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优生和差生的分别,差的一群在本文中被称为“体育学困生”,本文就体育学困生的形成因素作了详细深刻的分析讨论,总结了他们的心理特征,然后具体阐明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困生体育素质的方法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体育学困生;因素;体质;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人人都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有敏捷柔韧的身体,有良好的耐力和爆发力。面临21世纪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更应具备这种素质。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较系统的体育管理机构。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余波冲击,学校体育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年级、班级都有一部分特殊群体,他们或课堂纪律差,或自由散漫、我行我素,或思想认识不深,或动作技术不协调、动作技术接受差等,我们把这部分学生称为“学困生”。所谓“体育学困生”是指“三差一缺”(体质差、基本功差、基础知识差、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能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是本文所要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导致体育学困生的因素
1.先天性因素
由于遗传,一部分学生会造成先天性的不足和缺陷。遗传一般是指生物亲子性状的传递过程,即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等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子代就有了与父母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产生了千差万别。人亦同此理,因而造成一部分学生身体过于矮小、肥胖或瘦弱,有的甚至患有先天性疾病或存在其他身体缺陷,此称为先天的遗传劣势,虽然有些情况不可能改变或好转,但可以通过与常人不同的方法来改变他们的状况。我校就有一例:我校四年级的李四聪和六年级的雷影同学患有先天性耳聋,听不见广播的播放声音,但经过老师引导,通过眼睛看和反复练习,他们的体操动作基本达到协调到位的标准。
2.思想因素
各所学校每年都会评选“三好”或“五好”学生,所谓“三好”,指的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所谓“五好”,指的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无论“三好”,还是“五好”,都是把体育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然而,部分学生认为体育不是“正课”,进行体育活动会浪费学习时间。可是,他们不知道,体育与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密切联系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它主要依靠大脑高级神经中枢进行。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参加一定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经过脑力劳动已经疲倦的神经细胞得到休息,消除大脑的紧张状态,而且坚持锻炼还能促进神经系统的新陈代谢,使大脑更加健康灵活。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体质差,再努力也比不上体质好的同学,因而自暴自弃,放弃对自己体育锻炼行为的约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多加关心和爱护此类学生,这一点,将在后面作详细论述。
3.环境因素
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个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即在周围的外部世界,这些外在因素包括先天的环境(胎内环境)和后天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在此我们要讨论的是后天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
本校自五年级开始接受一些比较偏远和落后的小学的学生,他们学校的基础设施很差,许多体育教师没受过专业的训练,根本不具备专业教师的素质,再加上他们的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更不可能举行一些体育活动竞赛。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自发的。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人对环境影响有选择性,而作为小学生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的意识,处于他们的学校中,也没有选择的范围。在长期的不接触或很少接触体育运动刺激的环境中,他们的认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发展,因而缺少体育锻炼的意识。
4.情绪因素
情绪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情绪包括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绪、情感和人的各种需要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于该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如兴奋、愉快、得意、自豪等;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和情感,如痛苦、悲伤、厌烦、沮丧等。
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在于它的动力性。它可以引起和推动人以自己的行为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一个运动员如果有了对体育运动由衷的热爱,有强烈的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荣誉感,在艰苦而单调的训练中,就会有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反之,有些情绪的情感对人的行动就有阻力作用。例如,一位学生在跳马训练中受伤,从此对跳马产生恐惧的情绪体验,一踏上跳板,就会腿发软,这便是消极情绪的阻力作用。家庭环境差,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性格内向、孤僻,由于自卑而产生惧怕或对老师不信任的态度。
二、体育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1.意志不坚强
体育学困生的意志不坚强,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因此,对持续时间长、单调的活动项目(如广播体操)难以坚持。另外,还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缩手缩脚(如跳山羊、鱼跃、前滚翻)
2.动力不足,缺乏自信
由于自身的条件不好,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怕出笑话,就逃避学习,逃避体育锻炼。
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
1.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以前,我们认为对学困生的各项标准应该降低,心理健康标准也应该适度放松。首先,让我们讨论一下心理健康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心理卫生学认为,人的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无严格的界限。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以下六点①智慧能力正常②自我评价适当③情绪愉快稳定④意志品质坚强⑤人际关系融洽⑥环境适应力强。其次,再看形成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因素①先天性因素②思想因素③环境因素④情绪因素。经过比较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心理健康的六个标准对这些原因因素都有提高、改善或从根本上改变的可能。所以,我们要把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提高到这六点上来。 苏联心理学家巴浦洛夫曾说过“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健康。”还说“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巴浦洛夫这些话阐明了保持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起良好的促进作用,心理不健康可能诱发身体疾病,或使疾病加剧。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困生一些消极、忧郁等负面心理,应实施心理激励调控和暗示调控,设置一些容易调整他们心理状态的环境,如游戏、比赛之类,巧妙的把他们的心理状态调整到积极的一面,从而诱发其内部“能源”,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特别关心爱护学困生
