出版社,2003
   (通讯地址:438000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作者为教授)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提高共青团科学化管理水平,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共青团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和凝聚青年的能力,打破高校、企业、地方三方共青团各自为政的格局和模式,探索构建“人
在研究内生脉状矿床时,可见矿脉出现雁行状排列的形式(也称斜列、侧列、尖灭侧现等)。认识它们排列的规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本文根据实际材料,对充填于不同性
采用散射线背景比值法校正基体效应,人工模拟催化剂合成标准样品,粉末直接压片法用X-射线荧光测定催化裂化催化剂中稀土元素镧、铈、镨、铍、钐的含量。可测定混合稀土氧化物
文章从传统知识组织系统和现代知识组织系统两方面介绍了知识组织系统构建研究现状,并从术语自动抽取及统一知识组织系统自动映射两方面介绍了知识组织系统构建技术研究现状
关于培根的名言KnowledgeIsPower杭州师范学院张庆路如果笔者提出,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的名言Knowledgeispower的意思竟然是《孙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谋攻》)或... Knowledge about Bacon Knowl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
本文给出了单位点质量负荷作用在球状成层地球模型上的解。对较新的G-D1066A地球模型求出了n直到10000阶的负荷勒夫数,并利用这组负荷勒夫数计算了格林函数的值。简述了如何
经常有朋友抱怨工作忙,没有时间锻炼身体,其实只需要在工作的间隙做一些简单易行的健身操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采用省时省力的转头、转腰、转腿的“三转”健身操,就对
绪言勘查地球化学是作为一种探矿方法(地球化学探矿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今日它已成为地质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学科分支。中国的地球化学探矿工作是1951年开始的。迟于苏联、
本文综述了液晶聚合物聚对苯撑苯并二噻唑PBT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其中包含了作者的研究.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synthesis,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app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