孔子曰“因材施教”。对于学困生,我们要赋予更多的热情和关爱。在他们遇到困难和失误时,教师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体操教学中,四年级二班张颖同学的动作不协调、不到位,经过老师细心指导和增加她的练习时间,她的动作改善许多,得到老师的表扬,信心和兴趣大增,而后在体操表演中获得优异成绩。一位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穿凉鞋,跑步导致凉鞋损坏。放学后老师用摩托车送他回家,这位学生颇为感动。从此每节课不仅服装整齐,而且活动积极不过短短两三个月时间,他便从一个体育学困生变成成绩优异的学生。一些非常小的事情往往会改变人的一生。需要老师付出更多关爱,倾注更多心血的,不是那种自身素质很高,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是那些学困生。
⒊课堂练习,优先辅导
体育教学中,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动作要领,而且会自己翻出花样,而我们的体育学困生就有些困难。因此,在其他同学练习时,教师应对予学困生给予特殊的照顾,再来一遍详细的讲解与示范。如果还达不到预期效果,就应该想一些办法。可以首先让他进行仔细观察,然后进行提问,启发教育。或者通过一个动作,引导他进行发散思维,考虑与此相关的内容。对学困生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而且要谆谆诱导。老师自己也要力求变化,想出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
4.体育比赛,课外活动,特殊安排
在体育教学比赛中,他们不会像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有强烈的参赛欲和求胜心,而是自愿到一边当观众,这时老师不应忽视他们,应该考虑安排他们参加项目。前不久,中央一台的《实话实说》里边就提到对于一些体重超常的同学,也就说小胖子,北京实验小学给他们举办了一个“小胖子运动会”,专门让他们比。而一位著名的博士医生也因为小胖子们的烦恼,发起了一个“小胖子夏令营”的活动,了解他们的快乐与烦恼,调整他们的心态,使他们可以和正常的学生一样,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也会控制他们的增重幅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特殊安排会使他们从根本上改变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体质和综合素质。
四、小结
由于我们学困生形成的诸多因素,换一句话说,就是他们所面临的情况也千差万别,不尽相同的,对于一个学困生的不同状况,我们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正如之所述。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找到这些然后再对症下药,就能很有效的提高他们的体育素质。
体育学困生的劣势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个形成是有一定的过程。因而对他们学困生这个状况的改变,能力的培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对学困生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理论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体育函授通讯》2000.3
[3]《体育科研》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2001.22.1
[4]《体育科研》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2001.22.2
[5]《体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6]《体育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体育学困生;因素;体质;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人人都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有敏捷柔韧的身体,有良好的耐力和爆发力。面临21世纪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挑战,更应具备这种素质。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较系统的体育管理机构。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余波冲击,学校体育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年级、班级都有一部分特殊群体,他们或课堂纪律差,或自由散漫、我行我素,或思想认识不深,或动作技术不协调、动作技术接受差等,我们把这部分学生称为“学困生”。所谓“体育学困生”是指“三差一缺”(体质差、基本功差、基础知识差、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能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如何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是本文所要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一、导致体育学困生的因素
1.先天性因素
由于遗传,一部分学生会造成先天性的不足和缺陷。遗传一般是指生物亲子性状的传递过程,即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等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子代就有了与父母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产生了千差万别。人亦同此理,因而造成一部分学生身体过于矮小、肥胖或瘦弱,有的甚至患有先天性疾病或存在其他身体缺陷,此称为先天的遗传劣势,虽然有些情况不可能改变或好转,但可以通过与常人不同的方法来改变他们的状况。我校就有一例:我校四年级的李四聪和六年级的雷影同学患有先天性耳聋,听不见广播的播放声音,但经过老师引导,通过眼睛看和反复练习,他们的体操动作基本达到协调到位的标准。
2.思想因素
各所学校每年都会评选“三好”或“五好”学生,所谓“三好”,指的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所谓“五好”,指的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无论“三好”,还是“五好”,都是把体育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然而,部分学生认为体育不是“正课”,进行体育活动会浪费学习时间。可是,他们不知道,体育与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密切联系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它主要依靠大脑高级神经中枢进行。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参加一定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经过脑力劳动已经疲倦的神经细胞得到休息,消除大脑的紧张状态,而且坚持锻炼还能促进神经系统的新陈代谢,使大脑更加健康灵活。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体质差,再努力也比不上体质好的同学,因而自暴自弃,放弃对自己体育锻炼行为的约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多加关心和爱护此类学生,这一点,将在后面作详细论述。
3.环境因素
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个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即在周围的外部世界,这些外在因素包括先天的环境(胎内环境)和后天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在此我们要讨论的是后天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
本校自五年级开始接受一些比较偏远和落后的小学的学生,他们学校的基础设施很差,许多体育教师没受过专业的训练,根本不具备专业教师的素质,再加上他们的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更不可能举行一些体育活动竞赛。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自发的。当然,我们也不否认人对环境影响有选择性,而作为小学生他们,根本没有选择的意识,处于他们的学校中,也没有选择的范围。在长期的不接触或很少接触体育运动刺激的环境中,他们的认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发展,因而缺少体育锻炼的意识。
4.情绪因素
情绪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情绪包括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绪、情感和人的各种需要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于该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如兴奋、愉快、得意、自豪等;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消极的否定的情绪和情感,如痛苦、悲伤、厌烦、沮丧等。
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在于它的动力性。它可以引起和推动人以自己的行为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一个运动员如果有了对体育运动由衷的热爱,有强烈的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荣誉感,在艰苦而单调的训练中,就会有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反之,有些情绪的情感对人的行动就有阻力作用。例如,一位学生在跳马训练中受伤,从此对跳马产生恐惧的情绪体验,一踏上跳板,就会腿发软,这便是消极情绪的阻力作用。家庭环境差,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性格内向、孤僻,由于自卑而产生惧怕或对老师不信任的态度。
二、体育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1.意志不坚强
体育学困生的意志不坚强,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因此,对持续时间长、单调的活动项目(如广播体操)难以坚持。另外,还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缩手缩脚(如跳山羊、鱼跃、前滚翻)
2.动力不足,缺乏自信
由于自身的条件不好,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怕出笑话,就逃避学习,逃避体育锻炼。
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
1.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以前,我们认为对学困生的各项标准应该降低,心理健康标准也应该适度放松。首先,让我们讨论一下心理健康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心理卫生学认为,人的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无严格的界限。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以下六点①智慧能力正常②自我评价适当③情绪愉快稳定④意志品质坚强⑤人际关系融洽⑥环境适应力强。其次,再看形成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因素①先天性因素②思想因素③环境因素④情绪因素。经过比较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心理健康的六个标准对这些原因因素都有提高、改善或从根本上改变的可能。所以,我们要把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提高到这六点上来。 苏联心理学家巴浦洛夫曾说过“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健康。”还说“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巴浦洛夫这些话阐明了保持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起良好的促进作用,心理不健康可能诱发身体疾病,或使疾病加剧。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困生一些消极、忧郁等负面心理,应实施心理激励调控和暗示调控,设置一些容易调整他们心理状态的环境,如游戏、比赛之类,巧妙的把他们的心理状态调整到积极的一面,从而诱发其内部“能源”,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特别关心爱护学困生
孔子曰“因材施教”。对于学困生,我们要赋予更多的热情和关爱。在他们遇到困难和失误时,教师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体操教学中,四年级二班张颖同学的动作不协调、不到位,经过老师细心指导和增加她的练习时间,她的动作改善许多,得到老师的表扬,信心和兴趣大增,而后在体操表演中获得优异成绩。一位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穿凉鞋,跑步导致凉鞋损坏。放学后老师用摩托车送他回家,这位学生颇为感动。从此每节课不仅服装整齐,而且活动积极不过短短两三个月时间,他便从一个体育学困生变成成绩优异的学生。一些非常小的事情往往会改变人的一生。需要老师付出更多关爱,倾注更多心血的,不是那种自身素质很高,成绩优异的学生,而是那些学困生。
⒊课堂练习,优先辅导
体育教学中,老师的讲解与示范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动作要领,而且会自己翻出花样,而我们的体育学困生就有些困难。因此,在其他同学练习时,教师应对予学困生给予特殊的照顾,再来一遍详细的讲解与示范。如果还达不到预期效果,就应该想一些办法。可以首先让他进行仔细观察,然后进行提问,启发教育。或者通过一个动作,引导他进行发散思维,考虑与此相关的内容。对学困生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而且要谆谆诱导。老师自己也要力求变化,想出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
4.体育比赛,课外活动,特殊安排
在体育教学比赛中,他们不会像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有强烈的参赛欲和求胜心,而是自愿到一边当观众,这时老师不应忽视他们,应该考虑安排他们参加项目。前不久,中央一台的《实话实说》里边就提到对于一些体重超常的同学,也就说小胖子,北京实验小学给他们举办了一个“小胖子运动会”,专门让他们比。而一位著名的博士医生也因为小胖子们的烦恼,发起了一个“小胖子夏令营”的活动,了解他们的快乐与烦恼,调整他们的心态,使他们可以和正常的学生一样,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也会控制他们的增重幅度,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特殊安排会使他们从根本上改变态度,努力提高自己的体质和综合素质。
四、小结
由于我们学困生形成的诸多因素,换一句话说,就是他们所面临的情况也千差万别,不尽相同的,对于一个学困生的不同状况,我们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正如之所述。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找到这些然后再对症下药,就能很有效的提高他们的体育素质。
体育学困生的劣势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个形成是有一定的过程。因而对他们学困生这个状况的改变,能力的培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对学困生付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理论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体育函授通讯》2000.3
[3]《体育科研》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2001.22.1
[4]《体育科研》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2001.22.2
[5]《体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6]《体育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